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教學創新理論分析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學校教育面臨教育改革推動的衝擊,為了 教導新一代的學生,教師們必須發展出更有創意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 學習意願,教師必須時時更新自己的教材和教法,確保與時俱進的教學能 力,才能發揮其教學效果 (吳清山,2003) 。教師要體認教學創新有其時 代迫切性和重要性,並在教學上不斷地尋求最佳教學實務,精進並發展本 身的行動能力和表現,致力於教學改革與創新。本節將分成四個部份,第 一部分為探討教師教學創新的意涵,第二部分為探究教師教學創新的相關 理論,第三部分為分析教師教學創新的策略,第四部分為說明教師教學創 新的內涵。

壹、 教學創新的意涵

在知識經濟時代中,教師必須體認創新的意義,並積極應用在日常的教 學上,不斷地變化其教學策略,進行多樣化、適性化、有創意的教學,來吸 引學生的注意,進而理解、學習知識與能力,讓學生得以接受卓越的學校教 育。教師必須先有創新的概念,才能進行教學創新,以下分述創新的概念 及教學創新的意義:

一、 創新的概念

「創新」一詞最早由 Shumpeter 所提出,時至今日,創新已是當前知 識經濟時代最重要的核心理念,亦是影響組織競爭與發展的關鍵(高希均,

2000;郭秋勳、郭美辰,2005;廖春文,2005;謝金青,2005)。面對知識 經濟時代的來臨,任何組織要擁有競爭優勢,就必須懂得創造知識並且持 續創新(Nonaka & Takeuchi, 1995),否則一旦失去了競爭的優勢,組織將 逐漸走向衰敗,甚至滅亡。

35

Rogers (1995) 認為創新藉由個人、團體、組織或其它單位所覺察出的 一個新的想法(idea)、做法(practice)或者事物(object),並付諸行動便稱之為 創新。

Smith 及 Ainsworth (1993) 界定創新為能發展新的事物,故而創新是新 的可能具有獨創性(original)或者改變已經存在的過去的事情;創新可能是一 個產品,相同的創新也可能是一個過程,或一套在教育中特殊的想法;創 新所著重的是問題的解決,創新也是可能是個體體悟後最好的構思;創新 是以改善所處之情境為目的時,就必需以倫理為基礎;創新也是與知識和 學習有密切關係。

Ritchhart (2004) 則以全面的觀點來剖析及詮釋創意和創新教學,提出 要瞭解教學實務要從「課程」、「教學」、「學生」三大層面來做探討:1.從課 程的層面而言:創意教學 尋求轉換課堂上的經驗;2.從教學的層面來看:

創意教學是有助於技能、知識的取得和了解,不僅要創新,還要有效能;

3.從學生的層面來看:學生學習的並不限定只有課堂上或書本上的知識。

此外,創新也可視為對某人或某一特定族群的一種新想法、做法或是 一種新開發的物件 (陳明溥,1998)。詹志禹 (2003) 進一步指出,「創新」

一詞通常不只是要求前所未有的變化,而且經常同時要求更好、更有價值。

張明輝 (2004) 認為創新是落實創意的一種過程、行動和結果;創新 的目的在提升個人或組織的績效。吳清山 (2004) 認為創新可以視為一種 創意實用化的過程,詳細而言,可界定為:運用創意點子,將其轉化為有 用的產品、服務或工作方法的過程,使其促進組織品質改進與提升的過程。

創新首要能先有「獨特、新穎」的點子或作品,亦即產出的技術或專 利必須具有極高的原創性才有很大的價值;其次,創新必須創造出「顧客能 夠感受到的高價值」才算是真正的創新 (吳思華,2005)。

綜合上述國內外相關研究,本研究認為「創新」對教師而言,是打破 固定的教學步驟或程序,以創新的理念,投注於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

36

37

表 2- 6(續)

Ritchhart (2004)

從三大層面來了解教學實務。1. 從課程的層面來看:創意教學尋求轉換 學生課堂上的經驗;2. 從教學的層面來看:創意教學必須有助於技能、

知識的取得與了解,也就是說,不僅要創新,還要有效能;3. 從學生的 層面來看:學生學習的,並不限定只有課堂上或書本上的知識。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由上表國內外學者之研究,可以得知教學創新為教師依照本身的教育 信念對教學進行生動活潑的教學活動及運用創意多元的教學策略,為提升 學生的學習,啟發學生的創意潛能,以完成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行為。本 研究所指的教學創新意指教師能依人、事、時、地、物之不同,運用不同 的資源,在教材內容、教學策略、評量方式或班級經營上,進行生動而富 有創意且能有效達成學生學習目標之教學行為。

貳、 教學創新的相關理論

從相關文獻發現,與教學創新相關的理論有許多 (王聰宜,2006;邱 淑媛,2010;陳雅玲,2004;蔡孟芳,2008;鄭鈺靜,2008;謝寶毅,2009),

茲將與本研究較相關的基本理論分述如下:

一、 Gardner 的創造力互動觀

Gardner(1993)提出創造力「互動觀點」:強調個人(individual)、其 他人(other persons)、工作(the work)三者之間互動的重要性,認為有 創造力的個體能經常地解決問題、產生產品,或能在一專業領域中定義新 問題,而此一定義是在一特定的文化脈絡中,起初就被視為新奇,而最後 也能被同領域的人接受的。創造力發生在特定的專業領域內,受創造者的 智能、人格特質、社會支持、領域中的機會所影響。此三角關係如圖 2-7,

解釋如下:

(一) 個體:即孩童創作者與大師之間的關係,意指成人創造力的重要

38

範圍。

(二) 其他人:即創作者與其他個體之間的關係,其他個體包括參、教 學創新的策略與創作者關係親密的人(如家人、知己)、與其教育背景相關 的人(如良師、益友)、或是與其日後事業生涯有關的人(如

同事、競爭對手或是追隨者)。

(三) 工作:即創作者與所從事工作間的關係,意指每一個個體皆從事 一種或多種領域的訓練,並運用時下流行的象徵系統,或是對原有系統產 生質疑,而創新概念(引自許婉玲,2010)。

圖 2- 7 Gardner 的創造力互動觀

資料來源:轉引自高雄市國小教師教學創新與學習需求關係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 (頁 16)。許婉玲, 2010。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

總之,好奇心是創造力的主要來源,也是學生學習的動機之一,所以 教師在教學上最好能依學生的能力,設計滿足學生好奇心的教學活動,啟 發學生的創造潛力與正向創意教學經驗。

個體 (孩童與大師)

團體 (領域/訓練中的

相關象徵系統)

其他人

(孩提時期:家人、好友) (成年時期:領域中的競 爭者、評判者、支持者)

39

二、 Sternberg 和 Lubart 的創造力投資理論

Sternberg 及 Lubart (1995) 以投資理論「買低賣高」投資的觀點來檢視 創造力(Investment theory of creativity),認為個體若是追求新奇或不受重 視的觀點(買低),增加產生創意產品的可能性後,引發其他人對原本不受 重視的觀點有重新的評估(賣高) ,此即創造力。而決定個人是否有買低賣 高的能力,則與個人的知識 (knowledge) 、智能 (intelligence)、思考型態 (thinking style)、環境 (environment)、動機 (motivation)、人格 (personality) 有 關,唯有將這六項資源都用在恰當的程度上,創造力才會產生 (張世彗,2003)。

茲將此六項度分述如下:

(一)智能:智能在創造力中,主要有三個功能,包括能用新的眼光去看 舊問題的「綜合智能」;有效調動資源,把問題的基本部分解決的「分析智 能」;展現自己成果並知道如何對別人回饋反應的「實用智能」。

(二)知識: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知識兩類,正式知識是指某一領域或職業 上的知識。非正式知識則是屬於經驗性的,是個人在某領域中的體驗或聽 聞,是沒人教的。一個人除了要有知識之外,還要能超越原有知識的限制。

(三)思考型態:是指一個人如何利用或發揮他的智慧,包括行政型、立法 型、司法型等思考型態。行政型的人喜歡在界定清楚的情況下工作,依指 示或青溪步驟去解決問題;立法型的人喜歡依自己的方式做事,不願受到 既定規則的限制;司法型的人則喜歡分析、評估別人,表達自己的意見。

(四)人格特質:指人生下來所具有的習性與環境互動後,產生了一個比 較穩定的特質,這些特質有一部分是可以經由後天的努力去發展出來的,

如下構成創造力所需的六項人格特質:面對障礙時的堅持、願意冒合理的 風險、願意成長、對曖昧不明的容忍、接受新經驗及對自己有信心。

(五)動機:動機強是創意人的特質之一,這些動機可以是外顯的,如金 錢、權力、名譽;也可以是內隱的,如自我表達、自我挑戰。但有創意的

40

人最大的動機是內隱的。此外,其他有利於創造力的動機尚包括成就動機、

自我實現、組織其工作與生活、新鮮刺激的需求等。

(六)環境情境:創意是一個人與環境互動的產物,有些環境鼓勵創意、

有些環境扼殺創意,因此環境情境因素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影響創造力 的環境變項包括:工作情境、作業的限制、評量、競賽、合作、家庭氣氛、

角色模範、學校氣氛、機構組織的氣氛、社會環境等。

三、 多元智慧論

迦納教授提出的多元智慧理論促使世界各地的教育人士重新審視他們 的教學技巧,多元智慧理論衍生出來的多元化和刺激,使得教室裡的學習遠 離以往的枯燥乏味,亦即是多元智慧論提供教師發展教學創新方法的機會。

美國學者 Gardner(1983)提出多元智能論(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 認為人類的智能是一種處理訊息以解決問題或創作新事物的生理、心理潛能。

主要提出人類有八大智能(Gardner, 1999),分述如下。

(一)語文智慧(linguistic intelligence):包括用書面文字思考,以語言表達 和欣賞語言深奧意義的能力。

(二)邏輯數學智慧(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使人能夠計算、量 化及考慮命題、假設及推理,而且能夠運用數字進行複雜的數學運算。

(三)空間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具有能力以視覺及三度空間的方式來 思

考,這種智能使人能知覺影像,重現、轉變、或修飾心像,可在空間中從容 的遊走,並任意操弄物件的位置,更能產生、表達或解讀圖形訊息。

考,這種智能使人能知覺影像,重現、轉變、或修飾心像,可在空間中從容 的遊走,並任意操弄物件的位置,更能產生、表達或解讀圖形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