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學介入的前後,學生對於能源的認知、態度、行為與環境敏感度呈現何種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教學介入的前後,學生對於能源的認知、態度、行為與環境敏感度呈現何種

認知

兩所學校學生的整體認知表現如表 11。在前測部份,學生們的 知識平均得分在 13.08~14.42 之間,後測則為 14.2~16.37 之間。除虎 林國中的對照組外,其餘三組學生的得分都有所進步,特別是在虎林 國中進行課程介入的班級從前測平均 14.37 分成長至 16.37 分。本節 僅就描述性統計與分布情形進行述說,與課程效果相關之統計與判讀 將於本章第三節呈現。

表 11 學生整體認知表現

項目 學校 介入與否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最大值 最小值

認知前測總分 虎林 非介入 48 14.42 2.70 19.00 7.00 介入 52 14.37 2.30 19.00 10.00 光仁 非介入 114 13.86 2.44 19.00 8.00 介入 101 13.08 3.93 19.00 .00 認知後測總分 虎林 非介入 48 14.04 3.20 19.00 7.00

介入 52 16.37 2.10 19.00 10.00 光仁 非介入 114 14.21 2.45 19.00 8.00 介入 101 14.69 3.59 19.00 .00

表 12 與表 13 分別呈現的是兩所學校的課程介入與非課程介入 组每一題認知的表現結果。

86

從表中前後測分數可發現以下結果:

一、 第 4 題「地球暖化會導致傳染疾病蔓延至原本不流行的地 區」,無論是虎林或光仁的學生答對率無論前後測皆在 5 成 至 6 成,顯示學生對於傳染病與氣候改變的聯結並不強。

二、 第 12 題「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就能讓地球的資源使用 得更長久」、第 15 題「每用 10 度電就相當於排放了 6.2 公 斤的二氧化碳」以及第 17 題「節約用水有助於減少二氧化 碳排放」,皆為學生表現較差的題目。顯示不論是否在課程 之中曾提及能源效率資源使用、臺灣供電現況與水資源使 用,學生的聯結皆呈現較弱的情況,值得未來課程再精進 時特別注意。

三、 相對而言,學生在第 2 題、第 3 題、第 6 題、第 7 題、第 8 題、第 9 題、第 11 題、第 18 題與第 19 題,這幾個與氣 候變遷、暖化影響、生物多樣性及石化燃料使用的題目,

表現上非常良好都在 8 成至 9 成間。顯示這幾個與過去曾 被提及或現在正被提及的議題,都已在學生的認知中留下 深刻印象。

四、 兩校學生從兩表中所顯示的結果中,較有差異的題目是第 1 題與第 10 題。這兩題分別與溫室效應與畜牧產品有關,

87

88

89

題號 內容 介入 非介入

前測 後測 t 前測 後測 t

*p<.05 **p<.01 ***p<.001

90

91

*p<.05 **p<.01 ***p<.001

態度

92

一、 無論虎林國中或光仁國中學生,在第 9 題「我贊成政府以 提高水、電價的方式來促進節約用水、用電」皆呈現較低 意願的態度反應,顯示與金錢相關的環境態度會讓學生的 意願大幅降低。

二、 包括第 1 題、第 2 題與第 6 題和第 9 題類似,與金錢、經 濟發展相關的題目,所有學生的態度與其它類型題目相比 皆呈現較保守的答題情形。

三、 當題目不考慮個人的利益時,學生的表現皆較佳。例如第 5 題「當看到太平洋上的小島逐漸被海水淹沒的報導時,我 認為每個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都該負責」及第 7 題「我認為 政府應該大力推廣再生能源」。

四、 在研究之初,研究者認為能源教育其中一項很重要的概念 即為教導學生個人的意識與行為對整體環境將產生影響。

在第 11 題的結果中顯示,學生對於這樣的概念認同度極高。

從表中 t 檢定數值,可發現學生在態度方面有以下情形:

一、 虎林國中課程介入組學生在經過課程介入後,對於永續發 展、節約能資源及政府政策的態度上,有顯著的轉趨積極。

93

94

*p<.05 **p<.01 ***p<.001

95

96

題號 內容 介入 非介入

前測 後測 t 前測 後測 t

16

國光石化即將落腳彰化沿海一帶,但是 卻會造成白海豚的生態遭遇危機,所以 我希望以後政府的重大政策應改先考慮 生態的問題。

4.25 4.31 -.537 4.46 4.48 -.313

*p<.05 **p<.01 ***p<.001

97

行為

學生整體的行為表現平均如表 17。表中數值顯示,各組別在後 測時的行為表現都較前測為高,實際上課程的效果將透過後續的統計 方式於第三節中呈現,以釐清課程是否能顯著的增加行為頻率。

表 17 學生整體行為表現

項目 學校 介入與否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行為前測總分 虎林 非介入 48 85.21 13.61 介入 52 85.27 14.67 光仁 非介入 114 85.11 12.54

介入 101 82.70 18.42

行為後測總分 虎林 非介入 48 86.08 15.77 介入 52 88.56 13.08 光仁 非介入 114 86.84 14.11

介入 101 85.76 16.93

表 18 及表 19 顯示兩校學生在行為各題的表現情形,大至可發 現以下幾點:

一、 在第 1 題、第 3 題與第 6 題,重複用水、節水與節省電腦 用電的行為上,所有的學生皆較少為之。這顯示學生在水 資源使用以及會造成不方便的省電行為,習慣並未養成。

二、 兩校學生在第 21 題「外出用餐我會自備環保餐具」的行 為,頻率皆不高。但光仁國中的學生比虎林國中的學生,

在此行為上有更多一些的表現。

98

三、 在第 2 題、第 4 題、第 15 題這一類因社會風氣改變、政 府大力宣傳的行為,學生的行為頻率皆較高。

四、 第 8 題述及少搭電梯多走樓梯,光仁國中學生的執行力低 於虎林國中學生。

從表中的 t 檢定數值,可發現學生在行為方面有以下情形:

一、 虎林國中課程介入組學生在經過課程介入後,對於節省能 資源耗用及購買當季食物的行為頻率顯著的增加。

二、 虎林國中非課程介入組學生在後測的表現上,學生使用省 水設施、累積較多衣物才一次清洗的行為頻率顯著的增加。

三、 光仁國中課程介入組學生在經過課程介入後, 家中衣物 累積較多才一次清洗的行為頻率顯著的增加。

四、 光仁國中非課程介入組學生在後測的表現上,節省能資 源、多用大眾交通運輸系統及適量取用飲食的行為頻率有顯 著的增加。

表 18 虎林國中學生行為前後測答題情況 t 檢定

題號 內容 介入 非介入

前測 後測 t 前測 後測 t 1 我在家裏用水會重複使用(如洗米水澆花,用

洗澡、洗衣水沖廁) 2.73 3.02 -1.63 3.02 3.1 -.51 2 我洗澡時會以淋浴方式代替泡澡 4.63 4.54 .70 4.02 4.08 -.40 3 我家使用省水龍頭,省水馬桶 2.73 3.35 -3.07** 2.77 3.25 -2.28*

4 我有隨手關燈的習慣 4.35 4.21 1.00 4.15 4.13 .13 5 我有隨手拔插頭的習慣 3.73 3.71 .12 3.73 3.6 .64

99

*p<.05 **p<.01 ***p<.001

表 19 光仁國中學生行為前後測答題情況 t 檢定

100

*p<.05 **p<.01 ***p<.001

環境敏感度

兩校學生的環境敏感度前後測平均數值,如表 20 所示。無論校 別與課程介入與否,後測表現皆較前測有所成長,其中光仁國中學生 在數值的成長上比虎林國中學生多。由於四組皆有成長,實際上成長 的效果是否來自於課程介入將由後續統計方式呈現於第三節之中。

101

表 20 學生整體環境敏感度表現

項目 學校 介入與否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環境敏感度前測總分 虎林 非介入 48 16.85 4.73 介入 52 15.65 4.07 光仁 非介入 114 16.60 4.19

介入 101 16.29 5.26

環境敏感度後測總分 虎林 非介入 48 16.88 4.87 介入 52 16.44 4.56 光仁 非介入 114 17.69 4.38

介入 101 18.10 4.97

想校學生的環境敏感度各題前後測分布情形如

表 21 與表 22 所示。根據表中數值,發現以下兩點:

一、 學生對於各類與環境相關議題的蒐集與關心,都具有較積 極的正向反應。

二、 惟獨與同學、朋友與家人討論議題的意願不高,即使經過 課程仍就呈現此現象。

表中 t 檢定數值,顯示學生的環境敏感度有以下變化情形:

一、 虎林國中課程介入組的學生經過課程介入後,對於環境議 題的關心程度顯著的增加了,而非介入組的學生則沒有此 情形。

二、 光仁國中課程介入組的學生經過課程介入後,不論是個人 對環境議題的關心程度或與他人分享訊息都有顯著的增

102

*p<.05 **p<.01 ***p<.001

表 22 光仁國中學生環境敏感度前後測答題情況 t 檢定

*p<.05 **p<.01 ***p<.001

103

小結

綜上所述,學生在認知方面對於課本上的知識以及大眾媒體不斷 提到的議題達對率明顯較高,但衍生類及精確數字的題目則呈現相反 的情況。以單方向的判斷方式量測態度時,學生多會選擇以較符合目 前社會規範的選項作答。但本研究結果亦顯示加入經濟考量因素時

(更貼合現實生活的能源決策),學生的態度選擇變得不再那麼正 向。學生的行為養成,依據已被宣傳多時的行為(例:隨手關燈)來 看長期的行為改變是有可能的。但以本研究的研究時程相對較短此點 而言,能夠對學生產生的影響有限。學生在蒐集資訊方面的頻率較高 顯示學生的環境敏感度並不低,但所蒐集的資訊卻較少主動與他人進 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