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學歷程的發現與省思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教學歷程的發現與省思

本研究透過六次寓言故事聆聽教學的歷程,並配合教學現場所做的錄影、教 學後訪談與文件蒐集等資料結果,研究者約略有以下的發現與省思:

壹、「寓言故事聆聽教學活動」的時間規劃應長期而持續的實施,較 能產生具體成效

在研究者的觀察、訪談及其回饋的文件中可知,學生在聆聽技巧上的發展並 不是沒有進步,所以聆聽技巧是極有可能是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養成和發展,若能 更長期並持續的規劃實施此活動,相信學生透過這樣的聆聽步驟訓練,應該能提 升其聆聽技巧的運用及建立良好的聆聽態度。

貳、「寓言體聆聽教學活動」在國小課程中是具體可行的

經由兩位學生的回饋得知,在研究者的用心經營下,其對本研究實施的寓言 體聆聽學活動反應良好,非常喜歡參與寓言故事聆聽教學活動。本研究的寓言故 事聆聽教學活動,為一具體可行的方案,若能將此活動作有效的規劃,相信國小 教師便能具體實施在課程內。

參、其他省思

(一)預測技巧的引導方式

在研究者指導的聆聽步驟裡,所謂的預測即是聆聽前先針對訊息或概念來思 考可能是什麼。研究者引導學生,當先備知識不足而預測不出來時可以提問,研 究者再給予適當的提示。提供的提示太多,預測將沒有挑戰性;提示的太少,學 生又因預測太難而放棄,如何引導學生預測是教學者所面臨的一大問題。

(二)學生作筆記反應的修正

在教學後的調查問卷中,由學生針對作筆記所表示的看法可知,兩位學生皆 認為作筆記所需要的思考過程是感覺較費時且麻煩的。值得慶幸的是,儘管學生 認為作筆記費時又麻煩,但因有助於學習,因此仍會繼續利用筆記來幫助學習。

如何顧及學生心理、提升作筆記的效率及意願是教學者面臨的一大問題。

(三)提問討論的方式與情境

研究者本來設計的個案樣本只有兩位學生,為的就是讓兩位學生都有發言的 機會,讓被動害羞的學生也能發表意見。透過學生的回饋,研究者發現由於學校 裡的班級人數較多,因此除了較積極主動的學生會舉手發言,在國小課程裡較少 有發言的機會;更由於每個人都有個別差異,因此沒有任何一個討論方式完完全 全的適合一個團體。為了適應每個學生不同的需求,身為教學者不應該固守理 論,而是應該隨時觀察反應、訪談學生需求,因應班級學生的情況,予以選擇學 生狀況的討論方式,如:小組討論、班級討論。

(四)討論問題的設計可以多層次,給予學生更多的討論時間及空間

本研究中所提問的問題,除了知識性的問題著重於記憶性之外,也設計理解 型的問題。透過學生討論的彼此激盪,研究者發現理解型的問題,其內容和意義 存有多元性和深層性,可以讓學生藉由討論激盪出的火花,創造出更不一樣的想 法。

另外,寓言故事聆聽教學活動的練習剛開始並不容易,研究者在進行寓言故 事聆聽教學活動時間的安排上,應該再放慢速度,多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多給予 時間練習,不可操之過急,以免扼殺學生思考的興趣。

(五)學生思維模式的檢視

研究者在進行聆聽學習單的資料分析時,最喜歡學生根據故事內容所表達的 寓意,既富創意又有趣。可見經過寓言故事聆聽教學活動,學生都有可能建立自

己獨特的思維模式來。

(六)學生進步的喜悅

每經過一次的寓言故事聆聽教學活動的練習,研究者就能感受到學生的進 步。尤其在聆聽步驟的練習方面,已較先前熟稔。在聆聽技巧上的運用也有所提 升,如:在預測方面,學生雖對聆聽主題無任何想法,也會主動向研究者提問,

再根據研究者的說明進行預測。兩位學生對自己的聆聽表現自我評估也呈現正向 的回應。這樣的結果讓研究者更加有信心繼續進行研究。經歷了六次的教學經驗 後,不僅學生的收穫良多,研究者亦從中獲益匪淺。

肆、小結

本研究的目的是希望透過寓言故事聆聽教學,協助學生從聆聽準則入手,練 習運用預測、作筆記的聆聽技巧釐清想法,將新的知識與腦中的舊有訊息進行歸 納整合。雖然兩位學生皆對作筆記這項聆聽技巧感到麻煩,但是透過這樣的步驟 訓練下,學生能將之內化並提升自己的能力,對課堂學習效率的提升必定有所助 益。

研究者經由觀察以及兩位學生的回饋,看到學生對聆聽態度的轉變和聆聽能 力的成長,心裡感到十分欣慰。本教學研究課程雖然已經告一段落,但是於教學 歷程中師生所培養出的默契,著實令研究者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