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指標之意涵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為回答本研究寄寓了解教育財政指標意涵與運用之目的,同時為初步建構適 用我國且能與國際接軌之教育財政指標,因此本章依序從三方面來探討:第一節 先說明「指標」之意涵與發展背景,再藉推演所得對「教育財政指標」之定義,

論述指標與教育財政之重要聯繫;第二、三節中再進一步探討指標之應用,先後 從國際間與國內現有之重要教育財政指標著手,藉由知己知彼的了解中,一方面 認知教育財政指標的應用方式與建立背景,一方面以此為建構本研究教育財政指 標之基礎。

第一節 指標之意涵

本節依序論述指標之發展背景、意義,進一步聚焦出教育財政指標之定義 後,再深論指標對教育財政之重要性與關聯性。

一、指標之發展背景

六○年代晚期至七○年代,世界掀起一股探究社會指標之風潮,而後續對於 績效責任與教育評鑑等相關議題之關切,讓指標相關研究從計量科學的角度,切 入探究教育的發展狀況與趨勢,並藉由客觀量化之數據來分析教育問題或教育現 象,據此,教育指標之應用逐漸成為晚近教育政策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視的一環,

政策制定者參酌指標所提供之教育現況訊息,作為修訂政策之實證依據(孫志 麟,1998;Odden, 1990)。

二、指標之意義

指標(indicator)是指顯示制度或部分制度表現情形的一種統計測量,能反 應出重要層面的主要現象,並對相關層面進行加總或分化,同時亦能隨時間與地 區之不同,表現出相較於對照基準之變化情形;而指標又可分為量化指標和質性 指標二種,量化指標在反映一個數量,例如:學生數與學校數,而質性指標則在 確認數量的相對卓越程度,又如:生師比、每生教育支出等(Johnstone, 1981)。

承上,「教育指標」即係指經由匯整各種教育相關資訊後,為教育系統提供 可解釋的資料,並作為教育政策說明與決策參考之用的一種統計工具。但,並非 所有有關教育的統計量均為教育指標,當統計量能提供判斷的標準或具有進行判 斷的參考點,此時這些統計量方稱得上是所謂的教育指標,一般來說,教育指標 均以數字來表示,不論其所欲顯示資訊的層級究竟為全國的、地區的、學校的或 班級的,至於無量化的部分就以質的描述表達其特質(莊謙本,1999)。

6

三、指標對教育財政之重要性與關聯性

由於財政(Finance)係指研究人們對於長期資源分配與風險管理如何做決 定,同時亦是政府為支應公共需要與增進人民福利,而對財貨的取用、管理、收 支、建設等,所執行的各項措施(許添明,2003;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2005;

蓋浙生,1986;蓋浙生,2008; Mankiw, 2004)。因之「教育財政指標」即可總 括上述理論定義為:呈現教育資源取得與分配情形以作為決策依據之統計測量工 具,並具有作為時空變遷比較基準之特性。而對教育政策來說,教育指標是與政 策關聯的統計,可提供有關教育系統狀況、運作、變遷或績效的資訊,它們在政 策運作脈絡中是有用的,不但提供了有用的訊息、描述系統的核心特徵,對於教 育決策也有所助益,更能用於教育政策報告書之說明,有利於公共溝通(孫志麟,

1998;張鈿富,2000;Oakes, 1986; Smith, 1988)。承此,由於財政支持教育運作,

事關重大,而這樣一塊數字分明的精確領域中,格外需要有力實證數據之佐證,

方能在左右教育財政政策之時,具備說服納稅大眾的公信力,因之能夠蒐得實證 資訊的教育財政指標,確為政策擬定與推行的重要支柱,缺漏不可。

第二節 國際間重要教育財政指標之探討

1950 年代起,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便已開始發展可供國際比較之社會與經濟指標,直至 1988 年巴黎年會後由 OECD 的教育研究與創新中心(Centre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OECD/CERI)負責,同時在美國教育部及其州學校首長 委員會(The U. S. Council of Chief State School Officers),以及「歐盟統計中心

(Statistical Office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EUROSTAT)」的通力合作下,透 過國際比較指標之可行性研究、相關論壇、持續更新之資料庫1,建構出「國際 教育指標系統(International Indicators of Education System, INES)」(張鈿富、王 世英、吳慧子,2007; Bottani&Walberg, 1992; ; OECD, 1998; OECD, 2007a)。此 OECD 國際比較教育指標系統,以其自 1998 年與聯合國教育科學與文化組織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合作

「世界教育指標方案(World Education Indicators, WEI)」後之成果:增加至會員 國以外幾近全球三分之二人口的龐大調查數量,一舉成為迄今各國際組織與國家 單位建構教育指標之重要參考,使其自 1992 年來年年出刊之「教育概覽

(Education at a Glance)」,每每被用作為其他單位指標之比較骨幹,例如:日本 每年編印「教育指標的國際比較」,即兼採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中國、韓

7

育部亦為加強教國際文教交流以順利接軌國際,援引「教育概覽」、日本文部科 學省的「教育指標的國際比較」,以及各主要國家如中國大陸、南韓、美國、加 拿大、英國、法國、德國及澳大利亞等之教育統計年鑑,彙編成「教育統計指標 之國際比較」專刊,其中即特列有教育經費一項(教育部,2006;文部科學省,

2006;Bottani&Walberg, 1992; OECD, 1998)。承上,一個綜合了長時間的研究建 構、龐大的數據資料庫,以及深受各國信任的國際組織,即因這樣的充實背景, 展指標(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WDI)」,作為國際組織的第二案例,透過 因旨在提供發展中國家財政與科技援助,而與我國合作關係密切的之世界銀行

(The World Bank, WB),期能提供我國教育在 OECD 以外的另一扇國際視野之 窗(中華民國外交部,無日期;張鈿富、王世英、吳慧子,2007;OECD, 2007a;

WB, 2007a; WB, 2007b)。

最末,在追溯前二國際組織建構教育財政指標的同時,亦發現其中一個屢屢 現身的重要資助國家:美國,其不但身為 OECD 在 UNESCO、歐盟以外的第三 大國際協助勢力,更以其廣大的五十州地方教育行政分權體制,發展出豐富多彩 的教育財政指標,加上其近來在「不讓一個孩子落後(No Child Left Behind, NCLB)」法案的督促下,使得其國內對於教育評鑑相關領域研究蓬勃,教育財 政指標儼然成為美國教育研究的一項寄託工具,而其以豐富人力、財力所建構出 之教育財政指標,也因之成為本研究不可或缺之研究焦點之一(謝文全,2001;

Anderson, 2005; Cynthia, Nelson, & Paul, 2002)。

一、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之教育財政指標

8

公平與效率(quality, equity, and efficiency)」三者作為國際比較指標的核心內涵,

藉此調查各國教育現況,例如:2007 年版的「教育概覽」乃以教育經費的「投 入量」以及「分配方式」為當年度的二大關切要點之一,強力探討教育財政上經 費使用之「充足性」與「公平性」(OECD, 2006; OECD, 2007a)。據此,在使彼 此藉指標分析結果,充分瞭解自己國家的「相對」優、弱勢後,即能訂出最適合 除對過去光榮的自我欺瞞與沉醉,進而大步邁向革新的未來(OECD, 2006; OECD, 2007a)。凡此企求,著實已不僅是 OECD 教育指標系統,同時更是世界各國的 因應里斯本政策下之努力表現,2006-07 年版本之「歐洲圖像──歐盟統計中心年鑑 2006-07

(Europe in Figures ── Eurostat yearbook 2006-07)」即特別利用「教育的總公共支出

(Total public expenditure on education)」、「教育機構中之公私立每生支出(Public and private expenditure o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per pupil/student)」以及「與 EU-25 平均 數 比 較 之 年 度 公 私 立 教 育 機 構 支 出 (Annual expenditure on public and private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compared with EU-25 average)」等三項指標進行教育支出方面的 實況調查(EUROSTAT, 2007)。

9

吳慧子,2007;OECD, 2007a)。

承上,正因為 OECD 自 1998 年以來與 UNESCO 合作進行「世界教育指標 方案(WEI)」,統計資料之含括對象便從原先的 OECD 會員國逐漸擴及非會員 國家,總計幾近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龐大的數據不但充分突顯出教育概覽指標 之國際重要性,同時更須感謝結合了 UNESCO 以及 EU 二國際組織統計資料庫 之 UOE 線上教育資料庫4(The UNESCO/OECD/EUROSTAT, UOE),以之作為編 輯教育概覽的基礎,增強了指標之多元性與運用便利性(張鈿富、王世英、吳慧 子,2007;Bottani&Walberg, 1992; OECD, 1993; OECD, 1998; OECD, 2007a; OECD, n.d.a)。

(Financial and Human Resources Invested in Education)」一類教育財政指標為 例,其在 2001 至 2006 年間,便維持在:「每生教育支出(Educational expenditure

3 「歐洲圖像──歐盟統計中心年鑑 2006-07」亦依據各國政府所蒐集之數據進行歐洲層級分 析,於2006 年 7 月到 2007 年 6 月底間,時間序列近 11 年內之資料,但更長時段之分析則需 另洽資料庫(EUROSTAT, 2007)。

4 歐 盟 自 己 在 「 歐 洲 圖 像 ─ ─ 歐 盟 統 計 中 心 年 鑑 2006-07 」 中 所 使 用 的 「 歐 洲 指 標

(Euro-Indicators)」,也採行即時情搜的制度,每天、每月、每季皆有最新資訊公告上網(詳

可 參 見 網 頁 :

http://epp.eurostat.ec.europa.eu/portal/page?_pageid=1315,4760031

5&_ dad=portal&_ schema=PORTAL

)(EUROSTAT, 2007)。

10

per student )」、「教育支出占國內生產毛額比率( Expenditure o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relative to gross domestic product)」、「公部門與私人的教育支出比

(Public and private investment i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公部門的教育支出

(Total public expenditure on education)」、「高等教育學生的就學支出與所獲之補 助 ( Tuition fees charged by tertiary institutions and support for students and households through public subsidies)」、「各類教育支出項目分配比率(Expenditure in institutions by service category and by resource category)」此基本六項的穩定局 面5(OECD, 1992; OECD, 1993; OECD, 1995; OECD, 1997; OECD, 1998; OECD, 2000- 2006)。而簡要、持恆的指標發展色彩,正是 OECD 所希冀的目標:盡量 表 2-1(OECD, 2006; OECD, 2007a):

表 2-1 OECD 教育概覽指標之建置結構表 的第三期發展:2001 至 2006 年間皆維持住基本六項指標的使用(OECD, 1992; OECD, 1993;

OECD, 1995; OECD, 1997; OECD, 1998; OECD, 2000- 2006)。

11

「投入教育之財政與 人力資源(Financial and Human Resources Invested in Education )」 以 及 「 學 習 環 境 與 學 校 組 織 (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Organisation of Schools)」此兩類中(依據教育概覽 2007 年版之分類標題),以 下即以教育概覽 2007 年的版本為例,率先分析在「投入教育之財政與人力資源」

(Efficiency)」一事的立即適應,據此,乃將 2007 年嶄新的七項教育財政指標 分列如下:

指標 B1:每生教育支出(Educational expenditure per student)。

指 標 B2 : 教 育 支 出 占 國 內 生 產 毛 額 比 率 ( Expenditure o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relative to gross domestic product)。

指標 B3:公部門與私人的教育支出比(Public and private investment i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指標 B4:公部門的教育支出(Total public expenditure on education)。

指標 B5:高等教育學生的就學支出與所獲之補助(Tuition fees charged by tertiary institutions and support for students and households through public subsidies)。

指標 B6:各類教育支出項目分配比率(Expenditure in institutions by service

指標 B6:各類教育支出項目分配比率(Expenditure in institutions by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