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青少女交往歷程中之性別經驗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青少女交往歷程中之性別經驗"

Copied!
13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張如慧 博士

青少女交往歷程中之性別經驗

研究生:許毓玲

(2)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3)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青少女交往歷程中之性別經驗

研究生:許毓玲 指導教授:張如慧 博士

中華民國一○四年八月

(4)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5)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6)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謝誌

踏上畢業的路程,回首三個暑假,真的覺得收穫滿滿。而完成論文的過程雖 然艱辛,但身邊總有許多人的支持鼓勵和幫助,真的充滿了好多的感謝。

最辛苦且最需要感謝的人,就屬指導教授張如慧老師了,感謝老師願意花時 間及心力指導,在每次的討論時總給予我許多溫暖和支持,並指點方向,雖然知 道自己的能力不足,需要努力和進步的空間太多了,也需要時時的鞭策,然而在 每次的討論後,仔細思索咀嚼老師所提點的方向,自己也終究也慢慢整理出資料 的相關脈絡,也謝謝老師的耐心包容,協助我完成論文。

其中也要感謝其他兩位口考委員:李鴻亮老師及莊佩芬老師,分別從架構及 內容點出許多重要且寶貴的意見,讓我在修改的過程中繼續去思索,不論是關於 論文方面,還是從自己的生命經驗出發的反思。就如同佩芬老師所提到的,在人 生中每個階段是交織的,我們如何與青少女對話,又該如何與自己對話,在其中 又學習到什麼,這也是自己不斷在詢問自己的問題,也透過不斷的提問及反思,

我們也將更了解真正的自我吧。

重回學生的身分,真的很感謝系上所有任教過的老師們,在課堂上除了不同 領域知識的累積與交流,在課堂討論中也激發出不同的火花,更從老師們的身上 看到許多值得學習的態度及精神,謝謝老師們犧牲自己的暑假教導我們,在課堂 上也得到許多收穫。

而進修這三個暑假,真的過的充實又開心,因為我認識了一群很棒的同學,

從他們身上看到自己所不足且欣賞的特質,在每次的課堂討論中給予彼此的正向 力量,更在論文完成的後期彼此加油鼓勵,謝謝你們,認識你們真的是人生當中 美好的事情,也讓我覺得回到學校進修是一件無比開心的事情。

然後我也需要感謝我的父母,三個暑假幾乎都沒有回家,感謝他們對我的支 持。最後,我也想感謝陪我熬過漫漫長夜的室友和自己,寫論文真的是一件讓人 腦神經衰弱且好想崩潰的事情,但是我們撐過來了,努力完成一件事情的感覺真 棒。

許毓玲 謹誌 104.8

(7)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青少女交往歷程中之性別經驗

作者:許毓玲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青少女在與異性交往的歷程當中所擁有之性別經 驗,而青少女又是如何去看待及詮釋她們的性別經驗及性別經驗對她 們的影響。本研究以屏東縣某大學三位青少女為研究對象,運用質性 研究之深度訪談法,進行資料之收集與分析。

本研究發現結果如下:

一、在性別角色方面:青少女的父母對於青少女的性別特質塑造影響 甚深。青少女雖知覺性別平等意識,但想法態度及行為上仍無法跳脫 父權意識形態的框架。

二、在性別互動方面:青少女在愛情追求過程中仍可能處於被動狀態,

但亦有跳脫男主動女被動之情況。青少女在交往之後的性別互動上仍 以男生較為主動積極,且頻率較高。在約會金錢負擔比例上,青少女 傾向各自分擔,但實際狀況仍以男生付出比例高於女性,但亦有各自 分擔之情況。

三、在性別與情感方面:青少女在情感表達方面由被動趨向主動。青 少女遇到情感上的衝突,仍須學習理性的溝通方式。遇到情感上的衝 突,在包容度方面男方多於青少女。

青少女對自己的性別經驗多抱持正向態度,也傾向將交往伴侶視 為未來人生伴侶。而青少女對情感的依賴程度決定在愛情中的行為,

性別意識較高的青少女對戀愛的滿意度也較高。而雖然青少女自覺有 性別平等意識,但其態度想法及行為仍受到傳統父權意識形態影響。

最後將研究結果提出作為教育相關工作人員了解青少女交往歷程

中之行為表現,並作為相關輔導之參考。

(8)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A Study on the Gender Experience Adolescent Girls have been through in Heterosexual Relationship

YU-LING HSU Abstract

The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gender experience the adolescent girls have been through in heterosexual relationship, especially how adolescent girls think of and interpret their gender experience and the influence of gender experience on them. Three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who study in college in Pintung County were invited as the subjects. The in-depth interview method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was adopted to collect and analyze data.

The research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 In terms of gender role, adolescent girl’s parents play the key role in shaping their thoughts. Though adolescent girls may be conscious of gender equality, their thoughts, attitude and behaviors were still

influenced by patriarchal ideology.

2. In terms of gender interaction,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pursuit of love, adolescent girls are comparatively passive; however, the case of breaking away the male-active/female-passive courtship may happen. Male have more active and frequent behaviors in gender interaction in relationship.

When dating, adolescent girls tend to go dutch; however, their boyfriend pay higher proportion in affording money, sometimes they would go dutch as well.

3. In terms of gender and emotions, the way adolescent girls express their

feeling have become more active, though they are passive in the

(9)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beginning. When meeting conflicts, their boyfriend are more tolerant, adolescent girls still need to learn some rational communicating skills.

Adolescent girls hold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their gender experience, and tend to think of their dating partner as their future husband. The degree of dependence in emotion plays a key factor in adolescent girls’ behavior in a relationship, those who with higher gender awareness are more satisfied with their relationship. Although some adolescent girls thought that they are aware of gender equality, their thoughts, attitude and behaviors were still highly influenced by patriarchal ideology.

The research findings were presented as the counseling reference for teachers to understand the adolescent girls’ behavior in their

relationship.

Keywordsadolescent girl, heterosexual relationship, gender experience,

affective education

(10)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目 次

目 次... iii

表 次... v

圖 次...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性別角色 ... 9

第二節 性別互動 ... 13

第三節 性別與情感 ... 15

第四節 相關研究 ... 1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3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 2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24

第三節 資料收集方式 ... 25

壹、訪談大綱... 25

貳、訪談時間與次數... 26

第四節 研究信度和效度 ... 27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28

壹、資料收集... 28

貳、資料分析... 29

第六節 研究倫理 ... 30

第七節 研究流程 ... 31

壹、計畫預備階段... 31

貳、行動階段... 31

參、資料蒐集與分析階段... 32

肆、論文撰寫階段... 32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 ... 33

第一節 小璇的愛情故事 ... 33

(11)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二節 小羽的愛情故事 ... 50

第三節 小芹的愛情故事 ... 64

第四節 綜合討論 ... 83

壹、性別角色... 84

貳、性別互動... 88

參、性別與情感... 92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 10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101

壹、青少女所擁有的性別經驗。... 101

貳、青少女如何看待及詮釋其性別經驗。... 104

參、交往歷程中之性別經驗對青少女的影響。... 105

第二節 研究建議 ... 106

壹、對學校教師的建議... 106

貳、對家長的建議... 107

第三節 後記 ... 107

參考文獻... 111

壹、中文部分... 111

貳、外文部分... 114

附錄... 115

附錄 1 國民中小學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綱要能力指標概念架構表 ... 115

(12)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表 次

表 1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 ... 25

表 2 訪談時間表 ... 26

表 3 建立訪談大綱專家效度名單 ... 28

表 4 編碼範例:以小璇第一次訪談逐字稿為例 ... 30

(13)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圖 次

圖 1 研究架構圖 ... 24 圖 2 研究流程圖 ... 31

(14)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青少年性別經驗

青少年時期對愛情總是有著一份憧憬和期待,不論是受到電視偶像劇劇情、

小說故事情節影響,青少女對於談戀愛總是有著一份嚮往。她們喜歡和朋友討論 偶像劇中的男女主角浪漫愛情故事,她們會關心朋友和她們喜歡對象的曖昧進 度,她們知道自己好友和男友之間的交往情況,並對朋友過往的情史瞭若指掌。

單身的她們嚮往浪漫的戀情,期待男生的主動追求,已談戀愛的她們則學著小心 翼翼守護自己的愛情,把愛情當作是生活重心之一,患得患失。

現今手機的普遍使用及社群網站和通訊軟體的便利,讓她們有更多機會去認 識異性,並進而從聊天的過程中產生進一步的交往。部分青少女在剛交往的初期 便迫不急待昭告天下自己已脫離單身行列,急著將社群網站上的感情狀態改為

「穩定交往中」,儘管她們的戀情才剛開始數天。接著她們大方在網站上展現自 己和另一半感情好的照片,希望獲得許多朋友的認同,並肯定她們的愛情,好像 藉著在網路世界展現戀情美好的一面,就能代表她們過得很幸福。

而在與學生日常生活相處中也常聽到男女同學之間談論彼此的戀情,在課堂 時間互虧同學喜歡的對象或另一半等,顯現青少女對於談戀愛及與異性交往的在 意與關注。而在課堂觀察青少年的互動及對話中,也可察覺到青少女對於戀愛交 往抱持著高度期待,不管是暗戀校內表現傑出的異性,或是在學校時與男同學勾 肩搭背互稱姊妹等肢體接觸行為。研究者在任教學校中亦觀察到許多學生從國中 開始即有數段戀愛交往經驗,但交往時間都相當短暫,正所謂感情來得快去得也 快,許多男女同學在分手後很快便又投入下一段戀情,而不乏將感情談得複雜的 學生,換伴侶如同喝水一般,又或是在班級中面對經歷分手的傷痛,需要很長的 時間才能調適心情的青少女。

青少女在求學過程中可能擁有一段或數段以上與異性交往的經驗,然而每段 交往歷程中的性別經驗並不一定會相同。而在交往歷程中,青少女所表現出的自

(15)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己形象將影響著交往歷程中和另一半相處的狀況。青少女是否能在另一半前展現 真實自我,還是會受到現今社會對女生所期待的形象和所賦予的角色所束縛,這 些都是研究者想在本研究中所探討的面向,也希望透過本研究真正了解目前青少 女戀愛交往的性別經驗。

現今社會仍處於升學主義的影響之下,許多家長與教師對青少女談戀愛的行 為採取禁止的態度,他們要求青少女專注在課業上,以期能考取好的學校,而非 將重心擺在男女感情關係。然而對於正處於對戀愛及性好奇階段的青少女,希望 被愛及渴望被追求,青少女若是有了交往對象,大部分會採取隱瞞事實的態度,

不希望讓家人或老師知道她們的戀情,只會將內心事跟朋友訴說。愛情便成為青 少年生活的重心之一,她們希望能守護自己的愛情而不被任何人阻撓或破壞。亦 有部分的青少年,為了證明自己談戀愛也可以兼顧課業,對父母及師長採取保密 態度,直到自己階段性的任務(如:大學學科能力測驗或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

完成後,才有可能讓自己的家人了解自己的戀情(洪薏婷,2007)。

根據研究發現青少年時期的異性交往亦有其正面意義,可協助青少女發展與 異性交往的社會與人際技巧及增進性別角色的認同(陳炯鳴,2006)。隨著社會 的開放,教師是否該採取禁止青少女談戀愛的態度?還是能用另種方式對青少年 加以教導呢?而學校所提供之教育是否能幫助同學和交往對象發展安全及穩定 的關係,亦會影響青少年日後戀愛交往及婚姻的態度與價值觀。

青少年時期的人際相處關係與經驗將影響著青少女將來成熟進入社會後與 人相處所表現出的行為與價值觀。若在此時期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與性別經驗,

青少女在進入另一段親密關係或婚姻家庭生活時,將能和另一半發展出和諧美好 的關係。故本研究在此部分想了解青少女交往歷程中的經驗將會對其造成什麼樣 的影響。

以性別帄等教育的課程發展策略來看,在孩子還沒有發展親密關係之前,我們所做 的情感教育,可以視為一級輔導預防的課程;但對於正在或已經進入親密關係的孩 子來說,情感教育正可以是重要的二級輔導。青少年透過親密關係的發展重新認識 自我,身為教育輔導人員可以作為陪伴者,取得信任關係後從旁給予支持與諮詢。

(達努巴克,2011,p.13-18

(16)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感情與人際關係因素;且有三成六的青少年若遇到感情困擾不懂得求助。社會新 聞也不乏許多青少年無法處理感情問題而發生的憾事。數年前的一則新聞報導中 提到一名高中生因女友懷孕不知如何處理而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或是少女上廁 所突然產子等。這些新聞案件讓研究者反思,在學校中青少女遇到情感上的問 題,我們教師是否能對青少年的感情採取尊重包容及支持的態度,能幫助他們了 解並找出問題的最好解決方式,以避免遺憾的發生。青少女在遇到感情問題時不 一定會主動求助,但只要教師察覺到了青少年的異狀,是否能適時地提供幫助?

用禁止青少女談戀愛的態度只會讓青少女在遇到感情問題時拒絕主動向師長求 助,在判斷力及成熟度不足的情況之下,更有可能做出傷害自己或是傷害別人的 憾事。然而這也是師長們並不樂見的狀況。

研究者擔任導師職務期間,察覺到身為教師必須先了解學生的狀況,才能適 時提供輔導機會。在正值憧憬戀愛的青春期,青少女對愛情的渴求與親密關係的 建立的渴望及行為不容忽視,再加上身邊所認識的學生多正處於戀愛交往中,一 味地禁止而非教育反而有可能造成反效果。而正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女內心也是矛 盾的,她們渴望被了解被認同,但有時卻又不願透露自己內心的想法給師長知 道,深怕戀情被禁止。青少女對親密關係及情感的需求不容忽視,在青春期建立 正向的情感支持則有助於日後的發展,故研究者想藉由此研究先深入了解青少女 的內心想法及其戀愛行為模式,在她們成長過程中遇到困惑時適時提供協助與引 導,在陪伴她們走過人生的青春歲月之時給予更多支持鼓勵,亦期望自己將來在 學生輔導方面能更能以同理的心態去協助青少女釐清困惑、提供協助並幫助其成 長。

二、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

教育部在 2001 年推行「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明文規定性別平等 教育列為課程綱要之重大議題,期望透過相關課程的實施,消除性別偏見、歧視 與刻板化現象,以期落實性別平等。而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下的重大議題教育已實 施數年,對時下的青少女對於與異性相處的態度與價值觀究竟有什麼影響,乃本 研究所想探究了解的面向。故本研究參考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採用其性別平等相 關指標來建構整個研究架構。利用性別平等課程的概念來思考及反省性別平等教 育對青少女的想法及價值觀之影響。

(17)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現今關於青少女異性交往之研究雖多以量化方式研究,但研究者認為利用質 性研究方式訪談個案才能探究其內心真正想法,因為每一位青少女的經驗都是獨 一無二的,透過了解她們所經歷過的事件及脈絡,才能窺見愛情的部分樣貌。藉 由訪談的方式去發現青少女和另一半相處與交往模式,並了解她們戀愛交往的態 度及價值觀。因此,本研究試圖在研究歷程中了解青少女交往經驗與想法,並幫 助學生了解自我之性別經驗。透過研究以期了解性別平等教育課程落實之程度及 其對目前青少女性別經驗之影響。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研究動機,研究者希望可以運用性別平等的態度來分析並了解青少 女在交往歷程中之性別經驗。透過實際的研究來了解目前青少女對於自己性別經 驗的態度,並從中分析了解青少女的想法,以期能從旁協助輔導。為了建構客觀 性,本研究由女性主義教育學理論的角度切入,透過訪談方式收集相關資料。

本研究具體研究目的如下:

一、探究青少女擁有何種性別經驗。

二、探究青少女看待及詮釋其性別經驗。

三、探究交往歷程中之性別經驗對青少女的影響。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旨在了解青少女在交往歷程中所擁有的性別經驗,參考九年一貫課程 綱要中之性別平等議題之概念,相關名詞釋義如下:

一、性別經驗

本研究所指的性別經驗為青少女在交往過程中因性別差異所產生的經驗。本

(18)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來討論。

因青少女在交往過程中會擁有不同性別經驗,而本研究對象指擁有異性交往 戀情之青少女,擁有同性交往戀情之青少女因交往的性別經驗相異於異性戀之青 少女,須從其他面向討論,故暫不納入本研究討論範圍。

二、性別角色

性別角色意指男女在發展過程中,所被賦予的社會期待及應表現出的形象。

傳統的社會對於性別角色的要求,大致上為男生被要求的性別特質是強壯、勇 敢、獨立、追求成就、富競爭性,表現比較陽剛的行為;女生的特質則是要嬌弱、

順從、依賴、溫柔、整潔,表現比較陰柔的行為,這種對於不同性別角色所該具 備性別特質的刻板印象,不僅會抑制個人潛能的發展,並造成心理的壓力和束縛 之外,對於人際之間的溝通和尊重也會有很大的影響。每個人都可以同時擁有陽 剛和陰柔的特質,只是程度有所不同,這種特質的差異和性別更不是有必然的相 關性。

《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性別平等教育議題》(2012 年 5 月 15 日)

三、性別互動

性別互動係屬社會互動之一,乃是指相同性別或不同性別的個人或團體交互 產生關係的過程。在人際互動過程中,應尊重個人的主體性,不論是同性之間的 相處,或異性之間的相處都是如此,要尊重彼此的多元性與差異性,更要尊重對 方的自由意願。

性別偏見與歧視係指因性別的差異,而對個人或團體反應出截然不同的態度 與行為。性別之間的互動模式,易受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所影響,要能夠覺察不 同性別者之間互動的刻板模式,並學習以不具性別偏見與歧視的方式相處。例如 女生說話要輕聲細語,男生說話要果敢有擔當,要跳脫這種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

讓不同性別間的相處更為和諧、平等。

《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性別平等教育議題》(2012 年 5 月 15 日)

(19)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四、性別與情感

情感的表達方式通常是因人而異,不是因性別而有所不同。性別和情感關係 所涉及的層面有:情感關係的多元類型,例如異性戀、同性戀;情感關係的刻板 模式,例如男主動,女被動;相處與溝通;拒絕與被拒絕;分手;情感衝突等。

如能學習良好的情緒管理,適切的表達情感與溝通,合理的處理情感關係,不同 性別間必然能造就更和諧的情感關係。

不同性別者於互動時宜先釐清自我的性別角色,應本著性別間互相尊重,和 諧共處的態度,不受傳統性別偏見的影響,展現自我的價值,努力發展自我的專 長及特色,並在與群體相處的過程中,以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呈現自我。

《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性別平等教育議題》(2012 年 5 月 15 日)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 研究範圍

為了資料收集及研究之順利進行,研究對象為研究者曾任教過班級之畢業學 生,年紀皆年滿十八歲之青少女,經取得參與研究之意願後,研究方得進行。研 究對象除了與研究者熟識且有些交情之外,研究者也較能在訪談中創造出一個安 全溫暖的環境讓研究對象放心表露心事,以利資料收集。因研究對象正處於大學 就讀階段,故研究區域以研究對象所就讀大學及研究者所任教之屏東縣為主。

二、 研究限制

研究者目前於屏東縣某高職服務,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研究者曾任教班級之 畢業學生,因研究對象目前仍為大學在學階段,且三位研究對象放假時間都須打 工,且有時不方便接受訪談,故訪談須須依受訪對象可行之時間做彈性調整。在 訪談時間的安排上較無法有規律時間,或是只能配合研究對象有空之時間,另外 採用線上訪問的方式。也囿於受訪者可行訪談之時間不多,在資料收集方面則無 法一次收集到大量且具深度的內容,研究後期只能依賴研究對象零碎有空的時間

(20)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經驗能否推論到時下大部分的青少女,則有待進一步的研究驗證。

研究對象主要為三位大學在學期間的青少女,雖依青少女交往之不同性別經 驗分別取樣訪談,但樣本數相對地少,且研究者所任教之學校屬於較偏遠地區,

外在文化刺激較少,文化也相對保守,學生特質與都市學生特質亦大相逕庭,能 否將研究結果推論到其他地區的青少女則另須進一步的研究討論。

三、 研究內涵

本研究所著重之面向參考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之性別平等教育議題之能力 指標概念,以「性別的人我關係」為研究主題軸探討青少女的性別經驗。然而在 愛情及交往的過程中所呈現出的樣貌是如此多元,所聽過的所接觸過的愛情故事 也因不同對象而有不同且獨特屬於她們的樣貌,本研究只聚焦在性別角色、性別 互動及性別與情感三層面,其他面向則不在本研究討論範圍,未探討之面向則有 待後續研究的補充。

(21)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22)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參考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之性別平等教育議題之能力指標概念,分為 四個章節來探討相關文獻。第一節先討論青少女在交往過程中所表現出之性別角 色,是否被性別刻板印象所影響及束縛;第二節接續探討青少女在交往過程中的 性別互動,了解青少女在交往過程中扮演何種角色及如何與異性相處;第三節則 討論性別與情感,以了解青少女在交往過程中能否真實表達自己的想法,展現自 我的主導權;而在第四節探討相關研究,以了解現今青少女異性交往之概況,做 為本研究分析之背景。

第一節 性別角色

性別角色指的是對於男人和女人行為舉止的期望,但是角色也有互動的成 分,且蘊含彼此之間的相互關係(楊宜憓、高之梅,2002)。而國內外專家學者 對於性別角色的定義整體大致相同,可歸結為男女個體依據身體的生殖差異,在 所處的社會、文化環境,經過後天社會化的過程,表現出符合大眾所認為其適合 的性別行為(賴勇誠,2008)。而性別角色的理論流派如精神分析學派、認知發 展論、社會學習論等,均認為子女的性別角色學習來自父母(謝琇玲,2000)。

在幼兒時期,孩童隨著認知發展,先有了性別認定,如男孩該如何表現,女 孩又該如何表現,而他們的社會化代理人也會透過直接教化引導形塑男性化或女 性化的行為,而男孩女孩也透過觀察模仿生活中的性別楷模而自我培練。性別角 色的分化經由社會化的過程形成男女角色行為刻板化的印象。在傳統以男性為優 勢群體的社會中,男性通常被要求具備工具性與主動性有關的特質,如:自我肯 定、追求成就、獨立、果決等與,女性則應該具備與人際互動、情感表達有關的 特質,如:順從、依賴、細心、富同情心等。這些性別角色意識型態經由父母教 師傳播媒體及教科書的強化,使得人們對性別角色的觀念愈刻板化(李美枝、鍾 秋玉,1996)。通常女性也會表現較多依賴的行為,而依賴性分為兩種,工具性 的依賴跟情感性的依賴。前者是為了達到目標遇到困難時需要他人幫忙,後者則

(23)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是親合需求,希望跟人家黏在一起,如撒嬌等。工具性依賴男女小時後並無差異,

情感性依賴則女孩子較強,可能與父母的刻板印象有關。父母親會強化女孩的撒 嬌行為,而將男孩的撒嬌行為視為娘娘腔(李美枝,1987)。

而現在也因應社會的轉變,女性會出現三種正常性格類型,如女性化、男性 化、及兩性化人格。女性化的人格表現出的特質如溫柔、依賴、害羞、體貼等,

而男性化特質則會表現出如自主、獨立、有領導欲等,兩性化人格則是剛柔並濟,

視情境調整自己的特質。而三種人格特質中也以兩性化人格最好,能適應情況表 現出相對應的特質(李美枝,1987)。

原生家庭一直在形塑了孩子的性別角色。性別就是從人與環境的互動開始,

從父母知道嬰兒的性別起幫他們取的姓名、買的玩具及教養方式等。而這些性別 角色都是由社會所塑造出來的,父母在性別養成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父親 通常會比母親更鼓勵孩子依照其性別表現出該有的行為表現。兒童透過家庭、學 校、大眾傳播媒體等了解性別角色的主流模式,並將之內化後表現在自己的行為 上,可見性別是後天建構而成。(金宜蓁、涂懿美,1998)

個體在成長、發展及社會化的過程中學到對於性別過度簡化的既定想法和態 度,即為性別角色刻板印象(陳雅伶,2007)。若表現符合社會期待的性別行為 會受到讚許,若不符合則會受到壓力,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不但忽視個人的特質差 異,也剝奪個人多面向學習與選擇的可能(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

2008)。而性別刻板印象通常展現在兩個層面上,集體的層次和個人認知信念系 統中。例如在集體層次,社會規範期待女生要被動溫柔,期待男生要主動積極,

在個人層次如女生認為自己應該要被動,或者是男生認為自己要主動。社會文化 層面和個人認知系統這兩個層面的性別刻板印象彼此交互影響,型塑並相互強化

(黃囇莉,2007)。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社會大眾媒體所塑造出的男女應有之 形象,及學校的正規教育等,青少年學習表現出社會所公認之男女所應表現出的 行為,久而久之,個體的性別角色因此而變得過度僵化,甚至產生性別偏見之產 生。

性別歧視也是性別偏見的一種,可分為「敵意的性別歧視(hostile sexism)」

(24)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富於同情的語調,也傾向有助人等利社會行為,或是自我坦露等尋求親密的行 為。雖然接收者的感受是良好的,但這仍然是以傳統性別刻板印象及男性支配(視 男人為提供者/女人為依賴者)為基礎,結果通常也會對女性造成傷害。在父權 社會,女性的二元力量反映在特定形式的社會意識形態,對女性抱持比較保護的 態度、崇敬女性妻子與母親的角色,及把女性視為理想化的戀愛對象,這些也是 對女性「善意的性別歧視」的態度(Glick & Fiske,1996)。

富邦基金會在 2009 年所發佈之「全國青少年媒體使用行為調查報告」中也 可發現,電視仍是青少年最普遍使用的媒體,網路為使用時間最長的媒體,青少 女媒體使用廣度高,青少年則網路使用者使用時數高。而在大眾媒體信賴度方 面,青少年最信賴電視所傳遞之訊息,其次為網路,而網路及電視也是青少年接 收資訊之兩大重要媒介。由於傳播科技及大眾媒體的發達,青少年女每天頻繁地 接觸電視、廣告、電影等大眾媒體,他們也可以容易地從媒體及網路快速取得大 量的資訊,然而這些媒體卻也是形塑性別刻板的來源之一。國內外許多研究指出 在社會的建構過程中,大眾媒體對女性的文化建構傾向複製傳統父權體制,在性 別角色方面也多強調兩性刻板印象,並進行性別規範的建構,鼓勵女性依賴、被 動的特質,而懲罰表現出獨立、果決、堅毅等特質的女性,女性應呈現被動服從,

若是偏離或挑戰傳統父權價值則成為被貶抑的對象。羅燦煐(2002)研究指出,

不論是在廣告、流行歌曲或文學作品,皆傾向傳統父權意識形態的再現,青少女 在閱聽大眾媒體的過程中也因此會潛移默化,若是較為缺乏批判反思,則會進而 將傳統父權體制的價值觀內化到自己的想法及行為表現上,認為女孩就應該表現 出該有的樣子,要當個順從乖巧的好女孩,而不是放蕩的壞女孩。

青少年每天平均的休閒時間約為 3.6 小時,而他們最喜愛從事的休閒活動為 上網、玩電腦或打電動,佔 82.7%,其次為看電視 74.8%與運動類 51.4%,對於 玩網路遊戲男生的比例 70.5%則高於女生 35.6%,顯現青少年使用傳播媒體為重 要的休閒選擇(彭郁歡,2004)。青少年上網玩網路遊戲的頻率高於青少女,許 多網路遊戲充斥著許多性別偏見或性別歧視的現象,然而青少女進入網路遊戲的 目的大多是陪伴男友而非競爭,反而會用撒嬌的方式經營人際關係,更加強化了 性別刻板印象。部分網路遊戲更蘊含貶抑女性角色的內容,將之次等化與情慾化

(林菁,2011)。在充滿性別偏見與刻板印象的網路遊戲中,加深了男性對傳統 性別角色的認同,而青少女也會被遊戲所傳遞出之性別刻板內容所影響而不自

(25)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知。

正因為性別差異是由社會文化建構而成而非天生,女性從小到大耳濡目染所 學習到的、所被要求該成為的樣子影響了她們的想法觀念,型塑了她們的價值 觀,也規範了她們的行為。除了在家庭中所受到的教育、社會大眾媒體的影響,

學校所提供之教育課程、教材、師生互動也影響著學生的思考與學習,若連教育 場所都充斥著性別刻板印象或性別偏見,將會加強性別不平等現象之複製。

性別應該是具差異性、多元化且有彈性的,如果只強調男生所應該表現出的 陽剛特質及女性所應該表現出的陰柔特質,將加強既定的性別刻板印象,創造出 性別二元化,而削弱了性別間的特殊性及多元性。青少年女須以更多元開放的方 式來面對性別的差異性,學習尊重與包容不同觀點及行為。

高中階段的青少年處於自我認同階段,他們學習建立並性別角色的自我認 同,也同時學習兩性平等的觀念和態度(郭玲君,2008)。根據秦穗玟、黃馨慧

(2011)研究發現,青少年在性別角色態度中趨向平等現代化,顯現隨著時代變 遷現今的青少年大部分已能跳脫傳統性別角色框架,對於性別角色態度,女生較 男生趨向平權,高中生較高職生對於性別角色態度趨向平權。男生在權力責任及 能力特質面向中較女生略趨傳統,女生在兩性關係面相中較男生略趨傳統,顯現 青少年仍存有刻板印象。

詹惠慈(2003)研究發現男性較女性更為認同傳統性別角色,性別角色刻板 印象與性別達到高度顯著相關。而女性兩性平權意識較男性強烈,顯示女性想打 破傳統由男性主導之霸權並創造性別平等之情況。而女性主義理論者更提出相關 理論討論,並透過實際行動,以期建構出性別平等之社會。

龔鈴智(2005)研究發現高雄縣的高職學生和親代對性別角色認知層面呈現 現代而平權,可見學校教育及社會變遷,性別平等教育已有成果。但整體而言,

兩代之間的性別角色有代間傳遞的現象,兩代間「性別角色刻板印象」相關程度 最高,因此學校扮演另一個重要教導青少年性別平權的場所,應確實將性別教育 納入課程。

現今社會雖然逐漸在落實性別平等概念,但傳統社會思考觀點依然還是以父

(26)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傳統的父權社會而出現,所著眼的立場是為了建立一個性別平等的社會(王雅 各,

1999)

。而為了改革性別不平等之現象,婦女運動提倡者提出女性主義理論,

以促進性別平等。女性主義者認為女性的角色受到男性壓迫,她們處與男女不平 等的狀態,只能表現出符合父系社會所要求之模樣,如溫馴順從,無法擁有自己 的主見與聲音。而在與男性親密相處中也較容易成為受壓迫者,社會期待男生主 動進取,女生則被預期成為被動的角色。

而教師身為學生的模範與指導者,本身所具備的性別平等觀念亦會在有形及 無形之間影響學生。教師和學生互動過程中常存在著性別差異及刻板印象的態 度,在教學和班級經營時將傳統的性別刻板印象傳遞給學生(蔡端,2003)。現 今大部分教師缺乏鉅觀的分析視野,也鮮少接觸性別平等相關研究,常以理所當 然的常識或個人行為和經驗來為現狀辯駁,常對制度面或結構性的限制所造成之 性別現象缺乏察覺,然而教師在性別平等教育的過程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性 別意識的覺醒是初步階段時必須落實的工作(游美惠,2005)。

身為教師也應該時時覺察自己的言行及反思對於性別平等的態度,在校園或 課堂學習間創造出一個性別平等之環境,傾聽並重視學生的不同聲音及包容不同 觀點。而身為研究者,在研究時也應秉持兩性平等教育之態度,才不易出現偏頗 的觀點,甚至影響研究的客觀性。

第二節 性別互動

青少年時期不論男女學生都相當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及身體意象,就研究者 在學校的觀察發現,許多學生桌上都會擺著鏡子,許多女學生每天亦會花上許多 時間照鏡子,觀察自己的臉上是否有小瑕疵,甚至有女同學開始化妝,會跟友伴 討論起該購買哪一牌的化妝品或是該如何化妝打扮自己,每天花費許多時間在打 理自己的外表。青少女們開始發展了自己的審美觀,也希望透過打扮表現自我(洪 薏婷,2007)。而青少女在學校與同學相處時,亦喜歡與男同學互道兄弟或姊妹,

在日常相處過程中亦有不少的互動及肢體接觸。然而正向的男女互動將有利於青 少女將來和異性相處,而要與另一半發展進一步的親密關係時,也能擁有更多的 安全感及更穩定的關係。

(27)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然而青少女在與異性相處時該如何表現出吸引人的特質和形象,則易受原生 家庭的教育影響,除此之外,大眾媒體對於感情、交往、及男女身體意象的傳播,

也或多或少會影響青少女在異性交往時所認為應表現出的樣子。大眾文化為現代 人知識主要來源之一,也形塑了兩性的性別意識形態,建構了青少年對愛情的想 像(林怡吟,2003)。而青少女與異性之間相處的互動模式,也容易受到性別刻 板印象的影響。女生表現出社會所認為的女生的形象及行為,以符合男性的期待。

楊巧玲(2007)研究發現,在班級中不論男女在彼此相處之間,對於女性的 氣質多抱持著負面評價,偏向女性氣質的男性也較容易在同儕間受到排擠和欺 凌,顯現在青少年間認為女性氣質位階較低。部分青少年有排斥或排擠表現出女 性特質的男性的行為,他們認為那些同學缺乏所謂的男子氣概、是娘娘腔,或是 具有同志傾向。相反地,他們會利用集體行動、開黃腔或是壓迫他們認為非男性 特質的同學等行為來展示自己的男性特質及雄風,以鞏固男性所應該具有的形 象。這些行為顯現了雖然性別是具有多元氣質的,但青少年會利用打壓他們認為 非主流性別氣質的同學,以塑造出他們所認為的男性氣質,顯現了青少年間充斥 著性別二元化的現象。

此種現象也可表現在青少年女言談之間的用字遣詞,「娘娘腔」、「娘砲」

常被當作輕視展現偏女性特質的男性,而那些男性則常被視為具有同志傾向。而 相對地,女生被稱呼為「男人婆」、或行為舉止表現比較粗魯的女生,則不會在 同儕間受到那麼多的壓迫及排擠。顯現青少年的陽剛特質比青少女的陰柔特質還 被容易被肯定。

而在青少女戀愛交往過程中,她們透過與男友的互動來尋求自我認同及歸屬 感。在交往後青少女便十分在乎男友的看法,為了得到男友對自己的認同,她們 在行為表現上追求好女孩的形象並保持行為端正,因為不想讓交往對象認為自己 很隨便或是形象很差。她們學著接受傳統的性別價值觀念,對自己的行為表現做 出妥協,努力學習那些角色行為,以符合大家所期待的形象和氣質。青少女的性 別角色認同也因為透過與異性的愛情關係互動而更加確立(劉慧琪,2001)。

而在戀愛交往過程中的愛情行為及互動模式,女方通常屬於被動的接受者,

(28)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送禮物、買早餐送消夜、接送、生病照顧等,然而這些行為通常都是男方表現的 次數較多,或是男方較為積極主動表示愛意,相對的,女方主動展現的行為次數 較少,也大多屬於接受的一方(許鈴惠,2003,引自卓紋君,2000)。而在交往 過程中會有如此的互動模式,似乎也展現了青少女在戀愛時或多或少受到傳統觀 念的影響。

在青少年交往過程中,良好的兩性角色互動模式可增進並維持兩性關係的正 常發展(賴勇誠,2008)。而在張美惠(2003)研究中並指出兩性交往中的親密 關係若能呈現雙性化剛柔並濟的角色,打破傳統性別角色限制,將有助於兩性親 密關係的和諧。青少年在與友伴及異性的相處之中,學習建立自己的形象並學習 到如何與異性溝通。如何在與友伴的相處過程中表現出包容與尊重,則是青少年 所需努力的方向。

第三節 性別與情感

檢視國內性別平等教育的推動,在近幾年努力之下,隨著社會變遷,可看見 社會逐漸趨向性別平等,不再被刻板的男主動女被動的觀念所束縛,越來越多青 少女在交往時能主動表現出自己的想法及行動。女生不再一定是屬於被動等著男 生追求的一方,亦有部分青少女會主動追求自己的戀情。

正如同俗語所提到之「男追女,隔層山;女追男,隔層紗。」傳統社會所認 定之女性角色較為被動,若遇到愛情也常屬於被男性追求的一方;然而女性也亦 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利及主動性。但從電視、新聞媒體等報導或觀察研究者身旁 所接觸之朋友或所任教學校之學生,大多數比例的交往經驗還是以男性主動追求 為主,但亦有少數女性主動追求男性之例子。

現在普遍男女交往的狀況仍是男生追求女生的比例較高,對青少年來說,在 同儕及異性之間受歡迎表示自己充滿性吸引力。面對女生主動追求或告白,對男 生來說反而是值得開心的事,他們並不會因此對那些主動追求的女生有不好的看 法,因為這代表他們有魅力。青少女在情感的追求上,也並不完全是被動等待,

她們先透過觀察及向友人打聽自己所心儀的對象,先了解對方後才會有所行動,

進一步追求自己所喜歡的男性。學生在與異性互動中學習協商自我的性意識及價

(29)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值觀,進而重新建構出屬於自己的情感發展策略(楊幸真,2010)。

劉慧琪(2001)訪談青少女也發現許多青少女在追求愛情時,已跳脫出男主 動女被動的模式,對於喜歡的人便會把握機會主動追求。她們不是隨便找男同學 告白,而是採取理性的選擇。先確認對方是個還不錯的人,然後利用旁敲側擊從 喜歡對象的友伴中探究蒐集資訊,試探對方的意願,以了解喜歡對象的行為及她 們在喜歡對象的眼中是否是比較特別的。在確認對方的心意及想法後便會展開追 求的行動。而在追求及交往的過程中,她們也會運用女性溫柔的特質,扮演好女 孩的角色,以受到男友的喜愛及周圍親友的肯定,顯現青少女在戀愛交往時仍會 受到傳統父權社會對好女孩的形象的影響。

曾郁純(2010)訪談主動追求異性的高職女學生,研究發現她們若是遇到心 儀的對象,她們主動告白所需承受的壓力遠大於主動告白的男性,除了要面對男 生的拒絕還有同儕之間的排擠,女生若貿然地打破異性戀追求模式相對來說不是 一種安全的做法,於是她們採取其他策略來主動追求自己心儀的對象。她們將自 己的陰柔特質融入主動追求的方式,在互動過程中不斷探索嘗試,採取使用科技 媒介、手製禮物傳遞心意、善用周遭環境及同儕影響等策略。透過經驗分享與分 析自己的想法,她們瞭解在父權體制下的愛情模式女生應該是被動等待,但也出 現了反思,進而思考及批判傳統的異性戀追求模式是否能讓她們擁有選擇心儀男 生的主動權,認為女生也有主動追求愛情的能力,也透過具體的行動過程展現了 追求愛情的能動性與培力。

研究者有時會在課堂中或課堂之餘時與任教班級的同學聊聊關於戀愛交往 這個話題,並關心了解同學的交往狀況,以期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學生想法並傳達 性別平等的概念。曾有學生提到,即使自己平常很有想法及主見,但在交往時仍 是以男友的意見為主,會為了男友而妥協自己的想法,正所謂「愛到卡慘死」, 有時候為了愛情而失去了自我。即使社會觀念漸趨開放,青少女在戀愛交往的過 程中,基於對另一半情感上的依賴及為了維持關係的穩定,而忽略了隱含在其中 男女不對等的權力關係。除非青少女本身自主意識較高,才有可能取得情感自主 權(劉慧琪,2001)。

(30)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勇誠(2008)所做之研究也印證了在社會變遷與多元文化的影響下,從青少年交 往的互動中可見社會逐漸朝向性別平等之情況發展。

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性別平等教育議題的「性別的人我關係」指標下的「性 別與情感」次概念,又分為「情緒管理」、「情感的表達與溝通」及「情感關係 與處理」三面向,這也都是實施情感教育的依據與基礎。實施情感教育之前也 需探討親密關係,本研究期以女性主義的觀點進行探討,而女性主義關心親密 關係不只侷限於暴力層面,親密互動關係中的性別權力運作、如何在親密關係 中協商平等的分工模式並保有個人的主體性、及如何抗拒支配與壓迫性的親密 關係等,都是可探究的議題(游美惠,2010)。

在交往一段時間更了解彼此之後,青少女和男友也會有情感衝突的情況發 生,價值觀不同的兩人該如何溝通並維繫關係便是需要學習的,而因應衝突的方 式可能也會有性別上的差異。鄭嫥嫥(2009)整理相關研究發現,早期研究多從 社會對性別角色的期待去探討,男人在處理衝突時傾向採用支配與對抗模式,女 性則偏好迎合模式,而近年來的研究卻發現男性比女性更常使用迴避模式來因應 衝突,不論是在工作場合或夫妻互動之間。原因則可能是男性被認為在處理人際 關係的能力較女生弱、迴避衝突對女性來說會降低她們的安全感。

交往中的青少年男女在情感中若處於不對等權力關係,若雙方遇到情感上 的爭執或衝突且缺乏良好且理性的溝通的狀況之下,嚴重的狀況則有可能會有約 會暴力或親密伴侶暴力的狀況發生。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於親 密伴侶暴力的定義,指的是未婚伴侶之間任何會導致肢體、心理、或性暴力的行 為。暴力行為可區分為四種類型:(一)肢體暴力(physical violence):例如摑、踢、

毆打等。(二)性暴力(sexual violence):包含強迫性交或是其他形式的性強迫。(三)

情緒/心理虐待(emotional/ psychological abuse):例如侮辱、貶低、持續羞辱、恐 嚇、威脅等。(四)控制行為(controlling behaviours):包括將之與家人朋友隔離、

監控行為、限制尋求經濟、工作、教育或醫療資源。

根據江文賢(2001)的研究指出,國內大學生約會暴力之流行率為 47.2%,

修慧蘭、孫頌賢(2003)亦發現高達六成左右大學生有施加約會暴力或遭受約會 暴力的經驗,有施暴經驗者佔 66.2%,有受暴經驗者佔 58.2%,而近幾年的研究 調查也發現 59%有約會經驗的大專青年曾有約會暴力受暴經驗,62.4%的學生表 示曾有約會暴力的施暴經驗(沈瓊桃,2013),顯現臺灣大專青年約會暴力的普

(31)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遍性,是個值得重視的問題。

游美惠(2010)調查研究發現大多數學生欣賞直接表白的追求方式,能分辨 被喜歡及答應交往的不同,顯現進入情感關係前的審慎,認為獲取他人的資訊與 協助是處理感情問題很重要的步驟,願意透過學習的方式獲得正面與成熟的愛情 態度,如理性溝通後分手,也認同積極正面、相互尊重且不造成傷害的愛情態度。

而在感情遇到衝突時,學生通常會選擇自己同學和好友為優先諮詢對象,家長次 之,學校老師則是學生情感事件諮詢依賴度最低的族群。但調查也發現超過八成 的學生希望學校課程應該教導學生處理感情衝突事件,多數教師亦認為校園情感 教育的實施有其必要性,同意以課堂方式進行校園情感教育。

現今的社會雖然開始漸漸注重性別平等教育,由研究可知已有部分青少女能 在傳統父權體制下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情感表達策略,並對現況進行反思,然而在 情感教育這個部分在校園中仍是需要積極努力落實。當教師能用溫暖且正向的態 度培養學生正向情感表達與溝通及處理情感上的衝突的能力,相信對由青春期邁 入成年期的青少年女將來的自我形象及人我互動之間有更良性的發展。

第四節 相關研究

孩童發展至青少年階段,由於生理方面更加成熟,開始對異性產生了好奇。

而受到了偶像劇的推波助瀾,使得青少年對愛情及戀愛交往充滿了憧憬,想嘗試 與異性交往,並透過互動過程學習如何與異性相處。學生在課餘之後最常觀看偶 像劇及電影,休息時間便拿出耳機聽流行歌曲,顯現大眾主流文化深受喜愛。女 學生亦喜歡閱讀言情小說,在看小說時也會不知不覺受到書中的情節影響,而會 對浪漫的愛情產生憧憬。

而檢視現今社會所流行之大眾文化所傳達出之價值觀,仍是以男性為主的父 權社會觀點,小說及偶像劇中的男主角多屬於費盡心思安排浪漫情節追求女主角 的一方,而女主角則大多仍屬於被動等待追求之角色,故事情節雖有勇於追求自 己愛情的角色,但屬少數。而青少年在收視的同時,也不知不覺會被這樣過於浪

(32)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樣子才有辦法吸引男孩的注意和喜歡。然而在男女朋友相處之間,青少女希望由 男生扮演主動積極的角色,憧憬自己能被當成公主對待,讓自己享受被呵護照顧 的感覺,期待被寵愛,也心甘情願被愛束縛。大眾媒體所顯現出的浪漫愛情樣貌 或多或少也會影響青少年交往中之性別經驗。

青少女對於自己伴侶的想像也跳脫不出外在形象及人品方面的描述,若將男 女生的理想另一半的特質調換,她們則會認為奇怪而較難接受。可見青少女對於 異性戀懷抱著浪漫愛情的想法,也支配了她們的對愛情的想像與實作(楊幸真,

2010)。

而根據國內相關研究,時下青少年多有與異性交往經驗,並認為在異性交往 過程中可學習尊重、信任、珍惜、體諒,以利個人成長(吳思霈,2004)。青少 年亦認同結交男女朋友可以增進自我成長、人際能力、有助課業學習且可以相互 陪伴、支持,異性相處態度偏正向、兩性平等且尊重對方(黃靜宜,2008)。

根據相關調查研究發現,目前高中職青少年在求學過程中,約有三到四成左 右的青少年有異性交往經驗。根據李怡玲(2002)調查臺北市公私立九所普通高 中生之研究指出,臺北市高中學生整體戀愛經驗比例為 41.38%;吳思霈(2004)

研究發現 45.3%的桃園高中生有異性交往經驗;鄭喜月(2004)調查發現目前正 在戀愛或曾有戀愛經驗的青少年比例為 59%;張靖爾(2006)研究指出臺北市高 職生有 36.3%有過異性交往經驗,而 22.6%的青少年目前有交往經驗。黃靜宜

(2008)則調查發現北部公私立國高中生有 35.21%有戀愛經驗。由以上研究可 了解目前高中職學生目前有或曾經有過戀愛交往經驗者佔約四成,顯現高職學生 的戀愛交往狀況是父母及師長都需留心注意的。

相關研究

期刊名 作者/年代 研究發現

父母管教方式、異性交往之親子 溝通與青少年異性交往態度之相 關研究

羅樊妮 2004 1.臺北市約四成青少年有戀愛經驗。

2.青少年異性交往態度趨向兩性平 等、對婚前性行為持保守態度且對 外表不太重視。

3.愈會主動告知父母其異性交友情 時之青少年,在異性交往過程中所 表現的態度愈趨向平等。

(33)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國中生親子關係、異性交往態度 與性態度之相關研究-以嘉義縣 市為主

賀思瑋 2014 1.國中生異性交往態度呈現中立但 偏向正向開放。

2.在「對交往過程中兩性互動的看 法」分量表上,女生的態度較男生 正向開放。

臺中市國中學生網路交友、異性 交往態度與性行為之研究

林玉茹 2008 臺中市國中學生異性交往態度傾向 正向積極。異性交往態度與性行為 間具有顯著負相關。

青少年依附關係、父母教養方式 與異性交往態度之關係

黃靜宜 2008 1.35.21%國高中青少年有戀愛經驗 2.青少年異性交友目的認同結交男 女朋友可以增進自我成長、人際能 力、有助課業學習且可以相互陪 伴、支持。

3.異性相處態度偏正向、兩性平等且 尊重對方。

4.女性有戀愛經驗的比例顯著高於 男生,且女生有顯著比男生有較多 的戀愛次數。

臺北市高職學生同儕關係與其異 性交往態度之研究

張靖爾 2005 1.臺北市高職生有 36.3%曾有異性 交往經驗,22.6%的青少年目前有交 往經驗。

2.高職學生認為在高中職階段適合 結交異性朋友。

3.高職學生傾向約會開銷應由男女 平均分擔。

4.高職學生傾向認同女生可以採取 積極主動的態度。

高中職學生異性交往關係品質與 人際親密能力、性別角色之關係 研究

鄭喜月 2004 目前高中職學生有 59%擁有戀愛經 驗,其為目前正在戀愛或過去曾有 過戀愛經驗。

父母婚姻關係、親子互動對高中 職子女異性交往之相關研究~臺 東地區單、雙親家庭之比較

李育忠 2000 高職生結交異性朋友的行為較高中 生常見及開放。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34)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而楊幸真、游美惠(2014)回顧近十年來國內關於親密關係與情感教育之研 究,可將之歸納出三大類:一是關於兩性交往或異性交往之經驗或態度方面等研 究,二是關於各式親密關係或情感關係測驗或量表的發展,如約會衝突因應策略 量表、關係滿意度調查、分手調適評量等,三則是關於課程設計、教學介入與教 學行動研究。而這些研究往往只將性別做為統計變項,或是只著重在靜態的兩性 關係層次的描述,忽略真實社會中的性別動態關係,也忽略既存的性別壓迫結 構。關注性別差異,更需進一步探討社會制度文化以生理基礎所建構出的差異。

情感教育應具有性別觀點,並包含態度與價值、知識與瞭解、教育政策、個人與 社會技能等四個內涵。施行上也須以學生為主體,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和需求。

(35)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36)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本研究目的在了解高職女學生交往歷程所實際經歷的性別經驗,主要由女性 主義觀點著手分析。女性主義教育學理論觀點顧及到個人情感層面,認為這也是 學習的過程,而要了解女性的經驗則必須從她們所處的社會為出發點探討其脈 絡。應該從女性立場去探討女性生活經驗,並以解放取代傳統的價值意識形態(潘 淑滿,2013)。

而在蒐集文獻的過程中研究者亦發現,國內關於青少年的愛情態度研究多以 問卷或量表等方法來分析測量青少年的愛情價值觀,然而量化研究得到之結果只 能顯現出青少年交往時普遍想法,那些統計出的數字並無法真正窺見青少女交往 時與異性相處的真正樣貌。每位青少女都有屬於自己個人獨特的經歷與故事,採 用量化分析的方法並沒辦法完全了解青少女的內心真實想法及所處的真實情境 脈絡。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必須融入被研究者的經驗世界中,深入體會被研究者 的感受與知覺,並從被研究者的觀點去詮釋這些現象和經驗(潘淑滿,2013)。

故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深度訪談的方式,從青少女的內心層面及真實交往經歷去 剖析她們的價值觀及想法。受訪者在研究中不只是提供資料,使用語言向他人敘 說自己的生命經驗時,她更了解自己與自己所在的社會處境(胡幼慧,1996)。

採用訪談方式有助於研究對象在分享自己的生命經驗的過程中去思考,並在敘述 過程中整理自己所經歷過的感情事件,亦可幫助她們去體會了解自己在情感關係 中所處的位置及狀態,反思並正視自己和另一半的關係。

質性研究的訪談法是研究者與被研究者在訪談過程中,透過不斷的互動,共 同建構出對研究現象的意義詮釋。研究者與被研究者是平等的互動關係,研究對 象可以根據個人隱私決定訊息吐露程度,也可以依據個人意願而決定是否接受訪 談。研究者在訪談過程中營造出溫暖且具彈性調整的情境,用心傾聽研究對象的 想法,也透過提出的問題來了解研究對象所處的社會情境脈絡(潘淑滿,2003)。

訪談則採用半結構訪談的方式,在訪談開始前根據研究目的規劃訪談大綱,

(37)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以作為訪談中引導的方向,但在訪談中仍保有彈性,可以視研究對象的情緒感受 或回應調整訪談的步調,或是調整訪談的問題。本研究訪談主軸參考九年一貫課 程綱要性別平等教育議題之「性別的人我關係」為主題軸,再依以下層次之「性 別角色」、「性別互動」與「性別與情感」此三個面向設計研究問題。

圖 1

研究架構圖

第二節 研究對象

研究者目前在高中職任教,日常生活所接觸到對象大都為青少女,平常也觀 察到青少女對愛情十分憧憬,有戀情者則將感情視為生活中心,甚至有少部分青 少女因為戀愛而影響了自己,故想要藉由此研究探究青少女的感情世界。而研究 者的性別也為女性,周圍的好友也都是以女性居多,故研究對象想從青少女了解 起,去探討談戀愛的青少女內心的想法。一般的觀念都認為女性的心思比較細膩 敏感,然而在研究過程當中研究者也發現,每位女性的想法和外在所展現出的樣

內容分析 研究發現 性別經驗

性別角色

性別互動

性別與情感

(38)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歲至 22 之間(張春興,1989)。本研究所指的青少女為就讀大學階段且為年齡滿 十八歲之青少年後期之青少女。因現今校園學生所經歷的戀情仍以異性戀為主 流,故本研究目的主要探討異性戀青少女的交往歷程中的性別經驗,同性戀青少 女則不在討論範圍內。本研究採取立意取樣,因戀愛交往經驗對某些青少女來說 是相較之下私密的經驗,且不一定願意跟師長分享,故研究者從曾任教之班級中 篩選有意願分享其戀愛經驗的青少女為研究對象。本研究之三位研究對象為研究 者曾經授過課班級之已畢業女學生,這三位青少女在校學習表現及學習態度皆為 中上之學生,且為師長眼中認真負責有自己想法的女生。

這三位青少女從小到大皆在自己家鄉成長,直到畢業後才到屏東市區求學。

因研究對象與研究者已有一定的熟識及信任感,故較能在研究過程中創造出一個 安全、溫暖且具支持性的環境。研究者依其交往經驗分別訪談三位願意分享她們 愛情故事並記錄於研究中之青少女,在訪談進行前也與研究對象進行充分溝通訪 談的內容及資料收集方式,以徵得同意。基於研究倫理的考量,每位研究對象將 以化名表示。

表 1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

化名(編號代碼) 訪談對象個性 訪談對象交往經驗

小璇 (S1) 個性較為溫和 只有一段交往經驗,且現在和 男友感情很好,持續交往中 小羽 (S2) 個性要求完美 兩段交往經驗,戀情十分穩定 小芹 (S3) 個性較為活潑,常參與不同

活動

兩段交往經驗,前一段戀情影 響深遠

第三節 資料收集方式

在訪談過程中研究者利用訪談大綱並輔以訪談札記及錄音等方式收集資料。

一、訪談大綱

本研究依據訪談目的及參考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之相關性別平等層次概念發 展訪談大綱。訪談問題採半結構式問答,訪談過程中將依研究對象之回答及回饋

(39)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修正問題或繼續提出更深入之問題,在訪談前先營造出溫暖安全的訪談環境,訪 談過程中研究者亦採取開放包容的態度,不帶個人的主觀意識,以期讓研究對象 能敞開心胸回答。

訪談大綱(如附件一)為研究者先參考相關文獻,根據研究目的之後擬定,

擬定之題目並根據指導教授及輔導老師意見修訂,以增加研究工具之專家效度。

二、訪談時間與次數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研究者曾任教班級之畢業學生,然而因研究對象尚處於 大學求學階段,皆在外地讀書,且部分研究對象假日需打工賺取生活費,故每次 的訪談須配合彼此有空閒的時間進行,較無法有規律的時間點和研究對象見面訪 談,且訪談時會受限於時間因素。每次訪談進行時間較不固定,皆視受訪對象而 定,倘若與訪談時間與研究對象時間無法配合,則視情況進行線上訪談。而線上 訪談的資料收集工具為現在時下青少女最常使用的通訊軟體 LINE,具有即時性 的文字及錄音功能,雖然無法直接面對面感受到青少女的臉部表情或情緒反應,

但仍可從錄音對話中青少女的語氣去做判別,雖然效果不如面談,但所收集的資 料也仍有其真實性。

表 2

訪談時間表

訪談對象 訪談日期 訪談時數 訪談地點 S1 2014.07.10 1 小時 咖啡廳

2015.07.17 1 小時 21 分鐘 學校 2015.07.23 1 小時 30 分鐘 線上訪談 2015.08.03 1 小時 線上訪談 2015.08.04 30 分鐘 線上訪談 S2 2015.04.17 1 小時 咖啡廳

學校

(40)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S3 2015.04.18 2 小時 20 分鐘 咖啡廳 2015.08.05 2 小時 線上訪談

第四節 研究信度和效度

研究者在大學四年期間便修習教育相關學程,畢業後於女子高中實習,任教 於屏東某高職滿五年時間,在工作期間亦擔任校內的認輔教師及導師,不管是在 課堂上或是課餘時間和青少女有許多互動及接觸,青少女有時也願意將她們日常 發生的事情與研究者分享。研究者也於進修期間修習研究方法及質性研究等課 程,以訓練從事相關研究之專業。

在研究過程中,為了避免研究落入研究者單方面自說自話的主觀意識思考,

且在研究中避免因研究者的偏見或為了研究方便截取特殊結果的資料來做詮 釋,影響研究的客觀性,研究過程中研究者時時檢驗和評估研究的內在及外在信 效度。研究者在訪談時利用親自與青少女訪談及錄音的方式,蒐集第一手資料,

在研究過程中也透過研究者地位的澄清、報導人的選擇、資料的收集方式與分析 方法做妥善處理,以提升研究信度。

在研究過程中使用錄音或錄影等器材紀錄真實情境,在訪談資料編譯碼的過 程中也力求客觀,不帶研究者對研究對象的個人主觀想法判斷。研究者在訪談之 後所謄打的逐字稿也反覆聆聽,確認訪談時研究對象的想法是否如實紀錄,待確 認已詳實記錄下訪談時研究對象的話語後,再將訪談逐字稿寄給研究對象檢視是 否有錯誤或無法正確傳達研究對象想法的部分,經與研究對象確認後修正再進行 資料編碼,以提高研究之內在效度。

擬定訪談大綱前,研究者先從整理文獻的過程中尋找訪談大綱的脈絡,擬定 後之研究大綱經與指導教授與任教學校之教師討論後修改,研究歷程中也時時與 指導教授討論研究內容,檢視訪談資料之譯碼,以建構專家效度。

(41)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表 3

建立訪談大綱專家效度名單

姓名 職稱 備註

張如慧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系副教授 郭依雯 國立恆春工商輔導教師

蔡鳳娥 國立恆春工商導師 擔任導師 13 年、認輔教師及性別 平等委員會委員 2 年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一、資料收集

訪談開始前先徵得研究對象同意,並在訪談過程中以錄音方式收集訪談資 料,訪談過程中也將研究對象之回答重點紀錄於訪談筆記中。待訪談結束後再將 資料整理成逐字稿,並進行資料譯碼分析。而研究中為配合研究對象可行時間,

也利用線上訪談的方式,使用青少女平時最常使用的通訊軟體 LINE 作為線上訪 談時蒐集資料的工具,除了可直接記錄即時的文字訊息或是研究對象的語音錄 音,研究者在訪談後也將研究對象的語音錄音謄打為逐字稿,並將對話紀錄整理 之後寄給研究對象確認後再進行資料編碼分析。

(一)訪談筆記

訪談筆記內容包括訪談當天日期、訪談時間、地點等。訪談中將徵得研究對 象後全程錄音,而研究者將記下訪談對象的回答重點於訪談筆記中,除了記錄口 語回答之外,訪談對象的非口語反應也將一併紀錄,包括研究對象當時的表情或 回應、語氣、停頓之處或當下情緒,以確保紀錄之真實性。而研究者亦利用通訊 軟體進行訪談,在線上訪談的過程中,通訊軟體則會即時將訪談的文字或語音的 對話紀錄下來,而研究者則會再將研究對象的語音錄音再謄打成逐字稿,並整理 相關對話紀錄。

(42)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二)訪談逐字稿

待訪談結束後盡速整理訪談逐字稿,以避免因時間消逝而喪失了當時訪談情 境的真實性。在將錄音檔謄打逐字稿的過程中,研究者配合參閱訪談筆記,以重 建當時訪談的情況。而逐字稿完成之後,研究者再根據錄音內容反覆重聽及檢閱 逐字稿內容,以確認訪談逐字稿之準確性,並再寄給訪談對象確認是否有語意不 清或需要刪除之部分,待修正後再進行研究使用。

二、資料分析

研究者整理完訪談逐字稿之後,待研究對象確認資料之真實性後,運用編碼 登錄的技巧,將所蒐集之資料進行概念化。在質性研究中,運用歸納的方式對現 象加以分析整理而得到的結果稱之為紮根理論。經由系統化的資料蒐集與分析,

將零碎資料歸納統整為某些類別或主題(陳昺麟,2001)。研究者在資料分析的 過程中,運用紮根理論的編碼過程,依據開放譯碼、主軸譯碼、選擇性譯碼此三 步驟分析資料(潘淑滿,2013)。

在整理完訪談資料後,研究者先依訪談資料中找出關鍵字句或主題,進行開 放譯碼,接著再反覆閱讀研究資料,找出各概念或主題之間相同或相異之處,進 行主軸譯碼,檢視更深層的概念,最後運用選擇性譯碼,選擇研究主題的主軸概 念,呈現本研究之架構。

訪談結束後的逐字稿將譯碼處理,譯碼形式如下:

1.研究對象代碼以大寫英文字母 S 表示,如第一位研究對象的代碼則為 S1,第 二位研究對象則為 S2,依此類推。

2.研究者代碼以大寫英文字母 R 表示。

3.訪談日期以西元年月日數字代替,如訪談日期為 2015 年 3 月 3 日,代碼便用 20150303 表示。

4.訪談段落則用阿拉伯數字表示,如 1、2、3…等,依此類推。

在研究中引述訪談資料時將以譯碼方式呈現,如:S1-1-/20150303,則表示 該筆資料為第一位研究對象在 2015 年 3 月 3 日訪談資料的第一段落。在引用訪 談資料時,若出現跟研究無關的字句,研究者將以刪節號「…」略過不相關的贅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Salas, Hille, Etgen Calculus: One and Several Variables Copyright 2007 © John Wiley & Sons, Inc.. All

For example, as a user of deep learning, you probably need to roughly know how it worksX. Otherwise you might now know what you are doing and what kinds of results you

We are not aware of any existing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constant parameters or covariates in the parametric component of a semiparametric model, although there exists an

a) All water users are required to restrict their water use. b) Public water utilities shall limit the monthly use of water by their custo mers. They ma y do this by

This paper deals with Zhu Shixing and the sūtras emphasized by him, the prajñā thought of Zhi Qian of Eastern Wu Dynasty, the prajñā and dhyāna thoughts of Saṃghavarman of

the composition presented by T101 〉, “ First, the style of writing: by and large, these s ū tras are translated into prose.. Even though there are some verse-like renderings,

Comparing mouth area images of two different people might be deceptive because of different facial features such as the lips thickness, skin texture or teeth structure..

Instead of categorizing triggers by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ir associated services [13], we categorize by the types of information they may leak, and iden- tified three typ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