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五節 資料蒐集、整理與分析

本研究旨在運用心智繪圖法幫助組織文章的架構,促進寫作能力提升,並結 合故事改寫的形式,採學生普遍喜愛的童話故事為題材,促進寫作興趣。在實施 教學活動中,經過各方面資料的蒐集與整理,透過蒐集整理的資料研究和分析,

以期作為探討寫作能力和興趣的線索來源。

壹、資料蒐集

資料的蒐集採多方的來源,來源對象主要有研究對象學生、研究者自身、研 究諍友、學生家長。整體分類來說,以質的資料和量的資料再分別加以敘述:

一、質的資料蒐集

(一)觀察:研究者經由教學活動中錄製的影片記錄,從中觀察,檢討其優 缺點,加以修正與改進,及協同研究者經由研究者的教學活動後,提供他方 看法的觀察。

(二)教學省思:研究者平日所記錄的教學日誌(附錄二)也可作對整個研 究的檢視。

(三)訪談:研究者在本研究前的試探性研究---兒童眼中的寫作的訪談重點 大綱(附錄三),及研究過程中,收集學生對此教學活動的訪談資料(附錄四、

附錄五)。

(四)開放式問卷及意見:學生對於教學活動的個人問卷調查單(附錄六、

附錄七)、班級意見單(附錄八)以及研究諍友給予的意見回饋單(附錄九)。

(五)學生作品:團體心智繪圖、個人心智繪圖、團體故事改寫文章、個人 故事改寫文章、個人或分組寫作學習單(附錄十)、分組閱讀討論流程和 工作分配單(附錄十一)、個人閱讀流程和重點提示單(附錄十二)。

(六)評分單:學生製作心智繪圖評分單(附錄十三)

(七)班級通訊單:製作班級通訊意見單,分為研究前、後發放通訊單(附錄十

四、附錄十五)。研究前收集家長對孩子寫作的看法態度,研究後家長對孩子學習 成效看法。

二、量的資料蒐集

(一)故事改寫成績:指教學活動前的的作文成績和教學活動後的作文成績,做 為前後測的比較。前測成績是採用兩次的自行寫作,分別為於2012 年 9 月 12 日個人的故事改寫和2012 年 9 月 21 日分組的故事改寫,以在沒有教心智繪圖 法結合改寫故事時,就開始寫故事改寫兩次做為比較。Tiedt 指出評分方式有整 體評分(holistic assessment)、分項評分(analytical)及主要評分(primary trait assessment)三種。使用百分分數或等第為整體評分,雖然其優點是一般教師 批閱作文常用且省時、快速;但其缺點是無法掌握學生分項的優點和缺點(楊 裕貿,2010)。有鑑於此,本研究採用分項評分。至於作文成績的評比,因本 研究主要問題解決是學生的分段和段落內容的安排問題,參考楊裕貿(2010)

分項評分記敘文中的組織結構方面,有結構完整、段落分明、句群分明、結論 完備、銜接適切之項目,取其中「結構」和「段落」兩要項,並又考慮到促進 整體寫作能力,進一步融合教育部頒布的國中基測寫作評分標準及相關研究

(呂秀瑛,2009;林秀娥,2007;莊景益,2008;陳秋宜 2010),修改歸納出 兩大方向之六項評分標準,結構組織的「結構完整」、「段落分明」、「語句銜接」、 內容思想的「文題相符」、「取材豐富」、「故事創意」,作文評分標準如表3-4 所示,並製作成可打成績的評分表(附錄十六、十七)。

(二)問卷調查:研究者在研究實施前所做的試探性研究―「兒童眼中的寫作」

問卷(附錄十八)

(三)自我檢核表:學生心智繪圖的繪製,學習後的檢核表(附錄十九)

貳、資料整理

為了讓資料的整理更有條理和系統,故分為質和量的資料,以下分為兩項各 別分述:

一、質的資料整理

研究者持續不斷蒐集和質相關的資料後,首先將資料初步分類整理,並不斷 反覆閱讀資料內容,瞭解其背後所代表意義,接著根據資料不同的屬性進行第二 次分類,並在其中相似的屬性找出關聯性,最後將文件資料加以編碼,使資料系 統性呈現,以利下一次資料分析,便於提出研究的解釋和結論。以下為資料編號 的整理表,以表3-4 所示:

表3-4

資料編號代號

資料編號 代表意義

S1/Ss/Sa S1 代表 1 號學生/Ss 代表某一位或某些學生/Sa 代表全部學生 P1 代表1 號學生的家長

G1 代表學生分組的第1 組

T0/ F1/ F2 代表研究者/研究諍友 1 號/研究諍友 2 號

觀影1011005 代表101 年 10 月 05 日研究者觀察自行教學的錄影 F 觀 1011005 代表101 年 10 月 05 日研究諍友的教學觀察

訪1011005-S1 代表101 年 10 月 05 日 1 號學生的訪談紀錄 問卷1011005-S1 代表101 年 10 月 05 日 1 號學生的問卷 檢核1011005-S1 代表101 年 10 月 05 日 1 號學生的檢核表 互評1011005-G1 代表101 年 10 月 05 日 1 號學生分組的互評表

意見1011005-S/P/F 代表 101 年 10 月 05 日學生、家長、研究諍友的意見 作品1011005-S1 代表101 年 10 月 05 日 1 號學生作品

二、量的資料整理

研究者將量的資料如作文成績,先定義評分標準的詳細說明,並分為兩方向 為組織結構和內容思想,最後再做成整理表以補充說明,如表3-5 所示:

(一)組織結構

心智繪圖法強調組織、系統和條理分明的表現,經由腦力激盪能觸發更多關 鍵詞聯想,以豐富整體主題內容,運用在文章寫作上,以組織結構為重要評分標 準,本研究又分為三個向度,如:第一、結構完整,在前測成績評分標準指作文 格式,如確實分段,在後測成績指文章能分段且敘述能與心智圖架構做聯結。第 二、段落分明:段與段之間的銜接適切、具有條理。第三、語句銜接:文章語句 的敘寫能通順流暢。

(二)內容思想

故事改寫強調形式或內容改寫,結合本研究改寫的方向,句字改寫、故事情 節和人物改寫、結局改寫,其評分分為三個向度,如:第一、文題相符:經過改 寫的內容不能與中心主題離題。第二、取材豐富:利用範文能擷取豐富的語詞、

句型或觀點並充實發展成改寫的內容。第三、故事創意:能從形式和內容多方面 角度進行改寫。

表3-5

故事改寫評分標準

評分等級 評分項目

不好(1 分) 普通(2 分) 很好(3 分)

結構完整 1 分:大部分沒呈現故事結構(沒和心智圖聯結)

2 分:部分呈現故事結構(部分和心智圖聯結)

3 分:全部呈現故事結構(全部和心智圖聯結)

段落分明 1 分:段與段之間銜接不適切、沒條理 2 分:段與段之間銜接部分適切和條理 3 分:段與段之間銜接全部適切和條理 結構組織

語句銜接 1 分:經過改寫的句子連接性和流暢度不好 2 分:經過改寫的句子連接性和流暢度尚可 3 分:經過改寫的句子連接性和流暢度佳 文題相符 1 分:經過改寫的內容與中心主題全部離題

2 分:經過改寫的內容與中心主題部分離題 3 分:經過改寫的內容與中心主題沒有離題 取材豐富 1 分:內容取材貧乏、份量不足

2 分:內容取材尚可、份量適中 3 分:內容取材多樣、份量豐富 內容思想

故事創意 1 分:內容方面角度進行很少改寫 2 分:內容方面角度進行部分改寫 3 分:內容方面角度進行多方改寫

參、資料分析

本研究為行動研究法,質性資料以王文科(2011)的三角交叉法的形式來進 行多方的測量及Litchman(2010/2010)的軸狀編碼找出各類目與次類目之間的關 聯以進行分析。另外,輔以量化資料的分析,以求研究的中立並達成研究目的。

一、質性資料的分析

(一)資料的三角交叉法:資料來源的不同,如上所述,來源有觀察記錄、開放 式問卷、訪談、意見回饋、學生作品和作文成績作為多方的佐證。

(二)研究者的三角交叉法:有運用不同研究者或參與者的觀點,像本研究的研 究者本身對研究的反省檢視、協同研究者為同學校的教師兩位所提供的觀察意見 回饋等,以及同時參與研究的全班學生所給予的問卷和訪談、心得、意見回饋等。

(三)理論的三角交叉分析法:使用心智繪圖法的理論基礎、故事改寫的理論基 礎及寫作能力的理論基礎,進行對單一資料卻有多種理論觀點來解釋。

(四)方法的三角交叉分析法:例如在教學過程中,為瞭解實施的成效,學生的 感受如何則使用訪談法或問卷調查法、加上平時對班級所進行觀察法,觀察其在 教學活動實施前、中、後的各種變化。

進一步來說,質性資料分析會歷經五階段,由文字化、概念化、命題化、圖 表化、理論化,以下分別加以說明:

1.文字化:將訪談、觀察、意見回饋整理成逐字稿。

2.概念化:由整理好的逐字稿,形成編碼系統,以下圖 3-6 為例。

3.命題化:從編碼中找出主題,並發現關係。

4.圖表化:將逐字稿資料、學生作品、作文成績轉換成圖表示之,

成為系統化工具。

5.理論化:綜合歸納所有資料,建立為可以解釋的架構。

心智繪圖法教學歷程

具體來說,質性資料分析以三大步驟進行,分別為整理和標記資料、閱讀資 料給予類目、解釋資料,以下再加以舉例說明:

1.第一步驟:整理和標記資料,例如:整理觀察記錄、開放式問卷、訪談、意 見回饋、學生作品,並註記資料的類別和來源。

2.第二步驟:閱讀資料給予類目,例如:從觀察、訪談、意見回饋的逐字稿內 容中,將重複出現的相似標記給予一個類目以進行開放式編碼,再來經過資 料拆分、檢視、比較、概念化的歷程後,資料在處於已發展過程後期中的可 辨識範疇,進一步使用主軸性編碼,最後當核心範疇也已被辨識出來時,就 使用選擇性編碼。

3.第三步驟:解釋資料,例如:從觀察、訪談、意見回饋中編碼出來的資料,

給於研究者將經驗到的問題用一種概念架構指出來並解說。

二、量化資料的分析

研究者先將評分研究者對學生文章之評分平均,以下分為平均數趨向分析、

平均數顯著性考驗(標準分數T 考驗)、次數百分比分析三種分析:

(一)平均數趨向分析:以作文成績和心智繪圖的成績採以全班平均數的分 析,從平均數的趨向,分析學生寫作能力的改變情形。

(二)平均數顯著性考驗(標準分數T 考驗):針對性別、寫作檢視心智繪圖

(二)平均數顯著性考驗(標準分數T 考驗):針對性別、寫作檢視心智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