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本研究是以質性的方式來處理與分析資料,因此在整個教學歷程中 蒐集各方的資料並加以歸類與分析。以下就所蒐集到的資料加以分類、

歸納與分析之。

一、資料的整理

依照教師日誌、教師觀察記錄表、教學錄影、學生訪談、學生問卷 等來說明。

(一) 教師日誌

A 教師即研究者隨時記錄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反應與師生互 動的情形,透過不同的面向再做資料的彙整。其編碼的方式以 J 代表教師日誌,觀察的紀錄日期為編碼序號,例如

AJ-1-1010309,則代表是 101 年 3 月 9 日 A 教師觀察第一單元 教學的教師日誌。

(二) 教師觀察記錄表

兩位不同的教師觀察記錄就以BO、CO 加上教學單元及日期

加以編碼,例如BO-1-1010316,代表 B 教師在 101 年 3 月 16 日觀察第一單元教學的教師觀察記錄表。

(三) 學生訪談

根據已設計好的訪談大綱與學生晤談,然後進行逐字稿的整 理。其編碼方式以學 SI 代表,訪談對象以 01、02、03 等編碼,

訪談大綱的題項以 G1 至 G5 代表,因此整體編碼為學

SI-01-G1,代表第一位學生對第一項訪談大綱的內容,以下則 以此類推。

(四) 學生問卷

在教學實施結束後,研究者收集學生的問卷調查資料,進行每 個項目的百分比統計,以了解學生對於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 CPR 教學的看法與感受。

二、資料的分析

本研究參考 Miles 和 Huberman 的分析過程,並運用三角檢核法 (triangulation)來做校正,期能達到較為客觀的分析結果。

(一) 資料分析過程

採用Miles 和 Huberman(Miles & Huberman, 1984)的分析過 程,即閱讀資料、選擇資料、呈現資料、解釋資料和做結論、

更進一步的研究活動以及蒐集資料,再回到閱讀資料的循環過 程,步驟如圖3-6-1,玆說明如下。

圖3-6-1 質性資料分析過程

資料來源:出自Miles 和 Huberman(1984:23)。

1. 閱讀資料:對於研究所蒐集的資料進行「閱讀」,並回顧教學 過程所有的事件與經驗,透過閱讀所有資料做初步的分析,

以作為反省及改進教學之用。

2. 選擇資料:反覆閱讀所有的資料,如教師日誌、教師觀察記 錄、學生訪談、學生問卷等不同來源的資料後,加以編碼、

分類與比對,以形成初步描述架構。

3. 呈現資料:將選擇過後的資料經過編碼、歸納、分類之後寫 成文字稿。

4. 解釋資料和做結論:經過資料多次的比對之後,視實際情況 調整初步描述架構,如此不斷反思與調整的過程,期使架構 逐漸完整,以更符合實際的教學情境。

(二) 三角檢核法(triangulation)

三角檢核法也就是求證各個單獨的觀察與研究者的發現之間 是否一致(張芬芬譯,2005)。

檔案等方法蒐集不同來源資料,之後研究者根據所蒐集的多 種資料進行歸納、比較與交叉檢核,以提高資料的信度(吳明 隆,2001)。三角檢核法是對照和比較同一情境之不同說法的 重要方法(夏林清譯,1998)。本研究就研究者的觀點,學生 的觀點與同儕教師的觀點加以交叉檢核、驗證,以求資料的 正確與完整性。

2. 效度:陳向明(2002)認為效度是一種「關係」,即研究結果 與研究中的其他部分,也就是研究者、研究目的與問題、研 究對象、研究情境之間的一種「一致性」。吳明隆(2001)認為 三角檢核法可以用來檢驗行動研究的效度,因為教育行動研 究偏向「內在效度」的評鑑,而較不重視「外在效度」的追 求,也就是較重視研究的可靠性與信賴性,而較不重視研究 的普遍性。

三、待答問題與蒐集資料之對應

根據上述的資料整理與分析,將各項待答問題與資料如何蒐集與分 析,以表 3-6-1 說明之。

表3-6-1 待答問題與蒐集資料對應表

待答問題 研究工具/蒐集資料

1. 在運用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 CPR 教學的實施 過程中,教師如何適時調整教學內容與教學策 略?

教學錄影 教師日誌

教師觀察記錄表 2. 互動式電子白板應用於 CPR 教學時,輔助學生

學習的情形為何?可能遭遇到的困難與問題 為何?解決方法為何?

教學錄影 教師日誌

教師觀察記錄表 學生問卷

學生訪談 3. 互動式電子白板應用於 CPR 教學時,教室互動

是否有所不同?

教師日誌

教師觀察記錄表 學生問卷

學生訪談 4. 學生對互動式電子白板應用於教學的看法與感

受為何?學生在操作互動式電子白板時之問 題為何?

學生問卷 學生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