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教師人格特質與相關研究

本節將透過國內外文獻對教師人格特質進行探討,分為三節:教師人格特質 之意義、教師人格特質之構面、教師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等。

壹、教師人格特質之意義

關於人格特質的研究及論述相當多,有很多是統括性的敘述,因為人格特質 存在個別差異,涉及心理與生理層面,而呈現於個人在不同人、地、時、事、物 中有別於他人的特殊特質,趨於較抽象的概念。

張春興(1993)認為人格是個人在對自己、對別人、對所處環境事物適應時,

於行為上所顯示的獨特性格;這種獨特性格,是在遺傳與環境中學習等因素交互 作用下,而漸漸發展的心理特質所構成;其心理特徵表現於行為時,則具有相當 的統整性與持久性。Robbins(1998)將人格定義成個人對所處環境及他人所做的 反應以及和他人互動方式的結果表現。蘇義祥(1999)認為人格是一個人在社會生 活的適應過程中對自己、他人及事物,在心理與行為上所表現出來的獨特性格,

而此種獨特性格,係個人交互作用於其遺傳、成熟、環境與學習等因素所形成,

具有一定的統合性與持續性。

Burger(2000)則指出,人格是源自個體內在的一致性行為模式和內在歷程,

其中,一致性的行為模式係指不論何時、何地、何事,個人的行為可以明確被人

12

辨識,且具有一致性;而內在的表現歷程則包括會影響外在行為和感覺的內在情 感、動機及認知等。郭欣易(2000)認為個人在面對外在所處環境的刺激時,所形 成的持續性特質,此特質是其所有表現行為之依據,其中具有相當的一致性、統 合性及規則性且因不同人或情境而有所差異。周惠莉(2003)視人格特質為表示一 個人表達情感和獨特行為及其思考行為模式之總和,用以區辨自己與他人有所差 異的一種獨特性質。Robbins(2003)認為當某些可明確且持續的特徵持續出現在許 多生活情境中,即為該個體之人格特質。

綜合上面論述,研究者認為人格特質是每個人來自遺傳、環境、教育、社會、

資訊,而因不同時、地、人、事和物的情境中,表現出自己獨特的特質,以它來 決定適應環境的行為模式及思考方式、情感表達、行為特性,並形成持久性特質,

使得個人在需求、想法、品格、動機、興趣、性格、社會態度、外型、價值觀、

技能、社會適應、人際關係、身體狀態、氣質等各方面都會稍微甚至大大有別於 他人。

在人格理論研究方面,西方所發展的「特質論」,至今藉由因素分析結果已 漸漸發現某些共通性,「五大人格模式」的人格基本向度(Burger,2000;

Robbins,2003)成為近年主要的研究方向。「人格(Personality)」是常用又複雜的 概念,Allport 認為特質分為個人特質(individual trait)與共有特質(common trait),而其對特質論觀點的定義可做歸納如下:(陳正文譯,2006):一、互有關 聯:即便各自代表不同特徵也可能部份重疊,例如:「攻擊」和「仇視」。二、真 實存在:特質是真實發生且存在的。三、可被驗證:特質透過長期的觀察後,可 被經驗證實。四、隨所在環境替換:一個人的特質在不同的環境中可能會順應環 境變化而變化,如:一個人在某環境中表現出「乾淨」的特質,但在另一個環境 中,可能表現出「混亂」的特質。

綜合以上各種觀點,研究者認為人格應是屬於個人的內在表現,但受到外在 各種環境刺激,經由個人調和,而發展出的一種穩定、一致的表現。而經由上述 論述可知,「特質論」定義較偏重於人格結構而非人格改變(Burger, 2000; Robbins, 2003)。

貳、教師人格特質之構面

一、內外控取向之人格特質論

Rotter(1966)的控制觀將內外控取向定義為:內控者自主、自信比較相信個 人可以影響環境,認為所獲得是來自個人認真努力所做所為;而外控者則較消 極,認為所獲得是受到外在因素如命運、運氣或他人權利、外在因素所控制,個 人無法掌控。黃麗莉及李茂興(1991)研究認為內控者:會將組織績效歸因於自己 的行為,若成績不佳,就責備自己,較有責任感,而不滿足的內控者會另謀高就;

外控者:曠職率較高,較不滿意自己的工作,較疏遠工作環境,不積極投入工作,

以為自己對組織績效並無影響。因此可知內控者較主動、積極有自信,認為成事

13

在己,而外控者則較為消極、聽天命、較沒耐力、依賴,認為成事在天(許雅隸,

2001;莊瑞琦,2003)。

Spector(1982)說明內控者對自己的能力比較有信心,較喜歡參與式管理,他 們在複雜的環境中會比較努力積極蒐集資訊,因此表現也比外控者好,另外,內 控者對自己的工作會提出較多的回饋,而外控者則比內控者順從,且較容易接受 組織的領導。李青芬、李雅婷、趙慕芬(1994)研究發現內控者較適合擔任具複雜 性、難度高的任務;外控者適合擔任簡單例行性高或標準化的任務。Kreitner 與 Kinicki(1995)認為內控者相對於外控者呈現較高工作績效及較高的工作滿足強 度,對工作較專心。盧盛忠、余凱成、徐昶、錢冰鴻(1997)則認為內控者對工作 成果較可預期有自信,對自己努力就能做好的工作而獲得回饋會較有信心,因此 喜歡擁有較多的自主權並有較大的整體工作滿足感。鄭家成(2004)研究實證發現 不同人格特質型態對於領導行為之選擇亦有顯著影響,內控傾向的人較會採取領 導行為中難度較高之結構行為。鍾芳榮(2003)認為內外控人格特質對工作滿足與 否有顯著影響,內控人格者工作積極認真滿足較高,外控人格者工作依賴滿足滿 足較低。內外控人格特質會經由工作滿足影響離職傾向。內控人格之科技人員對 整體的工作滿足較高,因為工作滿足較高其離開工作崗位的意願也較低。莊瑞琦 (2003)研究發現員工人格特質的不同會影響組織績效,而且內控取向者的績效表 現均較外控者為佳。施佩君(2004)研究結果顯示內控特質與組織公民行為之三因 素(角色內、人際利他及組織公益)有顯著關係;領導信任對於內外控特質、體恤 行為與角色內、人際利他行為兼具有干擾效果;領導信任對於內控特質與角色 內、人際利他行為兩因素間都具有中介效果。

綜合上述資料可以整理如下:內控的人格特質表現出自信、有信心(盧盛忠 等,1997;Spector, 1982)、積極(鍾芳榮,2003;Spector, 1982)、在工作上 績效高(莊瑞琦,2003;Kreitner & Kinicki, 1995)、易滿足(盧盛忠等,1997;

鍾芳榮,2003;Kreitner & Kinicki, 1995),適合從事難度高的工作或任務(李 青芬等人,1994;鄭家成,2003);外控的人格特質則在表現上較為消極(黃麗 莉及李茂興,1991)。

由上述可推知,內外控人格特質的教師對於領導型態及工作態度、工作滿足 等各方面均有顯著不同的結果。

二、五大人格特質(Big Five Model)

Allport認為特質是人格的要素,且是實際上存在的、神經與心理連結的結 構,並認為人格是對不同刺激、不同情境,以相同或類似方法回應的傾向。人格 特質是一個人內在的有組織且持久的一套心理反應傾向與特徵,能單獨或配合隨 著不同情境而影響個人的認知、慾望、情感與作為(陳正文譯,2006)。被廣為接 受的是Costa與McCrae (1986)所提出的人格特質主要分為五個向度:負向情緒性 (negative emotionality)、外向性(extraversion)、開放性(openness)、親和性 (agreeableness)及謹慎負責性(conscientiousness)等。以下為研究者彙集不同學者

14

整理有關五大人格特質(Big Five Model)的特徵與內涵,而本研究所使用的人格 特質問卷也以此為依據,分述如下:

表2-2-1 五大人格特質(Big Five Model)

五大人格特質 意義 特徵

外 向 性

(extraversion)

個人對於與他人相處感到舒適之程度。特質

(agreeableness)

一個人對於規範的遵循程度。特質有善良 (conscientiousness)

個人對追求目標之專心、集中程度。特質是 (negative

emotionality)

代表對煩惱經驗在認知與行為表現上差異的

15

性的定論。

三、學歷與人格特質

人格特質是否會因學歷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目前尚無一制性的研究結果,有 些研究指出人格特質不因學歷或教育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李明席,2009;李 炳賢,2005;張康玲,2001;鄭家成,2004),也有研究證實人格特質中的外向 性及開放性因學歷不同而有所差異(黃彩霖,2003)。

四、年資與人格特質

對於人格特質是否因其任職年資的不同有所差異,亦無一致性定論,有些研 究顯示指出人格特質不因年資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張康玲,2001),但也有研究指 出不同年資之農會員工在人格特質構面及和善性、情緒敏感性無顯著差異;但在 勤勉審慎性有顯著差異(李明席,2009)。

大體來說,人格特質是內在遺傳本質,加上外在環境、學習、資訊、經驗交 互作用下的結合,教師的人格特質會影響學校的運作、學生的學習、社會環境的 感化。現今時代變遷速度快、網路資訊廣泛利用、學習的層面快速多元寬廣,如 果教師的人格特質能不論性別、年齡、年資及學歷,能不論何時、何地、何物、

何事之下,不斷學習融合,具備穩定、創新、進步、開明、自信、可靠、友善…

等正向情操、共識,將使的學校目標績效更能順利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