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五節 教學實驗課程設計

本研究依據文獻探討所得之結果,定義出所欲教學之批判思考能力 以及科技史教材內涵。在教學模式上選取5E 學習環教學模式並配合 STS 教學模式之概念加以規劃,做為整體教學活動設計之骨幹,並依照各單 元學習活動的不同搭配合適的教學策略,而在教學活動發展流程上,則 參考並綜合蔡東鐘(2005)、林志芳(2007)和李怡慧(2009)等人所 提出之科技史教學活動設計流程以進行發展,詳細之教學活動設計流程 圖如圖 3-2 所示:

教學環境 與設備

學習目標及活動主題

傳播科技史料

合適之史料內容

¾ 活動流程

¾ 各單元活動內容

(結合 STS 概念與 5E 學習環教學模式)

相關教學輔助工具

修正教材

調 科技史教材

考量

學生之背景知 識與生活經驗 研究目的和欲培養之

批判思考能力與傾向

擬定蒐集配合

高中生活科技課程綱要

篩選規劃設計試教

壹、評估教學環境與學生條件

在開始進行科技史教學活動之發展前,先就目前高中實施生活科技 之教學現況、參與實驗學校之生活科技課程安排、可使用的教學設備、

學生之背景知識與興趣等條件,進行深入的瞭解與評估。

貳、擬定學習目標及活動主題

依照研究目的,並參考高中 95 課程暫行綱要、98 課程綱要,擬定 本研究之教學活動所欲達成之學習目標如下:

1. 使學生瞭解傳播科技相關知識內涵 2. 瞭解傳播科技對人類社會所造成的影響 3. 培養學生之批判思考能力

此外,參考學生之背景知識、興趣等特性,選擇和學生生活經驗較 為貼近、且較容易引起其學習興趣之科技史做為教材之來源,本研究選 取傳播科技史為本次活動主要之科技史料,並將活動題目定為「改變世 界的傳播科技」。

參、資料蒐集與分析

蒐集批判思考教學活動範例、傳播科技史料及傳播科技史對於社會 影響之實例,並針對所收集到的史料內容加以分析,以交互對照的方式 驗證所選取的科技史料之正確性,若是無法確定其正確性或真實性較有 爭議的史料內容,則不加以採用。此外,為引起學生之學習興趣與注意 力,研究者也多方蒐集傳播科技史料中相關的影片以及圖片,以豐富教 材之內容。

肆、篩選合適之史料內容

在資料蒐集完成後,則開始著手篩選、精鍊所要傳達給學生的科技 史內涵,本研究所規劃之課程是以傳播科技史料為主,並於其中挑選出

「電視」、「電話與手機」、「電腦與網路」等具有代表性且與學生生活相 當貼近之科技產品做為教材單元的主題。但因為每一項科技產品皆有許 多不同的發展階段,甚至不同國家的發展歷程也不盡相同,因此研究者 必須篩選出合適的段落加以組織後才進行教學,而不是將所有的史料通 通丟給學生,使其無法吸收。

在篩選的過程中,研究者主要以兩個面向進行史料之篩選,一是做 為學生批判思考的背景知識之史料內容,其中包含:該科技產品發展過 程的簡介、其運作之原理等內容;二是做為學生批判思考的案例,此一 面向之篩選,則是依照前面文獻探討中,科技與社會互動的相關因素作 為篩選之依據,其中包含:政治、經濟、文化等內容。本研究篩選出的 史料內容如圖3-3 所示:

3-3 傳播科技史料篩選架構圖

其中在科技與社會互動議題之選擇上,盡量使其能涵蓋科技與社會 互動相關因素。但這些因素彼此乃是互相關連與影響,每則科技史例所 牽涉之社會因素皆不只單一構面,因此在教材中所選擇之科技史例呈現 方式,將會包含一項主要欲呈現及探討之構面,以及次要關連之構面。

其詳細的雙向細目表如表 3-4 所示:

3-4 科技與社會互動議題雙向細目表

單元主題 進行批判思考之科技史議題 政治 經濟 社會 文化 軍事 從傳統布袋戲到電視布袋戲 ○ ○ ○ ◎

眼見為憑?電視新聞與媒體 ◎ ○ ○

電視發展史

電視節目的發展 ◎ ○ ○

溝通與生活方式的改變 ○ ○ ◎

電話與手機

發展史 科技來自於人性?手機功能的演進 ◎ ○

網路世界與全球化 ○ ◎ ○

Google 與雅虎知識+~學習型態的

改變 ○ ◎

虛擬與現實~第二生命 ◎ ○ ○

電腦與網路 發展史

法律與隱私權~網路人肉搜尋 ◎ ○

註:◎代表主要欲呈現之構面;○代表次要關連之構面

伍、規劃活動流程與組織活動內容

決定教材內容與範圍後,緊接則進行教學進度之安排、單元教學活 動之設計以及教學策略之選用。本研究之單元教學活動規劃經過批判思 考教學模式之文獻探討後,選取5E 學習環教學模式為主,並配合 STS 教學模式加以規劃,教學活動區分為投入(E1),探索(E2),解釋(E3),精 緻化(E4),評鑑(E5)五階段,其教學模式如圖 3-4 所示。

3-4 本研究之科技史教學模式

3-5 科技史教學活動各單元學習流程表

單元主題 5E學習環學習流程 序論 E1→E2→E3→E4→E5

電視發展史 E1→E2→E3→E2→E3→E4→E5 電話與手機發展史 E1→E2→E3→E2→E3→E4→E5 電腦與網路發展史 E1→E2→E3→E2→E3→E4→E5 分組期中報告 E1→E2→E3→E4→E5

3-6 科技史教學活動內容

3-6 科技史教學活動內容(續)

3-6 科技史教學活動內容(續)

影片混合運用的方式,呈現出電視對於傳統文化(歌仔戲、布袋戲)的 影響,提供學生加以省思。

3-5 教學投影片範例一

3-6 教學投影片範例二

而在學習單的設計方面,各單元結束後,皆有與單元主題相呼應學 習單活動,其活動之設計理念是針對該單元之科技產品,運用批判思考 能力之步驟,省思其對於社會的影響。各單元學習單之活動方式、設計 理念與批判思考流程如表 3-7 所示。

3-7 學習單設計架構表

在學習單版面設計方面,主要以簡潔清楚的方式加以規劃,學習單 的填寫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份為學習單的正面,要求學生詳細記錄其 小組討論的過程,第二部分則為學習單的背面,要求學生將其結論以簡 單明瞭的方式用彩色筆加以書寫或繪製,以作為上台報告的海報。本研 究之學習單皆以大張的 A3 紙加以印製,以提供其足夠的書寫與繪製空 間。完整之學習單內容請參考附錄五。

柒、修正教材

以兩班高中一年級之學生進行試教,觀察並訪問學生對於教學活動 之反應,針對活動的優缺點進行修正;並請指導教授對於活動之適切 性、內容正確性以及是否符合教學目標及研究目的給予建議與指導。

第六節 研究流程

本論文之研究流程分為論文計畫撰寫、教學活動發展、教學實驗實 施及論文撰寫等四階段進行,其主要流程如圖3-7 所示,各階段所要進 行之工作內容說明如下:

圖 3-7 研究流程圖

1. 文獻分析:探討批判思考及科技史教學等相關理論與研究,並 針對高中生活科技教學目標與內容加以探討,以確認科技史 教學活動之設計模式與課程內容。

2. 研究計畫撰寫:確定研究主題與目的,針對研究目的,撰寫研 究範圍與限制、研究方法、研究步驟與研究對象等研究計畫 之內容。

3. 論文計畫審查:論文計畫審查與修正,依照審查委員建議,完 成論文計畫之撰寫與修正。

第二階段為教學活動設計階段,主要則有以下幾個步驟:

1. 分析科技史內涵:分析適合用於發展科技史教材之科技史實,

並進行史料之蒐集。

2. 發展科技史教學活動:依據文獻分析之批判思考相關理論,發 展科技史教學活動,包括教案、多媒體教材、學習單等。

3. 發展研究工具:發展本研究所需之研究工具,包含:「學習反 應調查問卷」、「科技省思面向分析表」以及半結構式「訪談 大綱」等。

4. 專家諮詢:邀請專家學者進行座談,針對本研究所發展之教學 活動、測量工具進行評估,以確定其內容之正確性、合適度 等面向,以及研究工具之信效度。

5. 教材試教:於研究者任教的高中選取兩個班級的學生進行試 教,以瞭解學生對於教學活動之反應。

6. 科技史教學活動與研究工具完成:針對專家所提出之意見,修 改並完成本研究之教學活動與研究工具。

第三階段為教學實驗階段,主要則有以下幾個步驟:

1. 前測:運用標準化之「批判思考能力測驗第一級」加以施測,

以獲取教學前學生批判思考能力的資料。

2. 教學實驗:進行教學實驗之實施,針對參與實驗的兩個班級同 實施與本研究所開發之科技史教學活動。

3. 後測與訪談:實驗完成後即實施「批判思考能力測驗第一級」

之後測,並施予「學習反應調查問卷」,以及挑選學生進行訪 談。

最後階段則針對實驗所得之結果進行資料分析,並就研究發現進行 討論,撰寫成果報告,並提出結論與建議,完成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