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捷運車站內之人行動線生成與旅客行為

第三章、 捷運車站人流系統之描述

3.2 捷運車站人流與行為

3.2.2 捷運車站內之人行動線生成與旅客行為

此小節內容主要在說明捷運車站內之動線生成與車站內的旅客行為。動線生 成與車站內之設施設備有關;而車站各設施設備會使得旅客在車站內不斷產生選 擇行為,選擇候車位置、垂直移動設施及出入口等等。

捷運車站中之人行動線與站內設施設備設置之位置有關,車站由於營運之需 要,需設置各種設施,例如驗票閘門、自動售票機、垂直移動設施(電扶梯、樓 梯、電梯)…等等。從旅客進入捷運車站大廳開始,旅客會針對需求前往各設施,

需購票者會前往自動售票機購票,需加值之旅客會前往加值機加值,也有部分旅 客會前往詢問處尋找站務員幫忙。旅客在車站內行走,主要依據即是這些設施設 備之位置,也因此,旅客在車站內之行走動線就此生成。

在車站各個區塊中,充斥著許多動線,這些動線在車站裡會產生分合之狀 況,如圖3-1 所示。以進站旅客為例,從車站入口進入車站後,在大廳裡會產生

第一次「分」,旅客可能會前往購票、詢問處、洗手間等等,完成各自目的之後,

這些進站旅客的動線將會在進站驗票閘門前產生合的現象。經過閘門後,行動不 便旅客會前往電梯與一般旅客動線分開,而一般旅客到達垂直設施時,會產生站 電扶梯、走電扶梯及走樓梯三種不同動線可選擇。經過垂直設施到達月台後,旅 客即前往各車門前搭車,經過垂直移動設施後之動線將產生最後一次「分」的行 為。出站旅客也是同樣會有動線分合狀況發生,旅客行走在車站裡,經過所有動 線就在與其他動線分合之中完成進站與出站的動作。

在動線產生「合」的地方,往往是車站裡較為壅塞之區域,例如垂直設施前 以及驗票閘門前。這兩個區域由於設施本身之特性及限制,單位時間內之容量無 法像水平通道之容量大,因此當旅客到達此兩區域前,旅客往往會產生延滯。捷 運車站在設計之初,若驗票閘門及垂直設施設計之容量較為不足,旅客在此兩區 域前產生延滯之情形就將更為嚴重。

在動線產生「分」的地方,旅客在車站內往往會產生「選擇行為」,在站內 旅客主要的選擇行為一共有下列類:

1. 使用垂直設施之行為:

面對垂直設施時,旅客可選擇站電扶梯、走電扶梯或走樓梯之行為。

一般來說,旅客在面對垂直設施時,會以站電扶梯為優先。但當旅客量 較大時,由於電扶梯前會產生擁擠,此時部分旅客會選擇走樓梯或是走 電扶梯來通過垂直設施。

2. 候車位置選擇之行為:

候車旅客經由垂直設施到達月台層後產生選擇候車位置之行為。通 常來說進站旅客到達月台後,候車時會先選擇離自己所使用之垂直設施 最近之候車位置優先,但當人潮較多時,部分旅客在選擇候車位置時就

會受到人潮影響而願意多走一點路至離垂直設施較遠的地方候車。

站不同路線間轉車可能只要在同一個月台等車即可,但有的轉乘車站要轉車則會 需要再走上一段路,甚至是經過多個垂直設施才能轉車,也因此後者類型之車站 中之動線會較為複雜。

捷運車站內各設施之設置,均應考量旅客動線的順暢性,例如垂直設施及驗 票閘門的設置數量及運行方向設定,前後必須一致,才能將進出站旅客動線區隔 開來。自動售票機及電子票證加值機應設置在進站動線旁、車站鄰近地區資訊地 圖應設置在出站動線旁等等,而洗手間及詢問處的設置位置則應設置在影響進出 站旅客動線較小的地方。進出站動線在垂直設施前後也必須安排妥當,月台層是 旅客候車及列車到站旅客下車的地點,因此所有旅客在捷運車站裡都會使用到車 站中之垂直設施上下月台層。當列車到站,旅客一窩蜂從列車下車,此時月台層 旅客量會達到最大,欲使用垂直設施之旅客量將達到最高鋒,垂直設施前後動線 安排上若沒有將往上與往下動線有效區隔開來,此區域產生之擁擠狀況甚至會影 響旅客車站內之安全。

旅客在捷運車站中行走,除了不同動線間之旅客會互相影響外,由於每個人 行走習慣有所不同,同動線中旅客間也會有互相影響。微觀來看,同動線裡,步 行速率較快的旅客會不斷地改變自己行走路徑來超越其他行走較慢的旅客。每個 旅客在動線中行走時,由於與同動線裡其他旅客行為會有所不同時,往往會影響 到其他旅客行走時的路徑及速率,例如行走較緩慢、突然停下來及轉頭等等,都 會影響到該動線裡的其他人。若是巨觀來看,在同個空間中,只需觀察旅客密度 與旅客步行速率之間關係即可。密度與速率之關係存在於車站內之通道、月台及 垂直設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