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投資決策與投資行為相關文獻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五節 投資決策與投資行為相關文獻

Slovic(1972)研究人類對投資決策的判定,認為人類對於投資決策的研 判過程,包括投資者心理、資訊的蒐集、定義與解讀,研判與分析;對投 資分析的判定、預測、診斷、評價等等,之後做出決策行為,整個過程稱 之為「投資行為」。陸劍清(2002)指出由市場的實證得到投資行為模式相對 應於人類行為模式,而形成一個可以迴路的投資行為模式。

人格特質

、 需 求 動機 資訊刺激、

評估、反應

買賣

行為 目標

績效 回

圖 2-20 投資者行為模式

Thaler(1990)研究人類如何理解資訊,並據以作出投資決策與行為的學 科。透過大量模型實證,它發現投資人行為並非總是理性、可預測和公正,

事實上,投資人經常犯錯。

魏榮宏(2009)說明行為財務學是從投資者的心理決策過程進行探究,

認為投資者並非是完全理性的,在投資過程中,可能存著心理偏誤或決策 判斷偏差。而不同類型的投資人,因其個人條件不同,面臨決策時所考量 的因素也不同,致使投資決策具有差異性。

郭敏華(2008)提出思想、情緒、意志與自我評價,共同構成了與決策 及行為攸關的心理活動,稱為 View Model(self-view, Intelligence, Emotion, and Willpower) 。而這四個元素對於人們決策所造成的限制,稱為心理限 制,也就是心理上的有限性。投資行為中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情緒,許多心 理偏誤和行為偏誤都由此衍生,也許是決策錯了,也許是行為錯了,在心 理上所產生的一種負面情緒。在決策中所發現的情緒偏誤,很多都發生在 評估判斷中。例如,投資績效好時,心情愉快,對事情的判斷傾向樂觀,

過度自信程度上升。

一、投資決策與投資行為實證

(一)宋文琪(2002)認為股市景氣的榮枯是影響基金投資人的投資行為及 投資意願最為重要因素;景氣佳股市上漲時,交易熱絡;景氣不佳 股價低檔時,交易低落。

(二)魏榮宏(2009)探討投資決策對投資行為的影響,結果顯示風險態度 對投資決策過程分析中,(1)訊息對風險偏好傾向與風險接受傾向成 正相關,風險規避傾向成負相關;(2)商品熟悉度對風險偏好傾向與 風險接受傾向成正相關;(3)投資者信心對風險偏好傾向成正相關;

(4)投資者意圖對風險偏好傾向與風險接受傾向成正相關。

(三)陳麗莉(1996)針對台灣地區共同基金投資人投資行為之研究。問卷 調查發現各項影響投資人投資行為之因素,在動機上以閒置資金的 運用、追求長期投資收益、維持資金的價值及學習投資的知識和經 驗為主。平均持有期間以六至十二個月占的比例最多,其次為一至 三年。時間績效則以一年占的比例最多,其次是半年。虧損容忍度 以6%-10%最多,其次為虧損 5%以下。以獲利性、穩定性、變現 能力、發行機構商譽及基金經理人商譽為主。投資資訊來源以專業 投資書報雜誌、與親友討論、專業投資顧問意見、基金公司出版刊 物及電視廣播的分析講評為主。

(四)黃國城(2000)研究台北地區金融人員共同基金投資行為及市場區 隔。研究結果購買動機主要是追求長期投資收益、分散投資風險、

閒置資金運用;(1)近一半投資者皆有單筆及定時定額申購;國內外 基金皆有購買(50.2%)以投資國內市場為主佔 29.5%;當虧損時,有 高達73%除非急需用錢否則不會贖回,績效主要一個月檢視一次 (44.8%),持有期間集中在一到三年(43.2%),資訊來自基金公司及 專業投資書報雜誌;(2)探討有投資基金者與未投資過基金者的生活 型態確實存有差異性,發現投資基金者在日常生活型態上較會事先 訂定目標、吸收較多理財訊息、對流行的敏感度高及有豐富的創造 力。

林玉彬、張靜梅(2007)在不同的年齡、教育程度和月收入之投 資人,在資訊來源對購買股票的重要性程度有顯著的差異,以平面 媒體為主要依據,資訊參考價值前三項以產業動態、政策與財經聞 和個股交易狀況為主。

(五)鮑聖玟(1998)指出投資共同基金者,相信投信公司從業人員之專業 及道德,利用投資共同基金來規避風險,也認為共同基金的獲利性 佳。對投資共同基金評估之投資準則方面,共萃取出專業及道德因 素、資訊取得因素、風險態度因素、瞭解程度因素、獲利性因素以 及法令程序及費用因素等六項準則。

Sirri 與 Tufano (1998)認為投信公司廣告行銷愈強,愈能減少 投資人投資前的搜尋成本,同時基金的現金流量與績效關係愈強 烈。曾金富(1990)指出投資人與潛在投資人對共同基金的安全性與 相關費用都非常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