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依據前述結果與討論本研究提出以下結論:

一、 能源課程對能源認知程度較低的學生,有顯著的效果

根據結果顯示原始能源認知得分較低的學生,接受能源課程 的介入後能源認知顯著的增加。

二、 能源課程對能源態度偏負向的學生,有顯著的效果

根據結果顯示原始能源態度偏負向的學生,接受能源課程的 介入後,能源態度顯著的增加。

三、 能源課程對學生的能源行為,並無顯著的效果

除光仁國中部份行為頻率偏低的學生外,能源課程的介入無 法有效提升學生的能源行為頻率。

四、 能源課程對學生的環境敏感度,並無顯著的效果

本研究所採用之能源課程,除了對極少數環境敏感度極高的 學生有更強化的效果外,對於整體學生而言無法造成學生環境敏 感度顯著的改變。

五、 生動的能源課程,可確實提高學生的專注力

現場教師普遍反應,影片與可親自動手的課程確實提高學生 的專注程度,此現象也反應於前述四項因子的變化情形。

124

研究依據所得之結果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 從課程產生的效果,建議可將本研究課程給予能源認知較不 足、能源態度較不積極的學生,可有效增進學生的能源認知與能 源態度。

二、 建議想要觀察每一單元課程對於學生的影響者,可於每一單 元的前後再增加測驗。想檢視課程所帶來的延宕效果,則建議可 於後測完成之後擇期再進行後後測。

三、 由於環境敏感度及行為有賴大量經驗及時間累積,建議可拉 長研究介入的時間或改變部份課程內容,用以觀察何種課程內容 能給學生更多的刺激。

四、 由於部份課程與時事連結,故於未來採用本研究之課程及問 卷內容時,有必要對時事部份進行更換或對問卷本身再進行信效 度檢驗。

125

參考資料

人类对能源利用的历史(2009)。

http://www.qh.xinhuanet.com/2009-11/03/content_18125720.htm

王順美(2004)。社會變遷下的環境教育-綠色學校計畫。師大學報,49(1),

159-170。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節錄自:

http://163.20.2.20/wsjhweb/keep/project03.htm

田振榮(1992)。能源教育的檢討與評析。工業職業教育,10(3),31-34。

田振榮(1993)。國民小學如何推動能源教育。載於高中、職能源教育教 材研習會會議手冊(pp. 16-33)。台北,台灣:經濟部能源委員會。

田振榮(1994)。高工學生能源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科會計畫 (NSC 83-0111-S-003-025),台北,台灣: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 育學系。

余民寧(2000)。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台北市:心理 出版社。

吳志功(2007)。國外能源教育發展現狀研究。能源教育,2007 年 12 月,

5-14。

吳金章(2003)。新竹市國中生家庭環境、價值觀與能源態 度之研究。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台灣。

126

吳長鵬(1995)。師範學院學生能源態 度及其教育需求之研究。國科會計 畫(NSC 84-2511-S-133-0044),台北,台灣: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美勞 教育系。

李宜靜(2011)。台灣與日本小學環境教育之比較研究-以能源教育為例。

暨南大學比較教育學系學位論文。

李淑雯(2005)。STS 理念之教學對國小學童學習溫室效應之影響。國立 彰化師範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臺灣。

李雅如(1995)。高中教科書內能源教育之內容分析。彰化師範大學科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台灣。

林姵君(2010)。國中 學生節能減碳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台北 縣某國中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未出版 碩士論文,台北,台灣。

林清章、賴東彥、陳建州(2008)。能源教育的內涵與實施方法之探討。

As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 and Humanity Sciences,3,80-105。

林盛隆、江俊忠、楊靜宜(2008)。南投縣國小教師能源態度及行為之研 究。朝陽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 理系碩士論文。

能源利用的歷史。

http://content.edu.tw/junior/life_tech/tc_jr/student/course/305/brief02.h tm

張金輝、趙浩君。歐盟的能源教育。截錄自:

127

http://www.cepe.cc/topic/article.do?state=showContent&articleID=10 張真嫚、梁明煌(2002)。環境公民教育歷程之探討-以某國小學生校園惜

水行動為例。環境教育學刊,,31-54。

許世璋、高思明(2009)。整合議題分析、生命故事、與自然體驗之大學 環境課程介入研究-著重於情益目標的成效分析。科學教育學刊,

17(2),135-156。

許志義(1994)。論當前能源教育推展方向。能源季刊,24(1),1-7。

郭博堯(2002)。全球化時能源危機時代與我國所面臨挑戰。國政研究報 告,永續(研)091-029 號。

陳世富(2009)。能源永續教育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國 小四年級能源與運輸工具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 系教學碩士班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台灣。

陳偉羣(2009)。國小六年級全球暖化教學活動與學習成效之探討。國立 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臺灣。

程金保、商育滿、胡開惠(2008)。能源教育大不同--以歐美為例探討國 內外推行能源教育之差異。能源報導,8(5),32。

程金保、張愛絹(2007)。歐洲能源教育之省思。能源報導,7(6),23。

楊武勳(2010)。日本節能減碳教育政策與學校實施案例。王如哲(編)。

節能減碳教育:國際觀點與案例(第六章)。台北市:高等教育。

128

楊冠政(1998)。環境教育。台北市:明文書局。

楊冠政(1998)。環境教育發展史。教育資 料集刊,20,1-32。

經濟部能源局(2005)。探索能源世界。台北,台灣:經濟部。

廖芳玲、商育滿(2005)。人類生存的延續──體現能源教育本質。能原報 導,5(9),8。

廖芳玲、商育滿 (2005)。人 類生存的延續-體現能源教育本質。能源報導,

8-10。

廖芳玲、程金保(2005)。鼓勵動態的行為實踐──國內能源教育推動概 況。能原報導,5(9),5。

廖啟南(2001)。不同學習型態學童在 STS 模式教學中的創造表現。台中 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 論文,台中,台灣。

劉佳雨(2006)。綠色消費教學介入對國中生綠色消費行為及相關因素影 響之研究-以雲林某國中為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在職進 修碩士班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臺灣。

歐姿妤、翁瑞禧、黃貞觀(2010)。環境教育課程對專科學生環境保護認 知與態度之影響。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57,1-20。

賴純紾、吳世卿(2013)。實施 KEEP 能源教育課程對國小四年級學生節 約能源認知與態度之影響。南華大學網路社會學通訊,120。

聯合國(1972)。(斯德哥爾摩宣言)。

129

Aikenhead,G.S. ,& Ryan, A.G. (1992).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Instrument: “Views on Science- Technology-Society”

(VOSTS).SCIENCE EDUCATION,76(5) , 477–491.

Ajzen, I. & Madden, T,J.(1986) Prediction of goal-directed behavior:

Attitudes, intentions, and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Volume 22, Issue 5, September 1986, Pages 453–474.

Ajzen, I. (1991).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50, 179-211.

Allen, R. F., Lahart, D. E., Dawson, G., & Patterson, M. D. (1977).

Toward goals for multidisciplinary energy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 8-17.

Allen, R. R. (1982). The energy problem and social education : Some opportunities, quandaries and goals. Indiana Social Studies

Quarterly, 35(3), 17-29.

Barrow, L., & Morrisey, J. (1987). Ninth grade students' attitdues toward energy: A comparison between Maine and New Brunswick.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8(3), 54-59.

Chawla, L. (1998). Significant life experiences revisited: Areview of researchon sources of environmental sensitivity.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9(3), 11-21.

DeVellis, R. F. (1991).Scal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 London: SAGE .

DeWaters, J. & Powers, S.(2008).” Energy Literacy Among Middle and

130

High School Youth”.

DeWaters, J.E., Powers, S.E.(2007). Developing an energy literacy scale.

In: Proceedings of the 114th Annual ASEE Conference &

Exposition, Honolulu, HI, June 23–28, 2007, paper number AC 2007-1069.

Diasa, R.A.,Mattosb, C.R. & Balestieria José,

A.P.(2004)Energyeducation: breaking up the rational energy use barriers.energy policy,32(11),1339-1347.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1976)Content analysis interpretation of five regional hearings to determine the future needs in-school energy education. Washington , DC:Federal Energy Administration.

Fishbein,M.(1980). A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Some applications and implications. Nebr Symp Motiv ,27,65-116.

Gaskell, G., & Eillis, P. (1982). Energy conservation: a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on multidisciplinary phenomenon. In P. Stringer (Ed.),

Confronting social issues (p. 1). London, USA: Academic.

Gore,A.(2007)。不願面對的真相。商周出版,台灣。

Hines, J.M., Hungerford, H. R., & Tmoera, A.N. (1987).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responsible environment behavior: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18(2),1-8.

Hungerford, H.R.(2010).Environmental Education(EE) for the 21st Century:Where Have We Been?Where Are We Now?Where Are We Headed?.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41(1),1-6.

Hungerford, H.R., & Tomera, A.N. (1985).Science Methods for the

Elementary School. Champaign, I11.:Stipes Publishing Co.

Columbus,Ohio: ERIC/SMEAC Information Reference Center.

(ED260921)

Hungerford, H.R., & VolK, T.L.(1990),Changing Learner Behavior through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Vol 21(3), 8-21.

Hungerford, H.R., & Volk, T.L.(1990). Changing learner behavior through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21(3), 8-21.

Indiana State Dspartment of Commerce (1982). Lesson from an energy

curriculum for the senior high school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19 268).

131

James, E. O., Robinson, M., & Powell, R. R. (1994). Beyond STS: An energy education curriculum context for the 21st century. Journal of

science teacher education, 5(1), 6-14.

K-12 Energy Education Program Baseline Study.Wisconsin K-12 Energy Education Program.節錄自:

http://www4.uwsp.edu/cnr/wcee/keep/AboutKEEP/about.htm Kuhn, D. J. (1978). Teaching the Energy Lesson. The science teacher,

45(9), 32-33.

Marcinkowski, T.J., Volk, T.L.,& Hungerford, H.R.(1990) A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pproach to the training of middle level teachers: A prototype programme.節錄自

http://www.unesco.org/education/information/pdf/333_52.pdf Petrock,E.M.(1982). Energy Education: Why, What, Why and

How?.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11 347.

Piaget, Jean Cook, Margaret (Trans), (1952). The origins of intelligence in children. New York, NY, US: W W Norton & Co.

Sia, A.P., Hungerford, H.R., & Tomera, A.N. (1985). Selected Predictors of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n analysi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17(2),31-40.

Sivek, D.J. & Hungerford, H.R. (1990). Predictors of responsible behavior in members of three Wisconsin conservation

organizations.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21(2),35-40.

U.S. Department of Energy.(2012).Energy Literacy- Essential Principles

and Fundamental Concepts for Energy Education.

Washington,DC:Author.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1982).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Energy

Education (K-12). Washington,DC:Author.

Volk, T. & McBeth, W.(1997). Environmental literacy in the United

States: what should be, what is, getting from here to there.A report

funded by the U.S.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gency and submitted to 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artnership,

NAAEE.Washington, DC: U.S. EPA.

Wilke, R. (1997). Should action be a goal? Yes. PERC Reports, 15(5) ,5-6.

132

附件一

壹、 基本資料

【填答說明】下列相關的基本資料,請依據實際情況填答。

1. 性別:□男 □女

2. 請問您曾於哪些管道得知節能減碳相關資訊?(可複選)

(1.□電腦網路 2.□電視 3.□報章雜誌 4.□看板、海報、傳單 5.□收音機 6.□課 本、參考書

7.□一般書籍 8.□老師 9.□父母 10.□同學或朋友 11.□其他______________)

3. 父親教育程度:□國小或以下 □國中 □高中高職 □專科 □大學 □研究所以上

4. 母親教育程度:□國小或以下 □國中 □高中高職 □專科 □大學 □研究所以上

5. 父親職業:(1)□無(2)□有,請於下表中勾選 親愛的同學,您好!

這是一份調查國中新生節能減碳相關因素的問卷,主要想瞭解您對「節能減碳」的看法。

此問卷並非考試,對您的學業成績也沒有影響。您的填答僅用於學術研究之上,絕對不對外公開,

請您放心作答。本問卷除第一大項外,所有的問題都沒有一定的對或錯,請詳細閱讀每一題的敘 述後,依據個人本身的實際想法或狀況填寫。

非常感謝您的填答,您所提供的寶貴意見,將使本研究更有價值。

祝您學業進步健康快樂!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133

6. 母親職業:(1)□無(2)□有,請於下表中勾選

7.

父親 母親 職業名稱

□(1) □(1) 技術工、水電工、店員、小店主、零售員、推銷員、自耕農、

司機、裁縫、廚師、美容師、理髮師、推拿師、郵差、打字員、

領班、監工

□(2) □(2) 技術員、委任級公務人員(組員、辦事員)、科員、行員、出納 員、縣市議員、鄉鎮民意代表、批發商、代理商、包商、尉級 軍官、警察、護士、消防隊員、船員、祕書、代書、演員、服 裝設計師

□(3) □(3) 大學(專)校長、大學(專)教師、醫師、大法官、科學家、

特任或簡任級公務人員(處長所長)、立法委員、監察委員、考 試委員、大公司或企業董事長、將級軍官

□(4) □(4) 中小學校長、中小學教師、會計師、法官、推事、律師、檢察 官、工程師、建築師、藥師、護理師、薦任級公務人員(股長、

主任、課長、技正)、公司科長、院轄市議員、經理、襄理、協 理、副理、校級軍官、警官、作家、畫家、音樂家、新聞、電 視記者

□(5) □(5) 工廠工人、學徒、小販、佃農、漁夫、清潔工、雜工、臨時工 友、守衛、傭工、侍應生

□(6) □(6) 家庭主婦、退休

□(7) □(7) 其他(如果你父母的職業不屬於以上任何一類),請簡單描述他

□(7) □(7) 其他(如果你父母的職業不屬於以上任何一類),請簡單描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