• 沒有找到結果。

沈演之:從「將家」子到「 (揚)州大中正」

第五章 「恩倖」成為士族、卿相的案例

第五節 沈演之:從「將家」子到「 (揚)州大中正」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初,何尚之處銓衡(按:何尚之於 440-444 年任吏部尚書102),自謂天下 無滯才,及(孔)熙先就拘,(文)帝詰尚之曰:「使孔熙先年三十猶作散 騎侍郎,那不作賊?」熙先死後,(帝)又謂尚之曰:「孔熙先有美才,地 冑猶可論,而翳迹仕流,豈非時匠失乎?」

103

這說明 440 年代前半的選官任人,明顯出現天下有「滯才」的問題。

第三,關於 440 年代選官混亂生弊的第二事件,是吏部尚書庾炳之(約 445 年任職)因仗勢貪賄,「受貨數百萬」而在 448 年免官。

104

綜上兩大事件,可推 知當時官員數目的膨脹,擠壓到部分舊士族的升遷,或者是如同川合安所論,寒 門人士活躍(以揚州吳興郡的寒門、寒人最盛)並擠入仕途,

105

如前述的吳興沈 慶之,以及寒人恩倖的南徐州人徐爰、「傖荒」杜坦的長子杜琬,都擔任「清塗」

後端的員外散騎侍郎,

106

可能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變動下,當吳興沈演之於 445 年擔任揚州大中正之後,

107

同郡的沈慶之兄弟因此約在 440 年代末,取得了起碼 士族的身分。以上所敘述的現象,可知都對流品秩序產生不小的影響。

雖然 440 年代的選官用人日漸雜亂,但是綜合來說,這時期二品分隔的士庶 界線仍頗為嚴格,因此即使有吳興沈慶之兄弟與知名的文學家東海鮑照,作為少 數上升為二品層的寒人特例,

108

但仍不足以撼動士庶嚴格區別的二品高牆。又即

102 此據(清)萬斯同,〈宋將相大臣年表〉,收於二十五史刊行委員會編《二十五史補編》(上海:

開明書店,1936)。

103 《南史》卷 33〈范曄傳〉,頁 855。同樣是選任失當造成亂政的例子,可見 400 年代初桓玄(名 臣桓溫子)掌政後,對前任宰輔司馬道子、司馬元顯父子的譏笑,《宋書》卷 52〈謝景仁傳〉「(景 仁)年三十,方為著作佐郎。桓玄誅(司馬)元顯,見(謝)景仁,甚知之,謂四坐曰:『司馬 庶人父子(按:桓玄廢司馬道子與其子元顯為庶人)云何不敗?遂令謝景仁三十方作著作佐郎。』」 頁 1493。桓玄與宋文帝對人事的評論都提到「年三十」,句型與口氣可說如出一轍;值得注意的 是,司馬道子是有名的昏亂宰輔,所謂「官以賄遷,政刑謬亂。又崇信浮屠之學,用度奢侈,下 不堪命。太元(376-396 年)以後,為長夜之宴,蓬首昏目,政事多闕…嬖人趙牙出自優倡,茹 千秋本錢塘捕賊吏,因賂諂進,道子以牙為魏郡太守,千秋驃騎諮議參軍…千秋賣官販爵,聚資 貨累億」(《晉書‧司馬道子傳》,頁 1733-1734),用人失當是情理之中,可宋文帝為「元嘉之治」

的明君,卻發生與司馬道子類似的用人失當或埋沒人才,初看之下令人難以理解。詳考道子與宋 文帝時代的共同特徵,是寒門人士擠入仕途,因此可以理解為舊士族之升遷受到擠壓,方造成門 第高才者謝景仁、孔熙先,年「三十」方作五、六品官的現象(按:著作郎六品、員外郎五品)。

104 貪賄始末見《宋書》卷 53〈庾炳之傳〉,因與本文要旨無關,故不詳引史料,也不做析論。

105 見川合安,〈元嘉時代後半の文帝親政についてー南朝皇帝権力と寒門・寒人〉《東北大學中 國文史哲研究會集刋東洋學》49 號,1983。川合安除了全面考察寒門寒人在元嘉(424-453 年)

後半的抬頭之外,更以 440 年代最有實權的宰輔人物──吳興沈演之對寒門的提拔:「(演之)性 好舉才,申濟屈滯,而謙約自持」(見《宋書》卷 63〈沈演之傳〉,頁 1686),以及有關吳興人、

事的史料,認為吳興的寒門寒人,從 440 年代開始大幅進入官界。川合氏的主張,似有修正安田 二郎所謂門閥制度「閉鎖性」的意味,安田氏的觀點,見前引氏著,〈元嘉時代政治史試論〉,收 入在《六朝政治史の研究》。

106 徐爰、杜坦於 440 年代任員外郎的史料,見《宋書》卷 94〈徐爰傳〉,頁 2307、同書卷 65〈杜 驥兄坦傳〉,頁 1720-1722。

107 關於沈演之,詳見第五章第五節──沈演之:從「將家」子到「(揚)州大中正」。

108 按:雖然鮑照(約 414-466 年)因年輕時「位尚卑」而被視為寒人,但他靠著自身文才受到 臨川王劉義慶賞識,在 30 歲(443 年)之前擢升為劉義慶(卒於 444 年)的王國侍郎,如此即 可視為「起碼士族」。鮑照之背景與經歷,見《南史》卷 13〈劉義慶附鮑照傳〉、《宋書》卷 5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使川合安強調,440 年代以吳興郡為首的寒門、寒人,展開積極的「獵官」運動 而活躍於下層官場。

109

但這些掌控「機要」大權的少數寒門、寒人,仍然無法在 元嘉末年跨越二品區隔線,躋身起碼士族的行列。

當劉宋的興盛期結束,大量卑姓隨著 453 年宋孝武帝上台而得勢(以僑姓的

「寒士」、「傖人」為主)

110

,如柳元景以傖荒寒門躍升為甲族並擔任清官頂層的 侍中(453 年後屢任侍中),這表示打破元嘉前期「北人晚渡者…皆不得踐清塗」

的慣例。但是多數活躍的吳姓寒人,仍滯留於主書、令史、典籤或隊主、侍御史 等「寒官」。南方的土著寒人要等到 466 年後,才因為「義嘉之難」及宋魏交戰 的契機,與北方的僑姓寒人聯手,展現出衝擊二品士族的強大力道。譬如長期擔 任主書、典籤的揚州吳興人吳喜,450 年代末因宋孝武賞識而漸升至尚方令、殿 中侍御史,他在 466 年因中書舍人巢尚之的推薦,被拔擢為宋明帝的勛功大將;

又如歷任傳教、齋帥、白直隊主的郢州竟陵郡軍人黃回,因中書舍人戴明寶的推 薦,躍升為宋末盡忠於宋室的大將,他也因此在 478 年,被意圖篡位的蕭道成除 去。

111

除開吳喜、黃回之外,南方土著寒人上升為二品層者,大致上還有沈攸之

(揚州吳興人)、壽寂之(揚州吳興人)、高道慶(荊州南郡人)、張興世(郢州 竟陵郡竟陵人)、王宜興(揚州吳興人)、孫曇瓘(揚州吳郡富陽人)等,留待下 一節總括概敘。

第五節 宋末至梁初的社會流動與檢籍

465 年宋明帝上台後,因為要對付「普天同叛」的義嘉之難,因此大幅濫授 軍功與鄉品二品,達到「官品淪褫,士人渾亂」的程度。關於鄉品二品濫授給寒 微武將的現象,可由荊州南郡人高道慶的故事推知。《宋書》〈沈攸之傳〉:

臺直閤高道慶家在江陵,(沈)攸之初至(荊)州,道慶時在家,牒其親 戚十餘人,求州從事、西曹,攸之為用三人。道慶大怒,自入州取教,毀 之而去。及還都,不詣攸之別。道慶至都,云:「攸之聚眾繕甲,姦逆不 久。」楊運長等(按:楊運長、阮佃夫為宋末恩倖權臣)常相疑畏,乃與 道慶密遣刺客。

112

〈劉義慶附鮑照傳〉,以及鮑照著、錢仲聯增補,《鮑參軍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09 川合氏論點見前引〈元嘉時代後半の文帝親政についてー南朝皇帝権力と寒門・寒人〉《東 北大學中國文史哲研究會集刋東洋學》49 號,1983。

110 見前引何德章,〈宋孝武帝上台與南朝寒人之得勢〉。但這些隨孝武帝上台而得勢之寒門寒人,

何氏並未區分其南北地域,實際上,原屬寒士、寒門而被孝武帝提拔、重用的,只有戴法興、戴 明寶與鄧琬為吳姓南人,大多數寒士寒門而被孝武帝拔用者,如顏師伯、柳元景、王玄謨、徐爰、

巢尚之、鮑照、宗慤、宗越、蕭道成、蕭赤斧等,皆為僑姓北人,此點必須注意。

111 吳喜、黃回的經歷見《宋書》卷 83 本傳。

112 《宋書》卷 74,頁 193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這說明高道慶能以自身權勢,讓親戚以州官起家成為「起碼士族」,則高道慶本 人已為起碼士族自不待言。

113

但是史書又記載高道慶乃一兇暴武夫,全無文化與 品德修養,可見同書〈高道慶傳〉:

道慶凶險暴橫,求欲無已,有失其意,輒加捶拉,往往有死者,朝廷畏之 如虎狼。齊王(按:即蕭道成)與袁粲等議,收付廷尉,賜死。

114

此前寒門出身的荊州刺史沈攸之,

115

能夠不怕得罪高道慶,硬是將高道慶所求的 十餘人減為三人,讓高道慶大怒而毀其所求,除了表示沈攸之亦升為二品士族且 不畏強禦之外,

116

也間接說明宋末政局之混亂,讓負責州官選用之州綱(別駕、

治中)與中正都失效無力,

117

不能盡責地捍衛士庶界線,才會在這故事中毫無蹤 影。

對諸史傳,既然連高道慶這樣的兇暴武人,都能讓家住江陵的三名親戚,差 點獲得州官起家的「起碼士族」資格,這說明《宋書》中與高道慶同列傳(卷 83),而且同樣是在明帝時「並以將帥顯」的武將,都獲得了起碼士族的身分(雖 然起家官歷未能修改)。

118

這些人(依傳列順序排列)包括:武念、佼長生、蔡 那

119

、曹欣之

120

、吳喜、黃回、任農夫、任侯伯、王宜興、彭文之、孫曇瓘、周 寧民;其他獲得二品身分的寒人武將,大致上還包括卒於宋明帝時的姜產之(卷 94)、壽寂之(卷 94),以及卒於後廢帝與順帝時的段佛榮(卷 84)、劉靈遺(卷 84)、張興世

121

(卷 50)等。

113 另外,因為沈攸之的兒子,後來擔任到「甲族有才望者」方能選授的太子洗馬,證明位至三 公的沈攸之(開府儀同三司),確實榮升甲族之列。沈攸之與其子的官歷,見《宋書》卷 74〈沈 攸之傳〉

114 《宋書》卷 83,頁 2126。

115 見《宋書》卷 74〈沈攸之傳〉「攸之少孤貧,元嘉二十七年,索虜南寇,發三吳民丁,攸之 亦被發。既至京都,詣領軍將軍劉遵考,求補白丁隊主,遵考謂之曰:『君形陋,不堪隊主。』…

初攸之賤時」,頁 1927、1941。可知沈攸之乃次門以下的寒門寒人,但 466 年沈攸之助宋明帝平 定義嘉之難,立下大功而受封一品公爵、任官三品的中領軍後,以平起平坐的姿態對待宗室甲族 的劉遵考(曾任南徐州大中正),可推知沈攸之已於當時升為二品士族,見《南史》卷 37〈沈攸 之傳〉:「(466 年)攸之進平尋陽,遷中領軍,封貞陽縣公。時劉遵考為光祿大夫,攸之在御坐 謂遵考曰:『形陋之人今何如?』(宋明)帝問之,攸之依實對,帝大笑。」,頁 966。

116 按:沈攸之身為宋明帝顧命大臣的地位,大概也強化其自信。

117 正常情況下,州別駕與州中正負責控管州官人事的選用,可見《南史》卷 49〈庾蓽傳〉中記 載,南齊時荊州別駕庾蓽壓制寒門的鄧元起,不讓鄧元起修改起家官為(荊)州從事,頁 1211;

117 正常情況下,州別駕與州中正負責控管州官人事的選用,可見《南史》卷 49〈庾蓽傳〉中記 載,南齊時荊州別駕庾蓽壓制寒門的鄧元起,不讓鄧元起修改起家官為(荊)州從事,頁 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