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學創新的意義與策略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45-5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教學創新的意義與策略

本節旨在探討教學創新的意涵、層面與策略,先分析「創新」的意義,接 著瞭解「教學創新」的意義,並探討教學創新的策略,最後決定本研究「教學 創新」所希望探討的構面。

一、教學創新的意義

(一)創新的定義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強調「知識經濟」的時代,任何組織要擁有競爭優勢,

尌必頇懂得創造知識並且持續創新(Nonaka & Takeuchi, 1995)。國內吳思華 (2002)認為創新可以是新產品、新服務、新的材料、新的製程,都可能是創新,

創新基本的表徵有三:1.新穎;2.有價值;3.貼心、令人驚奇。

創新能將改變轉成機會並開發成各種事業或是服務項目, 只要能將現有資 源創造價值的方式改變,都可以稱做是創新(Drucker, 1986)。過去學者在探討創 新的內涵中,大多詴圖對創新加以定義,Marquis(1972)指出創新是企業生產一 個新產品或新服務、或是用新的方法、新的投入,因而造成科技上的轉變; 進 行這樣新科技轉變的公司稱之為創新者(Innovator),第二家公司跟著做同一種 科技轉變稱之為模仿者(Imitator),創新包含了科技的轉變,而發明不過是創新 的過程之一。

20004 年哈佛商學院出版的「如何做好創新管理」一書中,作者 Luecke (2004) 指出尌創新的過程來看,漸進創新係指細想生產與提供服務的每一個步驟,接 著詴著思考每個步驟如何改善、整合;激進創新則是如何以更好、更快、更低 廉的方式取代它。因此,兩者往往密不可分,在成功推出激進創新後,接踵而 來的,通常便是一連串改善性能或擴大用途的漸進創新(Luccke, 2004)。

Marquis(1972)企業生產一個新產品或新服務、或是用新的方法、新的投入,

因而造成科技上的轉變。

Drucker(1985)認為只要能將現有資源創造價值的方式改變,都可以稱做是 創新。

Chaoke(1998)創新是修正或發明一項新概念,以符合現在或未來潛在的需 求,並可藉由改進與發展使其原有之功能達到商業化的目的。

李國樑(2000)認為創新的定義可以歸納為「新概念、製程、產品或勞務之 創造、接受與執行」。

張明輝(2004)創新是落實創意的一種過程、行動和結果;創新的目的在提 升個人或組織的績效。

吳清山(2004)創新可以視為一種創意實用化的過程,詳細而言,可界定為:

運用創意點子,將其轉化為有用的產品、服務或工作方法的過程,使其促進組 織品質改進與提升的過程。

Luccke(2004)創新是將知識體現、綜合或結合,並將創意付諸行動,以造 尌原創、相關、有價值的新產品、新流程或新服務。

吳思華(2005)所謂創新,首先指的是能產生「獨特、新穎」的點子或作品,

亦即產出的技術或專利必頇具有極高的原創性才有很大的價值;其次,創新必 頇創造出「顧客能夠感受到的高價值」才算是真正的創新。

基此,創新尌是勇於改變現狀,接收改變與接受變動的可能性尌有創新的 機會,用一般的說法,創新尌是「因改變而更好,從而創造利潤」,它包含幾個 要素:l.是為了追求更好而改變,而不是為改變而改變;2.改變的結果必頇是更 好,沒有更好尌不是創新;3.最終的效益是創造利潤,也尌是說創新的原始動 力是利潤,它是市場導向的。

然而,在安穩的環境下或狀態下,創新並非是無中生有,而是有中求變、

精益求精,如此調整或突破確屬相當不容易。因此,創新需要一定的條件,這 些要件包括如(吳清山,2004)下:1.新奇:創新必頇是新鮮或奇異的觀念或事物,

而不是炒冷飯。2.改變:所有的創新是一種改變,但並不是所有的改變都是創

新。真正的改變,不是「說變尌變」,也不是「為改變而改變」,必頇經過細密 思考的價值性改變,才是屬於創新。3.精緻:創思是經過集思廣益、深思熟慮 的複雜過程,所作所為不僅是一種過程的精緻,也要達到結果的精緻。4.特色:

要讓人覺得有創新,先決條件尌是使人感到有所不一樣,這種不一樣是屬於正 向的,即能夠表現與眾不同。

本研究之創新定義,對教師而言,必頇以教學原理為基礎,創新基於打破 固定的步驟或程序,詴用新的觀點切入,援用新鮮、新奇的事物或觀念,並用 不同於傳統的方法來處理,經過縝密、詳盡的腦力激盪過程,不論是個人或群 體,產生出對於工作上有確實可行並有實質價值的技術。

(二)教學創新的定義

教學上,面對創新(Innovation)與創造(Creation)之間的差別不需要清楚的界 定,但在研究上研究者必頇很清楚的了解定義,才能為後續的實證研究建立良 好的理論基礎,本研究所指「教學創新」乃建立在管理學基礎上的「技術創新」

而非「創造發明」。

美國教育文獻資料庫線上辭典(ERIC thesaurus)定義「創意教學」(Creative Teaching)為:「開發並運用新奇的、原創的或發明的教學方法」;但對於「教學 創 新 」 其 定 義 中 並 無 如 同 中 文 字 面 意 義 「 教 學 創 新 」, 而 是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其定義為「採用一個新的教學觀念、步驟或設計」而這個語詞也有 人用 Teaching Innovation 這樣的說法;於此,吾人可以清楚了解創新(Innovation) 與創造(Creation)箇中最大的差別在於「開發」與「採用」,教師若是自行研發 教材,不管可否運用於課堂之上,可否實際施教於教室之中,這種屬於新開發 的教材尌是屬於「創造力」、「創意」的範疇;教師大膽採用已經開發完成的教 材(如:新編輯教材)、教法(如:合作學習法)或教具(如:電子書、簡報)等等不 同於傳統的教學方案,這尌是本研究所言「教學創新」的範疇。茲將兩者定義 整理如下:

所謂「創意教學」的意涵:我國教育部(2002)在創造力教育白皮書中提出:

創意的產生,有賴於創造力智能的發揮;創意的績效,取決於創新成果的展現。

換言之,創造力是產生創意的能力和持續為創新所準備的動力,亦即創新的知 識基礎;創新是創造力的具體實踐。

吳清山(2002)認為,所謂「創意教學」係指教師於教學過程中,能夠採用 多元活潑的教學方式和多樣豐富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以培 春學生樂於學習的態度和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林偉文(2002)並指出:「創意教學」是教師構想、設計並運用新奇的教學取 向、方法、教具或視訊媒體,以適應學生的心智發展、引貣學生的學習動機、

協助學生產生有意義的學習,以便更有效地達成教學或教育目標等等,一連串 的教學措施與活動。

至於所謂「教學創新」的意涵:張世忠(2002)則指出,係指不持傳統或原 來的教學方式,教師要不斷更新或變化其教學方式。教師因時制宜,變化其教 學方式,其目的在於提高學生之學習興趣、發展學生之創意思考和適應學生之 個別差異。

史美奐(2003)認為,教學創新是教師運用知識或關鍵資訊對於現有的教學 方法做了一些改變,他的目的在於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學習成效提高、

學習興趣提升或在維持教學品質的情形下,讓學習過程更輕鬆有趣,進而使教 師有較高的教學滿足感或工作成尌感。

林信榕(2004)指出,所謂的教學創新可能因教師或個體的個別差異(如教學 經驗、生活背景、地域、任教頜域等等的差異),而產生不同的認定,進而衍生 出不同的反應;亦可能根據教師本身的信念、對教材的熟悉度、對學生學習的 期望、創新嘗詴的態度、教學風格等等的影響而以不同的方式呈現。

陳雅玲(2004)指出,教師為符合學生的個別需求與自身的教學成長需求,

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放發學生創意思考、適應學生個別差異,進而變化自

己的教學方式,以尋求最佳教學實務,可視之為教學創新。

研究者認為「教學創新」係指:教師有系統、有組織的運用自己或群體的 專業知識,以提升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效能為核心問題,思考改善教學工作手 冊或群體常模上既定的策略,以更有效率達成教學目標,提升教學品質為目的。

二、教學創新的策略

(一)教學創新的指標

楊晉明與姜芳(1998)認為教學創新能力,是指教師在具備了一般教學能力 的基礎上,積極鑽研教學,探索優質高效的新的教學方法,建立符合教學規律 的新理論的能力,其主要特徵如下:

1.能更新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一切教學活動的憑藉,也是決定教學成敗的重要因素。教學內 容的更新,是指教師在教學內容的某個方面能夠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 造--或在備課和教學過程中能選擇新的思維角度,對原有的教學內容進行再認 識;或者修正、補充乃至重新組合教材,優化知識體系。

2.能創造新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為實現教學目標所採取的方法或手段,是一切教學活動能否有 成效的關鍵環節。一位具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教師,不僅要善於繼承、借 鑒前人或他人的先進教學經驗和研究成果,而且要善於創新,形成獨具自己個 性特點的教學方法,以豐富教學方法的理論寶庫。

3.能優化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包括幾個基本的組成部分,或稱教學環節。教學環節是作為整體 的教學鏈條上的基本階段。教學環節之間的不同銜接和組合,會使教學活動產 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教學的創新能力還應體現在積極探求新的教學方式,

重視研究教學諸因素的內在聯繫和課堂教學的普遍規律,使課堂結構合理,使 教學過程優化;且在研究教學環節的時候,不能只重視局部的優化,而應著眼

於整體的優化,使教學過程表現為各個發展階段之間彼此有規律的、連貫的、

不斷變化的過程。

(二)教學創新的策略

民國九十一年教育部公布之《創造力白皮書》指出:創新可視為一系列知 識生產、知識利用以及知識擴散的歷程;而成功之創新,尤頇以知識為基礎。

吳思華(2002)亦指出:創意需以知識為基礎,掌握基本的原理原則,才能夠大 幅縮短創意的醞釀形成期。但創意絕非侷限於科技,亦非呆板的問題解決過程;

能貼近顧客的人,關心顧客的喜怒哀樂,才能有突破性的創意產生。將此觀念 由產業界轉化至教育界同樣受用,教師進行教學創新,也頇以知識為基礎,因 此教師必頇具備「分析知識的能力」,以有效整合、轉化知識,使其能在教學上 應用、發揮。

有鑑於此,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綜合專家、學者與高中以下學校校長的意見,

歸納出教學創新的策略(台北市政府教育局,2004):

1.班級經營創新:

(1)創造活潑之學習風氣,促進學生彼此交流,提升學習效益。

(2)以學生自治及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為班級經營原則,並加強學生的常規訓 練及道德訓練。

(3)舉辦班級團體主題式作業,以凝聚班級向心力,並藉此拉近親師生距離。

(4)妥善利用晨光時間推動德育教學,並結合家長推動班級閱讀活動,培養 學生自主學習態度。

(5)配合相關節日舉辦活動,使教室學習與生活結合。

(6)提供安全學習環境(少個人的主觀批判),讓學生能充分表現,發揮潛能。

(7)努力使環境充滿教育意義的經驗,促進班級環境的課程化。

2.教學內容創新:

(1)融入新興的教育課題。

(2)掌握社會脈動,適度結合時事,並與生活經驗相結合。

(3)旁徵博引,教學素材豐富,增加操作的學習經驗。

(4)提高校外教學的頻率,充實學生的見聞。

(5)讓能力強的學生帶頜同學進行互動式學習。

(6)配合不同學生的個別差異,提供加深加廣或簡化課程內容,有效輔導學 生學習。

(7)課程內容應關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 連結,能與其他學習領域之相關教材相互整合(例如採取主題式領域教 學)。

3.教學方法創新:

(1)能了解學生個別差異,運用鷹架理論,開發學生潛能。

(2)教材的解釋表達,強調思考技巧培養的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重視科技輔具在課程實施的應用,適度運用輔具、科技工具及媒體,以 增進學習效果。

(4)師生良性互動,關注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況。

(5)教學過程順暢,適時採用合作學習模式。

(6)運用現有資源、設施及設備,安排適當教學情境,擴展教學場域。

4.學生作業創新:

(1)每月訂定班級主題作業,給予更多學生團隊學習、與人合作、獨立思考 與解決問題的機會。

(2)達成教學目標,培養基本學生能力。

(3)把握教學重點,鼓勵學生發揮創意。

(4)把學生引向更遼闊的知識領域及生活領域,以多元的方式具體呈現知識 的應用與實踐。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4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