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教師組織承諾理論與相關研究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3

(2011)則認為大型與小型學校皆優於中型學校。另外,亦有研究結果顯示,

學校規模對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沒有顯著差異(游佩郁,2011)。由此可見,

學校規模對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研究結果各有差異,所以值得研究者再深入 研究探討。

因此,基於上述之分析,本研究乃針對性別、年齡、服務年資、教育程 度、擔任職務及學校規模等變項,探討國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現況,期能 釐清這些變項對國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影響。

第三節 教師組織承諾理論與相關研究

西方早在一九七Ο年代開始注意組織成員忠誠度的概念,在行為學派興 盛的背景下,從成員具體的行為表現觀察其對組織的忠誠度。他們將組織忠 誠分為組織承諾(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組織認同(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以及組織公民行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等組 織忠誠的概念(Porter,Steers,Mowday,&Boulian,1974;Mael&Ashforth,

1995)。然而,成員對組織的忠誠僅從其外顯行為是無法有效判斷,因此研 究者開始探索員工的心理層面,並認為員工對組織的心理投入、認同及主動 付出才是組織忠誠的主要內涵,遂開啟了組織承諾織系列研究(鄭伯壎,

2003)。本節主要研究組織承諾織定義與意涵,並從文獻中探討組織承諾構 面及組織承諾相關研究。

壹、教師組織承諾定義與意涵

組織承諾(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的概念最早起源於 Whyte(1956)

之「組織人」(Organization Man)一書,該書提及「組織人為組織工作,

隸屬於組織,並相信群體為創造力的來源,及為個人最終需求的歸屬」(胡 瓊泰,1999;張嘉娟,2004)。Becker 於 1960 年首將「承諾」概念應用在 組織的研究上,並認為承諾是承究人類持續職業行為的機制(白崇亮,1986)。 而組織承諾一詞首見於 Grusky 在 1966 年發表的生涯異動與組織承諾

(CareerMobilitr and Organization Commitment)一文中,自此「組織承諾」

之相關研究不斷推陳出新,呈現百家齊鳴的多元發展(古聖姿,2004;江巨 材,2007)。

利益而努力;3.希望繼續成為組織中的一份子(Porter,Steers Mowday &

Boulion,1974)。

黃國隆(1986)指出教師組織承諾包括:1.對學校具正向評價;2.對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6

研究者 年代 定義

張秀玲 2001

教師認同其任教學校的教育目標及價值信念,並願意為 學校付出更多的心力及貢獻,且希望繼續留任該校的一 種態度傾向。包括:組織認同、努力意願及留職傾向等 三層面。

陳怡君 2001

指教師認同學校組織的目標及價值,願意為學校組織利 益而認真投入奉獻心力,並明確希望繼續成為學校組織 中的一份子,同時衡量投資與回報的關係而產生的承 諾。

范熾文 2002

教師組織承諾是組織中的成員基於資源交換與價值認 同的觀點,滿足個體需求,同時能夠認同組織的目標與 價值,願意為組織付出心力,同時希望留在組織服務的 一種態度或行為。

張惠英 2002 組織成員對組織的目標、信念的認同,願意為組織付出 心力,並且繼續留任的態度。

陳芬蘭 2006

組織承諾採規範性及交換性觀點認為:於規範性觀點而 言,教師對組織產生強烈認同感願為學校投注最大的努 力;交換的觀點而言,基於平等互惠的原則,個人與學 校進行資源交換,而產生滿足感而表現出高度組織承 諾。

王麗月 2008 教師認同學校教育目標價值與信念,願意為學校奉獻心 力努力付出,並且願意繼續留任該校的態度。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從表 2-14 中可發現,學者對教師組織承諾的定義與其他職業對組織承 諾的定義並無太大的區別,多數差異原因職業屬性及工作環境的不同而產生。

本研究綜合前述學者的定義,以及學校實際工作環境的特性將教師組織承諾 定義為學校教師認同學校教育目標與價值信念,並且願意繼續留在同一學校 奉獻一己之力的態度傾向。

貳、教師組織承諾的分類與構面

一、組織承諾的分類

由於組織承諾有不同的意義,故有些學者將組織承諾加以分類,有助於 表 2-14 教師組織承諾定義(續)

Carson

主動性承諾 是員工努力與離職最好的指標。

被動性承諾 又稱為適應性承諾,是員工缺席及怠工的指標。

1985 Reichers

交換觀點

Pounder

社會性承諾 個人與組織關聯的過程與程度決定承諾的高低,包含 採用的分類主要仍是以 Porter et al.(1974)對於組織承諾所提出的三個觀點:

價值、努力、留職。而本研究主要探討校長賦權增能行為、教師專業學習社 群與教師組織承諾之關係研究。因此將組織承諾視為一種態度傾向,故採用 Porte 對組織承諾的看法,視組織承諾為個人對於某特定組織的認同、投入 表 2-15 組織承諾分類(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9

態度及團體隸屬傾向的相對強度。

二、組織承諾的理論模式

探究組織承諾之理論模型由於不同學者觀點而區分為不同的模型,但一 般而言,學者們對組織承諾之理論模型的研究中多以前因後果模式作為主要 之研究探討其相關變項。本節從文獻中選出影響組織承諾之相關研究,最具 代表之三個模式,分別為 Steers(1977)、Mowday,Porter 和 Steers(1982)

所提出之前因後果影響因素模式與黃國隆(1986)的組織承諾模式又稱前因 模式,分別敘述如下。

(一)Steers 之組織承諾前因後果模式

Steers(1977)以 382 位醫護人員及 119 位科學家與工程師為樣本,以 個人特質、工作特性及工作經驗為自變項,以組織承諾為中介變項,留任意 願、出席率、工作績效進行考驗後發現:此模式的個人特質、工作特性及工 作經驗這三個前因變項,對組織承諾皆具有顯著相關。如組織承諾與出席率 及異動率為中度相關,而與留職意願達.001 顯著相關,與工作績效無顯著相 關,其架構詳見圖 2-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0

圖 2-1Steers 組織承諾前因後果模式

資料來源:Steers, R. M. (1977).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2, 46-56.

(二)Mowday, Porter, & Steers 之組織承諾前因後果模式

Mowday, Porter, & Steers(1982)的組織承諾前因後果模式,以 Steers 的前因後果模式為基礎發展的更周全,將 Steers 組織承諾前因變項由個人特 徵、工作特性、工作經驗多增加結構性特徵(包括組織規模、工會介入、控 制幅度、正式化、分權程度、決策參與程度等);後果模式由三個擴增為五 個,分別是工作績效、年資、出勤狀況、怠工、離職,其關係如圖 2-2 所示。

個人特徵 年齡

成就 教育程度

工作特性 挑戰性 回饋性 完整性

工作經驗 個人態度 個人重要性 組織信賴度 組織重視度

組織承諾

影響後果 留任意願 出席率 工作績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1

圖 2-2Mowday, Porter, & Steers 之組織承諾前因後果模式

資料來源:Mowday, R. T., Porter, L. W., & Steers, R. M. (1982).Employee organization link ages.New York: AcademicPress.,p.30.

(三)Staw 組織承諾之形成模式

Staw 以 Steers(1977)的模式為基礎,將組織承諾分為「行為性承諾」

與「態度性承諾」。其中「態度性承諾」包含三個層面:投入、認同、激勵,

「行為性承諾」則為附屬利益、不能改變行為、沉澱成本三層面。Staw 從 社會心理學的觀點來看組織承諾,強調個人的自我辯正(self-justification)

對於組織承諾的影響,為了使個人與組織的協調,隨著個人在組織留任時間 的長短,投入的心力隨著時間的長短成正比,與組織的依存度愈高,於是將 自己與組織不協調之處,透過心理的調適,轉變認知以為組織努力工作降低 認知上的失調(引自陳怡君,2001)。

個人特徵 角色相關因素

結構性特徵 工作經驗

組織承諾

工作績效 任職年資 遲到怠工 曠職情形 轉業離職

(前因變項) (後果變項)

資料來源:Staw, B. M. (1981). The escalation of commitment to a course of action.

ManagementReview,6, p.577.

(四)Reyes & Pounder 的教師組織承諾模式

Reyes & Pounder(1990)以 Mowday, Poter & Steers 等人之組織承諾前 因後果模式為基礎,發展出教師組織承諾模式,如圖 2-4。並且將教師組織

資料來源:P. Reyes, & D.G. Pounder(1990), Teachers Commitment, JobSatisfaction, and school value orientation : A Study of Public and Private

schools, p.68.

綜觀上述學者組織承諾理論研究模式,發現組織承諾可分為前因變項及 的為 Porter 等人(1974)。Porter 等人(1974)發展出 Porter,OCQ,主要是 以規範性承諾的觀點出發,了解組織成員在態度上對組織投入的認同與投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4

表 2-16 教師組織承諾構面 研究者

與年代 組織認同 努力意願 留職傾向 公平互惠 投入成本 交換承諾

蔡寬信

(1993)

劉春榮

(1993) 陳怡君

(2001)

林保豐

(2002) 范熾文

(2002)

張惠英

(2002) 陳芬蘭

(2006)

王麗月

(2008) 邱春堂

(2010)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以上組織承諾分類與構面的探討,國內大部分學者採用「組織認同」、

「努力承諾」、「留任意願」為多數。本研究參考邱春堂(2010)的組織承諾 調查研究編製問卷,其內容構面包含「組織認同」、「努力承諾」、「留任意願」

三向度。

(一)組織認同:成員認同組織目標與價值,且具有正向的心理評估。

(二)努力意願:成員願意為組織付出一己之力。

(三)留職傾向:成員願意持續成為組織的一份子。

參、教師組織承諾相關研究

研究者在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網進行論文題目以及近 10 年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9

三、服務年資與教師組織承諾

不同服務年資之教師組織承諾表現有顯著差異(郭芝穎,2008;陳純慧,

2009;邱春堂,2010;游淑妃,2010;陳勇男,2011;黃寶塘,2011;陳吉 興,2012;蔡舒文,2012;蔡群億,2012;陳浩,2013;李宛臻,2014),

其中,服務年資在 21 年以上,愈資深教師在專業學系社群表現上普遍優於 資淺教師,(郭芝穎,2008;陳吉興,2012;陳浩,2013);另外,亦有學者 研究結果顯示服務年資對教師組織承諾沒有顯著差異(蕭勝文,2010)。由 此可見,服務年資對教師組織承諾的研究結果各有差異,所以值得研究者再 深入研究探討。

四、教育程度與教師組織承諾

多數研究結果認為教師教育程度對教師組織承諾無顯著差異(邱春堂,

2010;蕭勝文,2010;游淑妃,2010;陳勇男,2011,蔡舒文,2012;蔡群 億,2012;陳浩,2013;李宛臻,2014),另外,亦有學者研究結果顯示教 師教育程度對教師組織承諾有顯著差異(陳純慧,2009;黃寶塘,2011)。

由此可見,教師教育程度對教師組織承諾研究結果各有差異,所以值得研究 者再深入研究探討。

五、擔任職務與教師組織承諾

五、擔任職務與教師組織承諾