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理念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理念

一、 性別平等教育的重要性

在多元文化衝擊與社會日新月異的變遷下,一波波的教育改革已蔚為風潮,

教育的功能除了維持延續固有文化,更涵括人格健全發展,思考分析能力。隨著 日漸開放的社會風氣,傳播媒體的興盛與普及,孩子們輕易即能觸及與「性」相 關的話題,尚未成熟的心智容易對性產生好奇與似懂非懂的價值觀,使得性教育 有著極大的重要性。國內自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於民國八十五年將性別平 等教育主張列入教改理念之後,引發了一連串的性別教育改革行動,性別平等教 育課程成為校園裡的熱門議題。

為了達成性別平等的目標,教育投入是最經濟且最有效益的因素(謝臥龍,

1997)。透過教育歷程來落實性別平等教育的理念,並在其成效中呈現性別平等 教育的真諦(謝臥龍,2002),可以消除性別偏見的課程亦是落實性別平等教育 之關鍵(黃正傑、張嘉育,1998)。因此,學校課程的實施,正是促進性別平等 教育理念最經濟且最重要的方法。

二、 性別平等課程的理念

性別平等教育法第二條明定「性別平等教育:指以教育方式消除性別歧視,

促進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其中第十七條也訂定「學校之課程設置及活動設計,

應鼓勵學生發揮潛能,不得因性別而有差別待遇。」(教育部,2004)由此可知,

學校性別平等教育課程之實踐,應鼓勵學生多方嘗試,發揮潛能與興趣,不應以 性別做為區隔,使其因性別而阻礙機會,所有學生皆應受到實質平等之對待,其 資源與機會亦受到相同之保障。

性別平等教育的課程目標,主要著重於認知、情意、行動三層面,在認知面,

藉由瞭解性別意義、性別角色的成長與發展,來探究性別的關係;在情意面,發 展正確的性別觀念與價值評斷;在行動面,培養批判、省思與具體實踐的行動力。

整合三個層面,可以推衍出以下六項課程目標:(教育部,2004)

(1)瞭解性別角色發展的多樣化與差異性

(2)瞭解自己的成長與生涯規劃,可以突破不同性別的社會期待與限制 (3)表現積極自我觀念,追求個人的興趣與長處

(4)消除性別歧視與偏見,尊重社會多元化現象

(5)主動尋求社會資源及支援系統,建構性別平等之社會 (6)建構不同性別和諧、尊重、平等的互動模式

綜合以上所述,性別平等教育主要是希望透過教育的方式,引導孩子學習突 破傳統的性別角色,包括認識性別角色,了解性別角色的多樣性與差異性,學習 彼此接納與尊重,「不同性別」的學習者都能站在公平的立足點上發展潛能,不 因生理、心理、社會及文化上的性別因素而受到限制,並能夠適當的修正性別偏 見與刻板化現象,以突破性別角色的限制。更期望經由教育上的性別平等,促進 男女在社會上的機會均等,而在性別平等互助的原則下,共同建立和諧的多元社 會(教育部,2004)。

三、 性別平等課程的設計原則

要促成一個真正性別平等的社會,需要藉助學校教育的力量(謝寶梅,

1991);欲達成性別平等教育的實施,必須從課程設計上來努力(劉淑雯,1996)。 Marshall, Robeson 與 Nancy (1999)認為幼兒教育在幼兒發展上扮演著重要的 角色,包括教師行為、提供的活動/資源、以及與同性和異性遊戲的機會等,可 以協助幼兒建立更多元、更有彈性的性別角色基模,並幫助幼兒未來建立更平等 的性別態度,而性別平等的幼稚園教室應具備下列特徵:

(1)教室的空間規劃要能促進男孩與女孩的互動,例如積木角不要單獨區隔;

娃娃家或戲劇區的設置能夠延伸到戶外遊戲場

(2)呈現於教室環境中的圖片或書籍,必須不具性別刻板印象

(3)教室裡的設備要能鼓勵男孩與女孩的互動,例如在樂高積木裡增加人物、

蔬果、家事玩具、操作性玩具等;戲劇區則加入男用的領帶和帽子、女用 帽子等多樣化材料

(4)每週的課程中涵蓋了多元化的活動,包括機械、戲劇性遊戲、積木及娃娃 扮演等

(5)教師在活動中扮演示範的角色。例如女老師積極參與積木建構、木工或樂 高等活動;男老師時常加入烹煮、清掃、美術活動、語文活動或利用娃娃 扮演的照顧遊戲等

(6)教師要多鼓勵與增強不具性別意識的行為,並肯定兩性皆宜的的活動

(7)教師鼓勵幼兒參與各種活動,包括被歸類為異性的活動

(8)教師對待男孩、女孩均要維持積極的互動

(9)教師多對女孩提出問題,當女孩扮演男孩時多提供回饋

(10)教師在分配班級事務時,要打破性別框架,例如讓男孩清理桌子、女孩負 責搬重物

(11)教師要促進性別融合,避免造成性別區隔。例如排隊時不要以性別來區分;

不要以單一性別來進行活動

(12)勸阻性別為題的嘲笑或排斥。

研究者係依上述性別角色課程的理念與設計原則,作為教師教學時應注意之 事項,並設計本研究的性別角色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