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4 循環性發展指標

有鑑於資源之有限性,欲達成永續發展之目標,「資源循環」遂成為 重要之思維與手段,近年來相關之研究亦逐步呈現。Kennedy et al. (2011) 對都市代謝作用及其應用在都市規劃的研究進行回顧,他發現在這些研 究中,可將研究方法大致兩類:一種是Odum開發的能值分析方式,通常 以太陽能值作為衡量基準,將不同活動可能的消耗轉成此基準,可有利 於我們進行分析比較(Odum, 1983);另一種則是對城市中水、物質及養分 流的質通量進行分析。城市生態系統是由城市居民與城市環境構成的對 立統一體,其基本功能是組織社會生產,方便居民生活,和自然生態系 統一樣,也具有進行物質交換、能量流動和資訊傳遞的三項基本功能,

與生態有獨特的力量使物質與能量於不同載體間流動,透過這些資源流 標(表2.11、2.12),最後提出綜合與部門兩套循環經濟指標(表2.13)。

表 2.11 歐盟物質流指標系統

指標 計算方式

直接物質投入 DMI(Direct Material Input)=國內資源開採+進口

物質總需求 TMR(Total Material Requirement)=DMI+國內隱性流+進口 隱性流

物質總投入 TMI(Total Material Input)=DMI+國內隱性流

國內過程產出 DPO(Domestic Processed Output)=大氣排放物+廢水排放物 +流散排放物+最終處置的工業城市垃圾

國內物資總產出 TDO(Total Domestic Output)=DPO+國內隱性流 直接物資產出 DMO(Direct Material Output)=DPO+出口

國內物資消費量 DMC(Domestic Material Consumption)=DMI-出口

物資總消費量 TMC(Total Material Consumption)=TMR-出口-出口隱性流

淨增加存量 NAS(Net Additions to Stocks)=DMI-DPO-出口 物質貿易平衡 PTB(Physical Trade Balance)=進口-出口

(吳, 2006)

表 2.13 吳宗鑫 (2006)循環經濟評價指標

Sartogo (1998) 曾彙整了羅馬的三種(都市、郊區 生態區)生態島的示 範案例,並指出生態島之規劃應在解析大小、環境及文化特性後,規劃 出具有:有機的、系統性的以及全面性的架構,以觸發最大的複雜性以 及聚集性,同時透過控制達到能源以及環境之循環流,盡可能降低熵,

達到封閉循環系統之目標。陳雅洵(2000) 則利用能值分析之方法,來探 討台灣地區資源使用以及廢棄物產出之情形,最後建立都市代謝作用指 標,以評量台灣地區、三大都會地區及國外部份都市代謝作用之特性;

研究分析結果顯示:台灣地區之都市代謝作用目前仍多呈現線性型態,

未來應持續加強資源的回收再利用與廢棄物處理,才能朝向循環式都市 代謝目標邁進。Li et al. (2010b) 提到面對能量大量的消耗,節約能源成 為減少消耗並達到供需平衡的實際方法,促進節約能源是從根本解決能 源與環境問題的長期方案。從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耗模式及廢棄物排 放三方面分析主要的技術瓶頸及能源和環境問題,最後以化工、冶金及 電廠進行研究。該研究中制定了一套循環經濟指標系統,指標分成三類:

資源效率、環境衝擊及社會進展,總共採取29個指標項。Xue et al. (2010) 認為在快速工業化中,資源的匱乏及使用效率成為邁向永續發展的挑戰,

因此循環經濟是個非常重要的策略。該研究為地方層級,以問卷的方式 進行,用以明白官方對於循環經濟的認知,共有來自6個城市的252為受 測者。Geng et al. (2011) 為循環經濟建立指標評價系統,分成較宏觀與對 於工業園區兩部分。在宏觀的指標分為資源輸出、資源消耗率、資源綜 合利用率及廢棄物處置與污染排放4群,資源輸出是對輸出量選取2項指 標,資源消耗率中是生產所需的資源量,如單位產值的耗水量,共7項指

標,資源綜合利用率則是對資源再利用方面選取9項指標,廢棄物處置與 污染排放下是廢棄物與污染物排放相關的4項指標。對於工業園區的部分 也分為同宏觀部份的4群,分別選取4項、4項、2項、2項指標,指標選取 方向也與前述相同,只是因考量範圍改變,在指標項目作了些微調整。

林聖硯 (2011) 提到許多城市目前正面臨空間短缺、資源匱乏和環境惡化 的問題,因此期望推行循環型城市來解決這些問題。該研究認為進行建 構循環型城市指標首先要瞭解研究城市環境、社會生活型態及瞭解循環 經濟運行模式,最後將其統一組織成為循環型城市。採行德爾菲法專家 問卷之技術來進行循環型城市指標的建構,透過學者專家腦力激盪與問 卷回饋的過程,來建立循環型城市指標的擬定建構。基於循環型城市的 理解不應僅僅局限於物質經濟的生產-回收-再生產循環模式,而應嘗試將 循環經濟的理念延伸至與人類社會相關各領域的理念,該研究所選的候 選因子類似永續發展指標,分為環境、經濟及社會三面向,共42項指標。

由所蒐集到文獻中的指標系統,可將循環經濟的指標項目大致分為3 個種類:輸入與產出的量、資源的使用效率及資源回收再利用的比例,

指標的分群也大多以這3個為分類。另一方面,被建立的指標系統不只是 關注在資源的使用及流動情形,還常加入資源使用造成的環境衝擊情況 及對社會所造成的影響,都化作評估指標進入到循環經濟評估指標系統。

當將考慮的範圍擴大時,則指標系統就會與永續發展指標非常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