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改革開放後中國大陸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之變化

第三章 中國大陸的財政地方分權與地區城鄉收入差距

第二節 改革開放後中國大陸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之變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改革開放後中國大陸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之變化

改革開放後中國大陸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趨勢,根據表 3-4 中國大陸城鎮、鄉 村居民收入比的變化圖可以看出,在 1978 年改革開放後,城鄉收入比呈現縮小 趨勢,直到 1983 年後差距則逐漸擴大,在 1994 年達到城鄉收入差距 2.86 倍的 高峰,之後又呈現縮小趨勢,然而在 1998 年城鄉收入差距又再度擴大,至 2008 年到達 3.31 倍。針對中國大陸城鄉收入差距的變化,以下將分為四個時期進行 說明:

一、1978 至 1985 年:改革開放初期

中國大陸自 1978 年改革開放後,由計劃經濟引入市場經濟後,中共在農村 方面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取消生產隊集體經營與分配 的制度,此舉激勵農民勞動生產率,促進農業快速發展。同時,中共以提高農產 品收購價格、開放農產品市場等方式,使農村收入大幅度提升。41。因此,比較 鄉村與城鎮居民的收入增長率(參見表 3-4),1978 至 1982 年連續五年的鄉村居 民收入增長率超過城鎮居民,顯示這段期間進行的農村改革發揮卓越成效,縮小 城鄉收入差距。

二、1986 至 1993 年:城市中的企業改革

從 1986 至 1993 年開始,中共將改革重點聚焦於城市,加快城鎮居民收入增 長率。這一時期,在城鄉收入發展上有幾個主要特點,首先,是在城市中進行國 有企業改革;其次是中共採取優先發展沿海地區的策略。42在農村中實行家庭聯

41 林毅夫,《制度、技術與中國農業發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年),頁 95。

42 蔡昉、楊濤,「城鄉收入差距的政治經濟學」,《中國社會科學》(北京),第 4 期(2000 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產承包責任制改革獲得成效後,使承包制被引入城市國有企業改革當中。1986 年中共國務院提出以「推行多種型式的經營承包制,給經營者充分的經營自主權」

方案,在 1987 年中期企業承包制開始蔚為風潮,承包制改革允許企業留成,越 多的利潤留成,表示企業越有機會提供更多的工資激勵,此舉激發出職工效率,

提高國有企業的生產率。43

1992 年中國大陸採取優先發展沿海地區的策略,顯示出中共經濟發展上往 效率發展,東部地區擁有良好區位、加上政策優惠條件吸引大量投資,導致經濟 發展重心往沿海移動,將使區域間城鄉收入差距逐漸擴大。在財政改革方面,1992 年開始詴行分稅制,中央與地方政府明確劃分稅種,隨著地方財政支出分權逐漸 增強,地方政府偏向城市的財政支出,如城市居民享受到住房、教育補貼、醫療 保障等福利,都使城鄉收入差距逐漸擴大。 44從表 3-4 可以發現,1986 至 1993 年這段時間,城鎮居民收入增長率仍較鄉村居民高,使城鄉收入差距呈現擴大局 面。

三、1994 至 1998 年:城鄉收入差距再次縮小

1994 至 1998 年間中國大陸城鄉收入差距再次縮小,此時期城鄉收入差距下 降的主要原因為政府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觀察 1994 至 1997 年城鎮與鄉村居民 收入增長率,可以發現連續四年的鄉村居民收入增長率高於城鎮居民,中共考量 農產品豐收時,為避免出現穀賤傷農的情況,採取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分別在 1994 年將農產品收購價比上年提高 46%,1995 年比上年提高 29%,1996 又比上 年提高 5.8%。45

43 吳敬璉,《當代中國經濟改革》(臺北:美商麥格羅〃希爾,2005 年),頁 190-191。

44 蔡昉、楊濤,「城鄉收入差距的政治經濟學」,《中國社會科學》(北京),第 4 期(2000 年),

頁 18。

45 吳敬璉,《當代中國經濟改革》(臺北:美商麥格羅〃希爾,2005 年),頁 15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四、1998 至 2008 年:城鄉收入差距逐漸擴大

1998 年後,隨著農產品收購價格下降,使城鄉收入差距擴大。在 1998 至 2008 年這段時期,城鎮收入增長率幾乎都大於鄉村收入增長率。2004 年貣,中共鎖 定農業稅改革,減輕農民負擔,藉此增加農民收入,在 2006 年更全面廢除農業 稅。46廢除農業稅確實使農民負擔下降,但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農民收入 無法有效增加。

46 王海濱,「我國取消農業稅的原因及相關政策措施」,《財經科學》(四川),第 5 期(2006 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