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永續發展相關指標回顧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3 永續發展相關指標回顧

IUCN、UNEP 及 WWF (1991)將指標分為生活品質及生態永續兩大 類,生活品質有 3 項指標,而生態永續下再細分為保育生態維生系統與 物種多樣性、確保可再生資源的永續使用及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極小化 與保持生態系統的容受力,三細項下含有總計有 40 項指標。(表 2.1)

OECD 對於永續發展指標各方面,包含指標系統架構、指標項目及 指標間之關係等,長久以來做出了許多的努力。其中較常被引用的是 1994 年發布根據 P-S-R 架構所開發出來的指標系統(表 2.2)。其後於 OECD (2001)將指標進一步精簡成兩類 15 項議題(表 2.3)。

表 2.1 IUCN、UNEP 及 WWF (1991)的永續指標項目

永續指標 項目 內容

生活品質 影響生活品質之範圍 壽命

教育水準 所得

生態永續 保育生態維生系統與物種多樣性 預防污染之政策推行 對生態系統完整性的維護 保護區的劃設

遺傳群體與物種維護 確保可再生資源的永續使用及不

可再生資源的消耗極小化

瞭解各部門的資源存量 瞭解各部門之生態基礎建設 瞭解各部門之相容性

影響各部門永續性之主要社經因

保持生態系統的容受力 平均每人消費之食物、水、木材、

物質的量

平均每人使用能源的量

平均單位國民所得所能使用之能 源量

都市廢棄物/總人口 都市廢棄物/GDP 工業廢棄物/總人口 工業廢棄物/GDP 核廢料/總人口 核廢料/GDP 人口成長趨勢 人口密度 總出生率

(IUCN、UNEP、WWF, 1991)

表 2.2 OECD (1994)指標項目總表

表 2.2 OECD (1994)指標項目總表 (續 1)

表 2.2 OECD (1994)指標項目總表 (續 2)

表 2.3 OECD (2001)永續發展核心指標 (續)

議題 指標

成果指標:是否能夠達到滿足

消費 家庭消費支出

都市廢棄物產生強度

收入分配 Gini 係數

健康 出生時平均餘命

都市空氣品質

工作狀態/就業 就職者佔人口比例

教育 就學率

(OECD, 2001)

聯合國對於永續發展也是相當的重視,其下有許多部門在永續發展 的進展上做出貢獻。永續發展指標系統當然也是其致力研究的一部分,

在 1996 年就根據「二十一世紀議程」內容建構出第一版的永續指標,

該指標分為社會、經濟、環境與制度 4 個主要層面,其下是由「二十一 世紀議程」各章節形成的若干子題,最後以驅動力-狀態-宿命(Driving Force - State - Fate )觀點選取指標項目。第二版之指標則是於 2001 年公 佈。為了重新思考指標在永續發展的角色、反省過去各國情況及納入其 他國際文件相關指標,在 2005 年進行重新探討的動作,隨後 2007 年即 發佈第三版的永續發展指標(表 2.4),不再歸納成四個只要層面,為方 便管理而設立 96 個核心指標,核心指標的準則為要包括大部分國家之 永續發展問題、提供的資訊不可從其他指標獲得及大部分國家能在合理 時間與成本下取得可計算之數據,並且這次不只是「二十一世紀議程」,

還納入「千禧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MDGs)與「約

表 2.4 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第三版

表 2.4 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第三版 (續 1)

表 2.4 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第三版 (續 2)

(ODA)淨額占GNI的百分比

外國直接投資的淨 流入和淨流出占 GDP的百分比 匯款占GNI的百分

表 2.4 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第三版 (續 3)

主題 副題 核心指標 其他指標

消費和生產 模式

材料消耗 經濟的材料使用強度 國內材料消耗量

能源使用 按部門每年能源使用總量 可再生能源比例 經濟活動的能源使用強度

廢棄物的生成和 管理

危險性廢棄物的產生量 廢棄物的產生量

廢棄物的處置 放射性廢棄物的管

運輸 按運輸方式劃分的旅客量

按運輸方式劃分的貨物量 運輸的能源使用強度

(UN, 2007)

歐盟為使其加盟國能邁向永續,對永續發展的研究與永續指標的開 發不遺餘力,歐盟的指標系統也是經長時間的研究及廣範圍的參考形成。

直接看到歐盟現行的指標(表 2.5),它是以分層議題架構為基礎,為了反 映更新後的歐盟永續發展策略及因應不同的使用者需求類型,將指標分 為總體目標、經營目標與行動三個層級(圖 2.6)。第一層:監測永續發展 策略的總體目標,在交流與教育有很高的價值,且大部份的國家都可以 使用,主要提供對象是上位決策者與一般民眾,作為頭條指標;第二層:

對應架構中的子議題(永續發展策略中的經營或優先目標),與第一層相 同都是監測總體目標的進展,指標於大部分加盟國在近三年內具可行性;

第三層:與永續發展策略的行動執行相關,旨在對未來政策分析及對議 題相關問題的趨勢與錯綜性有更好的瞭解,提供給較專門的使用者;除 此之外,還加入關聯指標,作為補充背景資訊,但不反映目標的進展。

圖2.6 歐盟指標層級圖(EU, 2009)

表 2.5 歐盟永續發展指標

議題 1:社會經濟發展

Level 1 Level 2 Level 3

人均 GDP 成長率

經濟發展

投資額,按部門別

每一居民 GDP 區域分布 國民淨收入

家庭儲蓄率 創新、競爭力及生態效率

單位工時的勞動生產成 長率

研發支出總額 實質有效匯率 創新的產值 經濟的能源強度 就業

總就業率

就業率,按性別

就業率,按教育程度別 就業率區域分布,按性別 失業率,按性別

失業率,按年齡層

• 總體目標 Level 1

• 優先目標 Level 2

• 行動/解釋因子 Level 3

• 背景 關連指標

表 2.5 歐盟永續發展指標 (續 1)

議題 2:永續消費與生產

Level 1 Level 2 Level 3

資源生產率

資源利用與廢棄

非礦物廢棄物產量

國內物料的消耗總量

國內物料的消耗量,按種類別 都市廢棄物處理量,按處理方式別 危險廢棄物產量,按經濟活動別 SOX排放量,按排放部門別 NOX排放量,按排放部門別

非甲烷有機物(NMVOC)排放量,按排 放部門別

NH3排放量,按排放部門別 消費情況

家庭生活用電量

最終能源消耗,按部門別 每一居民食物消耗,按種類別 每 1000 人擁有大眾運輸車輛數 生產情況

有 EMAS 標誌的組織

生態標籤許可數 農業區面積 有機農業面積 家畜密度指數

關聯指標 家庭數目

家庭開支,按種類別

表 2.5 歐盟永續發展指標 (續 2)

表 2.5 歐盟永續發展指標 (續 3)

表 2.5 歐盟永續發展指標 (續 4)

表 2.5 歐盟永續發展指標 (續 5)

(Eurostat)

以上都是國際重要組織建立的永續發展指標,它們皆屬於在國家層

表 2.6 永續西雅圖指標系統 (續)

面向 指標

經濟

在貧窮家庭中的兒童

急診室用於非急救目的的情形 社區持續投資

青年與教育

高中畢業率

教師的族群多樣性 藝術教育

學校志工參與 青少年犯罪

社區服務的青年參與 司法公平判決比例 成人識字率

健康與社區

新生兒體重不足比例 因哮喘住院的兒童 投票率

圖書館與社區中心的使用情況 藝術活動的參與率

園藝的從事人口 社區居民的熟識程度 生活品質的感受

(Sustainable Seattle, 1998)

王小璘等 (2011) 選取日本北九州市(Kitakyushu, K)、富山市 (Toyama, To)、多摩市(Tama, Ta);新加坡(Singapore, Si);美國西雅圖 (Seattle, Se)、柏克萊(Berkeley, B);巴西庫里蒂巴(Curitiba, C);紐西蘭 懷塔卡瑞(Waitakere, W);德國弗萊堡(Freiburg, F)及澳洲哈利法克斯 (Halifax, H),依都市人口規模分為都會型、次都會型及地方型,對於生 態城市目標與內容進行會整與分析(表 2.7)。

表 2.7 生態城市實例彙整

台灣在永續指標之發展,開始於民國85年第一版之台灣永續指標,該

表 2.8 第二版台灣永續發展指標 (續 1)

表 2.8 第二版台灣永續發展指標 (續 2)

表 2.8 第二版台灣永續發展指標 (續 3)

面向 議題 指標

參與

國際參與

我 國 參 與 聯 合 國 相 關國 際 環 境 組織 及 多 邊環 境 協 定 (MEAs)情形

每年國際環境合作及我對外援助情形 公民參與 民間參與度

社會福利社區化參與率

(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 2009)

除了各國政府與國際組織,學術界也發表了許多永續發展指標相關的 文章。Zhen et al. (2009)以PSR架構建立具27個區域特性指標之指標系統,

評估兩個發展程度截然不同之農業區域的永續性,其考慮面向包括:社 會面公平、健康、教育、住宅、運輸、人口、科學產能;環境面土地利 用、水資源、大氣、生物多樣性;經濟面經濟結構、消費和生產模式。

Wolfslehner et al. (2008)認為永續森林管理需要達到生態、經濟及社會的 作用,且不導致其他生態系統的破壞。透過PSR框架下的指標體系,研擬 面對人類活動引起的環境壓力,森林管理所應應對使壓力減輕及恢復自 然資源的策略,並用網路分析程序法(Analytical Network Process, ANP)評 估。賴奕錚(2003) 曾透過自然資源投入、人類活動、作用產出、分類處 理與衍生再利用等四個生態城市系統運作階段,研擬每階段具代表性的 指標,並以資料取得性進行指標最後篩選,最後研擬共計3 個指標群(城 市結構、自然資源、新陳代謝作用),16 項指標作為生態城市發展評估 之依據。Whitford et al. (2001) 則關心生態之表現指標,量化都市化對於 表面溫度、水文、碳儲存及吸收、生物多樣性所帶來的效應。其所發展 的指標應用於四個都市區域,評估結果顯示對生態影響最大的為綠地的

百分比,綠地面積廣則可降低溫度、減少逕流、儲存更多的碳,並具有 高度生物多樣性,這些指標的建立可協助比較現存都市區域,並協助預 測新發展造成的生態衝擊。Li et al. (2009) 發展一套具有52 項指標之指 標系統,以註記經濟成長及效率、生態以及基礎建設、環境保護、社會 及福祉變化進程;該研究指出,一個都市永續發展指標系統必須能描述 城市進步的狀況、過程以及強度,並反映目前都市經濟、環境生態以及 社會的狀況。Li et al. (2010a) 亦以生態足跡作為一個綜合性之環境指標,

以呈現所有資源被消耗以及所有由住宅發展造成的廢棄物,並應用於評 估北京、上海及南京等大城市之住宅發展;該研究將生態足跡計算分作 兩部份,第一為評估所有資源的消耗,第二部份則為吸收所有產生的廢 棄物,最後以生態--效率作為最終比較指標。葉俊榮等 (2002)中除整理 了美國西雅圖永續發展指標及英國諾威治市地方永續指標等參與式地方

以呈現所有資源被消耗以及所有由住宅發展造成的廢棄物,並應用於評 估北京、上海及南京等大城市之住宅發展;該研究將生態足跡計算分作 兩部份,第一為評估所有資源的消耗,第二部份則為吸收所有產生的廢 棄物,最後以生態--效率作為最終比較指標。葉俊榮等 (2002)中除整理 了美國西雅圖永續發展指標及英國諾威治市地方永續指標等參與式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