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教師參與行政決定之相關研究

本節就國內外學者在教師參與行政決定議題進行探討,分為兩節:教師參與 行政決定之意涵與教師參與決定的相關研究。

壹、教師參與行政決定之意涵

所謂「參與」是互動、分享資訊、分擔權責,互相影響的過程(王政彥,1994)。

而「決定」是從若干可能的較佳行動方案中尋求最佳的抉擇過程(Ornstein, 1991)。而又一說,「決定」乃指具有相當權利責任的個體或組織,在面臨問題或 行為需解決或抉擇之際,依據相當的價值標準規則或目的,從任一可行變通方案 中,試圖找出共同且最佳的可行變通方案,以求達到其問題的有效解決(吳清基,

1992)。

「參與決定」是指組織適當提供讓部屬有權參與其與工作相關事務決定之機 會,以增加組織成員互動分享之關係,共同分擔權利與責任,以促進組織之和諧 發展。參與決定可使組織間情感交流、同心協力、團結合作,部屬有參與權力,

必有充分機會發揮創造潛能、貢獻智慧,藉以有效的達成組織目標。

姜占魁(1978)認為參與決定係指機關內員工有權參與其工作相關事務之決 策而言,其主要功能在激發員工的潛能貢獻才能,用以提高工作效率,並增進他

16

們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及精神的愉快,養成其願意自動自發,發揮其創造思考能 力。

王政彥(1994)認為參與決定係指一群人共有享有參與決策的權力,透過彼此 間互動、資訊分享,以及相互影響的方式貢獻其智慧作成最後的決定,目的是在 表現民主精神分享資訊,提高決策的品質。

綜合上述學者對參與決定的看法,可推知教師參與行政決定乃是在民主社會 中很重要的一環,是學校領導的具體管理制度的一種分權的管理,強調鼓勵教師 對學校目標有所貢獻,透過參與決定可以讓教師分享決定過程,分擔全責、溝通 意見、貢獻其智慧與能力,以致獲得最佳的決定品質,進而可以分擔學校目標責 任、貢獻才能智慧、共享成果,並藉由對教師的信任與彼此間的訊息互動分享傳 遞,讓教師對學校產生依存感、信任,並支持進而真心投入參與,更能投入情感 與心力,發揮教師參與的正向教育功能,促進學校與教師的永續和諧發展,達成 學校發展的目標。

隨著教育改革對校園民主開放的風氣,學校中許多重大決定已逐漸由傳統校 長主導逐漸轉為共同參與決定的民主合議模式。而影響教師參與決定的「因素」

有:一、個人因素:包含個人價值觀念、知識才能背景、直覺習慣養成與人格特 質等。二、情境因素:包括組織溝通資訊系統、內部人際關係、外在環境、外在 壓力及內部傳統作法等。兩者都將會直接或間接影響決定的品質,領導者若能掌 握將此兩者在教師參與行政決定時的影響,並將其影響降到最低,將能達到民主 合議的決定模式,所以要充分了解個人的價值觀、習慣、需求、知識、人格特質,

並尋求認同信賴、互動、支持與配合等是重要課題之外,還要結合所有組織內部 共同支持的肯定,掌握良好溝通互信,並結合社區家長的支援,掌握最佳情境時 機,暢通溝通管道,才能真正有效提升良好的品質,因此參與決定前必須考慮教 師參與決定的「原則與條件」,使參與過程理性順利如期進行,才能有最好的決 策(吳清山,2003;陳義明,2005)。

教師參與決定的原則與條件:一、就教師個人層面而言:(一)參與需要考慮 教師個人的人格特質、動機與意願需求。(二)教師須具備充分的專業知識與技 能。(三)教師須保持對他人的尊重及信任感與對組織的認同感。(四)參與決定之 教師宜保持主動、積極、信任、寬容與自主之人格特質。(五)教師須有充分的時 間,但不影響學生上課情形下,進行參與決定或決定的討論過程。(六)教師在參 與決定時應具有高度的責任感。(七)教師在參與決定時,彼此之間需有良好的互 動、開放的溝通態度。二、就領導者層面而言:(一)改變權威式管理的習慣採民 主方式並信任參與者。(二)校長、主任應有寬大為懷的胸襟及民主的素養。(三) 提供參與者暢通溝通的管道。(四)領導者具有熟練的有效的參與技術與能力。(五) 能依相關領域選擇適當符合議題的參與者。三、就組織情境而言:(一)收集並提 供參與決定的人員必要的資料、資訊教育。(二)教師參與決定的實施,要除去內 外在壓力所帶來的干擾。(三)學校應以不影響學生課業為前提,提供充足的時 間。(四)學校組織情境宜提供順暢的溝通資訊網路。(五)需考慮決策的前瞻性、

17

可行性及對學校校務發展向上向前的助力 (林家福,2007) 。

從上述原則條件可知,教師參與行政決定須有三方面(教師個人、領導者及 組織情境)互相的配合,個人要有充分時間,要與議題有關係,也要有充份足夠 的專業知識,並能主動認真積極作有效貢獻,而且以不影響學生課業進度、上課 時間為原則。校長要有民主開放胸襟,熟知議題、有專業知識、有選擇、溝通能 力,熟練參與技術、信任參與者。而學校的決策是要在符合學校願景目標原則下,

提供充分的時間、資訊、溝通管道,要除去內外壓力,提供最恰當暢通的情境;

而當學校出現議題需要召集教師共同作決定時,行政人員必須針對該議題可能有 關的各領域相關教師擬出人選,並由校長做人選的考量後,提供適當的決定情 境、環境,如此才能使教師參與決定發揮其有效功能;而本論文中研究者之所以 會以領導者領導風格及個人人格特質為變項,是因研究者認為現代社會快速變 遷、資訊網路發達,其中,人的行為或改變是研究者主要想關注的焦點,因此組 織情境部分較不琢磨其中。

因此,在充足的原則下的條件下,教師參與決定的「方式」將是教師參與決 定重要的課題。對於教師參與決定的方式諸多學者提出不同的分類方式,但終究 各家方式大同小異,以下分述之:

秦夢群(1998)引用 E.M.Bridges 提出的看法,按照參與程度的深淺分為以下 五種方式:一、商討(discussion):領導者告知與議題有關成員在某議題作一判 別決定,此種方式並沒有事先徵詢成員意見。二、尋求意見(information seeking):

行政主管事先主動徵詢員工的意見,以期對自己做出最好的決定。三、民主集權 式(democratic-centralist):領導者事先向員工解釋問題,並經與成員討論後得到 他們的意見與建議及支持,領導者保有最後的決定權,但卻盡量接受符合員工所 提出的意見與期望。四、議會投票式(parliamentarian):此種方式是將最後決定 權交予所有參與的全體成員。經討論、遵循意見與辯論後如果未能達成共識,則 進行議會表決的方式,採取多數人意見作成最後決定的準則。五、參與者決定方 式(participant-determining):此種方式也是將決定權賦予參與者,但事先必須達 成共識,在許多重要議題上,必須要先讓每一位參與者均表示同意才能作成決 定。此方式雖然很花時間,且有時較難以達成,但若一旦達成共識,成功機率也 必定較高,成為最有效的方法。

王玉唐(2007)整理將教師參與決定的方式依教師參與決定的程度,分為五種 方式:一、行政主管決定:指校長或各單位主管自行做決定,或經由主管會報做 決定,其決定過程只有少數教師有參與意見。二、教師參與意見:指該項校務決 定的過程中,會諮詢教師意見,然後再由校長或由行政主管做決定。三、教師參 與討論:指該項校務決定的過程中,會先讓教師參與會議討論、諮詢意見,然後 由校長或行政主管做決定。四、教師參與議決:指該項校務決定的過程中,賦予 教師參與意見,並且是由教師參與表決後做決定。包括學年表決、推選委員及有 關議題教師表決、全體教師共同討論表決。五、教師自行決定:指教師就教學專 業逕行做決定,或由學校行政上之授權決定,由教師個人自行做決定。

18

以上五種方式,要能靈活運用,要視討論議題的性質、時間、繁簡程度來決 定運用哪種方式最有幫助、最適當又符合校長與部屬的期望及需求認同,選最 佳、最有效方式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好績效,才能營造學校民主的氣氛。

教師法(2009)明白彰顯了教師參與學校教學活動、行政工作及教師權益等事 務,參與決定是權利也是義務,學校採民主方式,而教師參與決定「內容」學者 專家討論很多,許孝麟(2000)將國小教師參與決定範圍分為五個向度,內容如 下:一、課程與教學活動:課程安排與設計、教學進度、教學評量成績考查之訂 定與實施;教科書遴選與教材編訂;圖書及教學之管理、維護與充實;各科教材 教法研討、學籍管理、教學觀摩及教學研究之實施;藝文、體育、科學、資訊等 學藝競賽之推展。二、校務活動與推展:學校校務發展方向目標之研討與訂定;

學校慶典民俗節目活動之規劃與推展;社區服務及家長關係之建立與維護;學校 氣氛、溝通管道、組織文化與校務運作之形塑。三、學生管理與輔導:學生常規 之管理與訓練;社團活動之加強規劃與推行;交通安全及導護工作之推展、各項 工作建立檔案;社會教育與公民、法治教育之規劃與施行;學生輔導與親職教育。

四、人事及教師權益:教師之聘任、招考(初聘、續聘、長期聘任);教師管理相 關措施之研議與準則訂定;教師績效之評鑑考核;教師權力之維護與福利之爭取 維護。五、總務及環境規劃:校園、校舍之規劃、財務之管理使用分配與維護;

預算之分配管理與經費之計畫運用;教學環境、設備之充實改善維修、綠化美化 校園與校園安全維護;校舍修建、設備採購等相關營繕工程之推行與稽核。

預算之分配管理與經費之計畫運用;教學環境、設備之充實改善維修、綠化美化 校園與校園安全維護;校舍修建、設備採購等相關營繕工程之推行與稽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