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戒菸介入相關研究

本節以非焦點解決取向團體輔導的戒菸介入研究文獻為主,焦點 解決取向團體輔導相關研究請見第三節,本節區分為以小團體、諮商 方式、課程模式、個別輔導加上課程模式四部份來說明,其內容(戒 菸介入相關研究見表2-4-1)如下:

壹、以小團體為戒菸介入的研究

以團體的方式進行戒菸可以達成以下四項功能:團體可以提供戒 菸的動機即為行為改變、提供有關吸菸行為的生活型態及關係的額外 資訊、說明未來戒菸後的資訊、以及於團體中培養支持及積極戒菸的 氛圍,可以有效促使吸菸者戒菸(Laser, 1990)。另一學者認為於學校 的情境中,團體諮商是一個有效的介入方式,可依團體成員的同質性 或異質性開設不同類型的團體,並以心理教育或諮商方式為介入策略

2-4-1

2-4-1

2001 Adelman, Duggan, Hauptman,

& Joffe,

2001 Sussman, Dent, &

2-4-1

戒菸介入相關研究(續)

年代 研究者 研究對象 介入設計 研究結果 運用理論

2004 Zheng, Sussma, Chen,

Anderson

46 位 10 年級

(relapse))

1.實驗組與對照組的 3 個月點 2006 Mermelste

in &

(NOT+組,參加 NOT 及網路支持戒菸計

2007 Woodruff, Conway, Edward, Elliott, &

Crittenden

聖地牙哥 Miyano, Rohrbach, Dent, &

Sussman

南加州 13-19 歲的學 生為研究對象

戒菸教育(project EX) 教育介入可以有效降低實驗 組的吸菸量,可以使實驗組的

2-4-1

2008 Fritz, Gore, Hardin,

& Bram

121 位 14-19 歲 9-12 年級學生

實驗組有61 人

電腦化青少年戒菸計畫

(Computerized Adolescent Smoking Cessation Program,

﹝CASCP﹞),實驗組接受4

3.CASCP 課程可以促 進實驗組戒菸的傾向 Bricker,

&

Peterson

華盛頓州1058 位吸 菸高中生

以動機式晤談(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MI)及認知行 為技巧(cognitive behavioral skills training, CBST)為介入 策略,並加上電話諮商及校 園戒菸相關宣導,介入時間 為一年,之後追蹤六個月

實驗組七天、一、三、

六個月的戒菸率為47.5

%、35.5%、26.8%、21.8

%,對照組七天、一、

Brayboy

9-12 年級(14-19 歲) Not On Tobacco(NOT)戒 菸計畫,每週1 小時,共 10

(Pérusse, Goodnough, & Lee, 2009)。以團體戒菸介入比個別戒菸介入 更具有經濟的成本效益,可以節省時間及經費,理想上若只有治療師

及一年後進行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吸菸狀況追蹤,戒菸教育活動以小團 體模式進行(每一個小團體人數為10-16 人,每週活動一次,每次為 80 分鐘,共 8 次)進行戒菸介入(介入者為醫師一人與諮商員一人),

共有68 位吸菸國中生(女生 17 人,男生 51 人)願意參與小團體,團 體活動以醫師、護理師及心理師的介入為主,團體結束時,菸量減少 者有46.7%,菸量不變者有 40%,有 5 人(女生 4/17=23.5%,男生 1/51=2.0%)團體結束時不再吸菸,戒菸成功率為 7.4%(5/68),一年 後追蹤時,參與小團體者有16 人接受追蹤調查,其中有 1 人有復吸現 象,有14 人降低菸量。

一項以高雄市4 所高中職吸菸學生為對象進行吸菸盛行率的調 查,並開設戒菸班(課程式戒菸班,77 位學生,每週 1 次共 4 次 12 小時課程,課程內容依據為學生的興趣、戒菸的意願、學校可以上課 的時間)及認知行為改變團體(團體行為治療,36 位學生,共四次團 體行為治療,團體以自我引導的內在語言,提出提解決的策略與行為 結果的思考等方式進行)兩種模式的戒菸班協助吸菸學生戒菸,吸菸 學生參與後發現,認知行為改變團體(團體行為治療)之戒菸成效較 好,是課程式戒菸班成效的4 倍(OR=3.99, 95%CI=1.44~11.01),參與 活動學生的菸害知識後測高於前測,吸菸學生有戒菸意願者為15.1%

(邱鈺雯,2005)。

有關土耳其一項對於青少年的戒菸教育介入研究中,以單組前後 測研究設計,有60 位 13-20 歲的學生參與教育介入,介入課程以動機 式晤談為主要介入方式,每次45 分鐘共 6 次,並於課程結束 3 及 6 個 月追蹤,研究發現,3 個月戒菸率為 18.3%,6 個月戒菸率為 33.3%(Erol

& Erdogan, 2008)。

貳、以諮商方式為戒菸介入的研究

有關69 位平均 15.8 歲吸菸青少年的短期服務(協助)介入研究發 現,以六位諮商員對吸菸青少年實施一週一次的一對一的個別輔導約 談,每次談話約10 到 40 分鐘,共進行三週(第一週填基礎資料),內 容包括有動機性會談與認知行為技巧,每次10-40 分鐘,課程內容包括 動機性會談及認知行為技巧,參與課程青少年的戒菸自我效能於介入 後有顯著提升,但無人戒菸(Patten, et al., 2008)。

在華盛頓州1058 位吸菸高中生的研究中,以動機式晤談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MI)及認知行為技巧(cognitive behavioral skills training, CBST)為介入策略,並加上電話諮商及校園戒菸相關宣 導,介入時間為一年,之後追蹤六個月的研究發現,實驗組七天、一、

三、六個月的戒菸率為47.5%、35.5%、26.8%、21.8%,對照組七天、

一、三、六個月的戒菸率為47.5%、35.5%、26.8%、17.7%(Kealey, et

al., 2009)。

一項後設分析研究,研究目的為了解不同戒菸方案的介入成效,

比較團體治療、自助戒菸模式與尼古丁替代療法的戒菸成效,至少兩 次團體並於六個月後追蹤戒菸成效,團體行為諮詢戒菸療法協助戒菸 的成功率(Group behavioral therapy programmes for smoking cessation)

為自助戒菸法2.04 倍(OR=2.04, 95%CI=1.60~2.60) (Stead & Lancaster, 2009)。

世界衛生組織WHO(2010)提出有效的介入戒菸策略(見表 2-4-2),適當的戒菸策略能使吸菸者戒菸持續六個月以上。於戒菸介 入的策略比較發現,團體行為治療為最有可能讓吸菸者戒菸的策略(98

%),其次為醫師的密集勸告為有效的方式(84%),最不可能戒菸 者為自助戒菸(24%)。

叁、以課程模式戒菸介入的研究 一、網路課程戒菸介入

針對國中生的網際網路戒菸教育介入計畫中,實驗設計為兩組 前、後測比較,實驗組196 人,對照組 220 人的研究結果發現,戒菸 教育網頁介入後,戒菸認知、戒菸態度、自我效能後測得分顯著高於 前測得分,且實驗組學生的社會支持程度增加(廖梨伶,2001)。

於聖地牙哥網路聊天室戒菸教育介入計畫中,有136 位 14-19 歲的

高中生(實驗組有77 位,對照組有 59 位)參與研究計畫,介入後兩 組的比較發現,介入後一週的立即評估有顯著差異,過去一週降低吸 菸天數有顯著差異,過去一週降低菸量有顯著差異(Woodruff, Conway, Edward, Elliott, & Crittenden, 2007)。

二、戒菸課程介入

張惠芬(2001)對高職吸菸學生的戒菸教育介入(實驗組進行六 次共12 小時的戒菸教育介入課程,並輔以網路教學網站學習與討論), 2-4-2

有效的戒菸策略比較表

介入方法 戒菸率

(%) 比較組 勝算比

(95% 信賴區間)

可增加成功戒 菸的可能性

自助戒菸 沒有介入 1.24(1.07-1.45) 24%

醫師勸告 簡短勸告vs.沒有勸告 1.66(1.42-1.94) 66%

密集勸告vs.沒有勸告 1.84(1.60-2.13) 84%

加強勸告 vs. 最低勸告 1.37(1.20-1.56) 37%

護理介入 一般照護 1.28(1.18-1.38) 28%

個別行為諮商 最少行為介入 1.39(1.24-1.57) 39%

團體行為治療 自助課程 1.98(1.60-2.46) 98%

電話諮商 沒有電話諮商 1.41(1.27-1.57) 41%

少加強vs.未加強 1.33(1.21-1.47) 33%

戒菸就贏契約 8-20% 基礎社區比率 尼古丁替代療法

(NRT)

安慰劑或非尼古丁替代療

1.58(1.50-1.66) 58%

Bupropion 安慰劑 1.94(1.72-2.19) 94%

Varenicline 安慰劑 2.33 (1.95-2.80) 133%

Clonidine 安慰劑 1.63 (1.22-2.18) 63%

Nortriptyline 安慰劑 2.34(1.61-3.41) 134%

健康照護財務系統 針對吸菸者 vs. 沒有提供 4.38 (1.94-9.87) 338%

直接提供 vs. 沒有提供 1.33(1.01-1.77) 33%

資料來源: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2). Tobacco Free Initiative (TFI) - Quitting tobacco. January 30, 2010, Retrieved from http://www.who.int/tobacco/quitting/summary_data/en/index.html

研究設計為準實驗研究設計,共有77 位(實驗組有 39 人,對照組有 38 人)吸菸高職學生參與研究,研究發現,自我效能與吸菸態度、吸 菸行為有顯著相關,戒菸教育課程介入可提升戒菸自我效能、菸害認 知、吸菸態度,亦可減少高職吸菸學生的吸菸行為。

一項以臺灣南部鄉下學校的吸菸國中生戒菸課程的介入研究中,

研究設計為單組前後測設計,以立意取樣23 位吸菸 7-9 年級吸菸學生 為課程介入對象,戒菸課程共有6 個單元,每週進行 2 小時,課程內 容包括戒菸知識、引發吸菸的情況、拒絕技巧訓練、戒菸的優缺點、

個人價值觀與戒菸方法,以活潑的遊戲及分組討論方式進行,結果發 現,衛生教育介入可增加國中生的菸害知識與戒菸自我效能,但無法 增進正向的戒菸態度,一個月的戒菸行為意圖為中等程度(Huang, 2003)。

張明惠(2004)以高職吸菸學生(實驗組 13 人,校外對照組 12 人)為對象進行團體戒菸班(共七週,每週兩小時)及戒菸個別輔導

(一次個別輔導)研究,結果發現,實驗組學生的戒菸知識有提升,

每日吸菸量雖然有降低但未達顯著水準,戒菸教育介入可以降低實驗 組學生吹氣一氧化碳值、尼古丁依賴程度值。

一項針對臺北市及新北市的吸菸國中生進行戒菸教育介入研究 中,實驗組有8 人,對照組有 11 人,實驗組經戒菸教育介入(包括戒

菸班課程及個別輔導)後,可以有效的提升實驗組戒菸知識、戒菸自 我效能、戒菸態度、戒菸行為意向、持續戒菸率,並降低實驗組學生 的尼古丁依賴程度及每日吸菸量(葉純瑜,2008)。

於南加州18 個學校參與的戒菸教育計畫中,有 139 人只接受門診 的教育介入,有120 人接受門診及學校的教育介入,對照組有 76 人,

最後有54%的研究對象完成整個研究,介入方式為 EX 計畫,EX 計畫 是以州為基礎的高中生戒菸教育計畫,內容含8 節戒菸課程,以遊戲、

脫口秀及非醫療活動(如瑜珈)為課程設計,前4 節課為技巧、知識 及為戒菸準備,後4 節為一週一次,著重於實際戒菸行動及維持戒菸,

結果發現,戒菸率為15%(Sussman, Dent, & Lichtman, 2001)。

在巴爾的摩校園戒菸教育介入研究中,有74 位 9-12 年級吸菸學生 參與研究,實驗組(35 人)戒菸教育介入者接受 6 週 8 節課的戒菸教 育課程介入,以認知行為治療及尼古丁替代療法為介入策略,對照組

(39 人)則於課堂中提供自助戒菸小冊子,實驗組課程結束後的戒菸 率為19.5%,每日平均降低菸量為 7 支,4 週後追蹤,實驗組每日平均 降低菸量為6.6 支,10 及 20 週後追蹤發現,實驗組有 41%保持戒菸狀 態(Adelman, Duggan, Hauptman, & Joffe, 2001)。

一項以377 位高中生參加 NOT 十個單元的戒菸戒育課程,其內容 包含戒菸動機議題、吸菸的結果、戒菸的準備、壓力管理、健康生活

型態、社會影響及復吸(回到規律吸菸狀態)的預防,研究以教育介

型態、社會影響及復吸(回到規律吸菸狀態)的預防,研究以教育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