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循環型社會衝擊之系統動態分析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4 循環型社會衝擊之系統動態分析

系統動態學(System Dynamic, SD)是由麻省理工學院(MIT)的Jay W.

Forrester教授於1956年所發展出來之方法論與分析工具(詹秋貴,2000)。

系統動態學是以定量之分析方法,來表現一系統複雜的正負回饋結構、

因果關係及延滯效果;因果關係圖(Causal Relationship Diagram)或因果迴 路圖(Causal-Loop Diagram)是用圖的形式,描述了系統變量之間的因果關 係及情報回饋的觀念來分析系統結構,探討影響系統行為的決策以及資 訊傳遞與決策過程中之時間滯延現象,以了解整個系統內交互影響的動 態行為,進而以模擬的方式建立一動態模式,模擬系統的成長或穩定,

以提供決策者作為最佳決策的方針或參考(陶在樸,2003)。早期系統動態 學多運用於工業發展、都市成長、人口成長與經濟發展等研究,近年來 系統動態模式之應用日益廣泛,包括水庫供水系統之模擬、大氣化學與 污染傳輸、全球氣候變遷分析等議題皆透過系統動態模擬並提出規劃建 議。系統動態學之目的為顯示此系統內動態行為的特性,而非用來預測 事件的發生,因此,系統動態學可視為一個「管理實驗室」,藉由實驗 模擬之結果為管理策略擬定時之參考依據(李漢鏗,2003)。

系統模型可視為真實世界之縮影,以簡單的象徵符號透過組成變數間 作用之因果影響關係,將真實世界之各項單元系統化地串連起來。系統

動態模型之基礎變化型態主要包括:線性成長或衰退、指數成長或衰退、

S型曲線成長、超越型態及震盪型態等,可依據系統特性選擇適當之模型。

本研究計畫利用系統動態之存流量、因果、互相循環與回饋之關係,模 擬各類子系統中資源之流動、轉換,進而預測外界變動(如環境變遷)對整 個系統之衝擊、變化。系統動態模型建置之主要步驟如下:

(1) 問題的定義

此步驟主要思考系統中問題組成之主要變數為何,及其隨時間變化之 情形。本研究將評估在外在環境變遷情形下,以及鏈結狀況改變下,

整個系統之資源循環程度變化情形。

(2) 系統的描述

描述系統內部主要組成元件、元件間之關聯性與元件構成之流動型態。

本研究將於此步驟收集各子系統內之重要元件,例如:河川水質、降 雨量、暴雨發生率等,以釐清彼此間之關係。

(3) 因果回饋圖繪製

將各種變數利用因果關係與回饋之概念串連為「因果回饋圖」,以了 解各變數間之因果關係與資訊傳遞作用之方向。

(4) 系統動力流圖建立

有別於因果回饋圖的目的,此階段利用系統動力學所設計出之特有的 物件(符號)來描述上述因果回饋圖構思下的系統動力模型。

(5) 模型建置與情境模擬

對於系統動態模擬的原則,可分運用原則與建構原則,以下就這兩部 分進行說明(王樹嵩, 2003;梁文峰, 1997;陸建浩, 2002)。

1. 系統動態模式運用的原則

系統動態學所建構的系統動態模式,與其他模式最大的不同,在於 其所追求的是系統本身操作過程的狀況與系統的組織架構,因此,在運 用系統動態模式時,應注意下列原則:

(1) 系統動態模式將所有變數內生化,因為內生變量是由系統內部的反 饋結構決定的變量,所以系統的動態行為主要是由系統內部因素決 定的,而系統外的因素對系統動態行為並無本質上的影響。

(2) 若一回饋環路之存在,並不會影響系統模式的運作結果,或是影響 甚微,此時可將之視為外生變量而不予考慮,以簡化系統模式之運 作。

(3) 假設一變數在系統模式運作中,不論如何改變其數值,卻不會影響 模式中其他變數的變化,則此變數可以常數加以取代。

(4) 系統動態模式不如計量經濟模式或作業研究等分析方法重視其數值 精確度,因此,對於初始值或常數並不要求十分精確,若某些變數 之實際資料無法取得,則可依照經驗加以推論,亦不致影響模式之 可信度。

2. 系統動態模式建構的原則

一個有用的系統動態模式應能表現系統的本質,並能顯示出系統結 構改變時所造成的行為變化趨勢,及顯示系統在受影響時最敏感的部位,

使決策者有所參考依據,所以對問題及目標特性的充分瞭解,將有助於

決定適當的模式範圍,並建構適切的動態模擬模式。因此在建構動態模 式時,應注意以下原則:

(1) 注意模式內部的情報回饋

系統活動基本上是屬於封閉環路情報回饋系統的行為表現,它能將 各種狀況轉為情報作為決策的依據,進而控制行動改變狀況,不間 斷的循環,其過程易受行動時間延滯、情報的誤解等而影響系統的 行為表現,故對作為決策考慮的因素均須加以注意方能建構適切的 動態模擬模式。

(2) 加強模式中變數的處理

模式中的變數與實際系統中的因素或現象應有對應的關係,其原則 為:模式中的變數應能量化;變數的單位應與真實系統中所用度量 一致;變數在真實系統中的時間順序關係應適當的表示;變數的含 義及性質應加以分析;模式的輸出要與真實系統的行為居有相同的 趨勢特性。

(3) 以連續概念建構模式

由個別事件上了解系統決策過程及情報、物質在系統中滯延的狀況,

以連續的概念建構模式,有助於決策者掌握系統較明確而少有變化 的基本結構關係。因此分析或觀察一個系統時,應運用連續的概念,

將有助於模式的建構。

系統動態目的並不是要成為一種預測工具,模擬結果的目的是想要

(1) 系統動態學適合用於處理長期性及週期性的問題,像是自然界的生 態平衡、產品的生命週期還有經濟景氣循環週期等具有週期性的現 象,需要長期觀察的問題較適用系統動力學模擬。

(2) 系統動態學適用於數據不足的研究。在研究的進行過程當中常有數 據不足的問題,無法進行統計上的分析,還有某些變數難以量化。

系統動力學可藉由各變數間的因果關係,以及用軟性變數(soft variable)的方式加以模擬。

(3) 系統動態學適用於非線性及高階動態性的問題。一般統計方法比較 能處理線性或常態分佈的問題,對於非線性且動態複雜的問題有方 法上的限制,於數學理論上也難以求解高階非線性微分方程式,這 些狀況較適合使用系統動態學來解決。

(4) 系統動態學提供有條件的預測,系統動態學可以探討個變數間的因 果關係,並探討在何種狀況下會有怎樣的結果,可作為有條件預測 的決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