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過程與教學設計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四節 研究過程與教學設計

根據個案研究的過程,擬定本研究的研究階段。本研究大致分為試探性研究 階段、正式研究階段。在每一階段裡,又涵蓋諸多研究工作。自96 學年度第二 學期開始,研究者進入實地,共進行六次的寓言故事聆聽教學。以下就本研究之 課程規劃、教學流程設計兩方面,析述教學方案的設計細節。以下就各個研究階 段及教學方案設計進行說明。

壹、 研究過程

一、界定研究方向與初擬研究問題

進行一項研究的首要任務是仔細確認研究問題的本質。研究者在探尋研究方 向時,及以教學上的實務經驗以及個人興趣為起始,蒐集並閱讀文獻資料,充實 聆聽的相關知識,設法界定適當的問題範圍,讓研究問題逐漸聚焦成形,最後初 步決定就「學生」與「聆聽教學」兩方面做探討。

二、閱讀相關文獻

在界定研究方向的同時,研究者亦閱讀有關個案研究的文獻,並研讀與主題 相關的理論及資料,以求對研究問題的本質有更確切的了解。文獻探討其實是一 件持續不斷的工作,必須配合研究進度同時進行。所以,從研究者進行試探性研 究開始,到進入正式研究後,相關文獻的搜尋與探討是不會間斷的,因為文獻資 料的內容對於資料蒐集、分析與檢核等研究工作,都極具參考價值。換言之,在 研究即將完成之時,研究者才完成廣泛的文獻探討。

三、研擬個案研究計畫

研究計畫的內容包括工具、程序及使用工具應該遵守的規則。計畫書的重要 處在於提醒研究者應該研究什麼,使研究者設想一些將來可能會遭遇的研究問 題。透過相關文獻的探討,引發研究者一連串的思考,初步擬訂本研究的研究計 畫,包含:教學方案的設計、研究對象與現場的選取、研究時間、研究工具等。

四、試探性研究

試探性研究主要是幫助研究者考量資料的內容與實施程序,以精進自己蒐集 資料的能力,而且經過試探性研究的實施能幫助研究者確定相關研究問題的方 向,且提供一些概念以釐清最初的研究設計。

在深入文獻、擬定研究計畫後,研究者在正式研究之前,選擇任教班級 2 位四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試探性研究,為期三週,教學著重於聆聽技巧之 學習及訓練,並蒐集問卷、學習單、訪談紀錄等資料,加以分析探討,作為下個 階段修正研究之參考,為正式研究的前導性研究。

五、確認研究問題

研究者從探尋研究方向至試探性研究結束的過程中,針對研究問題產生了反 省及思考。從檢視試探性研究當中,澄清本研究欲尋求解決的問題,並再次確認 蒐集資料的方向,並使蒐集資料的程序有修正的機會。

六、正式研究

本研究的正式實施、探究時間為 96 學年度第 2 學期。由於正式研究與試探 性研究之對象相同,但在正式研究期間仍然會發生許多意想不到的事件及結果,

研究者將接受、評估這些非預期的事件與結果。

七、資料蒐集

資料的蒐集也是一項持續不斷的工作,包含記載研究始末的教師研究日誌 等。進入實地研究時,研究者除了以錄影的方式完整紀錄整個教學過程外,也輔 以觀察等方式。再者,研究者將多次與學生進行非正式訪談,過程皆予以錄音,

已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及內心想法。此外,研究者在研究之初及正式研究後 實施問卷調查,以了解學生對於聆聽技巧練習的狀況及對寓言故事聆聽教學活動 的反應。

八、資料分析與詮釋

研究過程中,資料蒐集與分析交互進行,因此,研究者於蒐集資料的同時,

亦隨手將資料進行歸類與管理,若時間允許,研究者盡量於下次教學前將錄音與 錄影內容謄寫成逐字稿,以進行資料的初步分析,並自我檢討、省思,作為下一 階段蒐集資料的依據。

九、撰寫研究結果

研究者將根據資料的分析與歸類,進行最後的整理,持續撰寫論文報告。如 果發現資料不足或者有所矛盾,會再約詢研究對象。若對細節有所疑惑,則請教 教授及研究學者,讓報告內容朝多面向的角度及觀點來說明與解釋。本研究希望 清楚的呈現出研究過程及結果的實際情況以供參考。

貳、教學設計

一、課程內容規劃

(一)聆聽教材文體之選擇

寓言是一種含有積極教訓意義的故事,可以在短小的篇幅裡,透過簡單緊湊 的情節來隱喻深刻且足以發人深省的道理,所以非常適合做為教材。因此,研究

者採用「寓言」來作為教學媒材,再加上研究者在試探性研究中所使用的聆聽教 材,兩位學生的表現及反應不錯,研究者遂決定仍以「寓言故事」為聆聽教學活 動之教材。

(二)聆聽主題的決定

在正式研究的六次寓言故事聆聽教學與練習中,聆聽主題的選擇,研究者參 考譚達先的分類法,以寓言類型中數量較多的動物寓言為主,且字數控制在約 450∼550 字(參見附錄九)。

(三)教學時間

教學時間是利用週六上午之語文課時間。

二、教學流程設計

本研究的寓言故事聆聽教學之實施流程,主要根據 Rost(2002)之建議,研 究者再配合教學實務上的情況與需求,稍作調整與修正而成。研究者寓言故事聆 聽教學課程中規劃的方式,在「引起動機:記憶遊戲」、「課堂聆聽概念的討論」、

「聆聽準則的建立」、及「聆聽步驟的說明」方面,只在試探性研究時進行一次。

正式研究時,其餘的寓言故事聆聽教學與練習流程將於正式研究時重複進行六 次。

本研究之教學流程說明如下:

(一)引起動機:記憶遊戲

在本次教學前,研究者為了瞭解全班學生對於聆聽概念的認知情形,先請學 生填寫一份「學生聆聽能力態度問卷調查表」。在該份問卷當中,學生對於「課 堂聆聽能力」一詞,感到陌生,不知其意。因此,研究者決定在學生練習聆聽策

略之前,先帶領學生進行「記憶遊戲」的活動,一方面引發學生的興趣,另一方 面讓學生了解其為聆聽者的角色,進一步指導學生認識聆聽的概念。

(二)課堂聆聽概念的討論

結束了記憶遊戲的活動後,在學生感到有趣之時,研究者與學生討論課堂聆 聽的概念。此階段研究者引導學生針對關於課堂上良好的聆聽行為以及不良的聆 聽行為來討論,從中瞭解學生對於課堂聆聽概念為何。

(三)聆聽準則的建立

研究者先向學生解釋課堂聆聽準則的意義,就是上課專心的準則,在建立了 學生的聆聽概念後,繼續與學生討論,針對學生平時較欠缺的部分以及較容易出 現的分心行為訂定的聆聽準則,包含以下五點:「坐姿端正,面向老師」、「集中 注意力」、「回應老師」、「認真思考」、「不懂要發問」。

(四)聆聽步驟的說明

在制訂完聆聽準則之後,研究者指導學生依據「聆聽前預測」、「聆聽時專心、

做筆記」、「聆聽後思考簡述」、「提問討論」、「書寫寓意」、「理解測驗」這六個步 驟來學習,讓學生對本教學研究流程有初步的認識。

第一個步驟「聆聽前預測」,即是指導學生在研究者揭示聆聽主題後,根據 主題來臆測即將聆聽的內容;第二步驟「聆聽時專心、做筆記」,指示學生在聆 聽時應專心聽,記下聆聽內容的重點,而專心的具體表現則以聆聽準則為依據來 練習;第三步驟「聆聽後思考簡述」,則是讓學生學習根據筆記內容進行相關的 連結思考並用文字記錄下來。第四步驟則是「提問討論」,藉此引導學生進行思 考。第五步驟是「書寫寓意」,請學生整理自己的想法,嘗試寫出故事背後的意 涵。第六步驟是「理解測驗」,評量學生於逐字理解與推論理解的情況如何。

(五)寓言故事聆聽教學

於正式研究時,寓言故事聆聽教學的步驟如下:

1. 步驟一:聆聽前的預測

此步驟主要在指導學生透過預測來探求主題的意義。研究者在發下聆聽學習 單,揭示聆聽的主題(寓言題目)後,鼓勵學生使用背景知識、經驗或語文常識、

已有的文體知識,對研究者即將講述的內容進行預測,並鼓勵學生運用口語表達 說明自己的預測。針對學生的預測,研究者皆不針對問題進行任何評論。

2. 步驟二:聆聽時專心、作筆記

研究者提示學生此為「聆聽時應專心」的階段,除了遵循聆聽準則之外,也 應做筆記。在研究之初,研究者一方面說著聆聽內容,一方面示範做筆記,如:

筆記內容應掌握人物、事情經過、結果等。待學生較熟悉做筆記的方法後,就可 獨立練習。

3. 步驟三:聆聽後思考簡述

學生針對自己的筆記內容要點,進行思考練習,將相關的想法記錄在「簡述 欄」裡。

4. 步驟四:提問討論

研究者提出問題進行引導思考,也鼓勵孩子對不清楚的地方提出問題,進行 討論。討論的目的,主要是聽聽學生對這個故事了解的程度,除了訓練學生聆聽 和表達的能力,也能利用集體的討論,激起學生回憶、思考。

5. 步驟五:書寫寓意

經過一連串的筆記、簡述、提問討論步驟後,請學生整理並歸納出寓言故事 的寓意啟示並將其書寫於聆聽學習單中。

6. 步驟六:理解測驗

此一理解測驗採團體施測的方式進行,讓學生以書面方式回答問題。根據所 編製之寓言故事編擬出十題的理解試題,每一題有四個選項,整份測驗的施測時 間約七分鐘可以完成。理解試題分成兩類:「逐字理解」、「推論理解」,兩類

此一理解測驗採團體施測的方式進行,讓學生以書面方式回答問題。根據所 編製之寓言故事編擬出十題的理解試題,每一題有四個選項,整份測驗的施測時 間約七分鐘可以完成。理解試題分成兩類:「逐字理解」、「推論理解」,兩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