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第二節 情境對話結果分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1

第二節 情境對話結果分析

本文的情境對話實驗,以蒐集最接近真實語境的對話為目的,因此所回收的 語料有各種狀況。由於每一個題目的答案都超過一句,因此將以嘆詞、句末及其它 類較特殊的語氣詞進行分析。另外下文中所舉的所有例子,句中若出現小黑點

「‧」於文字上,即為當句欲討論的語氣詞。

一、句末語氣詞

句末語氣詞可分為「分句末」和「全句末」二種,有別於句中語氣詞。句末 語氣詞可在一個長句裡出現,但可切分為若干個有意義的短句。例如:

M11:你們出去玩一定要小心誒‧

11),/ 要照顧自己誒‧ (Ɛ11)/

上述的句子可劃分為兩個短句,因此有兩個句末語氣詞「誒」,且兩句皆屬 於具提醒功能的陳述句。本文雖然不討論句中語氣詞,但根據方梅(1994)的定義,

句中語氣詞大致分為五類:

(一)語氣詞前成分既是句子的主語又是話題。

(二)語氣詞前的成分是句子的話題,但是它的主語身分是有爭議的。

(三)語氣詞前的成分是話題,不是主語。

(四)語氣詞前面是連詞、副詞、介詞或起篇章連接作用的短語。

(五)語氣詞前是非切分語段,即從句法上看,語氣詞隔開的兩個語段不是句子的 直接組成成分。(方梅, 1994,p129)

以下舉本文文例來說明何種語氣詞不在討論範圍內:

M6:啊(ã11) /老闆啊‧

(a11),/ 你明天下午有沒有空啊(ã35)?/

T6:嗯(m33), /好啊(a44)好啊(a44),/ 嗯嗯‧‧

(m11),/ 可是真的嗎?(ma55)/下個月哪 時候啊?(a1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3 T3: 哦(ɔ22),應該會吧‧

。(ba22) T4: 嗯(m22),應該會吧‧。(ba22)

在低頻率語氣中,馬來西亞受試者用了一個較特殊的語氣詞「啩(gua33)」,

根據語境來看,「啩(gua33)」與「吧」的語氣功能相似,都有「遲疑」的語氣意 義。

M6: 應該會啩‧。(gua33)

M6: 如果沒有事情做的話, 應該可以啩‧。(gua33)

另外,馬來西亞受試者在陳述肯定式的語句時,除了「會」、「好」、「可 以」以外,還會使用「OK」,符合馬來西亞語言夾雜使用的現象。且在「OK」後 使用「囉(lɔ33)」,此語氣詞亦不見台灣受試者使用。

2.陳述語氣(否定)

在否定語氣的測試中,馬來西亞受試者傾向先解釋拒絕或否定的原因,再以

「不要」加上句末語氣詞表達否定。台灣受試者在表達否定語氣時較婉轉,傾向表 述拒絕的原因,比較少直達表達「不要」。在陳述否定語氣中語氣詞使用,在上下 關係中的差異不大,因此合併討論。表 3-2 為台馬兩地在陳述否定語氣中使用句末 語氣詞的比較,依使用數量及所連接的肯定詞分類,以使用頻率低於 3 次(含)為 分界。「*」後為個別語氣詞的使用數量。

表 3-2 台馬陳述否定語氣的句末語氣詞使用

馬來西亞 台灣

使用頻率 高 低 高 低

不要 啦(la22)*13 咧(lƐ33)*1 咧(lƐ22)*1 啊(a33)*1 可以…不要 嗎(ma33)*4 嗎(ma55)*4

不行 哦(ɔ44)*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4

誒(Ɛ22) 可是 咧(lƐ33)*1 誒(Ɛ22)*16

耶(iə 22)*3

表 3-2 呈現了台馬兩地在拒絕或否定時採取的策略有一些不同,馬來西亞 受試者直接使用「不要+語氣詞」的方式高於台灣受試者,台灣受試者有 2 名使用

「不要+語氣詞」,另有 3 名使用「不要」但未加語氣詞的直接拒絕方式,但相較 下仍少於馬來西亞。

M5: 不要啦‧

(la22), 已經看過了。(liau22) M8:不要啦‧

(la22), 我已經看過了(liau22)啦(la44),不要去。

T1:不要啊‧

(a33),這部電影我已經看過了, 你自己去吧。(ba22) T9: 齁(xɔ22), 很累吶(nƐ22),不要。

從上表中,也可發現馬來西亞受試者大量使用「(la2)」,而台灣受試者則 使用了大量的「誒(Ɛ2)」,明顯呈現兩地華人語言習慣的差異。另外,兩地都會使 用較婉轉的「可以…不要嗎」作為拒絕的方式。

M6: 哈(xã35) 我已經看過了(liau22)哦(ɔ22),可以不要嗎‧

?(ma33) T8: 嗯(ŋ22), 好累哦(ɔ22), 可以不要去嗎‧

?(ma55)

「嗎」是標準的問句句末語氣詞,王力(1985)曾提出「嗎」與「呢」兩種 語氣詞,且認為「嗎」是用在本來沒有疑問的字樣的句子裡,如:「你也是我這屋 裡的人嗎?」;而「呢」則用在有疑問字樣的句子裡,如:「這會子做什麼呢?」

同樣是「嗎」,但馬來西亞華語和台灣華語在語調上有些微差異,前者較後者稍 低,但並不影響語氣功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5

在否定語氣中,兩地受試者大都會解釋拒絕的原因,因此會有問卷的第四 題:「弟弟/妹妹叫你一起去看電影,但你已經看過了所以拒絕他。」中,大部分 受試者都會用「看過+語氣詞」來解釋原因,表 3-3 為兩地受試者使用此一句型時 所使用的句末語氣詞分布。由於當中有連用的句末語氣詞,因此第一個使用的語氣 詞為「語氣詞 1」,連用的語氣詞為「語氣詞 2」。

表 3-3 台馬使用「看過+語氣詞」句型中的語氣詞使用

馬來西亞 台灣

語氣詞 1 語氣詞 2 語氣詞 1 語氣詞 2

看(過) 了(liau22)*12 誒(Ɛ22)*3 哦(ɔ22)*2 咧(lƐ22)*2 啦(la22)*1

了(lɤ22)*15 誒(Ɛ22)*9 耶(iə 22)*2

表 3-3 呈現了表示完成語氣的語氣詞「了」以及較常和「了」連用的語氣詞 類型。從上表來看,馬來西亞受試者所用來和「了」連用的語氣詞類型多於台灣受 試者,而台灣受試者所使用的幾乎為單一類型的元音「Ɛ 、iə 」因舌位的不同而產 生細微的變化。胡明揚(2003)提到語氣詞「誒」表示「提請對方注意,招呼對 方」,且句末語氣詞「誒」與嘆詞「誒」相通,但獨立性減弱,易和前一音節連 讀。但在本句中,「了+誒」呈現出來的語氣功能除了「招呼對方」之外,同時有

「不情願」的語氣。

T11:可是我看過了誒‧

22), 所以不行哦。(ɔ44)

T15:呃(ə 22), 可是我看過了誒‧

22), 看你要不要跟你同學一起去好了。

此外,兩地受試者雖然都使用「了」表示完成語氣詞,但兩地發音完全不 同。根據教育部國言辭典的解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6

了(liau22) :(動)1.明白、懂得。如:「一目了然」。2.完畢、結束。如:

「不了了之」、「責任未了」。

了(lɤ22) :(動)1.置於動詞後,表示動作的結束。如「到了」、「天黑 了」、「吃了再走」。2.置於句末或句中停頓處。表示不耐煩、勸止等意思。如:

「走了,還談這麼幹什麼?」、「別哭了,事情會好轉的。」、「好了,吵了一天 還不夠!」

根據教育部國語辭典的解釋,語氣詞「了」應發音為「lɤ22」,然而馬來西 亞受試者在完成動作之後所有的「了」都發音為「liau22」,除了同樣取「完畢、

結束」的意義之外,也可能受到方言影響(將於第四章中討論)。

3.詢問語氣

在詢問語氣中,本文同樣設計了上對下、平輩及下對上的詢問題目,分別預 設得到的答案為詢問語氣中最常見的語氣詞「呢」及「嗎」。表 3-4 為台馬兩地受 試者在詢問語氣中所使用的語氣詞及使用頻率。

表 3-4 台馬詢問語氣的句末語氣詞使用

馬來西亞 台灣

使用頻率 高 低 高 低

去哪里 哦(ɔ22)* 4 哦(ɔ33) 1 啊(a22)*3 呢(nɤ55)*2 吃過 了嗎(lɤ22ma33)*6 了嗎(lɤ22ma55)*7

有空 嗎(ma33)*9 嗎(ma55)*5

有沒有 啊(ã35)*1

哈(ã35)*1

呢(nɤ55)*1 啊(a22)*1

是否有 咧(lƐ22)*1 呢(nɤ55)*2

在表 3-4 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句末語氣詞為傳統詢問語氣詞「嗎」,接著是僅 有大馬受試者使用的「哦」,及另一傳統語氣詞「呢」。上表中可發現馬來西亞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7

沒有使用「呢」的習慣。由於「嗎」及「呢」用於問句已是固定形式,因此本文將 集中討論在詢問語氣中較少見的語氣詞「哦」。

胡明揚(2003)在討論北京話裡「ou/au 」這一組語氣詞時,提到在他當時的 調查中,沒有一個人認為「哦(O)」是北京話。但胡明揚的調查是在 1981 年做的,

因此北京話中目前是否已收錄「哦」,並沒有太多的研究證明。周洋(2010)認為

「哦」不僅可作為嘆詞,也可作為語氣詞,並將「哦」統稱為語氣詞加以研究。

在周洋(2010)的研究中,句末語氣詞「哦」是一種緩和標記,可分為下列兩 種功能:

a. 使令言語行為中的緩和語「哦」:在祈使句中有緩和命令、警告、責備或催 促等使令性行為的作用,讓這類句子由強硬轉為親切柔和。例如:『「你不 要喝酒哦!」(你不要喝酒)。』

b. 表述言語行為的緩和語「哦」:i)加強陳述句或感嘆語中的個人觀點。例:

「今晚的月色好美哦。」。ii)表述新信息,並增添情感成分,柔化語氣,

如:「去喝一杯吧!我有很棒的葡葡酒哦!」iii)在疑句中用於求證推測,

能夠增加說話者對事實的不確定性,使問句具有猜測和試探口吻。例:「你 很忙哦?」(周洋,2010:17)

周洋的研究中提到「哦」具有詢問功能,但主要用於推測性的問句。而本文中 的馬來西亞受試者使用「哦」卻並非在求證推測,而是單純的追問。

M5: 你要去哪里玩哦‧

?( ɔ22) M9: 嗯(ə m22), 你們要去哪里玩哦‧

?(ɔ22) T9: 你要去哪玩呢‧

?(nɤ55) T11: 那你要去哪里呢‧

?(nɤ5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1

啦(la22)*1

先吃 啦(la22)*2

啦(la51)*2 吧(ba33)*1

吧(ba33)*3 啦(la22)*1

從上表中可發現,請求語氣的句型和語氣詞較少,除了台灣受試者用的「吧 (ba33)」以外,其它皆為低頻率。台馬兩地受試者在請求語氣中,較常用的句末語 氣詞為「吧(ba22)」、「 哦(ɔ33)」及「啦(la22)/(la51)」。

表 3-6 中列出了在提出請求「拿去做/給你」之後搭配的語氣詞為「吧 (ba2)」和「 哦(ɔ3)」。徐晶凝(1998)承繼胡明揚的觀點,進一步說明「吧」在祈使 句中,常用於商量或建議,表達委婉的態度。周洋(2010) 則提到「哦」在祈使句中 有緩和命令、警告、責備或催促等使令性行為的作用,讓這類句子由強硬轉為親切 柔和。由此可見,在命令句中使用「吧(ba22)」和「 哦(ɔ33)」緩和語氣後,便從強 硬的命令轉向較和緩的請求句。

另外一項請求句是下對上的形式,設定對象是父母,因此從親疏關係來看可 發現兩地使用者皆使用了較輕鬆的「啦」和「吧」。從表中也可看到台灣受試者仍 較多使用「吧(ba22)」,但馬來西亞受試者則偏向用「啦(la22/la51)」。

6.命令語氣

在命令語氣中,大部分會先使用於上一節討論過的嘆詞為開場,接著按照不 同的指令配上不同的嘆詞。而在這一類語氣裡,受試者在面對不同輩份的對象上使 用的方式和語氣有較明顯的差異,主要是在下對上的語氣裡偏向使用詢問式的語 令,弱化了命令語氣。

在命令句中,大多包含了嘆詞、稱謂詞(對象)+語氣詞、命令句/問句及 句末語氣詞,表 3-7 以上述幾項為分類基礎,分析台馬兩地的使用習慣。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2 表 3-7 台馬命令語氣的句末語氣詞使用

馬來西亞 台灣

使用頻率 高 低 高 低

關 一下*5 啦(la22)*1

弟/妹 啊(a22)*4

不要/不 了(liau33)*8 了(lɤ22)*8 可以 嗎(ma33)*10 嗎(ma33)*20

從表 3-7 中可以看出,台馬兩地在命令語氣中使用「可以…嗎」的問句方式 來減弱命令語氣的數量相差了一倍,台灣受試者在上對下、平輩及下對上關係中的 使用數量分別為 3、3、14,而馬來西亞受試者的 10 個全數使用於下對上的關係 中。明顯的數量差異可表現出台灣受試者在使用命令語氣時,更趨向禮貌性用法。

在命令句裡,因為有命令的對象,因此常有稱謂詞出現。在本實驗上對下關 係中是命令弟弟或妹妹幫忙關窗戶,因此馬來西亞受試者有七名都使用了稱謂詞

「弟/妺」,而其中有四位會在稱謂詞後加上「啊(a22)」;而台灣受試者僅有四位

「弟/妺」,而其中有四位會在稱謂詞後加上「啊(a22)」;而台灣受試者僅有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