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教師工作壓力之研究

壹、教師工作壓力意涵與相關理論 一、壓力的定義

壓力(stress)一詞源於拉丁文的「stringere」,意思是拉緊或緊拉(Cooper, 1977)。最早用於在工程學與物理學,指樓房或橋梁在颱風或地震等外在的惡劣情 況作用下,要承受的額外力量(唐璽惠、王財印、何金針、徐仲欣 ,2005)。後 來「壓力」被醫學界與心理學界所借用,Walter Cannon 於 1932 年是第一位將壓 力概念用於醫學與心理學上的(黃惠惠,2002)。張春興(1989)在《張氏心理學 辭典》一書中指出,壓力(stress)是個體生理或心理上感受到威脅時的一種緊 張的心理狀態,此種緊張狀態,使人在情緒上產生不愉快甚至痛苦的感受。

而壓力的來源可分為內在與外在的壓力,內在壓力來源是來自個體的欲求,

包括個人期待的目標與夢想,當欲求或期望太高,無法完成目標實現理想時,欲 求容易成為壓力的來源;外在壓力來源是來自需求,是由周遭人、事、物或環境 所創造的,一般的需求包括工作的責任感、家庭的義務及生活上個改變與調適(唐 璽惠等人,2005)。本身感受的壓力強度可將壓力亦能將壓力分為兩類,對個體適 當的壓力(或稱為優壓),指符合個體本身能力範圍內的壓力,能激發個體的面臨 危機時的潛能引發正面反應,促使其成長與進步;相對的,強度太高或太低的壓 力,引發負面反應的,則稱為劣壓(黃惠惠,2002)。

面對壓力產生之正面反應能激勵個體採取積極正向的行動,也能帶來新的認 知及對事情的新看法;當壓力使人須付出額外精力以保持身心平衡時,負面反應 隨即產生,使個體對他人產生猜忌、拒絕、焦慮、憂鬱及憤怒(藍采風,2000)。 總而言之,壓力是個體在適應不斷改變的各種環境因素時,對環境變遷所感受到 之經驗,包括言語、肢體及情緒的反應,依個體個別感受的強度,壓力可能帶來 正面或負面的效應。

二、教師工作壓力的定義

教師從事教學的工作,身負培育國家幼苗的重責大任,其身教及言教甚為重 要,面對時代變遷與社會價值觀的改變,教師不再是權威的象徵,加上生育率驟

12

降的少子化問題,家長教育權力意識提升,參與學校活動機率也提高許多,對孩 子在校的學習情形更是關切,於是家長要求比以往來得更多,面對這些看不見的 壓力,教師需要不斷的改進作法及調整心態,才能符合社會大眾的期望,即是教 師工作壓力的產生(李青華,2008)。

除了上述家長因素是壓力來源之一外,教師工作壓力亦是教師從事教學工作 時,在個人與工作環境交互作用下,面對社會期望或教師自我要求過高,以及因 工作負荷、時間運用、教學困擾等因素,產生無法調適的反應,導致工作效能產 生變化(李勝彰,2003;李榮珠,2004;劉秀鈴,2011;鄭媛文,2005)。 由此可知,教師從事教學工作時,會因為內在因素或外在因素而產生壓力。

研究者針對國內外研究者對教師工作壓力所下之定義,整理如表 2-1:

表 2-1

教師工作壓力定義彙整表

研究者 年份 教師工作壓力的定義

方聖輝 2011 教師與同事、家長及學生的互動過程中,因某些因素導致教 師無法完成個人任務或個人需求時,內心感受到情境所給予 的負面情緒,使身心失衡的現象。

李勝彰 2003 教師的工作壓力是個人與工作環境的交互作用下,產生心理 或生理的緊張狀態。

李榮珠 2004 教師在個人與學校情境互動中,面對工作負荷、時間運用、

教學困擾、學生問題、角色壓力、社會支持、專業知識等內 外在需求,自覺個人資源與經驗不足,產生無法適應之感 受,導致工作效能變化的現象。

李翊菱 2009 教師在工作環境中,面對教學、行政、工作氣氛、家長要求、

社會支持及專業知能等需求,自覺難以利用個人既有經驗加 以處理及個人期望過高時,生理、心理與認知產生無法適應 的現象,所表現出的負面感受。

吳宗達 2004 教師在學校工作環境中,於教學、行政、輔導工作及角色扮 演等方面,個人內在覺知與外在環境失調,造成生理、心理 與認知上的壓迫狀態,並產生負面的情緒及行為反應。

(續下頁)

13

研究者 年份 教師工作壓力的定義

吳淑妙 2007 教師個人和學校情境的互動中,從人、事、物所知覺的感受,

面對工作負荷、時間運用、教學困擾、學生問題、角色壓力、

社會支持、專業知識等內外在需求時,產生無法適應的主觀 感受,導致個人工作效能產生變化的現象,並出現緊張、困 擾、挫折、憤怒等心理的負面感受。

吳苑瑜 2015 教師在教學工作情境中,遭遇超過教師個體本身能力、時間 及心理負荷之人、事、物所產生之負面感受。

沈儀方 2004 教師於學校從事教職工作時,因教學環境中人、事、地、物 的改變,產生生理或心理上的負擔。

林忻慧 2008 教師於工作情境中,超過個人負荷的要求,而造成威脅感,

產生緊張、焦慮、挫折、急迫或苦惱之反應,這些反應改變 個人正常身心狀況,引發了消極、無助感。

張郁芬 2001 教師從事教學工作時,對工作情境因素或要求評估為威脅或 有礙工作表現,所產生的負面情感反應限於個人知覺,包括 情緒及行為等層面。

郭耀輝 2004 教師從事教學工作時,與外在人、事、物互動過程中,因工 作情境、學生或個人因素,引發心理不安的覺知與生理不適 的反應,而產生身心能量匱乏的過程與狀態。

曾雅祺 2010 教師在學校內部及外部工作情境中來自教學、行政工作及和 學生、家長、同事間的人際互動與外部環境變化等方面的刺 激之下,因無法適應,所產生生理、心理或行為方面的負面 情感反應。

黃智慧 2003 教師在工作情境中,面對來自工作、行政、學生、家長、人 際關係及專業生涯等刺激時,經由個人對刺激的認知評估,

所產生的生理、心理或行為方面的負面反應。

詹美春 2002 教師對學校工作的主觀感受,從人、事、物所知覺到的感受,

如:興奮、緊張、困擾、挫折及憂慮等。

劉秀鈴 2011 教師個人和學校工作環境互動過程中,因工作情境內外在因 素影響,於教學、行政、輔導及角色扮演等方面,產生個人 無法適應的情感。

(續下頁)

14

研究者 年份 教師工作壓力的定義

鄭媛文 2005 教師因學校工作環境中,與人、事、物互動過程中所產生的 負面情感。

鄭雅芬 2008 工作壓力是外在客觀的刺激,因個人情感及認知的主觀特 質,所產生理或心理不適應的狀態。

Kyriacou 1987 教師遭遇到威脅其自尊或福祉的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超過 能力所及時,所知覺的不愉快、消極情緒和苦惱不安的經驗。

Kyriacou 2001 教師於工作中所經歷到不愉快和負面的情緒,如:緊張、生 氣、焦慮、緊張和挫折。

Litt 與 Turk

1985 當教師的幸福受到威脅,且所需解決的問題超過能力範圍 時,所產生的不愉快情緒與困擾的經驗。

Moracco 與 Mcfadden

1982 教師的工作和教師知覺工作的要求威脅其自尊和幸福,用以 維持穩定狀態的因應機轉等方面,引發心理穩定狀態的改變 以及生理的變化。

McCormick 1997 教師於工作時,察覺到個人資源不足以因應外在要求,所產 生的負面情緒。

Pithers 1995 教師壓力來源為外在工作要求、本身所參與的角色、工作負 荷大與過多期望所引起的負面情緒。

資料來源:研究者彙整

綜合上述國內外研究者對教師工作壓力定義的界定,研究者歸納後發現,教 師工作壓力的發生是在教師從事教學工作(沈儀方,2004;張郁芬,2001;郭耀 輝,2004;黃智慧,2003;詹美春,2002;劉秀玲,2001)或是在工作環境中(李 翊菱,2009;吳宗達,2004;吳苑瑜,2015;林忻慧,2008;鄭媛文,2005)因 教師本身個體與外在環境互動時(李勝彰,2003;李榮珠,2004;吳宗達,2004;

吳淑妙,2007;郭耀輝,2004;曾雅祺,2010;劉秀鈴,2011)的主觀感受不同

(吳淑妙,2007;詹美春,2002;鄭雅芬,2008)而產生不平衡狀態或是壓迫感 所帶來的負面情緒(方聖輝,2011;吳宗達,2004;張郁芬,2001;鄭媛文,2005;

Kyriacou, 2001;McCormick, 1997;Pithers, 1995),且影響的層面包含生理與 心理(李勝彰,2003;吳宗達,2004;沈儀方,2004;郭耀輝,2004;黃智慧,

2003;鄭雅芬,2008)。

此外,國內學者蔡金田(1998)在「國民小學啟智班教師工作壓力與職業倦

15

怠之關係」提到:教學工氣及提升工作效率,當壓力到達個體無法負荷時,才會 引起生理、心理及行為的改變。

因此,研究者將教師的工作壓力定義為:「教師於工作環境中,在面對行政、

教學、輔導、家長期盼、社會及同儕的支持程度、專業知能提升需求等各種內在、

外在不同因素時,教師依循過去經驗、人格特質及對壓力正、負向作用的主觀感 受,當無法達到社會所賦予的角色期望或本身自我要求過高時,造成生理、心理 與認知上不平衡的狀態,而產生無法調適的負面情緒」。

三、教師工作壓力的相關理論

教師工作壓力的定義來自於工作壓力的研究,教師工作壓力的研究項目包含兩 部分:教師壓力情境及壓力反應(張清洽,2008)。壓力情境是一種引發壓力的客 觀情境或事件,可將其視為「刺激」;壓力反應則是教師會依個人主觀觀點來因應 所面對的壓力(刺激),而產生情緒或行為上的回應。教師工作壓力之理論模式以 下列幾位學者之研究為主要模式:

(一)Kyriacou 與 Sutcliffe 教師工作壓力模式

Kyriacou 與 Sutcliffe(1978)被視為是教師工作壓力研究的先驅,

他們提出教師的工作壓力是教師從事與教學有關工作時,因個人知覺因 素,對工作產生的負面反應,例如:挫折、沮喪、憤怒、困擾等,Kyriacou 與 Sutcliffe 也認為壓力轉化的過程是:可能的壓力源認知評估確 認實際壓力源適應機轉產生教師壓力慢性壓力形成。其中也提到

他們提出教師的工作壓力是教師從事與教學有關工作時,因個人知覺因 素,對工作產生的負面反應,例如:挫折、沮喪、憤怒、困擾等,Kyriacou 與 Sutcliffe 也認為壓力轉化的過程是:可能的壓力源認知評估確 認實際壓力源適應機轉產生教師壓力慢性壓力形成。其中也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