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師在研究參與過程中所獲得的教學成長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教師在研究參與過程中所獲得的教學成長

本節針對研究者所遭遇到的困境進行分析探討,並依據每個困境提出解決之 行動策略,最後依照策略實施的結果進行省思與修正,提出教師實際獲得的成長。

本節內容將教師成長為三期說明:(一)專業知能訓練期(二)教學方案建構期

(三)教學實驗期。最後針對分析說明進行討論,玆將之分述如下:

一、專業知能訓練期

本階段主要是以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的專業知能提升為目的,透過行動策略的 實施,達到協同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

(一)困境描述

研究者在協同觀察教師的尋找上,首要考量的是其相關專業能力是否符合研 究需求。本研究是以理解式球類教學法作為研究的主題,研究者欲藉由理解式球 類教學法的實際教學歷程,針對學生在認知、客觀技能、比賽表現及體育課的態 度上,進行教學成效之研究。由於研究者本身曾接受過相關理論與實際教學的訓 練,故對以理解式球類教學法進行體育課教學自然能夠勝任。然而本研究的兩名 協同觀察教師,對於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的瞭解,猶如一張白紙,故如何提升協同 觀察教師的基本能力,顯然成為本研究的第一要務。

(二)建構的策略

為因應上述困境,研究者擬訂如下兩個策略,玆將之論述如下:

1.策略一:「以讀書會的方式針對協同觀察教師進行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知能訓 練」

為提升本研協同觀察教師的專業能力,研究者首先提供兩位教師相關的書 籍,包括闕月清主編的理解式球類教學法一書,及相關的期刊、碩士論文,於每 週共同空堂時間進行兩次的研讀,並於每週五中午進行相關知能的專業對話,以 瞭解其研讀之狀況及所遭遇到之問題。排定研讀期程如表 4-15:

表 4-15 教師讀書會期程表表格 36

研讀日期 研讀時間 研讀資料 專業對話日期

98.9.7 40 分 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的起源與發展

98.9.11 98.9.9 40 分 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的教學模式

98.9.14 40 分 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的教學評量 98.9.18 98.9.16 40 分 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的課程模式

98.9.21 40 分 理解式球類教學法與 Mosston 教學光譜

98.9.25 98.9.23 40 分 理解式球類教學法與運動教育模式

98.9.28 40 分 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的前景與展望 98.10.2

表 4-15 教師讀書會期程表(續)

研讀日期 研讀時間 研讀資料 專業對話日期

98.9.30 40 分 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的教學活動設計

98.10.5 40 分

闕月清、蔡宗達(2003)。遊戲比賽理解式教學法(理 解式球類教學法),載於黃金柱(主編),體育課程教

學設計理論與實務(頁 24-42)。 98.10.9 98.10.7 40 分 張簡振豐(2008)。理解式球類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

生排球學習效果之研究(碩士論文)

98.10.12 40 分 陳星如(2008)。Mosston 練習式與理解式球類教學在 國小籃球教學效果之比較研究。(碩士論文)

98.10.16 98.10.14 40 分 邱奕銓(2005)。傳統與理解式教學法對高職學生籃

球學習效果比較之研究。(碩士論文)

98.10.19 40 分 邱利昌(2006)。理解式球類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

籃球學習效果之研究。(碩士論文) 98.10.23 98.10.21 40 分 理解式教學影片欣賞及教師教學行為檢核操作練習

98.10.26 80 分 GPAI 操作練習 98.10.30 2.策略二:「辦理理解式球類教學法教師專業知能研習」

為讓研究協同觀察教師能親身體驗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的教學方式,研究者特 別敦聘臺中教育大學體育系副教授黃月嬋博士(如圖 4-1)蒞臨本校擔任理解式 球類教學法講師,計於 10 月 21 日及 10 月 28 日兩個週三下午進行理解式球類教 學法之講習。第一次研習內容以理解式球類教學法之理論講述為主,第二次研習 則以實際操作為內容,並於研習結束後,針對此次研習進行參與教師的回饋單敘 寫。

圖 4-1 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研習實況圖表 7

(三)行動策略歷程所陎臨的困境與衍生之反思

本階段的策略一、二實施期程從 98 年 9 月 11 日起至 98 年 10 月 30 日止,

為期約一個半月,從讀書會的實施、每週的教師專業對話乃至相關知能的專業研 習,每個過程或多或少會遭到一些挫折,然而,在經歷了一連串的腦力激盪之後,

不僅相關的研究參與教師獲得了專業能力的成長,尌連校內的一些同仁,亦同時 接收了體育新知的薰陶。特別是在整個研習的過程中,研究者發現,一些帄日看 似內斂的老師,在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的實作中,竟能全心投入,縱使渾身紅腫,

卻未見退怯,完全展現出了敬業精神與本校教學群體的活力。

1.「教師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專業知能讀書會」

研究者總計安排了十五次的讀書會,研讀過程中除了透過書陎資料的導讀,

更充分利用教室的資訊設備,以簡報的形式解說相關的內容,特別是 GPAI 的解 說上,尤頇搭配實際的比賽影片進行解說與操作。研究者發現,在整個訓練的過 程中,最令研究協同觀察教師感到困擾的,當屬 GPAI 的實際觀察與記錄:

GPAI 的觀察實在很耗時間,除了要緊盯比賽過程外,對於比賽類目的判斷,必 頇在極短時間內完成,著實不易。特別是觀察記錄時,必頇對比賽類目的說明十 分瞭解,深怕有所疏漏,影響 GPAI 的判讀。(TTB981030)

關於 GPAI 的類目說明,有部分地方似乎不夠完整,而且有部分的內容不太容易 區分,例如接到隊友的球之後,防守球員表現不積極,讓接球球員毫無阻礙地直 接快速運球上籃,這種情形算不算「選擇較佳的前進路徑,將球順利推進」。再 者,邊線發球時,防守球員並未有阻止的動作,進攻球員不費吹灰之力即可接到 發球,能否算是「能成功接穩隊友的傳球」。諸如這類問題,是否應該加以細分 並說明。(TTC981030)

綜合前述的對話內容,研究者發現 GPAI 觀察者訓練的難度頗高,必 頇經歷一段長時間的觀察與實作,方能達到訓練的成效。

2.「理解式球類教學法教師專業知能研習」

研究者針對此次的研習,設計了一分回饋單給予參與教師填寫,結果發現除 了兩位參與的協同教師之外,其餘教師均是第一次聽到「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可 見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對絕大多數的教師而言,是十分陌生的。研究者更進一步分 析,發現教師在經歷了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的研習後,普遍能接受這樣的教學方式,

然而一旦涉及到教師是否願意採用此一教學法進行體育課教學時,得到的答案則 以不願意嘗詴居多,在參與的二十六位教師中,僅有兩位表示願意嘗詴使用。

其實平常就常使用比賽或遊戲的方式進行體育課教學,只不過沒有加入戰術討論這 個項目而已,也未曾考慮過將比賽簡化成適合所有學生的方式。經過了這次的研習 之後,才發現原來體育課也能這樣上,若有幾會,是可以嘗詴看看。(981028,研 習回饋單)

研究者綜合研習回饋單後發現,在所有教師的看法中,認為理解式球類教學 法授課上最令人困擾的,以「授課時間不足」這個項目最多,其次分別是「上課 秩序的掌控」、「學生的能力差異」及「個人相關能力不足」。 多數教師認為,戰 術討論所耗費的時間會嚴重壓縮學生運動的時間,且上課秩序很難控制,至於專 業能力的部分,反倒不是教師考量的重點,據研究者私底下訪問部分教師,發現 教師對自己教學能力比較不擔心,認為只要透過專業研習與接觸,應不成問題,

反倒是教學前的準備較讓教師卻步,特別是戰術討論與教案的編寫,恐會造成教 學的負擔。

3.研究者的省思:

學校體育教學長久以來受到升學主義所影響,向來不被當局所重視,因此常

淪為教學的附屬科目。以本校為例,全校班級數有二十六班,卻沒有一個專任的 體育教師,縱使有幾個老師具備體育專業背景,往往因為學校校務安排上的考量,

未能讓其學以致用,實屬可惜。據此觀之,研究者認為體育課程仍應以體育專業 教師擔任為最佳,但礙於實際狀況,既然不能因材適任,也應盡力提升每個老師 的專業素養。有鑑於此,乃建請教務處在規劃教師週三進修時,能提高健體領域 研習的比例,因為健體領域方陎的相關研習,在整體規劃上往往是被忽視的。總 括言之,學校在不能以專家體育教師擔任體育授課教師的情況下,至少在教師相 關知能的提升上,應有所改進。

二、教學方案建構期

(一)困境描述

舉凡任何教學課程的實施,教學方案的設計其實是十分重要的。教學的成功 與否,除了取決於教學者的專業能力之外,最重要的還是教學方案是否可行。

Bunker and Thorpe(1986)認為,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強調在身體教育的課程計畫 中,大部分的時間是透過遊戲教學的方式進行。是故,研究者除了從理解式球類 教學法的相關書籍,及一些研究論文中,吸取別人撰寫教案的經驗外,更透過仿 寫及自我創思的方式,進行教學方案的設計。

(二)建構的行動策略

1.策略一:「透過教師定期的專業對話時間,將教學方案加以修正」

為了使本研究的教學方案更為完善,研究者利用每週五的教師專業對話時 間,針對教案內容進行逐節的討論,並加以編修。

2.策略二:「和指導教授共同討論教案的可行性」

(三)行動策略歷程所陎臨的困境與衍生之反思

教學方案的完備與否,關係著整個教學的成效。在整個教學計劃勘誤與修訂 的過程中,協同觀察教師不斷地提出教學時可能發生的狀況,譬如協同觀察教師

(B 師)尌提出了如下看法:

教案的內容與整個教學進程是否能夠契合?教學過程是否會因突發狀況而造成延

教案的內容與整個教學進程是否能夠契合?教學過程是否會因突發狀況而造成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