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急性心肌梗塞照護品質測量指標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急性心肌梗塞照護品質測量指標

OECD 認為在急性併發症的預防、高效率的手術等急性照護應該要重視品質 與效率,透過即時與最佳的照護,以降低併發症、殘障與死亡的風險。而急性照 護品質的關鍵是能在發病後最短時間內進行搶救。OECD 選定急性心肌梗塞、腦 中風及髖骨骨折,作為反映急性照護品質的指標,在黃金時段內進行急救或手術,

可以有效降低病情惡化甚至死亡[38],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會受到可近性、住院天 數及疾病嚴重程度的影響,反映出病人照護即時性與照護過程之品質[19]。

隨著全球開始重視醫療品質照護,各國根據實證研究發展出臨床照護指引來 提升病人的照護品質,美國心臟學院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CA)與美國 心臟學會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jointly,AHA)在 1990 年發表第一個急性心肌 梗塞的照護指引,透過數據分析資料與風險利益評估制定出在診斷與治療階段使 用可以提升照護結果,有效利用醫療資源的臨床指引,提出從住院期間、出院與 後續治療的醫院照護指引[20],並且根據現今醫療技術持續更新臨床照護指引[49]。

國家品質論壇(The National Quality Forum,NQF)也提出數種藥物遵從與持續性來 提升照護結果,包括使用 ACEI 或 ARB、針對冠狀動脈高風險的持續 β-Blockers 與使用降血脂藥物[31]。

美國心臟學院實施 GWTG-CAD 計畫提升醫院遵守急性心肌梗塞實證臨床照 護指引治療病人,並比較其照護結果上的差異,發現加入計畫遵守相關臨床照護 指引的醫院相較於沒有加入計畫的醫院在過程及結果指標表現較佳[50]。Makdisse, et al. [51]觀察醫院執行臨床照護指引的狀況,針對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遵守臨床照護 指引能提升病人品質照護指標,如降低住院死亡率、提升出院給予β-Blockers 比 率與縮短 D2B 時間因此,從文獻中可得知,遵守臨床指引能提升急性心肌梗塞病 人的照護品質。

各個國家皆有成立專門協會制定急性心肌梗塞相關監測指標,以英國來說為 National Service Framework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NSF for CHD)在美國則由美

國心臟學院(AHA)與美國心臟學院(ACC)負責,Weston [52]指出透過指標的監測,

醫院在急性心肌梗塞的相關管理策略有所提升,而各醫院在 30 天內死亡率的差異 也有下降的趨勢,彭等人的研究也指出急性心肌梗塞住院病人符合臨床準則執行 項目多寡與併發症、死亡率、30 天再住院率有顯著差異[22],以下將介紹各國之急 性心肌梗塞品質測量現況。

一、台灣急性心肌梗塞品質測量指標

台灣目前收集關於急性心肌梗塞照護測量的指標包括醫療品質公開網、台灣臨 床成效指標(TCPI),兩者於下方分別介紹:

(一) 醫療品質資訊公開網

醫療品質資訊公開網於民國 97 年由衛生福利部中央健保署(現稱衛生福利部中 央健康保險署)公布正式的品質報告卡於此網站上,每年持續新增 2 至 3 項指標。

民國 102 年 10 月公開急性心肌梗塞品質照護指標,健康保險署為加強心肌梗塞病 患醫療品質,參考美國心臟學院/美國心臟協會 (ACC/AHA)及我國國家衛生研究 院出版的相關治療指引,並與各相關醫學會專家討論,指定具實證醫學指標項目 作為公開。共分成三個構面:病人住院期間過程面評估、出院持續藥物治療評估、

治療結果面評估等共 19 項指標,健保屬根據醫院總額部門申報資料醫院給予公開 [53]。

(二) 台灣臨床成效指標(Taiwan Clinical Performance Indicator, TCPI)

為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參考國內外各種指標系統及發展趨勢,

配合國內衛生政策所建立之臨床照護監測指標,目的為幫助醫院建構機構內部成 效監測與改善指標,並且透過指標的收集持續進行醫院內部改善、提升品質,醫 院可以依需求選定指標細項,自行提報醫院層級之指標資料,指標架構包含綜合 照護、精神照護與長期照護等三類指標。重點照護-急性心肌梗塞照護目前共有六 項指標,兩者的比較如表 2-1。

表 2-1 台灣急性心肌梗塞過程及結果指標比較

二、美國急性心肌梗塞品質照護指標

美國心臟協會(AHA)與美國心臟學院(ACC)根據相關公開報告、實證研究與臨 床照護指引,於 2006 年選出 11 項測量成人的 STEMI/NSTEMI 臨床測量指標,

其中在治療構面有 9 項指標,在診斷與病人教育各有一項。分別為到院 24 小時 內給予 Aspirin、出院後給予 Aspirin、到院後 24 小時內給予 Beta-Blockers、出院 後給予 Beta-Blockers、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檢查(LDL-c)、評估左心室收縮功能障 礙(LVSD)給予 ACEI 或 ARB、出院前給予降血脂藥物、限時內接受血栓溶解劑 治療、限時內接受 PCI、接受血管再灌注治療與香菸戒斷與輔導,與台灣所監測 的指標大致相似[54],將台灣醫療品質公開網與兩者美國急性心肌梗塞照護指標 進行比較,美國針對時間內接受血栓溶解劑治療、PCI 治療、與血管再灌注治療 進行指標監測,並且在出院前給予降血脂藥物與香菸戒斷與輔導,台灣則針對急 診返診與非計畫性再住院進行監測如表 2-2。

表 2-2 台灣與美國急性心肌照護指標比較

ADP 受體拮抗劑、Beta-Blockers 比率

• 出院後 3 日內因主診斷為 AMI 或相關 相關照護指標,而歐洲心臟學會(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 卻仍缺乏標 準的急性心肌梗塞測量指標,因此歐洲心臟學會(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與急性心血管學會(Acute Cardiovascular Care Association, ACCA)請各國專家 共同討論後,於 2016 年公布照護指標的適當定義與使用方法學,使歐洲各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