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台馬語氣詞來源及成因

第三節 特殊語氣詞之語用對比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4

域性語氣詞的使用差異,及語氣詞擁有其本身的生命,會隨著時間推移而產生功能 上的改變。

4. 真的假的

「真的假的」在坊間經常被認為是「台中腔」的特色,幾年前更因為一支網 路影片而成為新聞討論素材。如 2009 年 9 月 3 日的今日新聞25、2009 年 11 月 3 日 的華視新聞26都曾經報導過相關現象。

「真的假的」在閩南語的發音為「有影無影(ū-iánn bô-iánn)」或「有影無(

ū-iánn bô)」27,口語化的說法亦有「真誒假(tsin-ê kè)」。由於「真的假的」是一種新

興的語言現象,因此目前仍無特定研究。本文第三章將「真的假的」定為新興的語 用現象,原因在於這個詞組在反詰、感嘆和意志─或然語氣中的出現頻率非常高,

並且不僅止是台中人,受試者裡使用該詞組的人包括金門(T1)、台北(T3,T10)、台 中(T9,T15)、宜蘭(T8)、台東(T9)、高雄(T13)等地,因此可推斷針對「真的假的」

的研究無跡可尋,因此筆者根據台灣的語言環境推敲,認為這個現象可能是受到閩 南語影響下所產生的新興語用現象。

第三節 特殊語氣詞之語用對比

本節挑選的特殊語氣詞有四個,它們是「哦、咧、咩、啩」。其中「哦、

咧」為筆者的研究結果中台馬兩地常用的語氣詞,但並沒被列在一般語法書的常用 語氣中,因此筆者將其列為特殊語氣詞。「啩、咩」雖然在本文中未被列入常用語 氣詞,但因其功能性較特殊,因此特別納入討論。

25 今日新聞:http://www.nownews.com/n/2009/09/16/866161(查詢日期:2014 年 6 月 3 日)

26 華視新聞:http://news.cts.com.tw/cts/life/200911/200911030339165.html(查詢日期:2014 年 6 月 3 日)

27 教育部閩南辭典: http://twblg.dict.edu.tw/holodict_new/index.html(查詢日期:2014 年 6 月 3 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5 1)哦

筆者在第三章中已討論過「哦」的句首及句末語氣功能,並提出「哦」即

「噢」的論述。過去針對「哦」的研究並不多,張誼生(2000)認為「哦」和「噢」

都可以看做是典型語氣詞「啊」的變體,但並沒有提出詳細論證「啊」如何變體為

「哦」及「噢」。陳啟萍(2011)將「哦」定義為新生語氣詞,並從搜集到的語料中 總結,主張「噢」、「喔」及「嘔」應統一書寫為「哦」。

齊滬揚(2002)略為討論了新生單音節語氣詞「噢」,認為它原本不存在於現 代華語語氣詞中,過去主要作為嘆詞存在,或作為方言語氣詞。他認為「噢」通過 吳語、閩語進入華語系統,特別是受到台灣一些電視連續劇的影響,今後各方言區 的語氣詞通過各種媒介傳入華語的情況會越來越多。陳啟萍(2011)針對「哦」的多 維研究中,也同意齊滬揚的說法,認為「哦」應是由方言傳入,並且是台灣地區常 用的語氣詞。而中國地區使用「哦」的原因,則是因為受到台灣影視傳播所影響。

目前關於閩南語句末語氣詞的研究不多,主要為林華東 2007 年發表的兩篇 文章,台灣地區則有吳佩怡(2006)研究台灣當代華語語氣詞時提及的「啦、咧、

hoNh、haNh、hioh」幾個句末語氣詞。

林華東(2007)將閩南語語氣詞的來源歸為三類:一、源自古代漢語;二、與 普通話同源;三、閩南方言特色,而「噢」則被歸入第二類。林華東認為「噢」可 用於表示祈使語氣,並且屬於「啊」系列的語氣詞,此說法與張誼生(2000)一樣。

孫錫信 (1999)提出,元代時已開始出現 O 系語氣詞,例如「喲、波、囉」

這幾個語氣詞,沿用至清代仍很活躍。但在檢視明清時代的文獻後,發現用於句首 的「喔」(wo、o)不乏其例,但作句末語氣詞的例子卻難見一例。他在《牡丹亭》

中找出一例:

細哦,這子兒,花朵,似美人憔悴,酸子情多。(《牡丹亭‧歡撓》) 由此,我們發現 O 系的語氣詞可以追溯至元代,而在明清時開始出現

「哦」作語氣詞的例子,但其確切廣泛流行使用的時代仍不可考。至於台灣地區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7

句、疑問句和感嘆語的句末。在筆者的研究中,馬來西亞受試者會將「咧」用於陳 述否定、疑問及提醒(強調)等語氣中,與汾陽方言中的「咧」語氣功能較相近。

齊滬揚(2002)提到「咧」至今仍屬於方言詞,華語語氣詞的「了(le)」是經 由「了(liao)」演變為「咧(lie)」,再由「咧(lie)」發展成今天的「了(le)」。林華東 (2007)也跟齊滬揚持同樣觀點,他更提出由於華語受到閩方言、吳方言的影響,

「咧(lie)」近年來重新進入華語口語中,成為一個新興的語氣詞。在閩南方言中,

「咧」主要用於祈使或商量語氣。另一個得注意的是,林華東(2007)提到閩南語氣 詞「口累(lə 22)」,其發音更接近馬來西亞受試者使用的「咧」,主要用於陳述 句,起強調情況未然的語氣作用,暗含「再等等、還早呢」的意思。

根據前人的研究,筆者認為馬來西亞受試者所使用的「咧」,應該是受到閩 南語及吳方言影響,而進入華語口語中。雖然觀察其用法跟山西方言中的「咧」更 相似,但因地緣關係排除其直接影響的可能,至於閩語及吳語中的「咧」是否受山 西方言影響而來,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3)咩

「咩」在線上教育部國語辭典及閩南語辭典的解釋皆為「羊的叫聲」。筆者 在第三章中提及,馬來西亞受試者所使用的「咩」,主要用於反詰功能,或對問題 有預設答案的疑問句。近來台灣社會中也開始出現「咩」的句末語氣詞,但在筆者 的實驗中並沒有出現,因此筆者認為「咩」的用法在台灣仍未普及,且其語氣功能 與馬來西亞華語不同。

陳淑婷(2012)在研究馬來西亞華語中的語氣詞時,也提到「咩」。她認為

「咩」應當來自粵方言,是表示疑問和反問的語氣詞,能透過語境及發音的長度或 音高區分其語氣功能。彭小川(2006)提出廣州話的「咩(mƐ55)」可用於反詰和表示 詫異或疑惑;方小燕(2003)則認為「咩」是用於求證某種事實的疑問句。彭小川和 方小燕的說法和筆者的研究結果符合,因此筆者認為馬來西亞華語中的「咩」應當 是受到粵語影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8

關於語氣詞「咩」的來源,目前尚無確切資料,但根據趙梓汛(2013)考察晚 清時期的粵語句末語氣詞時,證實晚清時期的粵語教材中已記載了語氣詞「咩」,

且用法和現代差不多。趙梓汛所整理的語料為 James Dyer Ball 及 E.C Bridgman 所 編寫的粵語教材,時代介於 1841 至 1912 年。此二人的粵語教材中均有「咩」的記 載,但兩人的記載有字型上的差異。趙梓汛將兩人的作品做了橫向比較,發現 1841 年時 Bridgman 將[mƐ55]記為「」,Ball 則記錄成「咩」,例:

唔 通 重 噤 你  ? [ 難 道 我 還 會 騙 你 不 成 ?] (E.C Bridgman 《 Chinese Chrestomathy in the Canton Dialect》,1841,p235)

你 見 喉 嚨 乾 咩 ? [ 你 覺 得 喉 嚨 乾 嗎 ?](J.Dyer Ball 《 Cantonese Made Easy》,1888,p24)

趙梓汛認為,晚清語氣詞的字符系統在不同作者之間得到繼承和發展,較晚 期的作者盡量選用原本就存在的漢字作記錄,因此逐漸形成一套更完善合理的語氣 詞記錄字符系統。

雖然目前仍未確定語氣詞「咩」是從何時開始進入華語,但根據趙梓汛的考 察可知「咩」在晚清時的語氣功能及字型已經穏定,並且在進入現代華語時,其語 氣功能仍然保持不變。

4)啩

陳淑婷(2012)提到,標準華語裡沒有「啩」這個語氣詞,並說明「啩」用於 疑問句時表達一種將信將疑,或難以置信的感情;而用於陳述句時,則有猜測、估 計的意思,相當標準華語中的「吧」。方小燕(2003)在討論廣州方言句末語氣詞 時,認為「啩」表示對某種事實的揣測,或希望解除對某種事實或某種猜測的疑 惑。

在筆者的實驗中,僅出現了一筆使用「啩」的語料:

M6:哈 ,要咩? 這樣子不太好啩?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9

此題的設計情境是對話者要翹課,希望受試者幫自己點名簽到,並希望受試者 在句中使用「不太好」這個指定語。因此在這個條件下,受試者已有預立場和置 疑,大部分受試者都會使用語氣詞「吧」,從這點可以看出「吧」和「啩」在功能 上可以互換。

「啩」和「咩」一樣,至今沒有太多的研究討論。同樣在趙梓汛(2013)針對 晚清粵語語氣詞的研究中,可以找到「啩」,主要用於陳述語氣和疑問語氣。但趙 梓汛在 Ball 的語料中僅找到表示疑問語氣的例句。

我 怕 唔 學 得 啩 。 [ 我 怕 我 大 概 學 不 會 吧 。 ]( E.C Bridgman 《 Chinese Chrestomathy in the Canton Dialect 》1841,p2)

我估唔多好啩。[我猜(這樣做)應該不太好吧。(J.Dyer Ball《Cantonese Made Easy》1888,p8)

樓 上 有 支 筆 啩 。 [ 樓 上 應 該 有 一 支 筆 。 ]( J.Dyer Ball《 Cantonese Made Easy》1888,p10)

從上列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晚清時期語氣詞「啩」的用法和現代沒有差別,

特別是第二個例子,和本實驗中的句子幾乎完全一樣,可見粵語語氣詞進入馬來西 亞華語時同樣完全保留了在粵語中的語氣功能。

第四節 小結

本章依據過去的文獻資料整理了常用語氣詞及一些特殊語氣詞的來源,從上 文中可發現,常用語氣詞的相關研究數量龐大,且使用歷史淵遠。特殊語氣詞的相 關研究十分稀少,大部分來自方言,出現年代也較晚,較可靠的資料皆出現於晚清 時期。

由此我們也可以推斷,常用語氣詞由於使用年代久遠,因此其語用功能在時 間的洗禮下已趨成型。雖然語氣功能隨著時代變遷而有所變化,但因其功能已成 型,故在現代語言中極為常見。另一方面,特殊語氣詞多來自方言,因此有區域性 的特性。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媒體的發達,現代社會的訊息交流比過去任何一個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0

代都來得快速頻繁,使得特殊語氣詞也漸漸從特定區域擴展開來。因此,研究者也 不應忽視特殊語氣詞的研究,因為它們終有一天很可能也會成為常用語氣詞的一 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