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我國大學校務自我評鑑機制實施現況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我國大學校務自我評鑑機制實施現況

本節共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文件分析結果,乃綜合 39 份大學校務 評鑑報告書,了解各大學校務自我評鑑實施現況;第二部分為問卷分析結果 果,藉以了解我國大學一級行政主管及學術主管對於校務自我評鑑機制實施現 況之看法。

壹、 文件分析結果

根據 39 份大學校務評鑑報告書,發現目前我國大學幾乎都已建立自我評鑑 機制,此次大學校務評鑑在項目五「持續改善與品質保證機制」上,39 所大學 中只有兩所大學得到有條件通過的結果,其餘皆為通過,可見各大學的自我評 鑑機制幾已建立,且各自特色,然而評鑑委員仍根據各校不同的狀況分析其待 改進項目及建議,以下將根據設計機制、組織機制、實施機制及考核機制整理 文件分析結果。

(一) 設計機制

設計機制主要分析各校之自我評鑑辦法。

1. 39 所大專院校全數訂有自我評鑑辦法

大多數的學校都先訂定系所自我評鑑辦法,才有校務自我評鑑辦法。部分 學校除了訂定自我評鑑辦法外,其下還訂定自我評鑑辦理要點或施行細則。39

所大學當中以輔仁大學最早於民國 84 學年度訂定「輔仁大學系所評鑑辦法」

輔仁大學評鑑報告書指出:

該校於 84 學年度訂定「輔仁大學系所評鑑辦法」,開始建立系 所評鑑機制,並據以執行多次自我評鑑 (引自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 中心基金會,2010b)

中原大學於民國 86 年訂定校務評鑑辦法,開始建立系所評鑑機制,並據 以執行多次自我評鑑。中原大學評鑑報告書指出

該校於 86 年即制定「校務及系所評鑑辦法」,推動及落實各項 自我評鑑機制,以期自我改善,提升整體教育品質。自 86 年導入國 際品質系統,已通過 ISO 9001、ISO 14001、ISO 27001 及 OHSAS 18001 等國際品質系統認證(引自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2010b)

其餘大學大多在 91~99 期間訂定自我評鑑辦法,各大學為因應 100 年度 校務自我評鑑紛紛於民國 99 年修訂校務自我評鑑辦法。

2. 自我評鑑實施周期為 3-5 年

各大學的校務評鑑辦法當中顯示大多數的大學將自我評鑑的實施周期定 為 3-5 年,其中新竹教育大學的實施周期較短,為 2-3 年,新竹教育大學評鑑 報告書指出

該校自 96 年 5 月起已訂定「系(所)、院級中心評鑑辦法」,規 定每 2 年實施一次。該校已依照上述辦法於 96 至 97 學年和 99 年各 實施評鑑一次 (引自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2010b)

3. 自我評鑑實施目的為改善缺失及控管品質

大學之校務自我評鑑實施目的大多為要改善缺失及控管品質,並且多數學 校所訂之評鑑項目能反映校務經營之成效或院系所、學位學程及學門之教育品

質,主要規範自我評鑑組織、評鑑類別、評鑑項目、評鑑實施程序及委員遴聘 等事項。例如東吳大學評鑑報告書指出該校自我評鑑機制的評鑑目的在於自我 檢核及改進,且已建立完整的自我評鑑機制及流程,從訂定辦法到評鑑結果的 改善及追蹤,根據該校的自我評鑑辦法辦理。

該校於 91 學年度訂有「學術單位內評實施辦法」,做為校內系、

所、院、中心等學術單位自我檢核及改進之依據。整體而言,該校 設有學術及行政自我評鑑機制,從訂定辦法、成立評鑑組織、辦理 校內自評及實地訪視,到評鑑結果之改善與績效追蹤,均能建立相 當完整的評鑑流程 (引自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2010b) 元智大學的自我評鑑機制目的在於提升品質,也藉由校務行政自我評 鑑實施辦法的施行,提升辦學品質。

該校藉由校務行政自我評鑑實施辦法之施行,評核全校學術、

行政單位之年度計畫與預算之執行成效,以精進校務及提升整體教 育品質(元智大學評鑑報告書) (引自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 會,2010b)

(二) 組織機制

組織機制主要分析各校之各校評鑑委員會之組織結構及成員組成。

1. 各校設立有「校務評鑑指導委員會」負責校務評鑑中自我評鑑的 推動

全數的學校皆設立有校務評鑑指導委員會,然而各校的組織名稱或結構不 盡相同。例如東吳大學的校務自我評鑑組織為三個層級,分別是「校務評鑑指 導委員會」、「評鑑工作小組」及「實地訪評小組」

該校於 99 年 4 月訂定「東吳大學校務自我評鑑實施計畫」,並 成立「校務評鑑指導委員會」、「評鑑工作小組」及「實地訪評小組」

(引自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2010b)

高雄大學的自我評鑑組織只有兩個層級,分別是「校務評鑑委員會」及「校 務指導委員會」

該校因應校務評鑑設有「校務評鑑委員會」及「校務指導委員 會」 (引自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2010b)

玄奘大學的自我評鑑組織有兩個層級,在自我評鑑指導委員會下設立了內 部評鑑小組及外部評鑑小組,負責自我評鑑的內外部評鑑工作。

依此辦法成立「自我評鑑指導委員會」,分設「內部評鑑小組」

和「外部評鑑小組」 (引自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2010b) 2. 校務評鑑委員會中校外委員比率不一

根據校務評鑑計畫指出「指導委員會的成員可依大學校院規模彈性調整,

但以 3 至 7 人為最適宜」,而各大學的校外委員人數普遍多於建議人數,全數 的大學所設立之校務評鑑委員會內外部成員皆有,外部成員經常包含專家學者 或業界代表,然而各校校外委員比率不一。

新竹教育大學的校務自我評鑑委員會委員共有 10 人,其中 6 人乃校外委 員,校外委員的比率為 3/5。

校級設有「自我評鑑指導委員會」,10 位委員中有 6 位係聘自校 外富有校務經營經驗之學者專家(引自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 金會,2010b)

輔仁大學的校務自我評鑑委員會委員共有 15 位,校外委員有 9 人,校外 委員的比率為 3/5。

該校於 98 年成立「自我評鑑指導委員會」,設有 15 位委員,其 中校外委員有 9 位(輔仁大學評鑑報告書) (引自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

鑑中心基金會,2010b)

臺南藝術大學的校務自我評鑑委員會委員共有 13 位,自我評鑑辦法規定 校外委員的比率為 1/4 以上。

惟依據自我評鑑報告第 108 頁呈現,其自我評鑑指導委員會之 13 位成員,皆為校內行政與學術主管,並未遵循「校外委員應佔委

員總數四分之ㄧ以上」之規定(引自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 會,2010b)

(三) 執行機制

執行機制主要分析學校蒐集評鑑資料之方式及對校內人員評鑑知能的訓 練。

1. 各大學能夠過各種方式蒐集利害關係人的意見

各大學在進行自我評鑑的過程時,能透過多元資料的蒐集來提高自我評 鑑的可信度及可靠度,主要的方式有問卷、網路問卷、座談會、校友、企業問 卷調查、電訪、公聽會、校園電台、民意信箱等。大多數的大學皆能透過各種 方式多方蒐集利害關係人的資料,以下舉大同大學、元智大學、明道大學、臺 南大學、東吳大學報告書內容為例:

大同大學透過新生暨家長座談會、校友、企業問卷調查、校友會、校友資 料庫、大同校友通訊等方式來蒐集利害關係人的意見及資料。

該校能透過各種方式蒐集利害關係人的意見,如新生暨家長座 談會、校友、企業問卷調查等管道,且定期邀請校外人士參與校務 諮詢委員會,展現該校廣納意見的胸襟。業已建立校友會、校友資 料庫、大同校友通訊等溝通平臺,對於凝聚校友向心力助益良多 (引 自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2010b)

元智大學每兩年一次進行以 104 人力銀行來進行校友滿意度的調查,以蒐

集利害關係人的意見及資料。

該校蒐集利害關係人意見,包括透過 104 人力銀行進行校友滿 意度調查,且該校固定兩年 1 次進行「行政服務品質與滿意度調 查」,顯示該校對於相關議題之重視 (引自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 心基金會,2010b)

明道大學以問卷調查、電訪、座談及校友會等方式蒐集利害關係人的意見 及資料。

該校採問卷調查、電訪、座談等多元溝通管道方式,蒐集利害關 係人的意見與建議,藉以瞭解辦學的成效,並做為校務經營及課程規 劃改善之參考。除此之外,該校於 95 年度成立校友會,對凝聚校友 的向心力已有初步成效 (引自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

2010b)

臺南大學的特色在於建立自我評鑑系統,乃校務自我評鑑資料庫,建立 自我評鑑系統資料,以做為校務改善的參考。

自行研發「智慧型大學校務本體自我評鑑系統」,廣泛蒐集學 生、教師、家長、校友及企業主等利害關係人之意見,以做為校務 改善之參考,用心值得肯定。學校網頁中有關該校評鑑之相關訊息 充足,且資訊的邏輯性及使用者的友善度都很高,查詢便利(臺南大 學評鑑報告書(引自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2010b)

東吳大學的特色在於定期的蒐集畢業生畢業留向、就業滿意度、企業雇主 滿意度調查等資料,並善用統計分析方法,做為校務發展及課程改革的依據;

並能定期舉辦電話訪談、教學評量、問卷調查、辦理座談會、設立家長關懷網 等做為意見蒐集機制。

重視畢業生及企業雇主對培育人才的建議,92 至 97 年持續辦理

「學生畢業流向、就業滿意度調查」及「企業雇主滿意度調查」,

調查之結果由發展處進行初步統計與分析並製成報告,分送各院、

系、所、中心參考,做為校務發展與課程改革之依據,並透過電話 訪談與座談等方式,例如舉辦「知行座談」,強化各級行政主管與行 政人員之意見交流,有利行政品質之持續改善。能利用教學評量、

問卷調查、辦理座談會、設立家長關懷網等多元方式,建立內部關 係人(學生、家長)與外部關係人(校友、雇主)對校務經營與學

問卷調查、辦理座談會、設立家長關懷網等多元方式,建立內部關 係人(學生、家長)與外部關係人(校友、雇主)對校務經營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