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生對於科技史教學活動學習反應之探討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學生對於科技史教學活動學習反應之探討

壹、教室環境與實施狀況說明

本研究之科技史教學活動共歷時七週十四小時,學生在教學活動第 一週上課前與最後一週課程結束後實施批判思考能力測驗第一級,活動 過程均在多媒體教室或班級教室中進行,多媒體教室和班級教室之設備 皆有單槍、電腦、投影螢幕等設備,學生以四到五人為單位加以分組,

依照教師安排之座位分組入座。研究對象共有 79 人,分為 A、B 兩班,

其中 A 班 36 人、B 班 43 人,A 班於週四上午三、四節上課;B 班於週 一上午三、四節上課。

貳、學習反應問卷結果與分析

為了解學生對本教材及教學過程的看法,學生在實驗結束後需填寫

「學習反應調查問卷」。問卷以李克特五點量表設計,正面問題將從5

(非常同意)、4(同意)、3(沒意見)、2(不同意)至 1(非常不同意)

分別獲得 5、4、3、2、1 分,反向問題則相反,由 1(非常同意)、2(同 意)、3(沒意見)、4(不同意)至 5(非常不同意)分別獲得 1、2、3、

4、5 分。

本研究先針對各選項之次數分配與所佔之百分比加以統計(如表 4-9),而後整理表 4-9 之數據,將其依照「科技史教材內容與學習單的 呈現」、「教師教學方式的感受」及「學生自身的學習觀感」等三個構面 統計其各意見所佔之百分比與平均值(如表 4-10)。就本問卷之分數而 言,若問卷之總平均達3 分以上,則表示學生對本研究之科技史教學活 動有正面的學習反應。

4-9 學習反應問卷次數統計表

4-9 學習反應問卷次數統計表(續)

4-10 學習反應問卷平均數統計表

由表 4-10 學習反應問卷平均數之統計表可以看出,學生在接受教學 實驗後,問卷之總平均為 3.65 分,高於平均數 3 分。但為了確定學生對 於對於整體科技史教學活動之感受是否為顯著正向,因此再針對各題項 之統計結果運用單一樣本 t 檢定,以平均數 3 為檢定值加以檢驗,其結 果如表 4-11 所示:

4-11 學習反應問卷單一樣本 t 檢定表

問卷題號 平均數(標準差) t 值 p 1 3.81(.74) 9.65 .00**

2 3.51(.77) 5.78 .00**

3 3.75(.81) 8.12 .00**

4 3.68(.80) 7.39 .00**

5 3.48(.87) 4.86 .00**

6 3.97(.68) 12.59 .00**

7 3.32(.76) 3.70 .00**

8 3.57(.80) 6.25 .00**

9 4.00(.68) 12.92 .00**

10 3.60(.77) 6.85 .00**

11 3.60(.67) 7.78 .00**

12 3.55(.93) 5.21 .00**

13 3.17(.96) 1.53 .13 14 3.81(.84) 8.38 .00**

15 4.01(.66) 13.49 .00**

16 3.73(.66) 9.65 .00**

17 4.14(.58) 17.34 .00**

18 4.07(.66) 14.08 .00**

19 3.30(1.03) 2.55 .01**

20 2.91(.88) -0.91 .37 總平均 3.65(.31 ) 9.32 .00**

*p<.05 **p<.01

由表4-11 之結果可以看出學生對於整體科技史教學活動具有顯著的 正向感受。而在問卷中各題目之反應上,僅有第 13 題與第 20 題之反應 未達顯著水準,其餘之反應皆為顯著正向。為深入瞭解學生之學習反 應,以下將分別就各構面之統計結果輔以開放性問題之答案加以分析。

在探討過程中,為呈現學生所回答之答案次數強度,該項答案若有超過

一位同學有類似意見,則會於後方加上括號,並註明該項答案出現之次 數,若僅出現一次者,則列出其編碼之代號。

一、科技史教材內容與學習單的呈現

(一)教學活動之趣味性與挑戰性

在科技史教學活動之趣味性方面,有 53.3%的學生都認為科技 史教學活動之課程內容很有趣,而深入分析學生認為有趣的原因,

可以發現多是因為老師在教材中所穿插的科技史相關影片。相關之 回答內容如下:

¾ 傳播科技史的影片很 cool!(2)

¾ 影片很好看、很有趣,吸引人(10)

¾ 看到很多手機發展的影片(A_LR_08_12)

¾ 布袋戲與科技的議題很有趣(B_LR_08_09)

另外,也有同學認為做科技史的學習單和分組報告很有趣且具 挑戰性,可以學到整理資料、分析歸納等技巧,而這正是批判思考 能力當中重要的一部分。例如:

¾ 大家對於科技方面的報告都很用心,各小組的內容都很豐富(3)

¾ 做報告時要查資料、將這些素材分門別類放入簡報中,去找資料來源,將內 容刪減整理成好懂的東西,加圖片和動畫等都很有挑戰性(2)

¾ 報告還有其他活動,我都覺得還蠻好玩的(A_LR_08_06)

¾ 和同學一起做報告,上台練習講話進步比較快(A_LR_08_29)

而針對整體活動的挑戰性方面,有 37.2%的學生同意這個活動 很有挑戰性,而 55.1%的學生則是選擇無意見,可見這個活動對於 學生而言略有挑戰性,但不至於過於困難。例如:

¾ 做報告的資料很難找(2)

¾ 因為先前並無上過,有些名詞釋義其實不太瞭解(A_LR_07_35)

¾ 有趣的課就算有挑戰性也無妨(B_LR_07_05)

深入分析學生認為活動有挑戰性的原因,可以發現主要是學生 感受到活動過程中,老師會不斷的提出問題讓他們思考,而各週的 學習單也必須經過小組的思考與討論才能解決,這點雖然學生認為 較具挑戰性,但卻可達到培養其批判思考能力之目的,且多數同學 也認為不會過於困難到難以回答

(二) 對科技與社會的認知

本研究之科技史教學活動,除培養學生之批判思考能力與傾向 外,亦期望能透過科技史的內容,使學生透過瞭解到科技對社會的 影響,能夠從不同角度思考到科技與社會的問題,進而培養其在科 技方面的批判思考能力。在這方面,學生的學習反應都相當正向,

有82%的學生都同意,本研究之科技史教學活動使其對於科技與社 會的關係有更多的瞭解。例如:

¾ 瞭解各種電子科技產品的發展史(A_LR_09_02)

¾ 知道一些平常生活中的科技是怎麼演變的(A_LR_09_13)

¾ 科技逐漸進步,帶給我們很方便的生活,如果沒有這些,或許我們都只是原 始人吧!(A_LR_感_03)

¾ 傳播科技它存在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也改變了世界,發展了網路世 界,如此人們晚上有了新的活動。(B_LR_感_30)

¾ 上完這幾週的課使我更瞭解生活周遭的科技,它是如何演變的,又或者將來 可能變成怎樣,這讓我知道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B_LR_感_12)

¾ 有許多產品是因為社會變動中而產生的,例如:戰爭、溝通…(B_LR_10_15)

¾ 從經濟、政治、生活…等方面看這些科技產品(B_LR_05_15)

¾ 做人造衛星報告,讓我對人造衛星的應用有更深入的瞭解(B_LR_09_14)

¾ 瞭解到科技與環保的關係(B_LR_11_30)

(三) 教材內容對批判思考能力的影響

在教材內容對批判思考能力的影響方面,53.3%的學生都覺得

亦有 57.1%同意科技史教材有助於培養本身在科技方面的批判思考 能力。針對這方面學生的反應如下:

¾ 不會一昧的盲從,因為自己已經瞭解了科技的優缺點(A_LR_11_12)

¾ 可以對生活有所省思(A_LR_11_16)

但也有部分學生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例如有一個學生

(B_LR_05_09)認為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多是以科學家或教師的 觀點整理或詮釋,使其在思考的過程中不自覺的會偏向可能較教師 被認同的觀點。由此可知,學生會以批判思考的角度對教師所講述 的內容提出問難與反思,而非單向的接收教師或資料中所呈現的觀 點,此即為批判思考能力之展現。

(四)學習單的設計

在學習單的設計方面,學習反應問卷中針對學習單之問題是反 向題,經統計後可以看出近六成(57.7%)的學生不同意學習單之 設計會過於困難,此外更有不少學生都認為學習單的問題讓他們很 有思考與發揮的空間,例如:

¾ 問題都不錯,可引導我們做更多思考(2)

¾ 不會很難,難易度適中(3)

¾ 老師的學習單都趨向較為有趣,好構思的問題。例如:電視節目表、手機的 條件等。(2)

¾ 覺得學習單的設計蠻新奇的(A_LR_12_15)

¾ 大部分雖有點難,卻可以激發思考能力(B_LR_12_18)

¾ 空白很大,有很大的發揮空間,思考非常自由(B_LR_12_28)

¾ 我覺得很容易,用 5W1H 來思考很快(B_LR_12_38)

但仍有少數同學認為學習單的問題較為開放,剛開始會不知該 如何著手,另有一個同學(B_LR_12_17)則是認為有時其他組員會

教學過程中也觀察到,因為本次活動的學習單所選擇的題目是較為 生活化的題目(例如:電視時刻表的安排或手機的選擇),因此同 學在討論的時候,往往很容易變成閒聊,例如討論自己喜歡的節目 或手機類型,這時教師便需要不斷的提醒學生要回歸主題加以思 考。

(五)課程重點的掌握

在整體課程重點的掌握上,有 39.7%的學生認為自己可以掌握 整體科技史教學活動的重點,而教師在每週教學前也都會回顧上週 內容,並教學過程中適時運用一些心智圖呈現教學的重點。但仍有 23%的學生認為自己無法掌握課程的重點,有些是認為主題太多、

有些是認為一些發明家的人名、年代等歷史枝節的方面的介紹較為 瑣碎,認為可以更精簡的陳述。

二、教師教學方式

(一)上課方式的接受度

針對學生對於老師上課方式的接受程度,有 64.1%的學生都表 示喜歡生活科技課程利用這種方式上課,喜歡的原因多是感覺這種 上課方式比較沒有壓力、喜歡影片的內容、有各種不同的學習單活 動或是可透過教師提出的問題加以思考等。例如:

¾ 影片都很有趣,但也很有內容,有助於記憶,不會覺得枯燥(9)

¾ 有各種不同的活動模式(5)

¾ 很有互動,很有趣(A_LR_01_10)

¾ 用投影片以輕鬆的方式上課,沒有考試壓力(A_LR_01_37)

雖多數的學生都認同教師的教學方式,但仍有部分學生提出較 為負向的觀感,例如:認為運用投影片講解背景知識的段落較為枯

燥乏味,可以加以精簡;少數對於科技不感興趣;或是希望能有一 些動手實作的活動。

¾ 一直用投影片上課會有點枯燥(2)

¾ 老師分門別類的介紹很清楚,但其中幾個談歷史的部分有點無趣,覺得有些 事跟自己沒什麼關係(2)

¾ 感看到很多發明家的名字和照片,因為不認識所以沒有親切感(2)

¾ 再多放一點影片(5)

¾ 我想多用電腦上課,比較有實體感(B_LR_感_39)

研究者在設計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基於文獻探討的結果,認為 在讓學生進行批判思考活動前,應先給予一些背景知識的建立,但 學生對於這些背景知識的反應卻是不甚感興趣。在教學的過程中,

研究者也明確感覺到學生對於教師在講述科技發展歷程的時候,其

研究者也明確感覺到學生對於教師在講述科技發展歷程的時候,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