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1 永續性都市

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於1987 年發表之「我們共同的未 來」報告中,將「永續發展」定義為:「能滿足當代需要,同時不損及 未來世代滿足其需要之發展」。1991年IUCN、UNEP及WWF於「關心地 球」報告中將永續發展的觀念落實在實行層次為:「生存在不超出維生 生態系統容受力的情況下,改善人類的生活品質」。而1992 年「地球高 峰會」通過之「二十一世紀議程」,將永續發展的精神規劃為多項具體 行動方案,廣義的永續發展可涵蓋「二十一世紀議程」之全部內容(圖2.1)。

永續發展的意義,在於強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協調性,追求人與自 然的共存共榮互利互生的和諧境界(謝正一,2007)。由於資訊產業和高科 技的雙軌發展,廿一世紀已由過去工業時代質變為知識經濟時代,過去 高消耗自然資源、高消費的生活型態,亦應轉變為新的經濟型態:循環 經濟型態,以保護自然資源和環境品質為基礎,推動自然資源的再利用 及循環管理,能源及自然資源合理生產及消費,徹底改變社會消費行為 方式。

城市是人口集中居住的地方,是人類文明集結之處,亦是自然環境的 一部分,於全球性資源消耗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們共同的未來」

(WCED,1987)建議由地方層級配合全球性永續發展行動計畫,以因應全 球性環境變遷問題。永續城市的概念也被提出許多,Nijkamp and Perrels

二十一世紀議程

但無論如何變動,都可確保都市系統的長期運作。Haughton and Hunter (1994) 永續城市是達成全球永續發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其廣泛包含環境 保護、世代公平、社會正義及區域平衡。Nijkamp and Opschoor (1995) 確 保居民獲得至少是可接受程度的福利,而不影響鄰近地區居住人民發展

根據永續發展這概念所衍生出的城市規劃方向有許多種,大略有如下所 述之種類:

1. 健康城市:「具有持續創新與改善城市中的物理與社會環境,同時強 化與擴展社區資源,讓社區民眾彼此互動、相互支持,實行所有的生 活功能,進而發揮彼此最大潛能的城市」 (Hancock and Duhl, 1986) 。 2. 低碳城市:「減少人為溫室氣體的排放,或增加自然吸收碳匯的能力」

(Winkler et al, 2007)。

3. 生態城市:「在不會耗盡其生存之生態及生物系統循環下,可提供人 類可接受的生活標準的城市」(White, 2002;Wittig, 2008)則進一步指 出,生態城市的意涵為:將城市及自然生態系統特性之差異度最小化,

降低城市之生態足跡。

4. 生態社區:「人性規模、全面性的生活環境,將人類的活動以不危害 的方式與自然整合,營造出人類的健康發展及永續的未來」(Gliman, 1995)。

各類型永續發展延伸之規劃概念關係整理如圖2.2 所示,其中健康城市起 源較早,基於人體健康概念,希望城市內的廢棄物質不影響健康;低碳 城市是面臨氣候變遷的衝擊所提出的應對策略,著重於減少溫室氣體的 排放,更甚於削減已存於大氣中的溫室氣體;生態城市則較注重生態自 然與人類的結合,以實質環境與資源流為探討要素,尋求資源之循環利 用最大化;生態社區探討的則是相較於生態城市更小的規劃尺度,將生

質、能量大都來自其他系統,其狀況如何往往取決於外部環境條件;另 一方面,城市內部也包括了人類及其社會經濟等要素,這些要素通過人 類的生產、消費、遷移等過程,形成資訊、能量、物質的交流及代謝現 象;因此,真正的永續發展應使子系統循環利用最大化,子系統間彼此 分享資源、資訊,以經濟、環境效益最大化之成效,亦即推動「循環型 社會」之重要目標。

圖2.2 永續發展延伸之規劃概念

2.2 都市永續性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