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階段分為兩個部份,分別為(一)探究本研究是否可行,訪談對象共 4 人;

(二)初步訪談高三學生,訪談對象共 3 人,以下將分別介紹本階段之發現。

一、探究本研究是否可行之發現:

(一)根據圖像的特徵作答。

C4(某國立大學數學系畢業,現為科教所碩一學生)認為若曲線本身為對稱、

開放的圖形,就為拋物線,訪談原案如下(Q 為研究者發問,C4 為受訪者之回答):

Q:假設現在給你一個橢圓跟一直線,那你覺得有辦法將這個橢圓切割成兩個拋 物線嗎?

C4:(先畫出一個橢圓、短軸(此直線)我覺得可以耶。等一下,我再看一下。(此 時畫出長軸與焦點)就圖形看,我會覺得不行。(一邊解釋,一邊畫一拋物線) 我記得以前老師們教的拋物線會一直往外,可以一旦切的話,旁邊會是平的 (畫出橢圓的一半)就是接近,會有一條切線出來的感覺,以前教的拋物線就 是一直往外、延伸。

Q:那如果今天這條線不是直直的切,而是斜斜的切呢?

C4:(先畫圖)如果是以斜的切,視覺上會覺得是可以,就是就圖形來看。

(跟著寫紙上的文字描述:如果線是直切,則切出的 2 段曲線會不像拋物線;但 若是斜切,則切出的 2 段曲線應該會是拋物線。)

C4:斜切的話,視覺上來看我會覺得它是拋物線。

Q:視覺上看會你覺得是拋物線。

C4:會覺得它的圖形是這樣出去的(兩支手比出 V 字型),而不會是像這樣包在這 樣的狀態(指著所畫的橢圓)。就是在這裡(在直切與橢圓相交的點作記號)。

C4 作區辨圖形時,會先觀察圖形的特徵,再根據本身所具備的心智模式,

利用所給予的條件作圖形的辨別,所以當研究者改變橢圓上直線切割的位置時,

C4 隨即改變其宣稱,認為具有「開放」特徵的圖形為拋物線。

(二)認為雙曲線之兩支分別為兩拋物線。

以下列題目為例:

下圖為一雙曲線及一直線(圖形僅供參考),您覺得此直線將雙曲線左右半 邊的圖形分割成什麼圖形?請說明為什麼。

C2:這一個喔,雙曲線(停頓一下)這樣也是一個拋物線啊。左邊的這一個什麼,

就是一個開口向左邊的拋物線。然後這裡的話就變成開口向右邊的拋物線。

C2(國立大學化學系畢,為國中理化教師,現為科教所碩二學生)未經提醒 時,於停頓一下的時候,看了一眼圖形,立刻就回答出此為向右及向左開口之拋

物線,由此讓研究者體認到雖然 C2 在高中階段,接受過圓錐曲線單元完整的學 習,但圖像本身的特徵確實會造成在 C2 判斷圖形時的限制。

(三)認為若拋物線的開口很小、焦距相同,兩拋物線能夠藉由平移、旋轉構成橢 圓。以下面原案為例:

C1:...意思說,它兩個交點,意思是說它的離心力非常非常大,形成近似橢圓 的東西這樣子。我想一下。那我要怎麼樣可以使這個拋物線變成一個非常狹 窄的、開口很小的拋物線呢?怎麼樣開口才會小一點點?開口好像有一個公 式,嗯,假如說它是(計算公式,指

ya x b (  )

2中的 a 值)假如說是 2,就 變成 22…假如說是零的話呢,這個時候開口應該就比較窄,所以當前面的數 字比較大的時候,是不是有可能會形成一個橢圓呢?假如說它這個往上去,

接近垂直,然後上面那個也是接近垂直下來,那麼應該是有機會形成近似橢 圓的東西。

C1(物理研究所畢業)對於橢圓本身的圖像,有近似橢圓的心智模式存在,即 認為橢圓短軸附近的圖形是平的,而非如一般定義所指稱離心率為定值,且在橢 圓上的任一點皆成立。C1 在訪談的過程中,能夠寫出圓錐曲線的標準式,也在 方程式整理後能作出正確的宣稱,但仍然能夠觀察出其區辨圖形時受到本身其心 智模式中所包含的概念所影響。

(四)認為雙曲線兩支分別經過平移、旋轉,能夠形成橢圓。以下面原案為例:

Q:那雙曲線同樣有兩邊,那這兩邊有沒有辦法形成一個橢圓?

C4:形成一個橢圓...

Q:幫它平移、旋轉之後。

C4:(一邊畫圖)因為它會無限的逼近兩條漸近線,但到最後面最後面的時候就會 感覺會很靠近很靠近那一條線,那如果另外一個雙曲線也是很靠近很靠近那 一條線的話,就會看起來是平滑的,所以應該可以得到橢圓吧!

從上面回答的內容發現,C4(國立大學數學系畢,現為科教所碩一學生)了解 雙曲線圖形存在兩條漸近線,且會非常接近圖形,因此推測在 C4 的心智模式中,

雙曲線的兩支若擷取很靠近漸近線圖形的話,經過平移、旋轉,應該就能夠得到 橢圓。

小結

由以上四點初步發現受訪者於區辨圖像時,習慣以圖像本身所具備的特徵進 行問題解決,訪談的過程中,發現受訪者的回答具有某種融貫性,研究者也在研 究進行的過程中,逐步調整研究的方向,欲找出造成受訪者回答能夠具有融貫性 的心智模式種類。

二、初步訪談高三學生 3 人,以下為初步訪談之後的發現:

本次預試,研究者商請北縣某所國立高中數學教師由任教班級中挑選適合的 學生進行訪談,因為高三學生需要準備大學學測,訪談的樣本數很少,因此研究 者將受訪者的背景資料介紹如下:

PS1 為高三社會組,任課教師認為此學生為高能力學生,亦為數學小老師,

在訪談過後,研究者與 PS1 聊天的過程中,PS1 強烈表達出未來的科系選擇希望 以數學系為主要的選擇科系。PS2 為高三社會組中等程度學生,在背景資料問卷 中,顯示出除了上課時間之外,每個星期約花 10 個小時延讀數學,在「我喜歡 數學」這個選項,PS2 選擇「沒意見」、沒有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慣、主要的學習 靠講義或參考書。PS3 為高三自然組中等能力學生,還算喜歡數學。三位同學均 為同一位在該校任教十年以上的數學教師的任教班級學生,由學生的反應中,得

知該位教師教學的過程,較強調定義及數學思考。

研究者在本次預試的發現如下:

(一)PS2(高三社會組中等程度)經由圖像特徵進行思考。

23 I:有一個人他拿了兩個拋物線,然後他想說:我把這兩個一樣的拋物線剪下 來之後,然後我把它這樣子拼(利用兩手的虎口做個動作),他能不能拼成 一個橢圓?

24 PS2:不行。

25 I:為什麼?

26 PS2:因為拋物線是這樣沿伸(PS2 以兩隻手做往外擴展的動作),一直延伸上 去,所以它會越來越開越來越開。可是橢圓在差不多端點的時候它會停住,

然後開始往下掉,所以這樣的話會兩條這樣交出去(指兩拋物線各往不同的 方向,如左右,相交後不斷延伸),所以不可能拼的出來。

由行 26 得知,在 PS2(高三社會組中等能力)的心智模式中存在一直橢圓(長 軸為平行 y 軸的方向,短軸為平行 x 軸的方向),由頂點往上延伸,在頂點處(短 軸頂點)之後,其凹口方向改變,但拋物線則不改變其凹口方向,因此不可能由 兩拋物線構成一橢圓。

(二)PS2(高三社會組中等程度)認為拋物線與雙曲線為開放的圖形,因此只要橢 圓切割經變換後,只要圖形具有開放的性質及拋物線或雙曲線圖像的特徵,

就為拋物線或雙曲線。

92 I:我畫好了,假設我畫的這是一個橢圓,你剛剛是這樣切(斜切),那我現在 變成這樣切(垂直長軸)。

93 PS2:我覺得應該不是。

94 I:那如果這樣切呢(平行長軸)?會不會是拋物線?

95 PS2:應該不是吧!ㄟ我覺得不管怎麼切都是耶!

96 I:你說不管怎麼切都是?可是你剛剛說直的切(垂直長軸)不是。

101 PS2:就是我切的時候可以讓它(切割之後的曲線)延伸,也可以不要管它會 不會延伸,可是,可是拋物線就是沒有辦法組成橢圓。

201 PS2:就像拋物不能變橢圓一樣,拋物不能變成橢圓,然後雙曲也不能變成 橢圓。因為雙曲是可以無限延伸。

在其心智模式中,尤其是關於圖像本身可直接觀察出的圖形特徵的心智模式,但 於區辨圖形時,於心智模式中抓取出不同的元素,將本身認為最重要的一個圖像 特徵用以作判斷,因此研究者將圖像本身所具的直觀的特徵納入本研究所考量的 重點。

(三)PS2(高三社會組中等程度)認為橢圓與雙曲線皆有 a、b、c,因此雙曲線可 擷取部分圖形經過變換後形成橢圓,橢圓亦能經由切割、作變換後而形成雙

191 PS2:隨便切都可以啊!這樣切可以啊(平行短軸)!然後這樣切也可以啊(平 行長軸)!應該都可以。

並期望得知學生如何將方程式與圖形之間的關係作連結。

圖 4-4-1 兩似拋物線毛根合併

70 PS1:可以試試看。(畫出如圖 4-1-2)將

PF

1

PF

2

2

a

畫底線)

圖 4-4-2 橢圓上某一點與兩焦點連線 71 I:你覺得有辦法嗎?

72 PS1:我覺得,我覺得(停頓)讓我想想,覺得(停頓)應該沒辦法吧!

73 I:為什麼?

74 PS1:因為它的焦點跟焦點的話,就是因為要滿足它( ( , )

d P Fd p L

( , ))又要

滿足它(

PF

1

PF

2

2

a

)...我想不到

題目:橢圓切割後經過變換可形成雙曲線嗎?

176 PS1:我記得我以前有做過,做過這種蠢事就是拿那個...有橢圓的那個,有 尺可以直接畫橢圓嗎麻!(亦指市面上所賣的尺,提供圓、平行四邊 形、橢圓之孔洞,照著描即可畫出圖形)

177 I:對。

178 PS1:然後我就把那個...橢圓它不是長這樣嗎?然後就拿它的這一邊這樣 (左邊的橢圓上擷取一段曲線),然後另一邊(在右邊的橢圓上截取一段曲線,

如下頁圖 4-4-3)這樣,我以前做過這樣的事,那個...比較有感覺可以去辦 的到。比較有機會可以去辦得到,因為它們的這個...一個橢圓把它弄成雙曲 線嗎?一個橢圓...

圖 4-4-3 兩個橢圓分別截取一段 187 I:你可以解釋的比較清楚一點嗎?

188 PS1:解釋的比較清楚,因為那個...因為兩邊都一樣麻!我只要找一個適當 的距離,點跟點連接起來畫起來,我不知道對不對,.應該有一個適當 的距離,因為兩個是一樣的東西,然後就拉直直的,就雙曲線的感覺(如 圖 4-4-4)

圖 4-4-4 在雙曲線中作出漸近線

行 54 至行 74 中,PS1(高三社會組高能力學生)宣稱因定義不同,所以兩焦 距相同的拋物線無法構成一橢圓,由行 74 中,也可觀察到 PS1 本身應該了解其 定義且能利用定義進行問題解決,而非只是死記,但在行 176 到行 188 中,PS1 本身又被自己所擁有的心智模式所限制,以致無法作出正確的判斷。在原案分析 中,研究者發現 PS1 雖然理解圓錐曲線的幾何定義,但區辨圖形的過程中,卻不 一定能夠前後融貫地使用定義進行圖形區辨,而使用原型例進行區辨。因此,研 究者將學生本身對定義的理解的情形納入本研究的考量。

行 54 至行 74 中,PS1(高三社會組高能力學生)宣稱因定義不同,所以兩焦 距相同的拋物線無法構成一橢圓,由行 74 中,也可觀察到 PS1 本身應該了解其 定義且能利用定義進行問題解決,而非只是死記,但在行 176 到行 188 中,PS1 本身又被自己所擁有的心智模式所限制,以致無法作出正確的判斷。在原案分析 中,研究者發現 PS1 雖然理解圓錐曲線的幾何定義,但區辨圖形的過程中,卻不 一定能夠前後融貫地使用定義進行圖形區辨,而使用原型例進行區辨。因此,研 究者將學生本身對定義的理解的情形納入本研究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