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動機

語文是一切學習的基礎,任何學問的學習,莫不依賴語文作為基本媒介。語 文也是一種工具,直接影響著所有的學習活動,因為任何學習中的獲得、思考、

理解、表達、創造等能力,均來自語文的學習。語文程度好,學習自然較便利;

反之,語文能力較弱,自然影響學習的進度。然而,國內的語文教學一向出現「輕 聽說,重讀寫」的情況,更何況「聽」又是「說」的基礎,身為一個語文教育工 作者,豈可忽視這種現象?

根據教育部在民國六十四年和八十二年所頒布的《課程標準》中,可以發現 聆聽能力是附屬在說話能力之下。在這二、三十年間,大部分的人仍舊認為聆聽 乃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或認為「聆聽」應該附屬於「說話」之下,不需要額 外的學習或教導,甚至連聆聽教學的要點、實施、評量等問題的說明,相較於其 他的語文學習,都顯得相當有限。直到民國九十二年教育部公佈了《國民中小學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將聆聽能力與說話、閱讀、寫作、注音、識字並列為語文 六大能力,這才開始反映了聆聽教學的需求,這項改變證明了國內對語文能力中 的聆聽能力已有所重視,並有許多尚待研究發展的空間。

可惜的是,台灣社會普遍籠罩在文憑主義的升學壓力下,大部分教師都認為 學校教育一向都是「教科書取向」和「考試取向」,結果變成了為求「完成教科 書內的課文好讓學生考試」而「再無時間」兼顧其他語文基本能力的訓練。況且 認為「考試」只針對閱讀、寫作和記憶能力的考核,因而導致一般學生,甚至教 師都忽略說話、聆聽教學的重要性,只著重於閱讀和寫作的訓練。再加上,教師 沒有特定之聆聽、說話教材,實行起來恐怕要設計大量教學材料,加重工作量。

因此,聆聽與說話教學仍是國小語文教學較缺乏的區塊。

溝通專家 Hunsaker(1991) 指出,我們每天花費超過 50% 的時間,在聲音 的刺激中接收訊息,而學生在學校所運用的語言溝通技巧,聆聽更是占了所有模 式(聆聽、說話、閱讀、寫作)中的 47%,所占的比例較高,也最常被使用。而 我們處於一個知識爆炸的溝通時代,每天從耳朵接受刺激的時間超過百分之五 十,口說語言充斥在我們周圍。對教師而言,應該思考的方向是每天說出來的話,

除了學生是否聽到了,更應該關心的是學生到底聽進去了嗎?

「聆聽」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也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語言技巧。聆聽的 能力,絕不只是被動的聽取聲音,單純的接受技能,而是要以認真的態度聽,能 把握中心,了解意義與記取要點的聽,能邊思考或客觀的聽,才能增進學習的興 趣,並提高語言發表的能力。此外,更應在「聽」的過程中學得知識、獲得概念、

培養及開展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如果沒有適當的「聆聽課程」,只有一味的提 醒學生要「專心聽」、「不要說話」,學習成效也是有限的。

事實上,聆聽與說話的教學,是需要教師循序漸進的指引,讓學生能從中學 習到聆聽、說話的態度、方法與技巧,而 且 聆聽又是說話的基礎。因此,教師 更應增強學生聆聽時的專注力,培養良好的聆聽態度,才能理解別人的說話內 容,豐富知識,啟發思想,培養品德,及加強對社會的責任感。

聆 聽 教 學 在 國 外 已 經 算 是 普 遍 的 研 究 方 向,然 而,研 究 者 在 查 詢 全 國 博 碩 士 論 文 資 訊 網 (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System)

之 後 發 現,國 內 聆 聽 教 學 的 相 關 研 究 探 討 數 量 頗 少,且 主 要 著 重 在 英 語 教 學、特 殊 教 育 及 對 外 漢 語 教 學 等 領 域,其 中 又 多 以 英 語 習 得 為 研 究 目 的,研 究 對 象 包 括 了 國 小 至 大 學 的 學 生。雖 然 國 語 科 聆 聽 教 學 確 實 存 在 於 國 小 學 校 教 育 之 中,且 關 乎 學 生 的 學 習 能 力,但 國 語 科 聆 聽 教 學 多 是 由 英 語 的 聆 聽 教 學 系 統 而 來,是 故 國 語 科 聆 聽 教 學 成 了 容 易 被 忽 視 的 環 節 。

現行的語文教學,一般沒有單獨設置聆聽訓練課程,也沒有適用於聆聽訓 練的教學程序。即使教師有心提高學生的聆聽能力,將聆聽訓練作為語文教學 的一項內容,但如果沒有科學訓練程序,則如同瞎子摸象,教學效果必然不佳。

因此,在明確擬定聆聽訓練的要求、內容之後,安排一個科學訓練、合理的訓 練程序,是非常必要的。此外,聆聽能力具有工具性,在任何課程、任何活動 中均有聆聽活動,只要幫助學生察覺並建立起學習規律,則非常容易類化於生 活學習中。

由此可知,想要探索聆聽教學,只有紙上談兵是非常不足的,必須要進一步 將聆聽教學付諸行動,發展出一連串固定的程序或策略,掌握教學活動的進行,

才能有助於教師在聆聽教學中達到最佳的成效。

接下來,談到聆聽訓練教材的文體選擇。世界大多數國家和民族的語文教 育,都大量使用寓言這一文學體裁(陳玉玲,2007),可見自古以來,不論中西 方,皆將寓言當作是重要的學習素材。值得注意的是,兒童都喜愛聽故事,而其 中的寓言故事則是把要說明的道理或哲理,包裹在有趣的故事中,教師如能善用 題材廣泛的寓言故事,必能在輕鬆、有趣的情境中,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在提及寓言故事的同時,徐秀華(2004)在其研究中指出寓言教材融入語 文教學對於提高語文能力,具正面的價值。陳玉玲(2007)亦認為寓言是一種 含有積極教訓意義的故事,可以在短小的篇幅裡,透過簡單緊湊的情節來隱喻 深刻且足以發人深省的道理,所以非常適合做為教材。再 加 上 , 經 由 研 究 者 檢 視 目前國內相關的寓言教學研究文獻後發現,在本國語文教學部分,「寓言 教學」與「聆聽教學」結合應用的相關研究報告甚少,而大多是與範文教學、

作文教學、閱讀教學連結合作。因此,研究者便思索若能將寓言教學搭配聆聽 教學,進行一連串的聆聽訓練,應該是非常有意義的嘗試。

基於此,本研究希望藉由寓言的起因、經過、結果,予以適當的聆聽教學 指導與練習,進而揭示出深刻的道理或教訓,激發至學生的想像和生活的體驗

中,讓創意思維的觸角更不同;並藉由分析蒐集的不同資料來源,進而提出反 思與建議,期望為現存聆聽教學的困境尋找一個更積極的解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