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五節 教學實施

本研究旨在探討ARCS 動機模式與資訊科技融入國中地理科之教學設計,

對於國中九年級學生地理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表現。研究者經過文獻資料的蒐 集與歸納,先評估受試班級的能力現況,決定授課單元,並分析課程內容,依據 ARCS 動機模式教學設計的原則與策略,設計適合的教學方案以進行實驗教學,

最後評量學生之學業動機與學習成就之表現。

一、ARCS 動機模式教學設計歷程

ARCS 動機模式教學設計歷程共包含四個階段與十個步驟的實施過程,

Keller (2010)建議進行教學活動之前,先考量學習者與課程教學相關資訊、學習 者動機分析、現有課程分析、學習者動機目標建立、教學動機設計策略發展、評 量方案等因素,再進行實際的課程活動設計。研究者試以歐洲概述單元為例,運 用ARCS 動機模式教學設計歷程進行分析規劃,以作為 ARCS 動機模式地理教 學活動課程設計之範例(參酌表3-5)。

58

59

階段二 設計

6.列舉可行策略 教學者根據ARCS 模式四個構成要素與其延伸的 12 個次級要素,並同時考量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特 色,發展ARCS 動機模式引導策略(詳細內容參見 本節第二、三段落)。

7.選擇並設計策略 8.整合教學設計 階段三 發展

9.選擇及發展教材 1.教材版本採行南一版第五冊社會課本(地理)。

2.除了課本基礎內容之外,教學者尚提供補充學習 講義,目的在於加深與加廣課程內容,以期增廣學 習者的地理視野。

階段四 實施

10.評量與修正 透過課後觀察學習者學習狀態與形成性評量,隨時 調整修正課程容與教學方式。

二、ARCS 動機模式引導策略

研究者依據九年級的地理課程,考量學校課程的教學進度、學校之軟硬體設 備、資訊環境為考量,同時也依據第二章文獻探討所提及的相關論點為基礎,在 受試班級採用ARCS 動機模式融入國中地理科多媒體教學簡報,觀察學生對地 理科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的表現變化情形。

本研究所發展的多媒體教學簡報,資訊科技不只是扮演支援的角色,僅流於 展示教材的功能。透過ARCS 動機模式,研究者依循規劃完整的教學方案,從 教學前考量學習者與課程教學相關資訊、學習者動機分析、現有課程分析、學習 者動機目標建立、教學動機設計策略發展、評量方案等因素,再進行實際的課程 活動設計,此動機設計歷程有助於釐清教學中較不足之處。教學者掌握了ARCS 核心概念以及所必須考量的問題與策略後,再應用發揮資訊科技的優勢,達到教 材e 化與講解 e 化之資訊融入教學「整合」。

本研究採行的多媒體教學簡報以ARCS 動機模式四大要素與 12 項次級要素 為主軸,並且配合資訊科技的特性使其融入研究者所設計的動機引導教學策略

(見表3-6),期望實驗教學設計能有效引發與持續學生的學習動機,並達到最佳 的學習成就表現。

60

表3-6 ARCS 動機模式引導策略

ARCS 動機模式引導策略

四大要素 次級要素 受試班級教學策略 Attention

引起注意 1.知覺的喚起 1.運用 PPT 簡報動畫功能展示本單元課程概念

Relevance 切身相關

Confidence

建立信心 1.學習者的必備

Satisfaction

獲得滿足 1.自然的結果 提供可運用新習得的知識之作業單或測驗。

61

三、ARCS 動機模式與資訊科技融入地理科之教學活動設計

本研究實驗組教學活動初稿完成後,經指導教授與資深地理教師討論修正,

於民國102 年 10 月 23 日實施,為期 12 週,每週 2 節課,共計 22 節。教學單元 為地理第四冊第六課南亞、第五冊第一課西亞與中亞、第二課歐洲概述與南歐、

第三課西歐與北歐、第四課東歐等單元。教學實驗後,研究者針對遭遇的問題予 以修正,修正後的教案如附錄(附錄三~附錄七)。以下說明受試班級的教學活 動設計要項:

(一)播放相關圖片或影片-引起注意(A)、切身相關(R)

在正式進入課程主體以前,播放具有聲光效果的影片或圖片,來吸引學生注 意力;此外,研究者根據這些相關影片或圖片提出問題,持續引發學生的注意力 並引發學生思考。另外,亦運用學生在生活經驗中常接觸的廣告、新聞片段或電 影預告片,穿插於教學內容,透過提供學生熟悉的事物,協助其理解學習內容。

(二)展示每一單元課程概念圖與學習大綱-切身相關(R)

教授每一單元的開頭時,運用簡報軟體展現該單元的的課程概念圖,明確告 知學生該單元的學習目標;此外,並陳述這些學習目標與個人目標的關聯性,或 是將學生曾習得的舊有概念做連結,讓學生產生熟悉與切身相關的感覺。

(三)「百萬大富翁」搶答遊戲-引起注意(A)、建立信心(C)、

獲得滿足(S)

當教學進度進行到某個完整學習段落時,研究者適時改變教學型態,以「百 萬大富翁」搶答遊戲設計練習題目。題目呈現都是由易到難的安排,並且學生無 論是答對或答錯,研究者會給予回饋與再簡述學習重點,預期學生能從中獲得成 功的經驗,增強其學習的信心,並且體認到學習是源自於自身的努力,只要在課 堂中能夠認真聽講,吸收知識,每個人都很有可能正確回答出測驗題目。

62

(四)隨堂測驗或指定作業-建立信心(C)、獲得滿足(S)

研究者根據教學進度,提供學生隨堂測驗或指定作業,使學生有機會應用新 習得的知識,以協助達到學習預期目標和精熟水準,並進一步引發學生對學習內 容產生學以致用的滿足感。

(五)補充文章學習單-切身相關(R)

研究者除了要求每位學生的基本概念的掌握之外,針對具有高動機或高能力 的學生,研究者另外設計補充學習單,以提供不同學生不同作業的選擇。在教學 實驗階段中,研究者會隨時注意時事新聞或閱覽相關地理書籍,摘錄相關內容,

設計成補充文章學習單,張貼於班級的布告欄,鼓勵有興趣進一步更深入的學生 閱讀。

四、教學實施期程

本實驗教學自102 學年第一學期第九週到第二十週之期間,於受試班級內進 行長達12 週的教學實驗活動,每週 2 節課,但期間逢第二次校內定期評量日與 元旦國定假日,扣除兩節課未上,因此共計22 節。本教學實驗之實施期程可參 酌表3-7。

在正式教學實驗前一週,受試學生接受地理第一次定期評量(即地理學習成 就測驗前測),以及利用空白時間進行ARCS 學習動機量表前測。本研究實施之 教學單元為國中社會領域地理部分的第四冊第六課南亞,共上4 節;第五冊第一 課西亞與中亞,共上6 節;第二課歐洲概述與南歐,共上 6 節;第三課西歐與北 歐,共上4 節;第四課東歐,共上 2 節。教學實驗結束後一週,受試班級接受地 理第三次定期評量(即地理學習成就測驗後測),以及利用空白時間進行ARCS 學習動機量表後測。

63

表3-7 實驗教學實施期程 實驗教學實施期程

日期 實施項目

2013.10.15 受試班級接受地理第一次定期評量(成就測驗前測)

2013.10.18 受試班級接受ARCS 學習動機量表前測 2013.10.23~2013.11.01 南亞(4 節)

2013.11.06~2013.11.15 西亞(4 節)

2013.11.20~2013.11.22 中亞(2 節)

2013.11.29~2013.12.10 歐洲概述(4 堂)

2013.12.13~2013.12.17 南歐(2 堂)

2013.12.20~2013.12.25 西歐(2 堂)

2013.12.27~2014.01.03 北歐(2 堂)

2014.01.08~2014.01.10 東歐(2 堂)

2014.01.17 受試班級接受地理第三次定期評量(成就測驗後測)

2014.01.20 受試班級接受ARCS 學習動機量表後測

第六節 資料蒐集與處理

本研究實驗之資料主要包含「ARCS 學習動機量表」、「地理學習成就測驗」。 研究結束後將上述兩者資料輸入,以社會科學統計套裝軟體(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 SPSS)視窗版 12.0 版加以處理。茲將各部分的資料處理方法 逐一說明:

一、描述統計

(一)描述全體受試學生與不同水準能力學生(高、中、低分組)在「ARCS 學習動機量表」之前測及後測各項得分平均數及標準差。

64

(二)描述全體受試學生與不同水準能力學生(高、中、低分組)在第一次

(地理學習成就測驗前測)、第三次(地理學習成就測驗後測)地理定期評量原 始分數和全年級成績比較後,轉換為標準分數T 分數表示(平均值為 50,標準 差為10),並得出其平均值與標準差。

二、相依樣本 t 檢定

(一)以相依樣本 t 檢定考驗全體受試學生與不同水準能力學生(高、中、

低分組)在ARCS 學習動機量表前、後測得分之差異情形,以檢驗學習者在學 習動機方面的表現情形。

(二)以相依樣本 t 檢定考驗全體受試學生與不同水準能力學生(高、中、

低分組)在地理學習成就測驗T 分數前、後測得分之差異情形,以檢驗學習者 在學習成就方面的表現情形。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