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故事改寫教學之探究

(2010)

The views of the teachers about the mind mapping technique in the elementary life science and social studies lessons based on the constructivist method.

Farrand, P., Hussain, F. &

Henness y, E.

(2002)

The efficacy of the mind map study technique

1.實驗研究法 校學生在各種故事類型中,最喜歡進行童話故事的改寫,Daly 和 Sharko(2010)

也說學生在學校閱讀的課本教材大量缺乏有趣題材,過份強調學究式的內容文 體,學生需要有趣的題材才能促進寫作。因此,以童話故事作為本研究實施故事

改寫的主要選材重點,由周慶華(2004)創造性寫作教學的故事寫作和童話寫作 的觀點,整理了以下:故事的定義、故事結構、童話的定義、改寫的定義和童話 故事改寫的寫作方向。

一、故事的定義

故事是故事最單純的解釋是指一些依時間順序排列事件的敘述,它是受到西 方興起的敘事影響。故事也是所有敘事性文體的「共構」;它的取意在中文是從「過 去的事跡」開始的,由《史記‧三王世家》所載「竊從長老好故事者,取其策封 書,編列其書而傳之」和《史記‧太史公自序》所載「余所謂述故事,整齊其世 傳,非所謂作也」等,在英文上有 story、history、tale 等詞,story 專指長篇傳奇 故事,history 泛指歷史或傳記,tale 指以人類日常生活事件題材所成就的,從近代

「兒童文學」興起以來,逐漸突顯出「故事」和童話、寓言、(少年)小說、(兒 童)戲劇等併列。所以,「故事」一類就被限定在專為兒童寫作(或改寫)或適合 兒童閱讀的故事,類型範圍又包含幾種,如「童話故事」、「生活故事」、「神話故 事」、「傳說故事」、「歷史故事」、「民間故事」、「科學故事」等。

二、故事結構

故事結構就是故事組成的成份及組成的方式,藉由許多故事文法的規則所構 成。許多研究者曾提出故事結構的模型,Bremond(1973)分為三種結構;Rumelhart

(1975)是第一位以故事結構表徵故事基模的學者,仿照語言學家分析句子文法 結構的方法,分析許多伊索寓言的故事;Bower(1975)根據 Rumelhart(1975)

的規則,建立一套更詳細的規則系統;而Thorndyke(1977)也根據 Rumelhart(1975)

的規則,建立一套樹狀圖示的故事結構;Mandler 和 Johnson(1977)也以樹狀圖 構成階層組織,且還加入連接詞「和」、「然後」及「引起」來說明故事組成成分 間的關係;Yussen et al.(1980)將故事分為七大類別(黃瓊儀,2003),以下列點 再加以詳細說明:

(一)Bremond(1973)的故事三種結構 1.說明:介紹故事的背景及主角。

2.複雜因素:指一個顯著而有趣事件,讓劇情加以發展。

3.結局:適當的結束,讓故事回到一個穩定狀態。

(二)Rumelhart(1975)故事結構的兩種規則 1.背景:是一連串狀態的敘述。

2.情節:為事件及反應,解決問題的情節為篇故事的基本主題。

(三)Bower(1975)故事結構的十種規則 1.故事=背景+主題+情節+結果 2.背景=人物+地點+時間

3.主題=事件+目標 4.情節=插曲

5.插曲=次級目標+嘗試+後果 6.嘗試=事件或插曲

7.後果=事件或狀態 8.結果=事件或狀態

9.次級目標或目標=期待的狀態 10.人物或時間或地點=狀態

(四)Thorndyke(1977)的故事結構樹狀圖成分要素

故事結構樹狀圖在故事大標題底下,主要分為四個成分要素,分別為「背景」、

「主題」、「計畫」和「結局」。

(五)Mandler 和 Johnson(1977)階層式的故事結構樹狀圖成分要素

故事底下為兩大分支「背景」和「事件結構」,背景下有情境和事件;事件結 構下有開始、發展和結束。

(六)Yussen et al.(1980)故事結構的七大類別 1.主要背景:介紹故事中的人物。

2.次要背景:描述故事發生的時間、情境。

3.引發事件:環境改變或引起主角產生反應的事件。

4.內在反應:主角受到引發事件影響所產生的目標、情感、計畫和思想。

5.企圖:主角產生行動,以達到目標。

6.直接結果:行動所導致的結果。

7.回應:主角產生的感受。

王瓊珠(2004)也指出文章結構對閱讀理解的影響,當文章敘寫方式符合文 章結構時,讀者較易理解及回憶,反之,缺乏文章結構或結構散亂者,讀者較不 易理解及回憶,且優讀者比弱讀者更具文章結構的概念。因此,有關文章結構如:

故事結構法(Story grammar, story map)、心智圖法(mind mapping)、概念構圖

(concept mapping)。其中,「故事體」的文章結構係描述圍繞某一特定主題而發生 的人、事、時、地、物等背景,如:歷史故事、童話、寓言故事、人物傳記等。

故事體的結構大約包含幾種成分:主角(及主角特點)、情境(時間、地點)、主 要問題或衝突、解決問題的經過,以及結局,有些故事還有啟示。

綜上所述,本研究根據故事結構的成分要素,將故事改寫的形式加以固定其 結構,所採用的心智繪圖法則以三大分支或四大分支為固定結構,如故事開始、

故事經過和故事結束(以及人物介紹)。

三、童話的定義

童話就是指兒童所能理解的擬人且帶奇幻色彩的故事,是兒童文學領域所獨 有的且也是兒童文學的大宗。

「童話,特為兒童編撰之故事,大抵憑空結構,所述多神奇之事,行文淺易,

以興趣為主,教育上用以啟發兒童之思想,而養成其閱讀之習慣」(周慶華,2004,

pp. 134)。

洪汛濤認為童話是一種以幻想、誇張、擬人為表現特徵的兒童文學樣式;蔣 風認為童話是在現實的基礎上,用符合兒童的想像力的奇特情節,編織成一種富 於幻想色彩的故事(周慶華,2004)。

四、改寫的定義

改寫是一種非傳統式的命題方式。形式方面,可改體裁(如詩歌改成散文)、

改人稱(如第三人稱變第一人稱)、改作法(如順敘法變倒敘法);在內容方面,

可改主題思想、中心人物、故事情節線索等(陳滿銘,2001;仇小屏等人,2003)。

故教師提供一篇文章讓學生改變其形式或內容,以寫成與原作關係密切而又互不相 同之作的一種命題方式。

國家考試國文科「作文」題型範例也指出「改寫」是提供一篇或一段詩文,讓 應考人改變其形式或內容的作文方式。藉此可以測驗應考人的閱讀、想像及寫作能 力(教育部考選部,2011)。改寫包括:

(1)改變文體:如將詩歌改寫為散文。

(2)改變敘述人稱:如將第一人稱改為第三人稱。

(3)改變作法結構:如將分述法改為起承轉合四段論法。

(4)改變敘述方式:如將順敘法改為倒敘法。

本研究故事改寫在「形式上」有固定的體裁為記敘文;及固定的結構為三段 法(故事開始、故事經過或故事結束);及固定的敘述方式為順敘法,但句子的改 寫,不保持原本句子的敘述,需加以創造或換句話說。在「內容上」有故事角色、

背景、情境的改寫,故事人物中的特色或個性可以轉變,且不要和原著太相似。

以及故事結局的改寫,依個人喜好設定想要的結局。

五、童話故事改寫的寫作方向

創造改寫的方向有現代式的創新、後現代式的創新、和基進創新等,這些方 向主要是從童話的意涵變化或形式變化著眼,而以造象觀、語言遊戲觀和反影響

思維或逆向思維來結構作品。以現代式的創新方面:是種現有的改寫性或重製性 的童話作品,例如:周慶華(2004)指出美國一家名為 Creative Education 的出版 公司在2000 年印行了一系列改寫過的童話故事,改寫的宗旨就是跳出迪斯奈電影 的窠臼而在舊瓶中裝入新的時代意義。像「小紅帽」的故事也被搬演到現代叢林 的大都市,或小紅帽有時會搖身一變成壞女孩闖禍,這就是一種充滿現代派作品,

在道德、文化、性別角色、自我認同等各種課題上再建構。周慶華也建議除了使 用「環境法」,由教學者提供範例後搭配閱讀教學的討論法讓學習者分組討論寫作 方向,或者使用「講述法」為主,那教學者依定要將範圍確切以免學生盲目摸索,

另外,也可使用「探究法」,讓學生主動去挖掘擬自歷性或擬聽聞性的相關事件以 遣詞編寫。

綜合上述,本研究所使用的童話故事進行改寫,除了針對故事本身的內 容、結構形式、情節、用字遣詞,結局等的改寫,更好是能富有幻想誇張離奇的 創思,並且也要尊重學生在道德、文化、性別角色、自我認同等議題方面上寫作 的顛覆。

六、童話故事改寫的教學方法

以下根據陳正治(2008)的整理分析,由句子的改寫、段落的改寫、文體的 改寫,三方面的重點分述如下:

(一)句子的改寫

文章是組句組成,合段成篇,因此,句子寫得生動妥貼是好文章的重要因素 之一,所以,句子改寫的指導除了口述之外還可用筆述方式,以下為一般句子改 寫的種類:

1.應用各種修辭法來修飾句子:常見的國小課文修辭有譬喻、誇飾、轉化、設 問、呼告等,利用這些修辭來改寫原本的句子,使得句子有變化和生動。例如:「爸 爸愛生氣,只要他一生氣,我就很害怕。」改寫成:「爸爸像座火山,只要他一冒

火,我就像膽小的小老鼠一樣到處的逃竄,就怕被火山灰給燒到。」因此,利用 具體的事物來譬喻和擬人的使用,將使句子更有生動地變化,也更容易讓人聯想。

2.應用感官、動作或想像來修飾句子:因為直述句句子不生動,應用各種感官、

動作或想像來描寫句子將有生動、具體的效果。例如:「白雲千變萬化,真神奇。」

改寫成:「白雲是個魔術師,它有時候像一團潔白的棉花,飄來飄去,多麼悠閒,

多麼自在;有時候像一群白色的獵狗,在天邊奔跑,是多麼迅速,那麼勇敢。」

3.不通句子的改寫:兒童的文章常犯的錯誤是用詞重複、贅字、漏略、脫節、

句法不齊、前後不聯貫、錯誤的事實、用詞不妥等,教師可從兒童作文中挑出這 類句子,各自改寫後再共同訂正,讓兒童知道自己的錯誤在哪,經過改寫、共同 討論訂正後,將能收到觀念改正的效果。

(二)段落的改寫

篇幅段落常出現兩個現象是該簡寫的部分,寫得一籮筐,及該詳寫的部分,

卻只有三言兩語,草草交代。因此,把兒童寫得不妥的篇幅或段落揭示出來,經 過共同討論後,再各自改寫。

(三)文體的改寫

(三)文體的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