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教學效能之理論

本節將探討教學效能的意涵、教學效能理念及發展歷程等三個部分的文 獻,作為本研究的論述基礎,茲分述如下:

一、教學效能的意涵

教學效能的概念源自於Bandura(1977)的自我效能理論 self-efficacy theory),自 1970 年代以後,各國對教師教學效能有越來越重視的傾向(許智 勛,2011)。而教師是教室中教學的靈魂人物,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師生 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透過彼此激勵及互動,成為一個獨特的微型社會體系(吳 清山,1998)。而教育品質之良窳繫於教師教學效能,更開啟了後來研究教 師效能的風潮,茲分述有關教學效能意涵如下:

(一)教學效能意義

教學行為是一種科學,也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複雜而多樣化的過程,

對於教學效能的定義,也常因研究者的觀點不同,而有不同的解釋方式,教 學效能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黑德( F.Heider)或懷特( R.W.White)的早 期研究,後來美國蘭德公司提出「教育評鑑研究報告」,指出教學效能與學 生成就具有顯著相關,更開啟後來研究教學效能的先河(吳清山,1998)。

教學效能(teaching effectiveness)與教師效能(teacher efficacy)及有效 教學(effective teaching)三者的概念相近(李國禎,2001),本研究通稱為 教學效能。關於教學效能,一般可分為「教師自我效能」(teacher self-efficacy) 及「教師有效教學」 (effective teaching)兩類(吳婉甄,2010)。從「教師自 我效能」探討者認為;教師自己能夠評估影響學生學習成敗的一種知覺判斷 或信念來教育學生;另外部分學者從「教師有效教學」的角度來探討,主要 論點是以有效教學為重點(邱義川,2008)。

以下從不同觀點,整理國內外研究者對教師教學效能定義之論述,如表 2-5 所示。

表2-5

國內外研究者對教學效能的定義

學者 教學效能的定義

孫志麟 ( 1991 ) 教學效能是教師從事教學工作時,對於自己教學能力的 信念,此一信念包括教師對於自己能夠影響學生學習及 抗衡外在環境對教學影響等方面的能力判斷。

郭明堂 ( 1995 ) 教師在教室中透過師生的互動歷程,依照學生不同特性 與學習經驗,運用多樣複雜有邏輯的一連串策略,來改 變學生的行為,達成教育目的,即為有效的教學效能。

張俊紳 ( 1997 ) 教學效能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肯定自己的教學能 力,且能表現出適當的教學行為,促使學生有優秀的表 現,以達成教學目標。

吳美蘭(1999) 教師教學效能是教師對自己教學能力的信念、認知,教 師教學效能感的高低,顯示教師對教學工作所持效能信 念的強弱。

張碧娟 ( 1999 ) 是指教師為完成教學目標,在教學時所表現有效教學行 為,這些行為能夠增進學生的學習成效。

林進材(2000) 教師如何有效教學,使學生在學習上成功、行為上具有 優良的表現,以追求最好的教學活動實施、課程與教學 實施、教學評量實施成效、塑造良好的班級氣氛,以進 行教室成功的學習與有效的教學,達到預定的教育目標。

王秀惠 ( 2003 ) 是指教師從事教學工作時,對自己的教學能力及影響學 生學習程度之自我能力評估,層面包含管教學生的能 力、從事學科的能力及抗衡。

馮莉雅 ( 2002 ) 教學效能的定義大致可分成三種,一種是偏重教師教學 信念,其內含可分為一般教學效能及個人教學效能。第 二種偏重個別教育環境中教學表現及師生互動關係的分 析。第三種則是偏重教學生產力(productivity)。

張錦昌(2003) 教學效能是指以有效教學為重心,而有有效教學是指教 師在教學歷程中成功有效運用各種教學策略,成功達到 頇定或特定的教學目標。

吳清山(2004) 將「教師效能」定義為:一位教師在教學工作上,能使 學生在學習上或行為上具有優良的表現,以達到特定的 教育目標。 (續下頁)

表2-5(續)

學者 教學效能的定義

楊瑞麟 ( 2005 ) 教學效能是指教師為達成教學目標,有目的透過多項教 學安排與設計的過程中,在教學時表現出的有效教學行 為,以期能增進學生之學習成效。

黃錦桃 ( 2007 ) 教師對自己教學能力的肯定,並能在教學過程中,運用 多元的教學策略,依學生個別差異安排有效教學活動,

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已達成教育目標。

李雅妮 ( 2008 ) 教學效能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自我的肯定,透過教學 安排與設計,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教學行為,並達 到教育預期目標的一種信念。

黃偉菖 ( 2009 ) 概念涵括教學信念、課程內容、課程實施、教學方法、

師生關係…等層面,教師要熟稔課程架構與內容,具有 自己的教學信念,採取有效的教學,使學生有最好的學 習表現,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

方靖雯(2011) 教學效能係指教師透過課前的教學內容、教材的準備規 畫適合學生課程,發揮其教學效能與作用,使學生在學 習及行為上有優良的表現,以達到教育最終的目標。

楊宜涓(2012) 教師利用有效的教學技巧進行教學,以達到學習的目 的,這種效能是教師對自己所具備的能力的一種認知,

是一種內在知覺的表現,同時也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

蔡碧蘭(2014) 教師在教學前,必頇熟稔課程教材內容及學生能力指 標,並轉化成為符合學生能力程度的教學目標,以完成 適切教學計畫。教學過程中運用差異化教學策略,提升 不同學生學習成效,並能做好班級管理,營造有利學生 學習的環境。教學後能運用多元評量,診斷學習落差,

改進教學策略,達成教育目標。

McCormick(1979) 教師有效教學是教師瞭解課程的架構與其內容之要義、

瞭解學生的特性、明白學習的原則及目前的問題,使學 生獲得比預期更好的成就。

Marsh(1991) 教學效能是一個多向度的評鑑概念,內容包括學習價 值、教學熱忱、表達清晰、團體互動、和諧師生關係、

課程內容、評量方式、課外指定作業、學習上的難度等 九個向度來評鑑教學效能。 (續下頁)

表2-5(續)

學者 教學效能的定義

Money ( 1992 ) 教學效能表現在有效教導教材的知識、有效的進行師生 溝通、良好的教材組織能力、鼓勵學習動機的能力、和 善的態度、教室管理的技巧。

Borich ( 1994 ) 認為教師教學效能是指教師能夠促進有效教與學,教學 必頇是明確、多樣性、任務取向、全心投入、提高學習 成功率,以達教育目標。

Kyriacou ( 1997 ) 有效教學可以被定義為老師的教學使學生的學習成功。

本質上,有效教學有二個簡單的要素:1.教師必須對什麼 樣的學習要被培養有清楚的想法。2.教師建立和提供能達 成的學習經驗。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上述,教學效能是指教師對個人在教學能力上的認知,除了具備熟 稔的教學知識與豐富的教學經驗,在教學前必須針對課程教材內容、學生背 景能力進行瞭解,進而規畫適切的課程教學計畫。在教學時能以專業知識的 運用,擬定有效教學方法,營造良好學習氛圍,依學生學習差異擬定提升學 習成效策略。教學後能運用多元評量,依據評量結果對自己的教學歷程進行 省思,並落實補救教學活動,達成有效教學之教育目標。

(二)教學效能之內涵

研究者藉由蒐集文獻時發現,教學效能的研究相當豐富,內涵具有多元 特性,研究層面亦不盡相同,以下將國內外研究者們對教學效能內涵的見解 加以分析,整理如表2-6:

表2-6

教學效能之內涵

學者 教學效能之內涵

馮莉雅( 1997 ) 認為教學能力包含:1.教學技巧的效能;2.學生常規管理的 效能;3.教與學互動的效能;4.應對非教師因素的效能;5.

教育功用極限的效能。

(續下頁)

表2-6(續)

學者 教學效能之內涵

陳金木 (1997) 將教師教學效能分為:1.教學自我效能信念;2.系統呈現教 材內容;3.多元有效教學技術;4.有效運用教學時間;5.建立 和諧師生關係;6.營造良好的班級氣氛。

張碧娟 (1999) 將教學效能分為:1.教學計畫與準備;2.系統呈現教 材;3.多元教學策略;4.善用教學評量;5.良好學習氣氛。

林進材 (2000) 提出教學效能內涵可分為1.教學知識;2.教學方法與技巧;

3.教室管理;4.教師態度;5.師生關係等層面。

蔡麗華 (2001) 將教學效能歸納為:1.教學計畫與準備;2.教師專業知能與 教學技巧;3.班級經營管理;4.教學成果與評量;5.學生學習 表現。

簡玉琴 (2001) 將其歸納為:1.教學計畫;2.教材內容;3. 教學策略;4.教 學時間;5.師生關係;6.班級氣氛;7.教學評量

郭 蘭 (2003) 認為教學效能係1.教學計劃與準備;2.學生學習表現;3.善用 教學評量;4.多元教學技巧;5.良好學習氣氛

張賢坤 (2004) 指出教師教學效能層面大都包含1.教學計畫;2.教材呈現;

3.教學策略;4.教學評量;5.學習氣氛

吳雪華 (2005) 有效的教學效能向度;1.教學的計劃與準備;2.有系統的呈 現教材內容;3.運用多元有效的策略和方法;4.適時評量學 生學習成就;5.建立與維持班級常規;6.營造有利於學習的 環境;7.使學生能夠有效成功的學習。

吳婉甄 (2010) 將教師教學效能之內涵歸納為1.教學規劃;2.教學策略;3.

教學評量;4.班級經營;5.師生互動等五個層面

方靖雯 (2011) 認為教學效能之內涵為:1.教學計劃與準備;2.教學策略與 技術;3.教學回饋與評量。

許文雄 (2011) 將教學效能分為:1.教學計畫準備;2.系統呈現教;3.多元教 學策略;4.班級經營管理;5.善用教學評量

徐世宗 (2011) 教學效能分為:1.教學計畫與準備;2.靈活有效學技術;3.

善用教學評量;4.學生學習適應;5.良好班級氣氛;6.和諧師 生關係

梁鳳珠 (2011) 認為教學效能研究層面可分成1.教學計畫;2.教學內容;3.

教學策略;4.教學評量及班級經營

蔡碧蘭 (2014) 歸納出的教學效能內涵為1.教學準備;2.教學策略;3.班級經 營;4.教學評量。

(續下頁)

表2-6(續)

歸納上表 2-7 的教學效能內涵,研究層面出現次數最多依序為「教學策

歸納上表 2-7 的教學效能內涵,研究層面出現次數最多依序為「教學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