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培訓計畫成效評估模式之探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培訓計畫成效評估模式之探討

本節將針對培訓成效評估的概念、定義、目的與功能等加以敘述與 探討。

一、培訓成效評估的概念與定義

培訓(training)是指組織有系統的規劃協助成員學習與工作相關、應具 備的能力,這些能力包括知識、技能與行為,受訓後能影響工作績效之 呈現(Noe,2006),訓練時參加成員可在訓練活動中分享他們想法及專業 知識(Guskey,2000);評估(evaluation)則是有系統的評量某一對象的價值 或優點(黃光雄,1989),所以評估的對象可以是方案、計畫、工作、或培 訓。因此培訓評估(training evaluation)是指學習者經有計畫培訓課程介入 後,由學習者與教師訂定一定的標準,以評量學習成果特性的動態過程,

並得以獲取有效的資料,以作為解釋計畫的意義、價值與未來決策之參 考。藉由系統化蒐集各項訓練成果相關資料評價培訓成果過程,培訓評 估不僅是培訓成效評估,更進一步可進行修正與改進(陳沁怡,2003)。

Kirkpatrick(1996)認為「決定培訓計畫的效果(effectiveness)」為培訓評估 的定義,但他認為這個定義太簡略,沒能呈現出培訓評估的內涵。

Philips & Pillips (2005)認為培訓評估是一種系統化的過程,用以決定 計畫的意義與價值,且對計畫未來情況做決策之用。Goldstein(1993)認為

評價培訓是對特定訓練計畫,進行系統性的蒐集資訊,給予適當的評價,

以作為篩選、運用、改進培訓計畫等決策的判斷基礎。Kaufman, Keller &

Watkins (1996)認為,評估是「提供資訊給決策者」,並「與預期的目標作 比較」。Bramley(1996)認為,評估活動藉著提供回饋,在培訓過程當中扮 演著品質控制的重要角色,並協助完成整個培訓循環過。以上的定義因 著重於培訓評估的角色、功能、過程與目的之不同而產生一些差異。林 宜玄與蕭芳玲(2004)綜合幾位學者的看法,認為培訓評價是判別培訓方案 是否有效的歷程。有些研究對培訓評估採取系統化的觀點而作較詳細的 詮釋,有些則以培訓的主要功能詮釋,綜合言之,培訓評價主要在評估 培訓計畫的成效。

二、培訓成效評估的目的與功能

由相關文獻得知培訓成效評估,大多運用教育訓練、企業培訓及人 力資源實務工作,Kirkpatrick(1996)認為培訓評估的目的在於提昇未來的 計畫,並去協助刪除低效果的計畫,進而證明培訓對企業經營目標的貢 獻及培訓部門存在的必要性。Philips(1991)也認為教育培訓的評估的目的 是為了判斷培訓是否達成目標、培訓的成本效益比,並藉以檢視培訓程 序、優缺點及適用性,判斷培訓參與者的受益情形,做為決策之參考。

所以培訓評估的目的是判斷培訓方案的價值,其功能是可以幫助培訓決 策者依據結果做出未來培訓計畫改進與取捨的決策。簡建忠(1994)認為培

訓評估的目的主要可劃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為改善培訓程序與成效,第 二類是作為培訓的決策,如採行、中止、或結束計畫的參考。Clark(2005) 認為評估是蒐集資訊的一種程序,以利於做決策,因此培訓的評估至少 有 6 個主要的原因與理由,每個理由需要不同的評估型式。六種評估型 式包括 1.改進教學:形成性評鑑;2.促進個人成長和自我評估:由培訓者 和學習者評估;3.評估學習的成就:總結性評估;4.診斷未來的學習需求:

包括培訓者及學習者需求;5.促進個人對價值的認知:對學習者進行評 估;6.辨認及澄清想要的行為:對培訓者評估。

Chevalier (2004)、McCain (2005) 以及 Philips (1991)等學者都認為培 訓成果的追蹤評估有助於增強培訓者的學習效果。此和學生考試或課後 評量,會讓學生複習或再吸收學習內容,產生同樣的效果。培訓過程評 價的重要性主要是因為培訓需要時間和費用,對公司或企業而言,花費 每一分錢,都必須是有意義。不進行評估就無法肯定它的意義。綜合上 述文獻可發現,培訓評估至少有幾個普遍認同的功能:(1)幫助提昇未來 的培訓方案;(2)幫助培訓方案的篩選;(3)證明培訓部門的貢獻與存在必 要性;(4)有助於增強學習效果。所以本研究認為有效評估且正確應用評 估的訊息,才能達成培訓評估的目的與功能,提升培訓成效及組織的績 效。

三、培訓成效評估模式

培訓計畫成效評估的模式是指有系統蒐集各項培訓結果相關訊息,

做為評估培訓成效的過程(陳沁怡, 2003)。有關培訓計畫成效評估的模 式,除 Kirkpatrick「層級評估模式」外,還包括常運用在教育評估的(1) CIPP 模式(contex input process product model,Stufflebeam, 1974):此模式指出 評估是經由描述、取得與提供有效資訊,做為判斷決策的方法與過程;(2) 培訓六階段評估模式(Brinkerhoff,1988):Brinkerhoff 認為培訓方案都有 一個共同的邏輯,那就是經過培訓後培訓者能有所收穫,最後能使組織 受益。六個階段包括目標設定、方案設計、方案執行、立即成果、成果 運用、影響及價值。Brinkerhoff 認為六階段評估模式,不僅是成果的評 估,每個階段皆有評鑑重點與方法;(3)IPO 評估模式(Bushnell, 1990):

Bushnell 對整個培訓系統的每一個點進行評鑑,共有七個評鑑點。IPO 評 估模式把成果分為產出 (output)和結果(outcomes),產出是短期的效益,

包括受訓者的反應、獲得的知識與技能、工作績效改善,結果則是長期 的效益,包括利潤、顧客滿意度、生產力等;(4)學習成果評估模式(Kraiger, Ford & Salas, 1993):將學習結果區分為認知、情意、技能等三大領域。

綜觀以上培訓成效評估相關探討後,可瞭解評估其重要性,在培訓評估 相關模式中,本研究選擇廣為運用的 Kirkpatrick「層級評估模式」為理論 依據,然 Kirkpatrick「層級評估模式」較少運用在衛生教育培訓,本研究 擬以「層級評估模式」四層次概念建立戒菸教育種籽師資培訓評價指標,

並能進一步評估培訓之成效。

四、Kirkpatrick「層級評估模式」

針對 Kirkpatrick「層級評估模式」,以下經由模式簡介、優缺點與應 用情形,分別加以說明。

(一) Kirkpatrick「層級評估模式」簡介

Kirkpatrick(1959)在 1959 年即已提出此評估模式,文中已提出教育培 訓成效評價之四層次模式,經過約半世紀再重新檢視,並做部分修正,

Kirkpatrick (1996)發展為「層級評估模式」,此成效評價模式常用於人力 資源與教育培訓相關研究。Kirkpatrick( 2006)認為評估培訓課程的成效,

可針對反應 (reaction)、學習 (learning)、行為 (behavior)及結果(result)等 四個層次進行評量,此四層次符合由簡至繁的學習特性,同時每個層次 皆可建立良好的指標評估培訓的成效。進行上述各層次評估,越後面層 次的評估,其困難度、複雜度、成本、重要性和意義越來越高,Kirkpatrick (2006)建議不要跳過任何層次而只評估較後面的層次。Kirkpatrick「層級 評估模式」四層次評估模式分述如下:

1.反應層次(Reaction)

反應層次主要是評估培訓者對培訓課程的主觀感受,基本上就是顧 客的滿意度與幫助程度調查( Kirkpatrick, 2007)。評估培訓者對培訓課程 各層面,包括培訓主題、講師、教學方式、教材及設備的主觀感受與滿

意度。

2.學習層次(Learning)

學習層次為測量培訓者特定知識技能與態度的表現,以檢視培訓本 身的效果與效率( Kirkpatrick, 2005)。

3.行為層次(Behavior)

行為層次為評量培訓者在培訓課程後,工作行為上的改變,即培訓 所造成的學習遷移情形( Kirkpatrick, 2005)。

4.結果層次(Result)

結果層次指完成培訓後,其所轉變的工作行為對企業組織的經營「貢 獻」。也就是因為培訓而發生之最後結果,如銷售量增加、產能提高等 ( Kirkpatrick, 2005)。

(二) Kirkpatrick「層級評估模式」之優缺點

根據 Kirkpatrick 在「層級評估模式」提出 50 年後修正時提及,「層 級評估模式」能廣泛的應用主要之優點為簡單與實務導向,培訓講求實 務,相對學術界複雜理論,此理論提出在計畫開始與進行時各層次評估 的指引(Kirkpatrick, 1996)。Bates(2004)提出「層級評估模式」優點如下:

1.提供系統化方法

此模式提供簡單的系統,瞭解培訓成果,以及評估培訓後達到特定 目標的程度。

2.建立培訓如何提升學員能力的架構

培訓者可依各層次指標,說明培訓課程的重要性,以及培訓如何提 升培訓者能力。

3.提供簡化的培訓評估模型

此模式將複雜的培訓評估過程簡單化,將重點放在培訓後的成果資 料,而沒有檢視培訓過程的影響因子。

另者 Bates (2004)也提出「層級評估模式」之缺點如下:

1.未考慮其他影響因子

「層級評估模式」並沒有考慮其他影響因子,評估著重於培訓結果,

然實際上,培訓過程與許多個人相關因素會影響培訓計畫結果。

2.四層次連結關係

許多研究指出「層級評估模式」四層次間的關係並沒有說明清楚,

或是否有無因果關係(劉淑芬,2007),隨著層次越高,使用的機會比率越 低(劉淑芬,2007;Chevalier,2004)。

Holton(1996)認為此模式沒有清楚界定結果,他認為 Kirkpatrick「層 級評估模式」是一個有缺失的模式,不但未清楚界定培訓成果,也無法 指出中介變項的影響,對因果關係亦無法推論。Elwood, Holton, Timothy &

Baldwin (2003)提出,Kirkpatrick 四層次評估模式嚴格說來,僅能算是分 類,而非模式。

(三) Kirkpatrick「層級評估模式」應用情形

Kirkpatrick 四層次評估模式被廣泛運用在人力資源發展與教育培訓 相關研究計畫。關於人力資源發展領域相關研究,吳祉龍(2001)進行企業 營業人員培訓活動規劃及成效評估,該研究分為需求評估階段、發展與 實施階段與成效評估階段,該研究計畫為綜觀性研究,研究成效評估結 果發現除反應層次外,其他三層次實驗組皆優於對照組。李佩玲(2010) 以 Kirkpatrick「層級評估模式」研究針對人才培訓在反應層次評估之探 討,以瞭解培訓單位進行人力資源培訓的計畫、執行現況、困難與資源。

方崇雄、蔡孟珊(2009)使用 Kirkpatrick 評估模式建構創造力培訓內涵,研 究經瞭解創造力內涵後,進一步建構創造力的評估項目。在教育培訓領 域,林碧珍、蔡文煥(2007)研究小學數學領域輔導教師的培訓課程發展、

實施及評估及建立輔導模式。林柏安 (2000)以 Kirkpatrick 評估模式中反

實施及評估及建立輔導模式。林柏安 (2000)以 Kirkpatrick 評估模式中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