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 2012 年非傳染性疾病導致的死亡佔全球死亡總數的 68%,

其中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s)為非傳染性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1],

在台灣,心臟疾病從 2007 年起蟬聯台灣十大死因第二名,2014 年死亡人數為 19,400,

佔所有死亡人 11.9%。從國內外急性心肌梗塞的相關趨勢研究皆指出急性心肌梗塞 的發生率有下降的趨勢[2],而台灣從 1997 至 2011 年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在發生率與住院死亡率有下降的趨勢,但是其醫療費用花費仍持續 上升[3],其中在治療後一年的醫療費用是住院費用的兩倍[4]。

隨著醫療費用的快速成長以及醫療品質的重視,醫療支付者逐漸將醫療成本 從轉移到醫療院所,美國心臟學會於 1990 年發表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照護指引,

但是臨床指引與醫院實際執行照護指引仍存在著差距[5-7],且不同醫院在急性心 肌梗塞的照護品質與結果仍存在著差距[5, 8-11]。因此醫院開始以隨機分派臨床試 驗(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RCT)來比較執行醫院策略與照護結果(如:急診返診率、

再住院率、死亡率等)之間的因果關係,發現醫院策略的介入能改善照護結果[12, 13],整理出醫院在改善再住院率所使用的醫院策略可以分成三大部分:出院前介 入、出院後介入與轉送期介入[14]。而進一步透過訪談的方式,瞭解醫院在照護結 果表現好與差的醫院,在醫院策略上的執行是有差異的[15-17],並且指出醫院在 改善病人照護結果所時所使用的介入措施並非單一,而是透過多元的策略介入[18]。

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會受到可近性、住院天數即時治療等因素的影響,能反 映出病人照護過程之品質[19],國內外測量急性心肌梗塞過程及結果指標,為根據 相關心臟學會提出之臨床治療指引[20],透過遵守急性心肌梗塞相關臨床照護指引 所建議的過程與監測指標在其 30 天內死亡率、併發症、30 天再住院率有顯著差異 [21, 22]。

醫院所執行的策略狀況差異大,多達 93 種不同的醫院策略組合[23]。目前關 於醫院策略與品質照護過程面與結果面,部分研究指出醫院策略數量與照護結果 有相關性,執行的策略越多照護結果表現較佳[18, 23, 24],但是仍有研究認為醫院 策略與改善照護結果無相關性[25]。目前台灣尚無針對全國醫院在醫院策略執行的 狀況進行調查,導致醫院臨床人員與管理者推行醫院策略的速度較慢,因此透過 相關實證研究的證據證明能夠支持品質管理策略能有效降低再住院率,以提升醫 院實施策略的意願與速度 [24, 26]。

第二節 研究目的

1. 瞭解台灣醫院目前針對急性心肌梗塞的醫院策略實施的狀況

2. 探討急性心肌梗塞的照護品質改善策略實施狀況在醫院特性的差異

3. 探討急性心肌梗塞在醫院策略實施的狀況與照護過程、結果面指標的相關性

第三節 研究重要性

急性心肌梗塞為高再住院率、高花費的疾病,其照護結果為急性照護品質的 重要指標之一,台灣政府近幾年公布緊急醫療能力分級、提出急診品質提升計畫 等政策,希望提升急性心肌梗塞的照護結果。隨著各心臟醫學會提出以實證為基 礎的臨床治療指引,死亡率有下降的趨勢,但是醫院間仍存在照護結果的差異[5, 8-11],目前研究較多針對單一醫院策略介入(如:出院計畫、病人衛教等)進行隨機 控制實驗(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RCT)探討醫院策略與照護結果的相關性[12-14, 18],指出出院後照護與追蹤能改善照護結果,但是較少有研究針對醫院整體執行 的醫院策略狀況、數量與照護過程及結果的相關性進行探討,且在醫院策略與照 護過程及結果仍缺乏足夠相關性[25]。

因此本研究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希望瞭解台灣醫院目前所實施的醫院策略狀 況,找出醫院策略與急性心肌梗塞過程及結果指標的相關性,使醫院能在資源與 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優先執行對病人照護品質最有效的醫院策略。對於政策面,

政府也可參考本研究結果瞭解醫院目前策略實施現況,並加強相關策略的輔導,

以提升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照護過程及結果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