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工具包括:「批判思考能力測驗第一級」、「學 習反應調查問卷」、「傳播科技省思面向分析表」以及半結構式「訪談大 綱」等,茲將此本研究的研究工具說明如下:

壹、「批判思考能力測驗第一級」

因本研究之實驗的對象為高中生,國內已有的批判思考能力測驗 中,符合適用對象的包含:毛連塭、劉燦樑與陳麗華(1991)所編製的 修訂康乃爾批判思考測驗 Z 級;吳靜吉與葉玉珠(1992)的康乃爾批判 思考測驗甲式;粘揚明(1994)的修訂加州批判思考技巧測驗 B 式;鄭 英耀、王文中、吳靜吉與黃正鵠(1996)所編製的批判思考量表以及葉 玉珠(2003)的「批判思考測驗第一級」。

其中葉玉珠(2003)所編定的「批判思考測驗第一級」,為目前國 內進行批判思考相關研究當中經常被採用的標準化測驗之一,其信效度 廣受國內其他研究者之認定,且適用對象符合本研究的需要,故本研究 選擇由葉玉珠(2003)所編定的「批判思考測驗第一級」作為本研究的 批判思考能力測驗工具,以瞭解實驗前、後學生批判思考能力改變之情 形。

葉玉珠(2003)的「批判思考測驗第一級」中,包含五項分量表:

(1)辨認假設;(2)歸納;(3)演繹;(4)解釋;(5)評鑑。各分量表皆有五題,

ㄧ題一分,滿分為 25 分。此測驗之常模是於台北縣市、高雄縣市抽取 六所國小、七所國中及五所高中,共 2288 人所建立,包含百分等級與 原始分數及 T 分數的常模。

其項目分析與內部一致性信度採 ITEMAN 3.0 分析,得出平均難度 指數為.61,平均鑑別度指數.47,可見測驗題目難度適中,具有良好的

鑑別力。全量表Cronbach α 為.76,分測驗「辨認假設」、「歸納」、「演 繹」、「解釋」、「評鑑」的Cronbach’α 依次為.33、.38、.49、.42、.32。

全量表與各分測驗之相關係數介於.62 至.75 之間,p<.001,具中、

高度相關。各分測驗之相關係數介於.23 至.45 之間,具中、低度相關。

效標關聯效度是以國語及數學學業成績、年級、父母教育程度、語文智 能及數學-邏輯智能等作為校標進行分析,結果均達到顯著相關。本測驗 在分測驗「辨認假設」、「歸納」、「演繹」、「解釋」、「評鑑」的折半信度 分別為.04、.35、.28、.39、.42。測驗使用同意書如附錄一所示。

貳、「學習反應調查問卷」

為了解學生對本教材及教學過程的看法,學生在實驗結束後需填寫

「學習反應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含「科技史教材內容與學習單的呈 現」、「教師教學方式的感受」及「學生自身的學習觀感」等三個構面的 看法,問題以李克特五點量表設計,正面問題將從 5(非常同意)、4(同 意)、3(沒意見)、2(不同意)至 1(非常不同意)分別獲得 5、4、3、

2、1 分,反向問題則相反,由 1(非常同意)、2(同意)、3(沒意見)、

4(不同意)至 5(非常不同意)分別獲得 1、2、3、4、5 分。若問卷之 總平均達3 分以上,則表示學生對本研究之科技史教學有正面的學習反 應,本問卷將於教學實驗結束後立即填寫,另外,問卷中也會在每個問 題的結尾設計開放性問題,以獲取更深入的資料。各構面之問題內容如 表3-3 所示:

3-3 學習反應問卷內容設計表

其內容將參酌第二章科技史文獻分析的內容加以擬定,並委請相關領域 專家確認所擬定之分析面向是否合適。在分析過程中,則依照學生所省 思的面向增加或調整分析的構面。

肆、半結構式「訪談大綱」

本研究所使用的半結構式「訪談大綱」,其目的主要在於輔助量化 資料之不足,透過訪談瞭解學生在科技史教學活動過程中的批判思考流 程與活動後批判思考傾向的改變。其內容將參酌相關教學研究所使用的 問卷內容加以擬定,並委請相關領域專家確認訪談的問題是否符合本研 究的目的。完整之訪談大綱請參考附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