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師生涯發展階段與教師教學效能互動模式之整體模式效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四節 教師生涯發展階段與教師教學效能互動模式之整體模式效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節 教師生涯發展階段與教師教學效能互動模式之整體模式效

壹、 本研究之互動模式圖及假設建立

本研究之互動模式建立,首先根據許多學者從教師生涯發展階段、教 學效能文獻分析,歸納為相關的測量指標,並經由問卷統計建構國民小學 教師生涯發展階段與教學效能之互動模式。在國民小學教師生涯發展階段 部分包括「探索期教師」、「轉化期教師」、「成熟期教師」、「精進期教師」

等四個測量指標;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指標包括「教師教學信念」、「教 材系統呈現」、「多元教學技術」、「教學時間運用」、「師生關係建立」、「班 級管理營造」等六個測量指標。

且根據上一節每一階段之教師生涯發展(探索期、轉化期、成熟期、

精進期)對教學效能之互動模型皆為正向之影響,且皆達顯著,因此將教 師生涯發展階段設為前置變項,教學效能為後置變項,而後探討聯合影響 情形。

貳、 本研究互動模式各變項及其關係之說明

表 4-36 為歸納國民小學教師生涯發展階段與教學效能之測量指標,擬 定測量指標之推力與拉力之間的假設關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 4-36 國民小學教師生涯發展階段與教學效能之推、拉力假設關係

測量變項 推的力量

國民小學教師生涯發展階段

拉的力量

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

X1 探索期教師 +

X2 轉化期教師 +

X3 成熟期教師 +

X4 精進期教師 +

Y1 教師教學信念 +

Y2 教材系統呈現 +

Y3 多元教學技術 +

Y4 教學時間運用 +

Y5 師生關係建立 +

Y6 班級管理營造 +

本研究以 LISREL8.8 進行研究探討教師生涯發展階段對教學效能各測 量變項與潛在因素間的關係,並以圖 4-5 顯示其互動模型及數值。

圖 4-5 國民小學教師生涯發展階段與教學效能之互動模式假設圖 由圖 4-5 之互動模式圖可以看出各變項之間的關係,以下介紹各測量 指標以及符號意義:

(五) 潛在變項

3. ξ 代表「推的力量一」,稱為前置變項,即是國民小學教師生涯發展階段。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六) 測量變項

3. X1 至 X4 代表前置變項的四個測量指標,即是國民小學教師生涯發展階 段的四個測量指標:探索期教師、轉化期教師、成熟期教師、精進期教 師。

4. Y1 至 Y6 代表後置變項的六個測量指標,即是教學效能的六個測量指 標:教師教學信念、教材系統呈現、多元教學技術、教學時間運用、師 生關係建立、班級管理營造。

(七) 測量變項的誤差

3. δ1 至 δ4 代表前置變項的四個測量指標殘差。

4. ε1 至 ε6 代表後置變項的六個測量指標殘差。

(八) 互動模式的關係

3. γ 代表國民小學教師生涯發展階段徵對教學效能的影響效果。

4. ζ 代表互動模式之影響效果的殘餘差。

參、 本研究模式指標間之互動影響分析

本研究互動模型式配度分析如下:分析方法採用 Joreskog &

Sorbom(1989)所發展線性結構關係(linear structural relationship, LISREL)

模式及設計的統計套裝軟體程式來進行分析。其考驗模式指標之各項評鑑 項目有一定之規則,如 Bollen(1989)指出評鑑互動模式指標的目的,乃希 望從各方面來評鑑理論模式是否能解釋實際觀察所得資料;因此宜從不同 角度,並參照多種指標來做合理的判斷。

一、 模式適配度指標之結果分析

本研究之互動模式適配度指標分析結果如表 4-37 所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 前置變項教師生涯發展階段之結構模式分析

由圖 4-5 可以看出,X1-X4 四個測量變項指標:探索期教師、轉化期 教師、成熟期教師、精進期教師之λ 值越大,則國民小學教師生涯發展的

「推力」越強。

前置變項國民小學教師生涯發展階段的四個測量指標之λ 值分別為 0.63、0.89、0.82、0.84,其 t 值皆達顯著。

X1-X4 四個測量變項指標也都測量到相同的潛在因素 ξ(推的力量), 模式圖左區塊的涵義可以解釋為,國民小學教師生涯發展各階段對教學效 能「推的力量」。

三、 後置變項教學效能之結構模式分析

由圖 4-5 可看出,Y1-Y6 六個測量指標:教師教學信念、教材系統呈 現、多元教學技術、教學時間運用、師生關係建立、班級管理營造之λ 值 越大,則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的「拉力」越強。

後置變項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的六個測量指標之λ 值分別為 0.79、

0.85、0.89、0.90、0.87、0.75,其 t 值皆達顯著。

Y1-Y6 六個測量指標也都同樣測到相同的潛在因素 η(拉的力量),模 式圖右區塊的涵義可以解釋為當國民小學教師之教學效能中教師教學信 念、教材系統呈現、多元教學技術、教學時間運用、師生關係建立、班級 管理營造越佳,則「拉」國民小學教師之教學效能的力量也越強,此結果 將本研究之「拉的模式」假設關係予以結構化。

四、 教師生涯發展階段與教學效能具有顯著的影響效果

綜合上述分析,本研究模式適配度良好,且推的彌是與拉的模式結構 皆良好,因此,支持本研究模式的假設,而於圖 4-5 可用以解釋本模式之 互動關係。

分析圖 4-5,在國民小學教師生涯發展階段至教學效能之主要路徑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上,徑路分析γ 為 0.84,其 t 值為 6.48,已達.001 之顯著水準。亦即,前 置變項(國民小學教師生涯發展階段)對後置變項(教學效能)具有顯著 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