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質的觀察分析學童在閱讀理解的表現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從質的觀察分析學童在閱讀理解的表現

本節主要是藉由研究者的省思扎記、實驗 1 組小組討論活動實施歷程之 錄音內容、學童所完成之延伸活動成果及實驗 2 組書寫的心得單所呈現的成 員個別表現,期望能彌補量化資料之不足。以下分別探討實驗 1 組與實驗 2 組在質的觀察分析中學生的表現。

壹、 實驗 1 組--閱讀後小組討論 一、 十本實驗書目討論歷程

(一)《小熊貝魯和小蟲達達》

這是實驗 1 組在閱讀後小組討論活動的第一本書籍,故事內容貼近 學生的生活經驗,以此書為閱讀討論的開始,是希望剛從二年級升上三 年級的學生對閱讀討論產生興趣。因為是第一次討論,各組間還未建立 默契,所以一開始的討論並不熱烈,有些小組的組長也還不能夠確實領 導該組進行討論;而第五組組長是班上閱讀能力較佳的學生,研究者觀

察到他會邀請組員輪流發言,是一位相當稱職的組長。此次討論有二個 組別較為安靜,有部分學生在組員說話時未認真聽,有些則是與人交談。

此次討論中,A-21 的學生表現最為突出,她平時是頗內向害羞的孩子,

課堂上也很少舉手發表,但在這一次的討論活動中,她卻能夠大方地分 享自己的觀點與感受,所發表的內容也相當符合故事主題,不僅研究者 覺得表現良好,同學也都對她的表現印象深刻。

在分享與討論時,學生的答案非常多元,例如:「你覺得貝魯的表現 怎麼樣?」學生的答案有:聰明,會要別人去種種看,體會辛苦的感覺;

很善良,因為他收留達達;很勤勞,他每天為蘋果樹澆水;很努力,他 認真照顧小綠芽……。在延伸活動時,大部分學生都很踴躍分享在低年 級時種豆子的經驗。甚至有學生分享當所種的植物因缺水或其他原因而 枯萎死掉時,非常難過的心情。

此次的閱讀後討論進行得算順利,秩序上也都不錯。但部分較內向安 靜的學生不大願意開口與人討論,這是下次討論時研究者可以再多注意的 地方。

(二)《花婆婆》

這本書在圖文方面都很能吸引小朋友閱讀,因此以此書做為第二次的閱 讀討論書籍。此次討論已漸入佳境,各組的組長已較能帶領組員進行問題討

論。研究者觀察到,有少數學生在組長請他發言時,仍然默不作聲,不參與 討論,可能是對於問題的答案仍不知道或者仍無法理解故事內容以致於無話 可說。為了不讓學童對閱讀討論產生排斥,對於不發言的學童,研究者儘量 採鼓勵方式,也請他們多注意聆聽其他組員的想法。

在延伸活動時,研究者請學生以四格漫畫方式畫出國中時的我、高中時 的我、大學時的我及工作時的我。讓學童以想像的方式畫出有創意的我,引 導學生對未來的自己有些想像,並以此為夢想,努力去達成夢想中的我。學 生對此活動很感興趣,在作品分享時,也能完整說出自己的夢想。

(三)《世界上最美麗的村子》

這本書圖文並茂,讓學生能很輕鬆閱讀,主題卻是嚴肅的。班上學生對 於戰爭的議題很陌生。透過對這本書內容的討論,有助於學生了解戰爭的可 怕與無情。這是第三次的閱讀討論活動,多數學生已能熟練地進行討論活動。

此次活動中,研究者觀察到,有些學生因為彼此較熟悉,討論時會互相開玩 笑,有大聲嬉笑的情形,經研究者提醒後才改善。研究者也注意到,此次討 論的秩序較差,探究原因可能是運動會將至,學生的心情顯得浮躁,當同學 可以聚在一起講話時,不自覺就會提高音量或與人聊天,而無法專注於小組 討論。

在延伸活動方面,學生在觀看教師蒐集的美伊戰爭相關圖文報導後,都

同樣感受到戰爭的無情與可怕。有學生分享觀看後的心情:「覺得很傷心,希 望都不要再有戰爭了」。經過這次的分享討論,學童對於戰爭這個議題有更多 的理解與想法。

(四)《寫信到天堂》

這一本大書,學生們都感覺很新鮮。這次是第四次討論,學生們對此活 動顯得期待,很想趕快知道老師發下的問題條內容是什麼,有的學生甚至會 猜測老師出的問題是否和自己想的一樣。這次的討論問題中有一題是:「當你 心情不好時,你會怎麼做?」學童分享的答案有:我會看一些好看的書;把心 情寫在日記裡;聽音樂;寫信給阿姨;做一件開心的事……等。學童大多能 正確回答,以抒發心中的較負面的情緒。藉由這次主題的討論,研究者也引 導學生明白在遇到困難時,要懂得尋求協助,社會上有很多人願意為他人熱 心付出的。

研究者也觀察到,在這次討論中,有幾位閱讀能力較好的學生,已能正 確說出作者要表達的主題,比起前三次的討論活動有較多的進步。

(五)《叔公的理髮店》

本書插圖色彩鮮亮,很能吸引學童的目光。由於是第五次的討論活動,

學生對此活動已熟悉。老師發下問題條後,各組均能小聲地進行討論。研究 者巡視各組討論情形,發現在此次的題目中,學童對於種族隔離不太能理解,

因此研究者先中斷各組討論,對此一問題的故事背景稍做解釋後,再讓各組 進行討論。在討論中,研究者聽到有一組組長跟組員說:「第六題超難的,我 們先跳過去好不好?最後再來討論這一題。」該組組員均表示贊同,這表示 組長已能確實帶領該組進行討論,而組員也能配合組長的領導。

在分享與討論時,研究者特別請在各組內較少發言的學童起來分享,以 A-30 學童為例,請她發表看完這本書的想法,她的答案是覺得很感動,但無 法說出是那一部分讓她覺得感動。研究者觀察班上閱讀能力較弱的學童,大 多是這樣的情形,因此,當其他閱讀能力佳的學童在進行分享時,會特別請 這些學童仔細聆聽,希望能吸收其他同學多元的想法,學習以不同的角度思 考問題,增進自己對書本內容的理解能力。

(六)《愛思考的青蛙》

這一本書是以四格漫畫的方式呈現,以圖片居多,文字很少。學童一開 始覺得很好,要進行討論活動時,才發覺不如想像中容易理解。書中所提到 的問題,是學童平時不會想到的,因此,多數學童對於這些問題都覺得很新 鮮特別。這次討論的氣氛很輕鬆,因為學童的答案可以多元不受拘束。研究 者觀察到,各組討論比起前五次更為熱烈,連平時較沈默的學生 A-09、A-10 及 A-30 也都融入討論中。但也因為討論熱烈,A-08、A-04 及 A-23 就有吵鬧、

開玩笑的情形發生。在分享與討論時,學童分享的內容有:原來思考是一件

很好玩的事;故事中的小青蛙好聰明,我想和他一樣;多思考可以讓頭腦變 得更靈活……等。

在延伸活動中,請學生仿照書本以四格漫畫的方式畫出一件自己思考過 的主題及思考的過程。一開始學童似乎想不出什麼問題需要思考,慢慢的,

學童才開始動手畫出各式各樣的思考問題。例如:宇宙之外是否還有另一個 更大的宇宙?太陽為什麼會這麼熱呢?世界末日之後恐龍是否會再復活?透過 延伸活動讓學童對生活中的事物,能夠細微的觀察、思考並發現思考是一件 有趣的事。

(七)《公主的月亮》

這本書是進行閱讀討論活動的第七本書。書中未加註注音符號,學生閱 讀時不像之前的書籍那麼順暢,遇到有不會的字,必須自己查字典,因此研 究者在進行討論前三天,即把此書發下,讓學童先行閱讀。研究者觀察,各 組在討論時,不太能掌握本書的主題,只有少數學童能掌握作者想表達的主 旨。推測其原因,可能是故事中敘述總理大臣、宮廷魔法師及宮廷數學家為 國王所做的事及他們解決問題的方式佔很多篇幅,以致於學童對故事情節的 重點無法掌握。因此,在分享與討論時,研究者從討論的問題中,就第 6 題 再與學童探討故事中真正的主題。

研究者發現在討論時,學童有很多不一樣的看法,舉例來說,在問題條

中的第五題,題目是:「你認為國王、蒂蒂公主及宮廷小丑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為什麼你這麼認為呢?」學生對於國王有很多不同的看法,答案有:國王是 一個懶惰的人,因為他什麼事都叫別人幫他做;國王是一個很關心公主的人,

因為公主生病了,國王很擔心;國王是一個愛小孩的人,因為他很疼公主;

國王是一個愛擔心的人,因為小丑幫公主拿到月亮了,國王還是擔心公主晚 上會看到月亮;國王是寵愛孩子的人,因為公主要什麼他都會給……。由學 生的分享中,可以知道學生能透過傾聽他人的想法,學習到以不同的角度思 考問題,而獲得更多元的觀點。

延伸活動是以戲劇方式演出情境題及解決的方式,由於學童平日演戲的 機會不多,許多較活潑的學童對此活動很感興趣。雖然參與演出的學生口語 表達上顯得生疏,但動作表情已能使得台下同學看得哈哈大笑,不僅演出的 效果不錯,學童更能從中學到遇到問題時,須勇於面對並解決問題。

閱讀後的討論活動進行至此已有 7 個星期,研究者口頭調查學生對此活 動的看法,有超過八成的學生皆表達自己喜愛小組討論活動,更有學童回家 後與父母分享討論後的心得,並表達非常期待上閱讀課的心情。而不喜歡此 活動的學童原因有:不知道討論時自己該講什麼、擔心老師叫到自己時不會

閱讀後的討論活動進行至此已有 7 個星期,研究者口頭調查學生對此活 動的看法,有超過八成的學生皆表達自己喜愛小組討論活動,更有學童回家 後與父母分享討論後的心得,並表達非常期待上閱讀課的心情。而不喜歡此 活動的學童原因有:不知道討論時自己該講什麼、擔心老師叫到自己時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