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分析

展」(professional development)之詞彙,因而可見專業發展的重要性。本研究 首先引述最新文獻或主要學者對「專業發展的定義」之觀點,如表 2-5;其次 彙整 8 篇相關著作;最後再歸納出本研究之「專業發展的定義」。茲依序說明之。

表 2-5 專業發展的定義

學者/年代 專業發展的定義

Ducheny, Allezhauser,

Crandell, &

Schneider (1997)

專業發展是一個持續的過程,直到個體對專業認同有凝聚的感覺,能在一個 人的價值與興趣裡整合基礎深厚的知識、技巧及態度。

Day & Monroe (2000)

專業發展是一個學習活動的歷程,在此歷程中個人增加對於從事某項活動的 知識、並且改善技能,在執行活動時能較先前更加完善。

Meredith (2000)

專業發展是學習活動的描述,是個人準備其專業生涯,以及在專業領域內持 續成長與成熟的學習活動,職前的專業發展強調正式的教育與訓練,主要為 符應個人預備進入職場所需;在職的專業發展則以其實務專業為主,也就是 說專業發展包涵了「專業預備」與「專業成長」二個面向。

Elman, Illfelder-Kaye, &

Robiner (2005)

專業發展是從受專業教育的階段起,開始學習相關知能、實習、完成學位、

取得證照、投入相關專業領域工作,到離開該領域的一段過程,強調專業知 識、技巧的學習、精熟,並將之應用於專業角色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0

表 2-5 專業發展的定義(續)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專業發展係指一個人在專業上能力或專業知識的發展;學會改進工作績效所 需的技能。

資料來源:研究者彙整

在初步瞭解主要學者對「專業發展的定義」之觀點後,以下擴大範疇,統 整 9 篇相關著作之觀點(Day & Monroe, 2000; Ducheny et al., 1997; Elman et al., 2005; Macmillan Publishers, 2012; Meredith, 2000;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WebFinance Inc., 2012; 林呈潢,2011;林淑玲,2010)。

綜上所述,本研究將專業發展的定義歸納為:「專業人員在其職前與在職的 整個職業生涯中,主動且持續有系統地參與各種正式與非正式的學習及研究,

並與同儕互動、交流、合作,提升專業知識、技能、態度、信念、創造力、反 思、倫理、實踐,以滿足個人需求、促進自我實現及專業化,增進組織績效。」

二、教師專業發展的定義

在綜觀與瞭解非教育領域的「專業發展」之核心概念之後,接著將其延伸 至教育領域,即為「教師專業發展」(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本 研究首先引述最新文獻或主要學者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定義」之觀點,如表 2-6;

其次彙整 39 篇相關著作,將所有學者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定義」之觀點作概念 分析,歸納為八大項;最後再歸納出本研究之「教師專業發展的定義」。茲依序 說明之。

表 2-6 教師專業發展的定義

學者/年代 教師專業發展的定義

Tindil & Coplin (1989)

教師專業發展是指教師自我獨自充實專業自我的歷程,包括由專業協會、

專業發展協會、當地或其他地區的教師團體,在放學後週末或晚上所提供 的研習,另外也包括至大學修讀有關的教育課程或教學法的進修。

Seyfarth (1991)

專業發展係指提供經過設計的活動,以增進教師和其他成員之知識、能力 和理解,進而改變他們的思考和行為或確保遵守學區的規定和政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1

表 2-6 教師專業發展的定義(續)

Fullan &

Hargreaves (1992)

教師專業發展係指通過在職教師教育或教師培育過程中,而獲得特定方面 的發展,也指教師在目標意識、教學技能和與同事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全面 進步。

黃政傑(1996) 教師專業發展係指教師在所從事的教育工作之中,掌握各種進修機會,不 斷學習成長,增進專業知能,調整專業態度,提升專業精神的過程。

饒見維(1996) 教師專業發展係指教師工作乃是一種專業工作,而教師則是持續發展的個 體,可以透過持續的學習與探究歷程來提升其專業水準與專業表現。

資料來源:研究者彙整

在初步瞭解主要學者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定義」之觀點後,以下擴大範疇,

將 39 篇相關著作之觀點(Bredeson, 2002; Fullan & Hargreaves, 1992; Gabriel, 2005; Guskey, 2000; Harris & Harris, 1995; Khalili & Takagi, 2010; Komba &

Nkumbi, 2008; Nicholls, 2001; Rhodes, Stokes, & Hampton, 2004; Seyfarth, 1991;

Tindil & Coplin, 1989; 吳清山,2005;李新鄉、王誌鴻、洪孟華和李穎中,2001;

阮世明和陳鴻慶,2000;林佳蓉,2000;林信榕,2000;林瑄敏,2009;孫秋 雄,2009;徐春花,2009;翁士錦、阮世明和陳鴻慶,2000;高熏芳,1998;

張本文,2011;張媛甯和郭重明,2011;張慶鴻,2009;陳信助,2010;陳瑞 堂,2009;馮丰儀,2007;黃呈媛,2010;黃坤錦,2003;黃政傑,1996;黃 國城,2012;黃慧英,2007;楊振昇,2003;葉連祺,2003;賈青鳳,2011;

鄭詩釧,2005;羅清水,1998a,1998b;饒見維,1996)作概念分析,歸納如 下:

(一)教師專業發展係教師職前與在職學習的全歷程。

(二)教師專業發展係教師主動且持續有系統地學習。

(三)教師專業發展係教師參與正式與非正式的學習。

(四)教師專業發展係教師與同儕間互動交流與合作。

(五)教師專業發展係提升專業的認知與情意及技能。

(六)教師專業發展係教師滿足個人需求與自我實現。

(七)教師專業發展係教師專業化與提升地位的過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2

(八)教師專業發展係增進學生成就與學校教育品質。

綜上所述,本研究將教師專業發展的定義歸納為:「教師在其職前與在職的 整個教師生涯中,主動且持續有系統地參與各種正式與非正式的學習及研究,

並與同儕互動、交流、合作,提升專業知識、技能、態度、信念、創造力、反 思、倫理、實踐,以滿足個人需求、促進自我實現及專業化,增進學生成就與 學校教育品質。」

貳、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

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基礎包含:(1)教師生涯發展理論(丁雪華和徐超聖,

2010;張本文,2011;簡茂發等人,2003);(2)需求層次理論(丁雪華和徐超 聖,2010);(3)教師專業社會化理論(丁雪華和徐超聖,2010);(4)終身學 習理論(丁雪華和徐超聖,2010;張本文,2011;簡茂發等人,2003);(5)成 人學習理論(張本文,2011;簡茂發等人,2003)。茲依序說明之。

一、教師生涯發展理論

「教師生涯發展」(career development of teachers)具有兼顧教師的個人成 長和學校組織的發展進步雙重的目的。教師固然要能不斷的增長進步與自我實 現,學校也是個能夠不斷革新的組織(高強華,1996)。國內外學者研究教師生 涯發展理論,其採取的角度各不相同,於是形成不同的研究取向。一般而言,

可大略分為三種研究取向,即定期論(phase theory)、階段論(stage theory)、

與循環論(cycle theory)(施宏彥,2007)。茲依次說明之。

就教師生涯發展定期論而言,其是以教師年齡或服務年資為劃分依據,探 討教師在不同生命時期的教學特徵、生涯需求等,主要學說包含:(1)教師年 齡取向的教師生涯發展論:Peterson(1979)發現,教師的教學態度在其教學生 涯中將有三個時期的改變:A.初期(教師年齡約 20 至 40 歲)、B.第二期(教師 年齡約 40 至 55 歲)、C.後期(教師年齡約 55 至退休);(2)教學年資取向的教 師生涯發展論:Newman(1980)所劃分的時期如下:A.任教前十年(教學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3

資 1 至 10 年)、B.任教第二個十年(教學年資 10 至 20 年)、C.任教第三個十年

(教學年資 21 年以上)。

就教師生涯發展階段論而言,其是以一些共同心理特徵、態度、需求等作 為劃分生涯發展的依據,主要學說包含:(1)教師生涯教學關注階段論:Fuller

(1969)指出,一個教師的生涯發展歷程必須經歷四個階段:A.關注職前教學 階段(preteaching concerns)、B.關注生存初期階段(early concerns about survival)、

C.關注教學情境階段(teaching situation concerns)、D.關注學習影響階段(impact concerns);(2)發展階段論:Steffy(1989)依據人文心理學派自我實現的理論,

從個人發展的角度將教師生涯分為五個階段:A.預備階段(anticipatory stage)、

B.專家階段(expert/master stage)、C.退縮階段(with drawal stage)、D.更新階 段(renewal stage)、E.離開階段(exit stage)。

就教師生涯發展循環論而言,其是以動態或多重途徑的方法說明教師生涯 發展的情形,主要學說包含:(1)教師生涯循環模式:Fessler(1985)將教師 生涯自新進人員至資深成熟教師的過程分為八個階段:A.職前階段(preservice)、

B.新進階段(induction)、C.增進知能階段(competency building)、D.投入與成 長階段(enthusiastic and growing)、E.挫折階段(career frustration)、F.穩定但停 滯階段(stable but stagnant)、G.轉移階段(career wind-down)、H.引退階段(career exit);(2)教師生涯發展模式:Huberman(1989)將教師的生涯發展區分為五 個階段:A.生涯新進期(career entry)、B.穩定期(stabilization)、C.試驗與再評 估期(experimentation & reassessment )、D.平淡與保守主義期(serenity &

conservatism)、E.清閒期(disengagement)。

二、需求層次理論

「需求層次理論」(need-hierarchy theory)是由美國心理學者 Maslow 所提 出,他認為人的需求彼此相互關聯,形成優勢層級體系(hierarchy of pretotency), 在滿足高層次需求之前,必須先滿足低層次的需求。最優勢的需求壟斷了個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4

的注意力,等得到相當程度的滿足之後,下一優勢的需求才會出現。換言之,

已經滿足的需求就不再會成為行為的主要動機了(謝文全,2012)。

就需求層次而言,Maslow 的理論分為七個層次:(1)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指維持生存及延續種族的需求(2)安全需求(safety need):指希求受 保護與免於遭威脅從而獲得安全感的需求;(3)隸屬與愛的需求(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指被人接納、愛護、關注、鼓勵及支持等需求;(4)自尊需求

(self-esteem need):指獲取並維護個人自尊心的一切需求;(5)知的需求(need to know):指個體對己對人對事物變化中所不理解者希望理解的需求,顯然,

在涵義上知的需求即屬學習動機;(6)美的需求(aesthetic need):指對美好事 物欣賞的需求;(7)自我實現需求(self-actualization need):指在精神上臻於 真善美合一至高人生境界的需求,亦即個人所有理想全部實現的需求(張春興,

2007)。

Maslow 將七層需求分成兩大類:較低的四層稱為基本需求,由於都是心理 上或生理上的匱乏所導致,故又稱為匱乏性動機。而較高的三層稱為成長需求,

不是由生理上的匱乏所造成,而是由內在的自我成長、實現等需求而產生。成 長需求只有在基本需求獲得滿足時才會產生,但成長需求對基本需求也有導引 作用(隋復華,2002)。在成人學習方面,Knowles(1970)分析成人教育的目 的,並簡化 Maslow 的需求層次論,將成人的需求融合為兩大類,一類為人類 的基本需求,另一類則為教育的需求;並將成人教育需求的部分定義為:「個人

不是由生理上的匱乏所造成,而是由內在的自我成長、實現等需求而產生。成 長需求只有在基本需求獲得滿足時才會產生,但成長需求對基本需求也有導引 作用(隋復華,2002)。在成人學習方面,Knowles(1970)分析成人教育的目 的,並簡化 Maslow 的需求層次論,將成人的需求融合為兩大類,一類為人類 的基本需求,另一類則為教育的需求;並將成人教育需求的部分定義為:「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