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批判思考是二十一世紀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之一,當人 們在面對越來越複雜的社會情境時,需依靠良好的批判思考能力,方能 做出正確評估和良好的選擇(Paul, 1995)。現今社會當中,科技產品的 使用對於人類社會帶來許多便利性與龐大的利益,但由科技所帶來負面 影響也日漸浮現於世人眼前,當人們在面對這些問題時,若對科技沒有 正確的認知,則往往會發現為了解決某一個問題而發展出的新科技,反 而會帶來新的問題與風險(林崇熙,2008)。科技所帶來的問題,是否 一定要用科技方法來解決,早已被世人所質疑,因此,學生在進入社會 前應具備批判思考的能力,方能對科技的問題做出最佳的評斷(陳玫 良,2001)。Maiorana(1992)曾指出,唯有當學生在求學的過程中培養 出良好的批判思考能力時,未來才能將其轉化運用於日常生活當中,進 而成為一個擁有獨立思考與判斷能力的成年人。

我國目前高中的生活科技課程綱要中,並未提及批判思考能力的培 養,僅提到必須發展學生善用科技知能、創造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教 育部,2008)。雖然 Carrison(1991)曾指出,批判思考的本質包含創造 思考和解決問題(引自溫明麗,2002),但批判思考能力更著重在透過 理性的邏輯思考方式與針對所遭遇的問題進行分析評估後的價值判 斷,直到能做出適當的抉擇(王美芬、熊召弟,2005;陳萬賜,2003;

動類型,在活動設計上通常僅針對其中一項能力加以培養,並傾向於實 作方面的創造力或問題解決能力。在這種教學活動中往往較缺乏針對科 技議題的深入省思,學生也較難將製作過程中所學到的創造力與問題解 決能力轉化至科技議題的批判思考之上。因此,縱使在實作上具有良好 的創造力與問題解決能力,仍不代表擁有足夠的科技批判思考能力。

此外,目前國內外科技教育學者與教師所發展的教學活動或進行之 相關研究中,亦是以培養創造力及問題解決能力者佔較多數,以培養批 判思考能力為目的之教學活動或研究較為少見。而研究者透過搜尋全國 碩博士論文網的資料後發現,目前以高中生為研究對象者,尚無以提升 批判思考為變項之科技教育相關研究。因此,應透過何種教學活動才能 提升高中學生之批判思考,成為引發研究者進行本研究之主要動機之 一。

科技史教學是科技教育中重要的一環,學生透過學習科技史,可以 瞭解到科技的演進、以及科技與社會互動的關係(王鼎銘,1999;林坤 誼,2005;蔡東鐘,2005;Mackinnon, 1999)。透過觀察科技發展的歷 程,學生可以用批判思考的角度檢視過去產品的缺失,進而瞭解到如何 發展出更能滿足人類需求的科技產品(林坤誼,2005)。此外,透過科 技史教學亦能幫助學生瞭解科技的演變以及科技與社會的互動,開啟學 生不同的思維角度,使其能夠針對周遭的科技進行批判思考,並學會珍 惜科技所帶來的福祉(游光昭、林坤誼、洪國峰,2008)。

由過去科技史相關研究可知,科技史教學對於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 能力、創造力以及科技素養皆具有正向的教學成效(李怡慧,2009;程 俊博,2005;蔡東鐘,2005),但在提升批判思考能力方面,雖有許多 學者皆指出科技史教學活動應可對學生之批判思考能力有正向的影響

(林人龍、黃進和、宗靜萍,2004;林坤誼,2005;游光昭、林坤誼、

洪國峰,2008;蔡東鐘,2005;Lin, & Fan, 2009),由於目前國內仍缺乏 實證研究之結果,來確認科技史對學生批判思考之影響,故此乃本研究 之研究動機之二。

綜上所述,本研究之研究背景與動機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 科技之批判思考為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

2. 現今高中的生活科技課程中,以提升批判思考為目的之教學活動 仍較為少見。

3. 運用科技史教學,應能提升學生之批判思考,但目前國內仍較乏 相關之實證研究。

因此,本研究期望能以批判思考教學相關理論為基礎,運用批判思 考教學模式與策略,結合科技史內涵建立一套科技史教學活動,藉此瞭 解科技史教學對學生批判思考之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