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五節 教學方案設計

壹、教學活動流程

本研究之教學方案設計為研究者參考「Nelson 式的蘇格拉底對話」設計而 成,並適度地修改為符合國小六年級程度之教學流程。本研究共進行六次作文教 學活動,預計兩次教學活動完成一個主題,亦即完成一篇文章,六次共完成三篇 文章作品。原則上,每週實施一次寫作教學活動,每次連續兩節課,共八十分鐘。

第一、二次作文教學以「什麼是『朋友』?」為主題,寫作題目為「朋友」,第 三、四次以「什麼是『金錢』?」為主題,寫作題目為「我的金錢觀」,第五、

六次以「什麼是『公平』?」為主題,寫作題目為「公平與不公平」。以上六次 的寫作課程規劃如表3-1 所示:

表3-1 寫作課程規劃表

表3-1 寫作課程規劃表(續)

資料來源:修改自Labbe 和 Puech(吳淨騁譯,2002a,2002b)。

本研究中每一個完整的主題可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的教學活動主要

識是否有不完善或需要修改之處,再引導出論說文的特色以及論說文三要素──

「論點、論據、論證」,請學生分析之前所討論的內容及所歸納的共識中,何者 為「論點」?何者為「論據」?何者為「論證」?讓學生在寫作時能夠詳細地陳 述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能夠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表達觀點,最後在適時引出 文章段落架構,以輔助學生進行完整的文章寫作。本教學方案初擬可見附錄一。

上述的教學活動流程如圖3-2 所示:

貳、教學方案設計原則 一、寫作主題方面

教師提出問題

將問題融入學生的生活經驗 選擇學生的案例做討論

全班討論並發表意見 進行歸納

形成共識

學生回到自身 經驗做檢視 引出論說文三要素

引導學生進行寫作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圖3-2 教學活動流程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參考「Nelson 式的蘇格拉底對話法」流程圖繪製而成。

引出文章段落架構

研究者所設計的主題以符合國小學生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情境為原則,希望 藉由具話題性的議題來引起學生的共鳴,使每一位成員均能在同樣的前提上加入 對話。此外,辯論後所凝聚的共識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辯論之目的在於透過師 生對話與小組討論來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並能合理的聚焦問題的論點、論據與 論證,使學生的文章能論述貼切、條理分明,此為本研究最終之目的。

二、文章字數方面

研究者會鼓勵學生儘量將其要表達的想法完整呈現,故沒有一定的字數限 制,原則上來說,以學生作文簿的兩頁(約200 字)為原則。若大多數的學生在 第一次寫作時即能達到200 字的水準,則研究者會在第二、三次寫作時鼓勵學生 以250 字到 300 字左右為目標。

三、評分規準方面

研究者採用「國中基測寫作測驗評分規準」(見附錄二)為學生寫作評量之 依據,其評量分數為零至六級分,並以「立意取材」、「結構組織」、「遣詞造句」

及「錯別字、格式與標點符號」四個項目為評分規準,故有其客觀性。

第六節 資料蒐集與處理

本研究資料蒐集的方法有教學觀察、錄影、學生文件資料,茲分別說明如下:

壹、教學觀察

在教學活動實施前,研究者會先進入教學情境觀察該班導師平時與學生上課 的互動情形,以瞭解學生上課的氛圍與態度。

貳、錄影

在教學活動實施時,研究者會進行六次的「蘇格拉底對話法」寫作教學活動,

教學的同時會架設錄影機,將教學情形記錄下來,事後研究者再根據轉錄內容記 錄重要事件,並予以編號,例如(錄 20110921)即是 2011 年 9 月 21 日的教學 活動記錄,並以R 代表研究者,S 代表全體學生,S1、S2、S3 分別代表座號 1、

2、3 號的學生。

參、學生的文件資料

本研究所蒐集的文件資料為學生的寫作作品。學生的寫作作品包括五年級上 學期的小日記、作文簿,以及教學實施後學生的文章作品。從學生的小日記與作 文中可瞭解學生的寫作程度、心理狀態以及感興趣的議題,作為教學方案設計之 參考,亦可作為日後檢證資料之依據;從學生的文章作品中可分析蘇格拉底對話 法運用在論說文寫作教學的成效,並予以編號,如(文 20110928,S1)即代表 座號1 號的學生於 2011 年 9 月 28 日寫的文章作品。

茲將上述各種編號方式及編號意義彙整如表3-2:

表3-2 本研究編號方式及編號意義彙整表

編號 意義

錄20110921 表示2011 年 9 月 21 日的教學活動記錄。

文20110928 表示2011 年 9 月 28 日學生所寫的作文。

R 代表研究者。

S 代表全體學生。

S1、S2、S3 分別代表座號1、2、3 號的學生。

…… 代表省略。

( ) 代表補充說明。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