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師創新教學能力的意涵與相關理論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教師創新教學能力的意涵與相關理論

教育部於 2003 年公布《創造力教育白皮書》中提到,創新可視為 一系列知識生產、知識利用及知識擴散之歷程,而創造力是維持創新的 動力,故創新能力為知識經濟發展之前提。可見創新對於教育及學生學 習有極大的影響力,藉由創意及新穎的想法及教學方法增進教學成效及 提升教學品質。本節將透過教師創新教學能力定義、教師創新教學相關 理論及創新教學相關層面進行探討。

一、教師創新教學能力的定義

經濟學家 Shumpeter 首先以經濟學角度將創新(Innovation)定 義為:「把原來的生產要素重新組合,改變其產業功能,以滿足市場需 求,從而創造利潤」。創新就是由原有事物透過創意的發揮加以改變,

創新是為了追求更好而改變,並非為了改變而改變。而教育部 2003 年 的《創造力教育白皮書》提到廣義的創新能力包括創造力、創新機制與 創業精神,具體成果就是社會大眾在各領域之創意表現。狹義區分,創 造力(creativity)是創新的知識基礎,創新是創造力的具體實踐。「創 造力」與「創新」為一體兩面、相輔相成。創意的產生,有賴創造力智 能的發揮;創意的績效,取決於創新成果的展現。因此,創造力教育須 兼顧創造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並在激發創造力之餘,著重創新之具體 實踐。

創 新 的 概 念 運 用 在 教 學 方 面 , 有 許 多 相 似 用 語 , 如 :「 創 新 教 學」、「創意教學」、「教學創新」、「教學創新行為」…等,其用意都是在 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啟發創意思考能力,增進教學成效。為了對創新

25

教學的意義有充分的了解,研究者將與創新教學精神接近的文獻一併探 討。本研究不論是「創新教學」、「創意教學」、「教學創新」、「教學創新 行為」,只要其目的在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能,均將其納入 研究,皆稱為「創新教學能力」。

研究者將各家學者對於創新教學能力之定義及相關研究之看法,

彙整如表 2-4:

表 2-4 創新教學能力的定義

研究者(年代) 定義

林生傳(1998) 創新教學係指引進新的教學觀念、方法或工具,

使學生不僅學到知識,也學到方法、技巧,以及 相關的態度、觀念、理想。

吳清山(2002) 創新教學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多元化活潑 的教學方式,和多樣化的教學內容,以激發學生 內在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態度和提 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林奕民(2002) 創新教學意指教師能秉持開放的胸襟,並具備反 省的教學能力,能運用反省、質疑、解構與重建 的思維,引導學生學習,培養其批判思考及創造 能力;教師也能使其本身所體驗的德性涵養與正 面 積 極 的 人 性 特 質 , 對 學 生 產 生 潛 移 默 化 的 作 用,進而建立學生良好的品德與積極進取的人生 觀。

史美奐(2003) 創新教學為教師能加以改善的教學行為與實際教 學上問題,更是將教學設計的能力做更有效的運 用,以新穎及價值兩個向度來評量教學設計之結 果。

游弋珊(2007) 教師在教學時注入新的觀念、方法與設備,然後 評估學生的特質、需求與學習狀況後,所採取不 同以往的、創新的教學方法與內容。

蔡孟芳(2007) 教師具有前瞻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應用新 穎的方法、多元活潑的策略,使教學能夠生動而 豐富有變化,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 效能的一種教學習行為。

表 2-4 創新教學能力的定義(續)

研究者(年代) 定義

謝寶毅(2009) 教師有系統、有組織的運用自己或群體的專業知 識 , 以 提 升 學 生 學 習 動 機 與 學 習 效 能 為 核 心 問 題,思考改善教學工作手冊或群體常模上既定的 策略,以更有效率達成教學目標,提升教學品質 為目的。

洪中明(2010) 創新教學在於教師運用創意將不同的教學方法、

教學評量整合實施,除讓學生獲得許多寶貴知識 外,更讓學生在品格及人格上產生質變,塑造出 認知、情意、技能兼具之優秀公民。

邱淑媛(2010) 教師在整個教學流程中,能夠改進不適宜的傳統 教學方法或程序,採用新策略或新觀點,以多元 新穎的教學方式和多樣豐富的教學內容,來增進 學生的有效學習,以符應學生的個別差異和起哈 學生的創意思考能力。

蔡佳宏(2011) 教師具備新穎的教學理念,發揮教育專業素養,

設計優質、創新的課程與教材內容即能提高學生 學習動機的教學方法,並配合學生程度及教學情 境,調整或轉化教學策略,採用多元評量方式,

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並依據教學的需要,選擇 不同教學場地與環境布置,提供學生不同層次的 學習協助,以達成教學目標和提升教學效能的一 種教學行為。

劉 俊 傑 、 劉 威 德 、 羅 宏 仁

(2012)

教師會隨時反思教學的過程,對原有的知識進行 省思與超越,以創新教學理念及理論為基礎,結 合時事與生活經驗的課程內容來加以變化,配合 學生不同的程度及適合的教學情境,靈活運用不 同的教學策略與使用時機。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上所述,創新教學應該著重於學生,考量學生之需求及生活經 驗,在創新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能夠運用自身專業知能,並善用多元、新 穎且活潑之教學方法,而學校整體環境也需相互配合,方能促進學生提

27 升學習之興趣。

因此,本研究將教師創新教學能力定義為:教師在教學流程中,

能用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能,改進不適宜的傳統教學方法,採用新策略或 新思維,以多元新穎的教學方式和多樣豐富的教學內容,增進學生有效 學習,並提升學習興趣,並能因應學生的個別差異和啟發學生創意思考 能力,以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使學生學習更有效率及意義。

二、教師創新教學的理論

教學創新的理論,各家解釋觀點不同,大多強調個人創造力,人 格特質或內在能力,而有些學者則認為是將個體內在創意與外在環境之 知識互動下的產物。以下就學者針對創造力或創新所提出之相關理論論 述整理如下:

(一)多元智力論

美國哈佛大學學者 Howard Gardner(1983)提出多元智力理論

(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 , MIT ) 的 觀 點 , 他 認 為 人 類 的 智 力

(intelligence)是用來學習、解決問題及創造的能力,它是每個人必備 的基本能力和工具。因此,他認為人類的智力基本上是多元的,任何人 皆有其優勢的智力及弱勢的智力存在,以用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提出新問題來解決、並在自己所屬文化中從事創造和服務的活動。而教 育的目的即在開發個人的優勢智力,並使人人皆能適性發展(余民寧,

2003)。

Gardner(1983)「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多少都有具備八 種智能:

1.語文智力(linguistic intelligence):內涵文字思考、語言表達和欣賞 語言深奧意義的相關能力。

2.邏輯數學智力(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內含計算、量化

及命題式思考和假設的相關能力。

3. 空 間 智 力 ( spatial intelligence ): 內 含 能 在 三 度 空 間 中 進 行 思 考 活 動、感知外界與內在影像、並能隨心所欲的各種訊息產生因應行為的相 關能力。

4.肢體運作智力(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內含能巧妙的處理 物體和調整身體各項技能的相關能力。

5.音樂智力(musical intelligence):內含對音階、旋律、節奏、音質的 敏銳度等的相關能力。

6.人際智力(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內含能夠善解人意、與人有效 互動的相關能力。

7.內省智力(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內含正確建構自我知覺的能 力,並運用此能力去調適、引導人生的相關能力。

8.自然觀察者智力(naturalistic intelligence):內含觀察大自然、辨認 與分類環境物種及其產品,與生態環境和平共存的相關能力。

(二)Csiksentmihalyi 的系統觀點

Csiksentmihalyi 認為創造力不是獨特人物或產品的某種特質,而 是個人、產品與環境的產物,因此對創造力提出三指標系統模式,此三 個指標為個人(individual)、領域(domain)及學門(field)等,其理 論架構如圖 2-3,針對內容說明如下:

1. 個 人 : 與 創 造 力 有 關 的 個 人 重 要 成 分 有 :( 1 ) 系 統 內 化

(internalizing the system):個人將領域的規範、內容、選擇標 準、學門偏好等內化於心中。(2)動機:個人能於創造歷程中感 到「樂在其中」,也就是「福樂經驗」(flow experience);福樂 經驗為促使個人追求更好、更進步的內在動機,可將個人能力發 揮到極限。

2. 領 域 : 係 指 知 識 系 統 與 象 徵 符 號 系 統 。 Sternberg & Lubart

29

(1995)認為「知識」是創造的重要元素。個人需要學習與具備 領域的專門知識與技能,方能創造出新產品。領域知識在文化上 是否能不斷的創新進化,有賴於「創造」這關鍵性的角色;而領 域 知 識 是 否 能 保 存 並 傳 承 下 去 , 則 與 其 之 「 可 進 入 性 」

( acessible ) 及 「 可 提 供 使 用 性 」( available ) 有 關 。「 可 進 入 性」是指個人是否容易進入該領域;「可提供使用性」是指這些 領域知識是否能提供個人容易學習、獲得與使用。

3. 學門:相對於領域而言,學門就是行業;通常一個領域都有其相 對的學門或行業,每個領域可能會組成幾個學門或行業,一個專 業組織也可能會包含幾個領域的人。學門也就是屬於某一領域的 社會組織,通常其中包含了領域中的專家、批評者、有成就的先 進…等。這些人扮演了守門角色(gatekeeper),他們以領域中所 共識的標準(criteria),對於個人所提出的新觀念或新產品進行 批判,如能被接受,則形成該領域的知識或產品。對學校學生 言,教師是其主要守門人;而對教師而言,學校、同儕、主管及 其上級主管機關則成為其守門人。因此學門或行業亦扮演了激發 創造力及抑制創造力的角色(Csiksentmihalyi,1999)。

(三)Sternberg 與 Lubart 的投資理論

Sternberg 與 Lubart(1995)以投資理論來解釋創造力,他們認為 創造就是「買低賣高」(buy low and sell high)的行動;也就是個人應

Sternberg 與 Lubart(1995)以投資理論來解釋創造力,他們認為 創造就是「買低賣高」(buy low and sell high)的行動;也就是個人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