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學互動的重要性與模式

學習者經由互動可獲得學習上的鼓勵與刺激,使學習者產生學習的 動機,並帶動學生主動學習,也才能真正發揮互動式電子白板的功能。

本節探討教學互動的重要性與模式。

一、教學互動的重要性

陳惠邦(2007)指出從教室情境的互動分析概念可知,以學生為主 體,教師、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教學媒介等任一項和學生之問互相關 聯,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互作用都稱為「互動」。黃盟升(2006)

則認為教室中的互動是面對面的進行,教師能問學生很多問題,學生能 直接回答。教師不但能從學生的口頭回答了解其反應,還能從學生的肢 體動作或表情等反應,來評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Holmberg(1983) 認為學習者經由互動與討論可獲得學習上的鼓勵與刺激,使學習者產生 較強的學習動機並且具有較佳的學習成效。

建構主義提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主張,強調知識為學習者 主動建構而來,學習者是問題的探究者,教師則轉變為問題和情境的設 計者、討論溝通的引導者和協調者,以及學生知識建構的促進者。換言 之,學生才是認知發展歷程中的主體,不重視主體的教室互動只會變成 空談(潘文福,2010)。

Kennewell 和 Morgan(2003)的研究指出,針對英國 Welsh 地區的實 習老師施予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培訓並在結業後分組去教低年級與高 年級的學童,從他們在教學現場所反應的態度顯示,皆認為使用互動式 電子白板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就,其中互動性佔很重要的因素,因為 互動式電子白板的大尺寸面板對師生教學過程中的互動是非常有利 的。Cuthell(2005)指出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是否有互動的問題,在於 學生使用互動式電子白板的次數,次數越多,表示互動越頻繁,至於互

動的方式與掌控則需要靠教師來引導,最好是讓學生有更多與白板及同 儕互動的機會。Kennewell 和 Morgan 在研究指出互動式電子白板導入教 學讓師生互動的次數越多,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成就,對互動的重要 性提出正面有用的看法。

二、教學互動的模式與構成要素

Moore(1989)提出三種主要的互動模式,分別為「學習者與教材內 容的互動」、「學習者與教學者的互動」以及「學習者與學習者的互動」, Hillman、Willis 和 Gunawardena(1994)則強調除了 Moore 所提到的這三 種 互 動 模 式 外 , 還 有 第 四 類 型 的 互 動 :「 學 習 者 與 介 面 的 互 動 」 (learner-interface interaction),認為由於科技的進展與多樣化,學習者與 科技的互動也是影響學習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科技會產生不同的互動程 度。

從教學構成的要素而言,過去傳統教學,教學者所扮演的角色是在 教室中透過講述、動作、教具、影音與教學活動等單向互動的方式,將 知識直接傳授給學習者;學習者則以聆聽、發問、實務操作、成果發表 或小組討論等方式來獲取新知(連廷嘉,施智元,2009)。隨著數位學 習的普及,數位媒體、學習平台與科技輔具,結合網路資訊的開放性、

互動性及普遍性,在教學上的多元化應用,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 者的角色已由傳統被動接受知識的角色轉換為主動積極搜尋、探索追求 知識的角色。邱玉菁(2004)提出教學者應選擇適當的科技互動與多元 評量方式,以營造出合乎學習者個別化的學習情境,同時從旁給予有效 的指導。連廷嘉和施智元(2009)指出教學者必須考量學習者特質以選 擇適合呈現的媒體、並規劃教學活動與回饋的形式等因素來設計課程。

三、互動式電子白板導入教學之互動模式

Betcher 和 Lee (2009)認為簡單而言:「互動」就是互動式電子白

板的資源與學生之間的一種「互動」方式,不論是實體上的或智能上的 (physically or mentally)的教學活動,並指出「互動」的特性是透過使用 數位資源的方式,讓學生參與,互動和實際操作,以釐清關鍵的思路概 念,IWB-based 的教室,有助於達成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方式。

錢正之和劉正山(2008)認為互動式電子白板在教學功能上的特性決定 了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採用的模式,亦即要注重對教學資源、互動模 式與教學的設計的適當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導入教學的模式,根據錢 正之與劉正山的分法加上 Moore(1989)提出三種主要的互動模式,綜合 整理敘述如下:

(一) 人際互動

在教學中,教師應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良好的e 化環境與資源可 以營造有利的教學情境,以便學生合作、探究或討論,觀察、

發現問題,教師亦可協助針對學生提出的疑問參與討論,最後 學生可以利用互動式電子白板作為呈現自己發現或觀點的展 示互動平台。互動式電子白板可以提供遮罩、聚焦、揭示等互 動或即時回饋功能,可以實現更好的人際互動,包括師生互動 和同儕之間的互動。這不但符合建構主義以「學習者為中心」

的教學主張,也建立在 Bandura (1977)的社會學習理論重視經 由觀察、模仿、示範而發生的社會情境學習。同時也印證了 Vygotsky(1978)提出鷹架教學法,即透過師生之間的對話與溝 通或同儕之間的互動,是促進學習者能理解或解決問題的主要 方法。

(二) 人機互動

互動式電子白板為觸控式螢幕,教師與學生利用感應筆或手指 頭及可以實現互動式電子白板與電腦之間的雙向溝通與操

作,透過良好的人機互動,運用教學媒體或即時連上網路資 源,抑或營造教學情境,不只可以引起學習者的學習興趣與動 機,經由各種媒體之呈現,說明教材內容及示範、操作技能,

同時促使學習者養成正確的觀念、態度與批判能力,使學習者 獲得具體而有意義的學習經驗,並提供行為表現及自我評估之 機會與能力,亦即適當地使用教學媒體以促進教學的互動。在 教學中,教師應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良好的e 化環境與資源可以 營造有利的教學情境,以便學生合作、探究或討論,觀察、發 現問題,教師亦可協助並就學生提出的疑問參與討論。

(三) 資源互動

教與學的活動,常需要利用許多教學資源(instructional re-sources),有助於提昇教學的效果。Betcher 和 Lee(2009)認為 互動式電子白板與傳統黑板最大的不同是:傳統黑板是老師的 工具,電子白板應該是一個全班的學習資源。互動式電子白板 軟體系統內建了多種資源庫,提供教學使用。還能連結至 Internet 獲取資源,便於教師自己製作的教材展示,也有利於 學生參與互動。錢正之和劉正山(2008)指出:在互動式電子 白板環境中,對教學資源的設計可以分為對白板軟體內建資源 庫的設計和對網路上其他可利用教育資源的開發與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