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性別角色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參考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之性別平等教育議題之能力指標概念,分為 四個章節來探討相關文獻。第一節先討論青少女在交往過程中所表現出之性別角 色,是否被性別刻板印象所影響及束縛;第二節接續探討青少女在交往過程中的 性別互動,了解青少女在交往過程中扮演何種角色及如何與異性相處;第三節則 討論性別與情感,以了解青少女在交往過程中能否真實表達自己的想法,展現自 我的主導權;而在第四節探討相關研究,以了解現今青少女異性交往之概況,做 為本研究分析之背景。

第一節 性別角色

性別角色指的是對於男人和女人行為舉止的期望,但是角色也有互動的成 分,且蘊含彼此之間的相互關係(楊宜憓、高之梅,2002)。而國內外專家學者 對於性別角色的定義整體大致相同,可歸結為男女個體依據身體的生殖差異,在 所處的社會、文化環境,經過後天社會化的過程,表現出符合大眾所認為其適合 的性別行為(賴勇誠,2008)。而性別角色的理論流派如精神分析學派、認知發 展論、社會學習論等,均認為子女的性別角色學習來自父母(謝琇玲,2000)。

在幼兒時期,孩童隨著認知發展,先有了性別認定,如男孩該如何表現,女 孩又該如何表現,而他們的社會化代理人也會透過直接教化引導形塑男性化或女 性化的行為,而男孩女孩也透過觀察模仿生活中的性別楷模而自我培練。性別角 色的分化經由社會化的過程形成男女角色行為刻板化的印象。在傳統以男性為優 勢群體的社會中,男性通常被要求具備工具性與主動性有關的特質,如:自我肯 定、追求成就、獨立、果決等與,女性則應該具備與人際互動、情感表達有關的 特質,如:順從、依賴、細心、富同情心等。這些性別角色意識型態經由父母教 師傳播媒體及教科書的強化,使得人們對性別角色的觀念愈刻板化(李美枝、鍾 秋玉,1996)。通常女性也會表現較多依賴的行為,而依賴性分為兩種,工具性 的依賴跟情感性的依賴。前者是為了達到目標遇到困難時需要他人幫忙,後者則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是親合需求,希望跟人家黏在一起,如撒嬌等。工具性依賴男女小時後並無差異,

情感性依賴則女孩子較強,可能與父母的刻板印象有關。父母親會強化女孩的撒 嬌行為,而將男孩的撒嬌行為視為娘娘腔(李美枝,1987)。

而現在也因應社會的轉變,女性會出現三種正常性格類型,如女性化、男性 化、及兩性化人格。女性化的人格表現出的特質如溫柔、依賴、害羞、體貼等,

而男性化特質則會表現出如自主、獨立、有領導欲等,兩性化人格則是剛柔並濟,

視情境調整自己的特質。而三種人格特質中也以兩性化人格最好,能適應情況表 現出相對應的特質(李美枝,1987)。

原生家庭一直在形塑了孩子的性別角色。性別就是從人與環境的互動開始,

從父母知道嬰兒的性別起幫他們取的姓名、買的玩具及教養方式等。而這些性別 角色都是由社會所塑造出來的,父母在性別養成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父親 通常會比母親更鼓勵孩子依照其性別表現出該有的行為表現。兒童透過家庭、學 校、大眾傳播媒體等了解性別角色的主流模式,並將之內化後表現在自己的行為 上,可見性別是後天建構而成。(金宜蓁、涂懿美,1998)

個體在成長、發展及社會化的過程中學到對於性別過度簡化的既定想法和態 度,即為性別角色刻板印象(陳雅伶,2007)。若表現符合社會期待的性別行為 會受到讚許,若不符合則會受到壓力,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不但忽視個人的特質差 異,也剝奪個人多面向學習與選擇的可能(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

2008)。而性別刻板印象通常展現在兩個層面上,集體的層次和個人認知信念系 統中。例如在集體層次,社會規範期待女生要被動溫柔,期待男生要主動積極,

在個人層次如女生認為自己應該要被動,或者是男生認為自己要主動。社會文化 層面和個人認知系統這兩個層面的性別刻板印象彼此交互影響,型塑並相互強化

(黃囇莉,2007)。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社會大眾媒體所塑造出的男女應有之 形象,及學校的正規教育等,青少年學習表現出社會所公認之男女所應表現出的 行為,久而久之,個體的性別角色因此而變得過度僵化,甚至產生性別偏見之產 生。

性別歧視也是性別偏見的一種,可分為「敵意的性別歧視(hostile sexism)」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富於同情的語調,也傾向有助人等利社會行為,或是自我坦露等尋求親密的行 為。雖然接收者的感受是良好的,但這仍然是以傳統性別刻板印象及男性支配(視 男人為提供者/女人為依賴者)為基礎,結果通常也會對女性造成傷害。在父權 社會,女性的二元力量反映在特定形式的社會意識形態,對女性抱持比較保護的 態度、崇敬女性妻子與母親的角色,及把女性視為理想化的戀愛對象,這些也是 對女性「善意的性別歧視」的態度(Glick & Fiske,1996)。

富邦基金會在 2009 年所發佈之「全國青少年媒體使用行為調查報告」中也 可發現,電視仍是青少年最普遍使用的媒體,網路為使用時間最長的媒體,青少 女媒體使用廣度高,青少年則網路使用者使用時數高。而在大眾媒體信賴度方 面,青少年最信賴電視所傳遞之訊息,其次為網路,而網路及電視也是青少年接 收資訊之兩大重要媒介。由於傳播科技及大眾媒體的發達,青少年女每天頻繁地 接觸電視、廣告、電影等大眾媒體,他們也可以容易地從媒體及網路快速取得大 量的資訊,然而這些媒體卻也是形塑性別刻板的來源之一。國內外許多研究指出 在社會的建構過程中,大眾媒體對女性的文化建構傾向複製傳統父權體制,在性 別角色方面也多強調兩性刻板印象,並進行性別規範的建構,鼓勵女性依賴、被 動的特質,而懲罰表現出獨立、果決、堅毅等特質的女性,女性應呈現被動服從,

若是偏離或挑戰傳統父權價值則成為被貶抑的對象。羅燦煐(2002)研究指出,

不論是在廣告、流行歌曲或文學作品,皆傾向傳統父權意識形態的再現,青少女 在閱聽大眾媒體的過程中也因此會潛移默化,若是較為缺乏批判反思,則會進而 將傳統父權體制的價值觀內化到自己的想法及行為表現上,認為女孩就應該表現 出該有的樣子,要當個順從乖巧的好女孩,而不是放蕩的壞女孩。

青少年每天平均的休閒時間約為 3.6 小時,而他們最喜愛從事的休閒活動為 上網、玩電腦或打電動,佔 82.7%,其次為看電視 74.8%與運動類 51.4%,對於 玩網路遊戲男生的比例 70.5%則高於女生 35.6%,顯現青少年使用傳播媒體為重 要的休閒選擇(彭郁歡,2004)。青少年上網玩網路遊戲的頻率高於青少女,許 多網路遊戲充斥著許多性別偏見或性別歧視的現象,然而青少女進入網路遊戲的 目的大多是陪伴男友而非競爭,反而會用撒嬌的方式經營人際關係,更加強化了 性別刻板印象。部分網路遊戲更蘊含貶抑女性角色的內容,將之次等化與情慾化

(林菁,2011)。在充滿性別偏見與刻板印象的網路遊戲中,加深了男性對傳統 性別角色的認同,而青少女也會被遊戲所傳遞出之性別刻板內容所影響而不自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知。

正因為性別差異是由社會文化建構而成而非天生,女性從小到大耳濡目染所 學習到的、所被要求該成為的樣子影響了她們的想法觀念,型塑了她們的價值 觀,也規範了她們的行為。除了在家庭中所受到的教育、社會大眾媒體的影響,

學校所提供之教育課程、教材、師生互動也影響著學生的思考與學習,若連教育 場所都充斥著性別刻板印象或性別偏見,將會加強性別不平等現象之複製。

性別應該是具差異性、多元化且有彈性的,如果只強調男生所應該表現出的 陽剛特質及女性所應該表現出的陰柔特質,將加強既定的性別刻板印象,創造出 性別二元化,而削弱了性別間的特殊性及多元性。青少年女須以更多元開放的方 式來面對性別的差異性,學習尊重與包容不同觀點及行為。

高中階段的青少年處於自我認同階段,他們學習建立並性別角色的自我認 同,也同時學習兩性平等的觀念和態度(郭玲君,2008)。根據秦穗玟、黃馨慧

(2011)研究發現,青少年在性別角色態度中趨向平等現代化,顯現隨著時代變 遷現今的青少年大部分已能跳脫傳統性別角色框架,對於性別角色態度,女生較 男生趨向平權,高中生較高職生對於性別角色態度趨向平權。男生在權力責任及 能力特質面向中較女生略趨傳統,女生在兩性關係面相中較男生略趨傳統,顯現 青少年仍存有刻板印象。

詹惠慈(2003)研究發現男性較女性更為認同傳統性別角色,性別角色刻板 印象與性別達到高度顯著相關。而女性兩性平權意識較男性強烈,顯示女性想打 破傳統由男性主導之霸權並創造性別平等之情況。而女性主義理論者更提出相關 理論討論,並透過實際行動,以期建構出性別平等之社會。

龔鈴智(2005)研究發現高雄縣的高職學生和親代對性別角色認知層面呈現

龔鈴智(2005)研究發現高雄縣的高職學生和親代對性別角色認知層面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