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德爾菲法(Delphi Method)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博 士 論 文 (頁 69-75)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1 研究方法之確立

3.1.2 德爾菲法(Delphi Method)

(二)品質管理標準:施工中品管作業規範、管理要領與程序及相關管理 文件紀錄之訂定程度。

(三)工程品質稽核:工程品質稽核權責、稽核流程、稽核範圍及稽核頻 率訂定與執行之程度。

(四)設備功能運轉檢測:於移轉過程中單機設備、系統運轉檢測及不合 格管制程度。

(五)工程觀念溝通管道:於移轉過程中建立之溝通橋樑。

(六)管理責任:管理組織架構及人員配置、工作職掌及管理審查之訂定 與執行程度。

技術移轉方案為第四層評估因素,參考俞慧芸【26】技術授權模式 與合作參與模式等二大模式、許文賢【23】自行研發、併購技術的公司、

合資研發、研發聯盟、委託研究、技術授權、購買技術與聘用技術顧問 等八大技術移轉模式。此外依據政府採購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機關得視 個別採購之特性,於招標文件中規定允許一定家數內之廠商共同投標。

前項所稱共同投標,指二家以上之廠商共同具名投標,並於得標後共同 具名簽約,連帶負履行採購契約之責,以承攬工程或提供財物、勞務之 行為。共同投標以能增加廠商之競爭或無不當限制競爭者為限。同業共 同投標應符合公平交易法第十四條但書各款之規定。共同投標廠商應於 投標時檢附共同投標協議書。共同投標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整理 出技術移轉方案之因素架構,將其分為技術授權、技術投資或購買技術 及合作參與或共同承攬三項,發展出完整長距離彎曲推進工法技術移轉 評估準則之研究架構。

一、德爾菲法的基本假設

擷取專家團體決策的優點:群體成員集思廣益所產生的決策,應該 會比個人獨自思想出來的辦法更周全,尤其成員都是專精該領域的專家 時,決策品質理當更佳。

排除面對面的溝通干擾:群體成員面對面溝通時,很容易因為眾多 干 擾 因 素 , 如 群 體 極 化 現 象 (group polarization )、 團 體 迷 思 現 象

(groupthinking)、從眾效應(bandwagon effect)等。而影響了原來應有 的決策品質。

德爾菲法為了保有專家團體決策的優點,並力求避免面對面的溝通 干擾,因此採用匿名式的專家集體決策技術;就是以專家為施測對象,

針對其一問題或未來事件,試圖在無干擾的溝通環境下,結合該領域中 眾專家的意見與想像力,最後達成專家一致的共識,藉以推斷可能發生 的事件、有效預測未來趨勢,或獲得對某一問題的一致結論。

二、德爾菲法的起源與應用

德爾菲法是於 1948 年,由美國加州蘭德(Rand)公司研究發展出 來。起初德爾菲法的研究計畫是由Norman Dalkey 及 Olaf Helmer 兩位數 學家主持,集合國防與軍事專家的看法,推斷需要投下多少顆原子彈,

才能使美國在一場戰爭中完全癱瘓,以供國防長期規劃的參考。蘭德公 司與美國空軍合作的預測研究中,選擇科學突破、人口成長、自動化、

太空發展、戰爭的可能性及其預防與未來的武器系統等六個題材進行研 究,因為屬於國防機密當時並未對外公開研究內容與結果。1963 年 Norman Dalkey 與 Olaf Helmer 於管理科學期刊中,首次對外介紹德爾菲 法;接著Theodore J. Gordon 與 Olaf Helmer 在 1964 年發表一份研究報 告之後,才引起世人對這個方法的注意。後來,德爾菲法逐漸為其他領 域所採用,而各類修正或衍生的方法也陸續產生。大致而言,依其發展 時間與使用特性區分,德爾菲法可分為原始的「數據德爾菲法」與衍生 出來的「決策德爾菲法」兩種,其特點說明如下:

(一)數據(Numeric)德爾菲法

1960 年代的研究,它主要用於國防軍事方面,估計日期、數量、價 格、及人口總數等數據。

(二)決策(Policy)德爾菲法

在1970 年以後,德爾菲法主要應用於管理決策領域,透過此研 究方法,除了在「量」的預估外。更可獲得參與者「質」的意見。

尤其德爾菲法所獲得的文字型式意見結果,係來自各個層面,且經 過多次的討論取得某些共識,因此除作為政策決定時的參考外,德 爾菲法也被視為一種溝通的工具【50】。

三、德爾菲法的進行步驟

我們可以將德爾菲法的進行步驟分為準備、實施、結論三個階段(如 下圖):

確 定 問 題

決 定 受 測 專 家

設 計 問 卷

圖3.1 德爾菲法流程圖 資料來源:【50】

整理分析最後結果

準備階段實施階段

結論階段

寄 發 問 卷 編製下一回合問卷

分 析 回 收 之 問 卷

是否達成一致 資 料 整 理 分 析

(一)準備階段

由主持人(或工作小組)針對主題深入探討,將其可能方案、

建議、批評與預測等,統整製成問卷式表格,並選取多位的專家參 與預測。問卷填答者人數的多寡,可依研究問題的性質而異,填答 者若屬同性質的團體成員,只需十至十五位;但若需要多元對象的 參與時,則可能需上百位問卷填答者;尤其是需要獲取多人對某一 事件的了解或支持時,就需要有較多的填答者。

(二)實施階段

將問卷分別寄送給所有專家,強調以匿名方式詢問,請他們回 答那些預測事件是他們認為可能會發生的,並可陳述理由。表格回 收後,工作小組歸納整理專家們的回答資料,統計出每項事件的贊 成人數,列成統計表,再寄送給每位專家,請他們根據表列結果,

修正自己的意見,再重新回答一次問卷,作出新的預測。

三、結論階段

反覆進行若干回合的預測之後,若共識已漸達成,或各回合間的回 答情形已經沒有顯著的變動時,即可終止預測而提出最後的結論。德爾 菲法研究所得到的最後結果,無論是各類綜合意見或統計結果,都是決 策規劃的重要指引與參考【50】。

四、德爾菲法的特色與優點 (一)特色

德爾菲法的特色包括:

1.匿名性:經由不具名的問卷方式來獲得專家意見,可使個人自由 的表達意見,而不曾受到團體壓力或為主流意見所支 配,因此調查結果較能反應填答者的真正意見。

3.回饋:每一次的問卷回收,都要進行統計,將統計值附在下一回 問卷中,經多次的問卷調查得穩定之一致看法。

4.團體意見統計:問卷回收後均作團體意見的統計,可作為專家們 意見集中程度的指標。【50】

(二)優點

1.團體的意見交流能激發出更充份的資訊,更客觀、正確的判斷。

2.多次的溝通提供了參與者反覆思考的空間,使他們可以在周詳的 思慮下修正自己的看法,提出最完善、周全的意見。

3.經由特定程序與反覆步驟,能獲得幾乎代表所有專家意見的結 果;而且是由眾人形成的共識,也較能獲得眾人的支持。

4.調查施行方法簡單,不需艱深的統計分析,就能分析複雜、多面 向的問題;另外,藉由眾多專家的肯定意見,可增加研究者的信 心。

5.採取匿名的、非公開的方式,參與者可以毫無顧忌的表達自己的 意見,因而能在壓力最低的情況下達到團體互動的效果。避免一 般會議中出現離題、附和多數人意見、不願表達與公眾相反的意 見,或被某些權威或善於發言者影響的情形。

6.採用郵寄或電子郵件的方式溝通,無須面對面會議,因此不需排 定特定時間、地點,可節省經費,與受測者之時間、精力【43】。

五、德爾菲法的適用範圍

德爾菲法藉由專家集體智慧,澄清未來不明情境,適用於預測未來 技術發展方向可作為決策之用,而德爾菲法使用匿名方式多回合的問 卷,也可蒐集個別成員的意見和判斷,澄清不同團體的觀點和價值取向,

以確認問題並尋求解決之道,德爾菲法並具備團體溝通達成共識的效 果,故適用在實際工作的決策調查中,例如應用在商業、工業、政冶、

教育、醫藥、區域計畫等領域;運用的情境包括未來預測、目標評量、

長期規畫、建立優先預算、生活品質評估、政策形成、問題確認或是解 決方案等。

德爾菲法藉由問卷方式蒐集彙整各方的意見採用書面溝通,發現存 在的問題、可行的方案或產生共識,以作為規劃未來的參考。所得結果 的質與量,較容易令人接受。雖然此研究方法有其限制,發展過程也有 爭議,但其廣徵博議的功效,卻是其他研究方法所不能及【50】。

本研究首先經由相關文獻探討與初擬技術移轉之評估因素,研擬長 距離急彎曲推進工法技術移轉評估層面進而發展德爾菲專家問卷,為確 立各專家對各評估層面與因素之ㄧ致性及有效性,冀望藉由多次之問卷 調查整合專家意見,彙整出探討長距離急彎曲推進工法由技術移轉觀點 之評估準則因素。本研究之層級架構經文獻探討採用技術移轉之衡量構 面,其層級架構必需滿足AHP 於層級架構中,均假設每一層級要素皆具 獨立性,且層級與因素間為每一層級只影響另一層級,並僅受另一層級 之影響等基本假設【48】。然後再經由一系列問卷親自向專家小組之每 位成員分別詢問,根據專家們對前一份問卷的答覆予以分析並設計下一 次問卷內容,直到獲得較為一致之結果為止。本研究亦採Taylor and Judd

【107】所提出於第一次問卷中增加開放性之問項針對議題多收集一些相 關資訊,俾便更能夠釐清問題,大部分之專家意見都於第二或第三次問 卷時即達到集中與穩定,隨著問卷次數之增加與反覆,改變答案之專家 數亦逐漸減少【75、76】。

專家問卷依個人專業經驗評定每個關鍵因素之重要性並填入整數 值,評量方式採0-10 個等級之權數,第一次以 6 分為門檻值,高於 6 分 表示接受此準則,低於6 分則表示不接受,亦表示評定分數愈高代表專 家對該因素愈重視。而第二次進而提高門檻以7 分為門檻值,係為更緊 密篩選重要因素加以縮減因素之項目個數。此外,本研究採用Chang et al.

【65】之評斷標準以變異係數衡量各專家群體對指標權重之共識程度 (Consensus)。當變異係數 0.3≦ 時,表示專家意見達到高度一致性;變異 係數≦0.5表示專家的意見在可接受的範圍;當變異係數≧0.5則必須解 釋其原因。變異係數(Coefficient of Variance; CV)係標準差除以平均數,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博 士 論 文 (頁 6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