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客家桐花祭政策執行過程

第三節 政策影響之標的團體

客委會主委李永得指出,每年四至五月中是油桐花開季節,客委會舉辦三 屆的客家桐花祭之後,吸引全國各地民眾到客家庄來欣賞桐花,今年特邀請「五 月天」樂團代言,在開幕當天擔綱主秀,希望讓過去未參加的年輕人加入此一 客家盛會(黃肇松,2005)。

以上這段電視訪談紀錄透露了一個訊息,那就是客委會鎖定年輕人為標的 團體,為他們量身打造行銷客家桐花祭的方法,就是邀請明星來代言、開演唱 會,藉此達到吸引年輕人參加客家桐花祭的目的。

只不過,客家桐花祭政策所訴求的的標的團體不只年輕人而已,在「深耕 文化、振興產業、帶動觀光、活化客庄」的政策目標下,包括全台灣約四百萬 人的客家族群、位於客家地區的地方產業業者和從業人員、無法估計的觀光客 和觀光產業業者,以及住在客家庄或客家縣市的民眾,都是這個政策的標的團 體。

Schneider 和 Ingram(1990:510-529)指出,政策標的團體所以會不順 服的主要原因有五項,分別為:認為目前並無法規限制、缺乏意願順服現行法 規、本身缺乏能力遵守現行法規、不認同法令政策或政策工具背後所秉持的目

標與價值、因政策問題成因不清造成不知如何入手解決。

過去政策執行學者似乎相當忽視標的團體及所處社經環境的重要性,事實 上,無論是「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模式,標的團體的行為是決定政策執 行成敗的重要關鍵(李允傑、丘昌泰,2003:96)。

壹、可觀察到客家桐花祭政策影響的標的團體

另外縣內的觀光、交通、餐廳、民宿等業者,也會希望能夠搶搭桐花祭的熱潮,為 他們的生意增加業績,他們會主動與本局聯繫,這個時候,我們也會協助他們和辦理 活動的社團或鄉鎮公所聯繫,讓他們也能參與其中,並提供來賞花的外地遊客更好的 服務」(B1)。

客家族群佔人口八成左右的新竹縣,對於以客家文化為主題的桐花祭活動,縣民的 參與非常積極,就算不是承辦活動的社團或社區成員,許多縣民也會在桐花開花時,

邀請外地親友來新竹縣賞桐花,順便請他們見識本地的客家人文風情,等於是為新竹 縣這個客家大縣做了最好的行銷」(B1)。

CC 鄉是屬鄉村型,鄉內缺乏工商業,居民以務農為主,在整體經濟收益均不如都會 區,無形中造成人口外流,社會結構日漸老人化,為帶動鄉內經濟發展,讓鄉內農產 品銷路更為寬廣,所以配合客家桐花祭活動能鄉內農產品市場銷路更為順暢,增加農 民收益,以產業文化化的精神促進產業發展」(C2)。

縣內的客家菜餐廳、客家庄民宿、客家觀光農莊、客家文物展售店,在每年桐花祭 活動舉辦期間,等於是業績篤定暴增的旺季,業者無不卯足全力搶攻這塊市場,同時 也配合客家特色和桐花花景提供相關配套的服務,可見觀光客因桐花祭大幅增加,已 經是不爭的事實」(B1)。

從以上四段訪談紀錄就可以得知,標的團體的行為如果和政策搭配的好,

可以和執行中的政策相輔相成,擴大政策成效。

貳、標的團體在客家桐花祭政策中的反應

操作政策執行時,也應事先設想標的團體的預期反應和政策目標有無違 背。

我觀察到,有些客家社團在執行客家桐花祭這項政策時,以客家美食結合桐花美景 來招攬外地遊客,這種作法起初可以營造活動期間的人潮,但除了品嚐美食和欣賞桐 花美景之外,客委會應該要求,或參與執行的社團、社區發展協會應該自我要求,將 當地的客家文化包裝在活動裡面,否則外地遊客來吃完東西、賞完花後就走了,那對 客家文化的發揚光大幫助就不大了」(E1)

遊客還是比較喜歡去有名的景點或熟悉的景點,例如內灣、北埔老街,對於比較不 知名的客家庄,雖然有舉辦客家桐花祭活動,但他們可能會把它列為當天觀光行程的 景點之一,而非消費較多或停留較久的主要景點」(E1)。

一、以客家族群為標的團體:

客家桐花祭政策實施五年來,以及客家電視台的行銷,確實對客家族群打了強心劑,

從弱勢少數族群的自卑心理;漸漸的讓一些客家人敢在外地非客家聚落場所(尤其是 閩南區)說客家話,也讓非客家人漸序的瞭解客家認識客家人是無形的成果與影響

(D2)。

包括內灣、北埔等觀光景點能夠發展到目前規模,客家桐花祭促銷客家文化的努力,

非花季時也可以播放多媒體影片給遊客欣賞,這樣才會產生效果」(E1)。

關鍵問題:「你認為客家桐花祭的標的團體,對這項政策滿意?」

受訪者意見如下:

表 4-3 標的團體關鍵問題意向表

受訪者代號 同意 不同意

A1 A2 B1 B2 C1 C2

D1 D2

E1 E2

百分比 70% 3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由上表可知,雖然官方肯定客家桐花祭對標的團體的影響,但民間認為這 些影響,不見得都獲得標的團體的肯定。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