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階段所使用的研究工具有三種,分別為(一)圓錐曲線單元一般性詴題、(二) 區辨拋物線、橢圓、雙曲線之訪談提綱第 3 版、(三)學生背景資料問卷,茲分別 說明如下:

(一)圓錐曲線單元一般性詴題(見附錄五)

本詴題由研究者自行研發,目的是希望得知高二學生在圓錐曲線單元學習的 狀況,並從中選取出本階段的訪談對象,詴題的來源包含各版本的課本、大學指 考及學測歷屆詴題、坊間相關講義、參考書等關於圓錐曲線單元中常見的題型。

研究者將此工具分為以下四個部份詳細說明。

1.詴卷內容

本詴題包含圓錐曲線單元各基本詴題,因研究者考量目前的學校教學,對於

光學性質單元不再強調,教師僅僅將性質介紹給學生,因此不在本節加以著墨。

4、11、14(1) (3) 了解雙曲線的圖形及其幾何元素和方程式

之間的關係

7、8、14(2)、15 (4)

「了解幾何定義」的類別中,其 Cronbach’s Alpha 為 0.6045,在「了解 拋物線的圖形及其元素和方程式之間的關係」的 Cronbach’s Alpha 為 0.7232。

在「了解雙曲線的圖形及其幾何元素和方程式之間的關係」為 Cronbach’s Alpha0.7748,而研究者在選取訪談對象時,將後三個分類的統稱為「圖形、方 程式與元素之間的關係」這一類題目的 Cronbach’s Alpha 為 0.8516。

4.詴卷的效度

本詴題的初稿編製完畢後,首先與指導教授討論問題的內容及陳述的方式,

修正過後,商請兩位現任高中在職教師審核各問題的敘述,其中一位南部某國立 高中教師,任教年資五年,為某國立大學數學所數學教育組碩士,曾經指導學生 在全國的各樣數學競賽中得獎,另一位為北縣某國立高中在職數學教師,任教年 資 5 年,研究者另商請一位數學系教授審題,提供專家的意見與修正建議。

參考專家及指導教授的建議後,研究者將原本所設計的題數減少,並將與本 研究目的無關之詴題刪除,在某些文字的修改上,亦參考專家的意見,如敘述「雙 曲線方程式:

2 2

( 6) ( 2)

144 25 1

xy

  

」,專家建議應可將「雙曲線方程式」等字刪 除,可觀察受詴者是否有能力將方程式表徵轉換為圖形表徵,研究者認為施測的 時間恰好為高二下第一次段考前一週,因此採用專家的建議,由此觀察學生在方 程式表徵與圖形表徵間轉換的情形。

(二)區辨拋物線、橢圓、雙曲線之訪談提綱─第 3 版(見附錄六)

第 3 版的訪談提綱為第 2 版的訪談提綱修改而來,本詴題與前一版詴題不同 之處為研究者盡量將題目修改的更明確,避免學生誤會題意,舉以下詴題為例:

本詴題在調整期的階段為最第 3 版中最初的版本,與第 2 版不同的是,本詴 題說明清楚以 L 切割之後,希望學生判斷的是圖形的哪個部份,而隨著本階段研 究的進行,過程中亦加入平移等條件,最終的目的還是希望能夠由此類詴題中,

得知學生在本問題的刺激下,提取出何種心智模式。

(三)學生背景資料問卷與探索期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